❶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要提供宽松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
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想到一块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把优、中、学困的学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进行异质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一起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加以解决。
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老师授课时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老师的“错误”,进而发展到让学生即使在对自己的想法尚不确定时,也敢于说出来,再由同学们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植树小组每人每天种8棵树,照这样计算,5人4天一共种多少棵树?”(用两种方法解答)所用方法是:第一种,先求出5人1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第二种,先求出每个人4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教师故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用两种方法解决,等教学完所用方法后,提问学生:学完这道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这两种方法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要创设各种创新机会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连减,把两个减数合并为一个减数的简便运算),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全班同学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的规则是:售货员每次同时卖两种物品,哪个同学先算出他用100元买两种物品后所剩的钱,那两种物品就卖给他。售货员出示物品的价格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学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创新意识,使计算变得简便。
2.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合起来教。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几组大小、形状各异的图形: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后分类,说说哪几类已经学过,哪几类没有学过。教师说明没有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最后,要求就这几类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总之,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❷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❸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纵深,改变传统教育思维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创新人才,从而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作为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起决定作用的教师。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从“一切为学生的将来”,“为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出发。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师应努力领会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过时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尝试新课程教学,带领学生亲自去体验数学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加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比较,明确在新理念下的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定好位。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以教科书为传授知识的引发点,而更好地让数学学习为现实生活服务。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而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真谛。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经验、技巧来帮助他们学习好数学,使他们愿意主动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达到有自己的见解、看法,并能将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提出来,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交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最终达到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渠道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而教师只起协助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引子”。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作用于生活,作为对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更应切实体现这一“真理”。这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其将来的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是自己身边所熟悉的,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愿意去进行学习,并能快速地掌握。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利用好教材这一“引子”,联系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实际来逐个完成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抽象,使其富有教育意义、富有吸引力。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P24页的例4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原题目改编成了“四年级二班领来一批作业本,每个同学发了4本,发给了全班33名同学后,还剩268本,四年级二班共领来多少个作业本?”这样比较于原题,更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从而在后面的教学中效果也较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学术形态的数学通过二度开发转化成教育形态的教学。使数学中的形式理论能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无穷的魅力和深层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❹ 全国小学生教育科学创新杯<<教育艺术>>十五届一等奖有谁
起来,这时没来有人上来帮自助我.我悲伤地走出校门.爷爷看见了,立刻从兜里摸出一张手帕,让我在手中握着,使我僵硬的手感到温暖.紧接着报我坐上了自行车,快速地蹬开了.雨渐渐小了,阵阵凉风打在我的手上、脸上好似穿进骨肉一般.我趴在爷爷的背上,爷爷的背十分温暖.只听见自行车发出的“吱嘎吱嘎”的声音,而且越来越急促.一路上,爷爷不停地问我“冷不冷”,告诉我别着急.终于回到了家中,爷爷马不停蹄地帮我换衣服,备置饭菜.爸爸、妈妈、奶奶都来照顾我,不一会儿我冰冷的身体渐渐舒缓,脏兮兮的衣服也已换下.我感到了家的温暖.在这里,没有雨雪风寒,只有亲情搭建的火炉在徐徐燃烧着,尽管窗外风雨在呼啸,但家的温暖足以融化你心中的冰霜.
