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今的小学一年级应该有怎样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家庭教育谢谢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作为一个老师,我有如下建议。
1、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最好养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然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3、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天天保持看书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顺便说一下,上学了,天天最多看电视1小时。
我知道,很多家长都没时间管孩子,但是,我要告诉这些家长,在入学的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甚至是2年,不同的孩子需要关注的时间就不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切进入正轨的时候,你就可以渐渐放手了。
思考: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了年迈的长辈。姑且不谈这样做的利与弊,我只想告诉年轻的父母,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关注他,没能和他沟通;转眼孩子就长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的。更别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
--结合家庭日常生活经验谈谈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要作好孩子入学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预防一年级学生中常见的“厌学症”,针对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减少小学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冲突数量。
关键词:一年级 家庭教育 理论与实践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一)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1、 心理准备。
张阿姨这几天心神不定,她的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还没几天,似乎有点闷闷不乐。“妈妈,小学没有幼儿园好玩,上课的时间那么长,还有作业要做,小朋友们也不大和我说话。”儿子委屈地撅着嘴向妈妈诉苦。
这个九月,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境带给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与失落。
虽然早已度过生理断奶期,但是对于刚踏进一年级新环境的孩子来说,如何完成心理上的真正“断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入学前,家长可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背着书包上学了,上学后你可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那是十分光荣的;你可以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如家长有时间,还可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另外,可以带孩子走访正在这所个学校上学的邻居或亲友的孩子,请他们讲讲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特别可以走访学习较好的学生,使孩子非常羡慕他们。总之,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2)习惯教育本是第一职能
“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过的一句话;
尽管上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但由于当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脱节,孩子学前缺少相关的适应性培训,进入小学后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情况。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是造成今后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统计过,一个拿笔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功课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习惯教育本该是教育的第一职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给疏忽和遗漏的。眼下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关注的是双语教育、艺术教育这些所谓的特长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让孩子们一夜成才。
许多一年级新生习惯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小学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习惯于自由自在的活动,不适应课堂纪律的约束及较多的学习要求;习惯在保育员阿姨悉心照顾下的感觉,不适应相对要自主、独立的小学生活,所以他们在上学一段时间后,仍然会留恋幼儿园的生活。
德国的哈克教授的观点更为详尽,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社会结构等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孩子入学后,离开了幼儿园教师这个“第二母亲”角色,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这些断层使得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话同样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就是养成习惯。”
孩子经历成长的过渡期,对家长们来说也是一个教育的过渡期。李女士的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可是说起当初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对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经验还津津乐道。“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而每位家长也都要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
1、时间自己安排
在很多朋友眼中,李女士算得上是个“超级妈妈”,一个懂得如何帮助女儿培养好习惯的超级妈妈。和其他小孩子一样,李女士的女儿也有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写着写着就会到冰箱里找零食吃,或者跑到客厅看看电视;即使是看见她安安静静地坐着写作业,仔细观察才发现孩子正在发呆。
以前,李女士也啰嗦过:“还不快去写作业?”催促、责骂是家长们自然而惯常的做法。孩子缺乏自觉性,家长需要督促,督促就需要催促和责骂,这就是大多数家长的逻辑。
这个逻辑并没有错,但李女士不想骂孩子,她想催促与责骂应该不是最佳的办法。于是,有一天,她找了一张小纸条,用笔把它划成24等分,然后告诉女儿,每个等份代表一个小时,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除去之后,还有游泳、弹琴,剩下的时间是有限的,做作业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如果不能在这一两个小时完成作业,那就必然挤占其他的游乐时间。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第一个晚上,女儿开始比较专心地做作业,虽然偶尔也会耐不住起来“活动活动”,做点小动作,但李女士没有吱声。到了晚上10点,该是上床休息的时候了,孩子皱了皱眉头,想继续把作业做完。李女士却没理女儿的要求,命令她上床睡觉:“已经给你时间了,没做完就是你的效率问题了。去睡觉了,作业没做完,明天上学,该怎么挨老师批评就挨吧。”
李女士不想让女儿因为赶作业而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而更大的意义是,她要让女儿明白,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要学会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拖拖拉拉而导致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
挨批评是逃避不了的。有了压力,女儿从此自己心里绷紧了根弦,写作业再也不磨磨蹭蹭了。到了后来,放学后她先到图书馆自己把作业完成了再回家。
2、作业自己把关
让孩子抓紧时间、加快做作业的速度是一方面,但同时是不是也会出现很多错误呢?学校里老师要求孩子的作业完成之后要让家长签名。一开始,李女士也会认真地帮女儿看看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还会很细心地帮助她把错误一道道纠正过来。那阵子,女儿的作业本都是A、A+。到了后来,李女士对女儿说,妈妈以后的签名只负责检查你有没有完成,至于作业有没有出错,由你自己来把关吧!
