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16年阅读研究计划

小学16年阅读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13 21:40:34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阶段计划要研究什么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上传: 胡玉保 更新时间:2012-5-30 10:15:38
一、课题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将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目标
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策略、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诊断方法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1、制订计划
因本期我校开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高段的研究,因此,特别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讨论课题组活动形式。向课题组教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规定每学期应完成的研究任务,扎扎实实的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2、加强组织建设,落实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
本课题组工作力将开展出自己的特色。本期,将注重落实课题组的常规工作,对老师们上交的各类资料登记考核,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扎实、成效”为核心价值观,拓展课题组成员发展的空间。
着实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把课题研究工作与其它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实现校本培训、校内教研、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
5、立足课堂,扎实研究。
课题研究要基于课堂,立足于课堂。认真学习阅读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验证、完善。争取提炼出更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本学期将开展课堂专题研讨课一次,并争取镇教研室成员对课进行指导与点评。
四、工作安排: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9—2009、10)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本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09、11--2010、3)
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各年级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打做法(优化策略)。
2.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严格按计划操作,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和两次研究课汇报活动。
4.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
阶段成果预计有教学随笔、研究日志、专题论文、调查问卷等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4--2010、5)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阶段成果预计有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等

Ⅱ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问题研究计划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 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Ⅲ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内容要让学生想表达,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让学生渐渐喜欢习作。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等方式,实行自批互批,家长批,社会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在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但一旦习惯养成就会接响一生。为了儿童一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着重培养下列习惯: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重谈、跳读、精读、猜读的习惯;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作素材笔记的习惯;做资料卡式剪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保存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主动应用语言实践的习惯。

Ⅳ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计划

一、提出问题
在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五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一有时间便投入到精彩的电视节中,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拿到书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们准备进行《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二、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09——2011.10)
(1)对三个学段班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
(2)设计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10——2012.01)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定期通报研究成果。
(6将学生阅读所得写成的文章,编辑成册。
(7)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8)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2.01)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推荐部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Ⅳ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源于生活。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小草,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并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变成青蛙的。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带学生去农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树林观察昆虫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细微的变化。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
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
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
3、囫囵吞枣法。
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
四、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养成摘抄的习惯。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学生摘抄的语句通常都是他们自己喜欢,能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语句,这样的语句才会使他们用的得心应手,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断的积累,才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能到达金字塔的动物只有鹰和蜗牛,蜗牛不仅仅靠的是意志,还有就是它的日积月累。所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积累,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总之,学习语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一个好的写作能力更是关系到学生的以后发展,所以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Ⅵ 小学科学研究计划

三种液体流动快慢比较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水、食用油、洗洁精哪种液体流动会快些?
所需的材料:水、食用油、洗洁精、滴管和平板玻璃一块。
研究的步骤:
1、把平板玻璃搭在高台上,形成一个斜坡。
2、用滴管把水、食用油和洗洁精__滴__在玻璃板__的位置上。
3、观察3种液体流动的快慢。

三种液体流动快慢的研究纪录单

液体名称 水 食用油 洗洁精
猜测
实验结果

研究结论: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比较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所需的材料:20克食盐和20克小苏打各一份、2只各盛有30毫升水的烧杯、两根搅拌棒。
研究的步骤:
1、将20克食盐和20克小苏打平均分成6小份。
2、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其中一只盛有30毫升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3、等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三份食盐,再充分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把加入的食盐的数量记录下来。
4、按照同样的方法把小苏打一份一份加入到另外一个盛有30毫升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当小苏打不能溶解时,记录加入的小苏打的数量。
5、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数量。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

被水溶解的物质 30毫升水能溶解物质的数量
食 盐
小苏打
溶解能力的比较

Ⅶ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计划

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五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一有时间便投入到精彩的电视节中,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拿到书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二、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

Ⅷ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计划

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五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一有时间便投入到精彩的电视节中,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拿到书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二、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研究措施: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分析探讨“自主阅读兴趣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1、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还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四、预期效果:
通过此研究: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学校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小学16年阅读研究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