让世界充满爱
❺ 小学数学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二期课改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幼儿学习上的衔接绝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准备,而是解决幼儿在学习性适应方面的问题,即做好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提高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新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在培养大班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方面收获、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一、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准备幼小衔接在学习性适应方面的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则应从情感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活动方式的转变是以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决定的,如果沿用过去的知识衔接,固定的活动方式则趋向小学化,造成幼儿学习兴趣的低落。我们认为,只有确立幼小衔接的观念,才能明确教育方法,让活动方式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乐意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持久性。春游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将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独立、自主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努力地找寻幼小衔接活动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活动进行设计安排,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长大了的积极情感,学习一些合作、策划、统计等的经验。活动从喜欢去哪的多项选择,到投票决定最终的目的地,到为春游准备什么合适的物品,给家长写通知书,分组策划春游活动内容,等多个活动组合,从情感上激发了幼儿留恋幼儿园生活、萌发长大了,独立做有意义的事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二、从兴趣阅读切入,为学习习惯准备学习习惯准备是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而幼儿学习中的倾听习惯更是幼小衔接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良好倾听习惯,是人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倾听习惯好坏是关乎他们小学学习生活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以阅读为载体,以培养倾听习惯为抓手,开展了幼儿学习习惯准备的实践研究。大班下期阅读活动,由于不同幼儿在识字量上的差异,造成在阅读活动中倾听、理解不均衡的问题。认字多的幼儿常常会因独立阅读而忽视倾听别人。兴趣阅读法,使幼儿在阅读情景中有了倾听的需求,激发了由仔细辨听获得讨论交流的满足。我们首先分析不同的阅读材料,根据内容和侧重点将以认读汉字为主的阅读、以看图讲述为主的阅读以及以观察情景的阅读有机结合。同时运用策略性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倾听的重要,学会在仔细倾听基础上的补充、评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在《看图说话》阅读本的活动中,兴趣阅读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模式。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按图的顺序独立阅读,鼓励不同识字量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阅读。然后,引发幼儿通过各自对阅读的想象、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分享解决,这一过程运用了幼儿差异资源开展相互学习,运用细致的倾听阅读的重要环节。最后的集体完整阅读、整体感受交流,使幼儿在倾听中完善自己对图片的观察、故事的理解。又是一个刺激幼儿倾听的机会。兴趣阅读法的运用,已收到实际的效果,对大班下期幼儿尤其适用。三、从思维游戏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我们发现,幼小衔接教育由于受过去的教育观念影响,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研究中我们就以园特色活动——思维游戏活动为切入口,将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大班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着手研究在新课程教育理念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切的思维活动内容;探讨思维活动中切合幼儿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试图通过教育,最终达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性,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能力上准备的目的。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因急于了解题目与答案的对应,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在“小熊分饼”活动方案中,我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帮助幼儿主动积累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积累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提供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环境和操作材料,来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任务卡提示,引导幼儿养成学会先看清、看懂任务卡,再进行思考操作的习惯;投放不同层次、级数的材料,引导幼儿逐级完成,体验成功;设置问题记录卡,引导幼儿将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做记录,为自己下次继续探索,或为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保证,养成坚持的品质。在“猜猜它的位置在哪里”的活动中,同一项内容设计了多个任务卡,即把活动要求分解不同层次,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卡,根据任务卡上的提示,独立进行操作,完成后再自行对照答案图检查。这一过程让幼儿有了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的练习机会,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我们还注重分享交流环节中的方法比较,使幼儿在与同伴的比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操作方法,提升幼儿思维能力。交流中以“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猜的?谁的方法简单方便?”引导幼儿对思维方法的关注,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经验的获得促使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摸索研究,并思考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的经验提升。一些研究表明,幼儿在从幼儿园大班后期到入学初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独立性程度上: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师生关系发生改变,小学教师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上的照顾相应减少了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少了。因此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要求明显高了。孩子不能再像在幼儿园那样,对成人有太多的依赖。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比如:独立处理问题,安排课间十分钟等。