没有了妈妈的监督,女儿的作业本逐渐出现了B、甚至是C,对于这些成绩,女儿一开始觉得挺委屈的。但是妈妈认为,这就是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真实反映;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培养责任心,不要把作业当成任务,而且是别人的任务。慢慢地,女儿也学会了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检查、纠错。
3、书包自己整理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书包一下子鼓了起来: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这么多课本让孩子们每天都得为该带哪些课本发愁。而一旦把课本落在家里,孩子们就会打电话给家里的保姆:“阿姨,我忘了拿××课本,帮我拿到学校来吧!”……
李女士不愿让保姆阿姨为孩子跑腿。头两天,她帮着女儿一起整理书包;后来,她就让女儿自己收拾,该拿什么拿什么,落了东西不准打电话回家让阿姨带。没有可以依赖的“跑腿”,女儿责任心也强了许多。“孩子在学校里是怕挨老师批评的,没有了‘靠山’,孩子不自立也不行。”
对于“超级妈妈”的称号,李女士一笑而过。“谁都可以当自己孩子的“超级妈妈”,每个人都要成长,我只不过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过渡期的困难罢了。”很多家长往往都会朝孩子们吼“为什么做得这么差?”“为什么不那样做”之类的话,但是究竟如何帮孩子去纠正,去做得更好,却没有拿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从李女士的教育实践个例来看,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她所采取的就是“先帮手、再放手”。“孩子们其实都是很聪明,领悟性很高。”
(二) 克服“厌学症”。
在某个家长课堂上,教育心理专家给在座的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孩子总写错字,或对某个公式运用不熟练时你会怎样做?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家长表示,要给孩子增加练习题,在重复的练习中增加孩子的记忆力。
专家对家长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孩子写错字、不会运用公式不是机械记忆不足的错误,而是对所学内容缺乏理解。当错误重复千百次之后它依然是错误,错误的强化会干扰正确认识的构建。并且让孩子在无休止的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被动、枯燥、无奈。学习成绩低迷,与耗费的时间不能形成正比,在持续的挫折情境中产生学习能力低下的自我负性评价。谁愿意面对这样的评价?孩子直接采取的行动是逃避学习,逃避学习就可以摆脱这种评价。“不想上学了!”是此时此刻孩子心里喊出的声音。为什么家长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加大练习量作为强化学习的手段?一是与家长对学习的理解有关。许多家长认为知识是陈述性的,学习就是把课本上陈述出来的知识记住。因此要求孩子一遍遍地加强记忆学习,以求在考试时能够记取已学过的知识,得到高分。二是强化记忆对家长来说比意义学习容易得多。意义学习要求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理解程度进行探究,找出孩子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启发引导孩子理解所学知识,有意识的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家长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要有耐心和责任感,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与孩子探讨问题。在自身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客观条件下,多数家长也容易在孩子教育上选择较容易的一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客观上将学习的个体特殊性抹杀了,简单地看成学习的好坏只是时间投入和孩子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忽略了客观因素影响学习的现实性。孩子一方面体验学习的枯燥和疲劳,另一方面还要背负不好好学习的罪名,久之,丧失了学习兴趣,真的产生了厌学情绪。
人在学习适龄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所处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学校,交往的人员是老师和同学,谁不愿意在这个主要生活场所中去体验成功?谁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体现自尊?学习成绩下滑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都会为此而着急。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同学面前重新树立起自尊。如果家长此时此刻能够帮助学生细心地分析学习难点,帮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学习上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付诸实施,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克服学习困难,逐步走向成功。学习成就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会让个体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争。哪里还有“厌学”的土壤和温床。
此时再把开头的问题重提一遍,作为家长您还会只选择加大练习量吗?