平时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要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早晨,幼儿园的孩子有较宽泛的入园时间,而小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入学。中午,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多数是没有午睡的,有的学校只设有短暂的午休。用餐上:幼儿讲究正餐和点心相结合,而小学没有点心供应。二是对学习生活不适应。学习内容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寓教于玩,生活也比较轻松。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课堂学习的时间较长,有严格的纪律,课后有各种活动。所以学习变成了小学生主要的活动。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学习是义务制的,无论孩子是否有兴趣,都要根据国家的教育大纲和计划系统地接受。阅读书写能力:读写是学习的基础,许多孩子读写姿势不正确,影响视力和发育,也写不好字。而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差的孩子会影响他的学习,最终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适应、任务意识上:幼儿园的孩子偶尔忘了带东西或没有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总会有下次的机会,心理上没有负担。小学学习中则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带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按时完成作业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许多孩子对适应这一变化存在较多问题。三是师生关系上的不适应。前面在提到孩子独立性程度时我们已经说到小学老师相对幼儿园老师,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减少了,同时学习上的要求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是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有些必须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就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可以迟些交,甚至不交也没问题。另外,我们成人一些不恰当的话如:到小学老师会好好收拾你,叫你立壁角等也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产生一种距离,觉得老师挺严厉而不太主动亲近老师。家长考虑有所欠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对入学准备不均匀,对问题重视程度不同。如心理准备,有的家长要么轻描淡写没当回事,不和孩子聊有关上学的问题,有的则采用施压、恐吓的方式,如:“瞧你坐都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了。”“你这么皮,以后上学老师会好好治你的。”他们以为这样说可以抑止孩子调皮的程度,听话些,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恐惧感,不利于他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其次有的家长过分重视,不断叮嘱,尤其注重知识的获得,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懂得较多,但社会知识、生活常识却很贫乏。据调查测试表明:入学前,孩子比较观察的能力、手指肌肉自控的能力、空间方位知觉等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分析思考能力的项目得分大大低于知识性项目。这使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受到影响,增加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困难。有许多小学老师反应,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差等。第二,入学准备上缺乏认识和方法。有很多家长向我们咨询附近哪个学校好?我的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怎样对入学前的孩子进行准备等。我们查阅了一九九九年二月,虹口艺术幼儿园的一份《关于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的调查发现:在是否需要做好入学准备的家长占28%,91%的家长认为关键是为孩子选择一所环境好、师资好的学校。其中17%的家长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使孩子能进一所好的学校。而面对孩子即将入学,有56%的家长认为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使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调查表明:在孩子入学准备方面,家长确实存在一些观念、态度方面的问题。例如物质准备上:家长虽然给孩子准备文具很积极,早早地挑选或给孩子准备各种高档有趣的文具,而对文具的规格、要求缺乏了解,没有多考虑它的实用性。诸如功能多,新奇的文具对孩子学习和注意力的影响、铅笔的型号有很多中,哪种适合孩子的手指肌肉、对孩子的视力有益呢等。家长应合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家长们都知道幼儿园会在大班阶段逐渐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和引导,但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幼儿园准备就够了,你们的配合是最重要的。1.进小学对孩子是个心理挑战,需要做好生理、心理、学习适应、社会性适应等各方面的准备。在孩子没有准备好时,就让他上学是不公平的,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匆忙”的经历,如果他不喜欢这种经历,就会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孩子有知情权,我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从中体验哪些乐趣。只有对上学全面的了解了,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对学校的期望过高而失望。2.能否适应此挑战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有无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大班起,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入学方面的准备,但入学准备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事,更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3.我们要意识到做好入学准备,并不等于提前“小学化”。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外语等,也无需把家里的玩具来,更不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该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我们通过对几位小学老师的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没有提到孩子在知识上要准备些什么,而是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向家长提出:要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比如自控能力、观察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其次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自己整理文具、阅读、书写姿势、听课习惯等。其中多位老师提到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自理能力三方面。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1.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入学前的各种心理和独立性方面的准备。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为孩子选定学校后,带孩子参观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布局,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小学生的邻居家观察小学生怎样完成家庭作业。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要正面回答,不要吓唬孩子。