(三) 社会情绪发展
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
进入小学之后,因为考试的压力,儿童第一次真正有机会与别人比较,成人必须给儿童提供机会,使其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并保持热情和创造性。但是,能力确实有高低强弱之别,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当学习差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班级明星时,他们怎样看待学习的价值,除了教师之外,家长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管教孩子易犯的几种错误中,“用刻薄羞辱的话责骂孩子”首当其冲。例:“你总是如此”、“你简直没救了!”这些贴标签式的不当言语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自尊受损。
❷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各个年级《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有哪些
我来帮你回答,希望你能满意。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专同划分的学习范属畴。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1.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❸ 小学生低年级养成教育目标内容是什么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逸夫小学四年级(4)班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意义目标细化要求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4、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5、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6、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7、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8、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9、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10、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1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1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1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15、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16、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17、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18、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19、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20、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2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项目意义目标细化要求
1、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23、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4、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25、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26、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26、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27、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28、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2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30、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31、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2、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33、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34、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5、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6、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37、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38、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39、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40、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41、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2、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43、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44、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45、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6、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7、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48、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49、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50、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51、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2、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5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54、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55、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6、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5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58、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59、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60、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61、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62、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63、饭前便后洗手。64、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65、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6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7、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4、教办根据各校情况统一制定全街道《圣城街道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学校,各校根据教办实施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实施细则。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06年10月-07年1月):
时间习惯养成教育整改内容习惯养成教育巩固内容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第六周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七周2、善于思考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
第八周3、敢于提问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
第八周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
第九周期中检测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周与人合作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十一周自主读书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
第十二周认真书写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
第十三周自评互评的习惯按规则行动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十三周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校及教办召开交流会。
第十四周搜集资料的习惯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
第十五周动手操作的习惯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
第十六周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十七周1、对前段的整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2、各班及学校召开交流会。3、表彰、奖励。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按规则行动习惯8、自己勤于动手的习惯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第十八周以上十条内容以上十条内容此阶段最为重要,各班要做好:
1、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平日:坚持诵读诗文训练、三笔字训练和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阅读笔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3、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小公民
4、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形成良好习惯。
5、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内容。
7、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8、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
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三)巩固养成阶段(07年1月-07年7月):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五、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建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六、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丁荣明副组长:黄春霞成员:刁淑敏、魏瑞爱、林凤玲、刘效成。
2、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红领巾广播站”公布。
七、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校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各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❹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怎么教育
家长的角度
1
我国传统的家长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成绩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于是一个棍子就上来了。我认为家长应当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在初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困难,特别是上学期离开了家不习惯。所以孩子刚入学的两个月,家长应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氛围,不能过分看重成绩。
❺ 小学生各年级学生分别有哪些心理特点啊
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发展。 (一) 感知的特点 儿童入学学习以后,有许多书写活动,手的关节肌肉运动大为增加,与此同时,手的关节肌肉感觉也发展起来。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画画,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学会削铅笔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在正确指导下,儿童能够写得准确而美观。一年级儿童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在写字时,有时不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而是由下往上或从右到左。知觉的笼统性表现在看图或识字时,往往只注意大的轮廓,容易忽略小的枝节。看图讲述或复述故事时,也常常会遗漏很多细节。知觉的无意性表现在儿童不善于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知觉,按一定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进行知觉的能力还较差。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常常会把目标移到不相干的事物上。 (二) 注意的特点 (1) 一年级的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儿童边听讲边抄写,应该先让儿童听讲,等儿童听懂了,再让他们抄写。 (2) 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如:上课时注意了自己的新铅笔盒,而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节奏速度不适当,都容易造成儿童注意分散。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儿童的注意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三) 记忆的特点 (1) 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 (2) 有意识记忆的能力正在发展,但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记忆活动,也不能适当地运用识记的方法。 (3)意义识记的能力也正在发展,对于已经理解的教材,能够通过逻辑加工来进行识记。如:按意义联系来识记课文,按偏旁部首归类来识记生字等。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仍然要多运用直观方法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 思维的特点 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 (1) 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 (2) 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3)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如: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经常向他们提出学习任务,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因为按照一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一般心理特点: 1、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2、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3、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4、二年级学生已经能产生集体荣誉感。例如:活动比赛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 5、还有,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时,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做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二.学习心理特点: 1、我们在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2、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我们教师常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 3、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外向性――活泼、开朗。三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2、受批评也不生气由于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究竟,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按铃、看相册、摆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间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3、初步懂得趋利弊害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弊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与同学吵架时,当老师询问吵架的理由,双方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话则不说。这个阶段还不懂得如何合理反驳。这个特点比二年级时故意说没有作业,想出去玩的表现还要不好,因为二年级时的动机很简单,而且不是有准备的、恶意的,是单一的眼前动机造成说假话。三年级学生是有意识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所以,不管是家里人之间发生争执,还是和别人吵架,家长、老师一定要听双方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做完一件事时,要从失败的地方开始总结,告诉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4、推崇有力量的英雄三年级学生绝对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个阶段推崇学者、科学家的孩子很少,对于自己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崇拜。对崇拜的人物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在高年级有力量、个头高的学生面前,表现出服服帖帖,孩子们对这种“孩子王”言听计从,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仿佛是校园小团伙。 四年级学生特点: (1)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在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将很难改变。 (2) 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具有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期。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3)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孩子自身心里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有一些孩子甚至开始出现学习偏科的端倪。请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4)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的思维形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过程。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5) 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开始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六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练,但又不会觉得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松劲厌学情绪。 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 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组织性、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❻ 小学各年级识字量是多少
第一学段(1~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012 新课标里的。没有具体到每个年级。我空间里有,衔接地址在线面。(我的状态 很受伤)
❼ 小学一年级教育心得家长要抓住几个重要点
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充足的睡眠不论对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精力旺盛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小学生每天睡眠应在10个小时左右,因此,家长应在晚上10时以前,安排孩子入睡。只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学习。
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有的家长早上不用早餐,起床后急急忙忙上班,这是不科学的,长时间不用早餐,不仅影响工作,而且影响健康。孩子如果不用早餐,往往在第二节课后表现得无精打采,或焦躁不安。因为饥饿,中午又常常暴饮暴食。所以,孩子早餐一定要吃饱,有条件的,还应改变花样,让孩子吃好。
保证孩子每天的饮水量
小学生活泼好动,体能消耗大,保证孩子的饮水量,直接关系到健康。家长要提醒孩子饮水,上学时最好带有自己的水杯。一年级的学生,至少上午、下午、晚上各饮一杯水。
引导孩子养成按时休息的好习惯
上学后,不比在家,按时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校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都有统一安排,如果没有时间观念,就会影响了统一行动。因此,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时间安排,及时督促孩子上学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孩子逐渐树立时间观念。
教育孩子少用橡皮
橡皮的作用是写错以后擦掉改正。应该说,用橡皮本无大错。但是为什么说要教育孩子少用橡皮呢?原因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少用橡皮是为了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从这一点上说,少用橡皮的意义远远大于用橡皮。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用橡皮”,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真与细心。
告诉孩子要用铅笔,不要咬铅笔
一年级学生初学书写,所以多数学校都让学生使用容易书写的铅笔写字。铅笔芯含有铅,铅对身体是有害的,有的孩子常常用嘴咬铅笔头,是不好的习惯,家长要告诉孩子:要用铅笔,不要咬铅笔。
有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上学后,意味着他将在很多事情上做到独立,比如,按时上下学,按时上课,按时写作业,按时参与活动,能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能够与小朋友交往等等。在这些事情上,家长可以帮助,但是绝不要代替。如果过分溺爱,什么都由家长代替,表面上是爱,实际上是害。有的家长代替孩子整理书包,有的家长接送孩子时代背书包,有的家长甚至吃鸡蛋还代为剥皮,这样做是非常有害的。真正的爱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能在学习上自理,而且能在生活上自理,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不要攀比衣着打扮
一年级的学生,穿戴以简便、实用为原则,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复杂的穿戴会给他们造成负担。同时,家长之间绝不要互相攀比,比品牌,比价格,是毫无意义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重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互相沟通、展示自我的重要能力,无论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工作,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表达能力上,第一要鼓励孩子敢说,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敢说是表达能力的第一道关口。第二是引导孩子会说,会说是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按照孩子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才是真实的、可信的。
告诉孩子该上厕所时一定要上厕所
一年级的学生常常因为玩耍而忘了上厕所,或者因为怕批评宁肯憋着尿而不敢上厕所。憋尿对孩子健康会造成影响,时间长了甚至会造成尿道感染和不自主遗尿的毛病。家长要告诉孩子该上厕所时一定要上厕所,相信老师是会理解的。
孩子生病一定要先看病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还小,抵抗力还很弱,加上刚上学,环境、生活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所以常常出现一些身体不适应。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绝不应轻视,严重的不适应,一定要先看病,需要休息的应该遵从医生的意见适当休息,绝不要因为怕误了上课而加重了病情。
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
上学后,意味着用眼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孩子的视力?