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另外,您可以提早和老师接触,入学后,家长还需主动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相互协调。2.及时观察孩子的表现,做有心人,和孩子亲密交谈,了解他对入小学的想法、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对认读、学习、背诵等没有兴趣,因此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上课的一般过程、形式和要求,使孩子入学后的行动“有章可循”,是非常必要的。3.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要耐心地手把手指导,不要批评而是应化解其想法。小学每节课半小时以上,需要孩子坐在椅子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容易造成孩子的不适应。所以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力的参与,而孩子的意志力发展较差,培养有意注意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上小学有了强烈的愿望,对小学生活也有了一些初步的心理准备。4.消除顾虑,不要看重成绩,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抓好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社会交往的培养。孩子入学要具备的能力1.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的小学家长说孩子读书后,铅笔、橡皮等文具不知道要买多少次,还有的家长反应孩子的抽屉、书包都像垃圾箱,乱七八糟。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生活用品和自己的房间等。这里,我们还要提到学习用具的准备。主要给孩子准备必须的文具。用具以舒适、方便、好用为主。价钱太贵的东西往往因为孩子不懂得爱惜弄丢、弄坏而感到可惜;复杂的、功能多的用具孩子不太会用甚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有时还会造成攀比。总之不要过分造成孩子对物质的攀比心理。2.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幼儿入学后,他们在生活上的变化是巨大的,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转向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有规律的生活。作为家长要逐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按时就寝、起床、用餐、学习、劳动和游戏。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一只他喜欢的小闹钟,教孩子识钟,以便对时间概念有比较直观的了解。他掌握时间后,就能控制自己行动的节奏,也可以避免上学迟到的现象。由于缺少三餐之间的点心,我们在给孩子提供的早餐上一定要耐饥和富有蛋白质的食品,让孩子一顿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食,中午准时开饭。同时逐步减少午睡,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洗漱、叠被等独立生活能力。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方供幼儿进行自己管理的学习生活的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凡事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家长千万不要包代替。这些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以及入学后胜任紧张的学习任务都是十分有益的。3.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读写姿势、听课习惯等。小学生活要求儿童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只有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才能胜任这个任务。所以家长首先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游戏活动,增强他的体质。其次培养正确的坐姿、走姿等,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为入学后的学习养成端正的良好习惯。第三,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意志力。做事专心、有责任心、不影响他人,发现孩子惧怕困难、半途而废、马虎草率的行为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鼓励并要求他们认真、坚持完成。当然,学前知识储备也不是不重要,但我们不能超前教育、填鸭教育。我们建议在学前知识储备上您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第一,现在的小学在入学前,一般都有入学测验。家长可以事先了解一下范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第二,让孩子每天花一小段时间画画、写名字、了解一些简单的词汇,培养孩子“坐得住”,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为孩子精心选购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这不仅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孩子爱护书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好词好句,为今后写段、写作文打下基础,使他们一生受益。每次给孩子的书不要太多,否则孩子只会浮光掠影地看看图画,然后就换一本。给孩子看书以前,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书的内容,对一些词汇做适当的解释,适当提一些问题,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解答,这样会使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获得有益的知识。隔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一本书,孩子就会有新鲜感,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第四,介绍一些科学常识和生活常识。比如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把掌握的知识与周围事物联系起来。经常带孩子去公园,附近的田野、山水等大自然,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和求知欲,并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总之,逐步过渡学习习惯和知识技能,入学后,孩子就不觉得负担重,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4.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守秩序、懂礼貌。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别人有礼貌的招呼,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大家都知道:嘴巴甜甜、脸上笑嘻嘻的孩子总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舌头打个滚”,许多事情往往就变得好多了。所以,孩子不仅要和自己熟悉的人打招呼,还要学会和其他人打招呼。有的孩子在家里或幼儿园里只叫家人、自己的老师,对邻居、客人、其他老师、阿姨则视而不见,这是没有礼貌的。我们还知道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有的孩子不舒服了、遇到问题不能处理了、发现什么问题了,如果能及时大胆地向老师提出,不仅可以帮助他及时解决,保障孩子的权利、健康,而且还能提高老师的教育质量。另外,引导孩子掌握一些交往策略和方法,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同伴间建立威信,形成对自我正确的评价。这些对提高他的独立性、生存生活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家长也可以更放心。总之,从幼儿时期跨入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愉快自然的适应,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漫长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您看了这篇文章认为有所帮助的话,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学习,健康成长。
❻ 创新数学大赛是每年举行一次吗
创新数学的报名时间为每年的3月初,赛事每年举行一次。阳光生涯是大赛组考点,已成功帮助众多学子获得该赛事奖项!
❼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的模式相对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小学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提高,让课堂变得更加的开放和富有活力,让孩子在提高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孩子在各方面得以全面的提升。但是目前的大多数小学的数学教育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按照教学计划的照本宣科,小学的数学教师只是依照现有的教材给孩子讲授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的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束缚了学生个性的成长[1]。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小学数学的教学很重视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甚至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是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创新性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做题的技巧,提高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另外由于教师平时不注重教案的更新和课题的研究,所以数学的教学和教育受到教育内容的约束,这就使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思想变得很守旧。因此学生不光是学习知识,更重要是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学生的情况不均衡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学生的数学教学显得异常的艰难,因为每个孩子的水平不一致,而且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也是极不均衡,因此学生接受和适应新鲜事物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小学数学教育就忽视了对于不同个性孩子的培养,而且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并不重视,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只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阻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体现教学内容
进入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而且现代的新兴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而且小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接受速度也非常快,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和网络技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推广,使小学的数学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新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使得自己的授课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得以拓展。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且对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验证。教学创新之后,要想使教学模式创新经验得以应用,就要对其创新成果进行全面的论证,确保其创新成果满足实际需求[2]。
(二)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应该以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教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得以充分接受,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的知识与原来的知识融汇贯通。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激发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和提高上,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和应用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激发的内容,以此满足开发学生思维模式教学的目的。其次,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和提高。再次,小学数学教材应该包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首要注意的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互衔接和续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使得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认知的高度统一,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3]。
(三)提高学生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天性好动和可爱的本性的特点,教学的设计时尽量考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定一个习题,让学生通过这个习题找出不同的解题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落后的学生,使得班级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这也可以让对数学学习抵触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
❽ 小学数学学科竞赛有哪些
小学学科竞赛:
数学:
1.“走美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的简称)思维竞赛以内发现“数容学之美、之用”为基本理念,难度最高;
2.“小机灵杯”思维竞赛难度居次,注重对学生的奥数能力的考查;
3.“中环杯”思维竞赛难度一般,但在综合性方面最为突出;
4.“希望杯”思维竞赛相对来说最为基础,是为鼓励和引导中小学生学好数学课程中的基础内容而设,再加以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
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等。
英语:
青少年口语比赛、CCVE历奇、全国小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等。
❾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的任务刻不容缓。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能够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为了满足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必须要进行创新。而如果想要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发展,让教学创新发挥出良好的效应,老师们就必须全面考虑,不断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材挖掘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为了达到教学创新的效果,首先,老师的创新意识必须要提高,其次,老师要积极的把创新思想付诸于实践,对创新工作予以重视,不断的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让其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
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数学能够从多方面促进自己的发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关注数学知识的教育,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看,老师们的具体教学工作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因此,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考虑到这个因素,老师们要想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就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具体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理念
老师们不能再因循守旧,必须要着手对以往的教学目标制定方法进行改革。只有把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改变了,老师们的思路才能够开阔,才能够想出新方法,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盲目,要根据实际,深入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与事实情况相符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
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用它来指引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够空洞,要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老师们务必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老师们制定教学目标要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
之所以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教学目标,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重点,让教学目标推进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导入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导入工作做得不好就会让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因此,要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地开展,就必须要对导入工作进行创新。老师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切忌冗长拖沓,要做到切入重点、简单明了。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积极的探索老师所讲述的问题。所以说,良好的课堂导入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们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做到先声夺人,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发现可创新的点。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情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够改变沉闷的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以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并且喜欢模仿老师。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老师们的操作演示会对学生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学生们会根据老师的示范去思考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所以说,老师们做好操作演示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种有效的诱发方式。
3、以旧引新
一般而言,老师们都会在课前回顾一下之前讲解过的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要讲的新的知识点。这种方法非常普遍常见,并且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之前讲解过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4、设疑提问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老师们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提问,能够激起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设置提问还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整个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做好教材挖掘
教材是老师上课的依据,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慎重选择学习材料。在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太难或太简单的教材都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且,老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积极创新,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积极的探索新问题。老师要有意的去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融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学大纲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还要努力对教材的侧重点进行创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这个问题:
1、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
老师们必须要有这个意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教材的选择进行创新是小学数学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师们在对教材进行选择时必须慎重,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能否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只有如此,老师们才能为学生选择出合适的教材。
2、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材的内容是否能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老师们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考察,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3、小学数学教材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创新,老师们就必须要做好新知识和旧知识相互衔接的工作。只有把新旧知识衔接在一起,学生们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脑海中才会有具体的数学知识框架。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工作十分重要,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要想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