第一,看书时光线一定要充足,不要在昏暗的状况下阅读;
第二,阅读时姿势一定要正确,坐姿要笔直,眼睛距书的距离应在一尺(30厘米)左右,不要躺在床上阅读;
第三,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第四,坚持并认真做眼保健操,用一段眼后,或闭目养神,或站力远眺,也是有益于眼睛健康;
第五,写作业时,身体要坐直,告诉孩子记住一个口诀:“一尺一寸一拳头”,就是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一尺,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前胸离桌子的距离一拳头。
有选择地看电视
没有节制地看电视,因为怕影响学习而不让看电视,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有选择地看电视,比如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收看少儿节目,动画节目以及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对于增长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都是大有好处的。不过,每次收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伤害眼睛。
在学习上给孩子必要的指导
严格来说,一年级是学生还不会学习,正处在学习的起跑阶段,家长给以指导是必要的。但是,在指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指导不要变成监督,更不要坐在孩子身边没完没了地谈话,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②指导不要变成代替,有的家长对于孩子不会的作业直接告诉答案,时间长了会滋生孩子的依赖思想;
③指导是告诉方法,告诉孩子为何思考,为何去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④指导是鼓励,鼓励孩子不仅要做得正确,而且要做得迅速,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
重视安全意识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最容易在以下一些方面受到伤害:
①出入教室、上下楼梯时拥挤挤摔倒甚至踩踏;
②出于好奇,接触电源开关闸门;
③横过马路时不注意车辆;
④围观吵嘴打架;
⑤与陌生人接触;
⑥攀高、戏水、玩火等冒险行为。以上各点,家长都应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鼓励孩子多交往,会交往
要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会交往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孩子,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鼓励孩子多交往、会交往的过程中,特别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前提,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交往才有基础;
第二,教育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在交往中提高自己;
第三,教育孩子要诚信,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让别人感到诚实守信,此人可交。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器官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就是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心态是平静的、正常的,能够冷静应对。一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特别是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应,比如急躁不安、过渡紧张、自暴自弃、逆反顶撞等等。遇到这些现象时,家长应亲切地问明情况,针对原因帮助孩子释放心理压力,让他从不解和苦闷中解放出来,这时的安慰、疏导比什么都重要,切不可怨天尤人,在孩子心上烦上加烦,那样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鼓励孩子和老师多交流,多沟通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多数不敢与老师直接接触交流,这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和老师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上课不理解的地方告诉老师,相信老师是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同时,要告诉孩子理解老师的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服从老师的安排,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重视维护老师的威信
老师在学生的心目里,特别是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目里是神圣的,听从老师的话甚至胜过听家长的话,有时候家长的话可以不听,但老师的话是绝对服从的。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反映。
一是当学生犯了纪律受到老师批评,而批评方式方法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时,孩子会出现不满情绪,表现得情绪低落,甚至对老师抱怨、反感。二是当学生看出了老师的某些行为不当时,比如表情冷淡、待人不公、脾气暴躁、训人罚人等等,也会对老师产生怀疑,淡化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形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既不要简单否定老师,也不要简单压制孩子,而要冷静分析,妥善对待。要告诉孩子,犯错误是自己的事,自己要改正,不能因为方式方法不当埋怨老师,这对自己是不好的;方式方法不妥是老师的事,相信老师会在实践中接受教训,完善做法。至于老师的某些行为不当,告诉孩子老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不能因为有一个黑点就认为别人全身肮脏。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家长会与老师个别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相信多数老师是会正确对待的。总之,家长在孩子面前要重视维护老师的威信,在老师面前要正确反映孩子的情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了解新课程改革,配合孩子适应新的课堂教学
现在,中小学实行第八次课程改革,总的方向是围绕教育的四个支柱(也称四大目标)展开的。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校教育要交给学生求职的能力——学会学习,做事的能力——学会做事,共处的能力——学会合作,发展的能力——学会做人。许多学校把会学习、会做事、会合作、会做人作为办学目标,就是从这里来的。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因为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既有我们的优势,又有我们的劣势,主要是:
①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
②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基本能力的培养;
③重视学生共性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与特点的发展;
④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在实践中的学习与锻炼;
⑤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⑥重视学科分数的考核,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
⑦重视知识的纵向联系,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
⑧重视现成教育资源的使用,忽视更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重视的是我们的优势,在改革中要继续发扬光大;忽视的是我们的劣势,这是改革的重点。知道了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和改革重点,家长配合学校新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孩子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尊重孩子兴趣,鼓励孩子在某些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支持孩子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关注孩子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心理品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相信经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会在逐渐深化的课程改革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适应以后各个学段的要求。
❽ 小学各年级的教育大纲是什么
由于过几年教材更新的厉害,特别是低年级,每年都在换教材,所以,如果你要教育大纲要到本地新华书店去找,或到本地教育局教科室去找。
别的地方的版本也不一定和你相同。
❾ 全国通用的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大纲
一 年 级
(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乘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 年 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4)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6)珠算加法和减法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记数和读数。珠算加法,减法。
(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5.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
6.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7.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8.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9.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0.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1.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2.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 年 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5)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和吨的认识。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3.掌握乘、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8.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四 年 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4)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角的度量。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五)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
3.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5.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7.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8.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9.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0.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年 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简单的带分数加、减法。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2.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5.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6.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 年 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
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7.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
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❿ 小学生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回形象思维为主,答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