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闻,适合小学生看的
栏目名称:新闻袋袋裤
首播时间: 周一至周五 17:00
重播时间: 次日 11:30
首播频道: CCTV-少儿
简要介绍:
《新闻袋袋裤》以少年儿童的视角解读新闻、分析时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心世界,从小树立时事意识,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它是新闻时事的解读者,是少儿活动的发布站,是少年儿童了解世界的窗口。
Ⅱ 适合小学生看的新闻有那些
可以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从小学就应该开始
还可以看大国崛起(纪录片)
百家讲坛什么的
Ⅲ 请给我一些有关于小学生的新闻
小学生进校要被“搜身” 校长称是为监督
2012-02-22 10:40:34来源: 新华网
17日,学生进入教学区,在门口需要接受值日高年级学生的“搜身”检查
每天进入教学区前,安康果园小学一至五年级千余名学生都要先过这一关——搜身,由值周学生检查是否有人带着零食或者小玩具。
反映
孩子进学校要被“搜身”
近日,李女士向本报反映,今年开学以来,在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上三年级的儿子,每天下午上学进校园时,总遇到高年级学生搜身。“孩子说是为了不让他们带零食或玩具,但我觉得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尊严是一种伤害。他是去上学,又不是干了什么坏事,为什么要搜身呢?”李女士有些想不通,可儿子告诉她,搜身是老师规定的,每个人都要遵守。
2月17日中午1时许,记者来到果园小学,尽管还不是到校时间,学校门口已来了不少学生。在商店里买东西的一个男孩说,他是六年级学生,进学校前老师都会站在学校门口,“里面还有一道门是去教学楼,那个门口有学生轮流值周,对进来的学生搜身,就是不允许带玩具和零食。”该同学说,六年级的学生不值周也不被“搜身”,“一般值周的都是四五年级的学生”。
对于搜身的说法,送孙子上学的胡奶奶认为,小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有时候爱买一些不干净的零食,要是有人检查的话,他就不敢带进去了”。胡奶奶认为,小孩子拿着玩具上课捣蛋就不好了。记者又随机询问了一些家长,他们有的反对,有的对学校的做法表示理解。
现场
想“闯关”会被拉回细搜
17日下午1时20分,记者进入校园发现,校园里的确还有一道铁门,门里面是操场和教学楼。一名斜披着红色条幅的男孩打开铁门,旁边来了一名同样披着条幅的女孩和一名没披条幅的男孩。从学校外面进来的学生陆续朝铁门口拥去。一开始学生较少,门口的两名男孩逐一检查,有自觉的学生还会主动张开双臂,但当有学生试图蒙混过关跑进校园时,就会被拉回来全身搜一遍。不一会儿,随着学生越来越多,门口两个男孩似乎有点检查不过来,便快速地在学生的衣兜或者裤兜拍一下就过关了,而且很多学生并没有“被检查”。记者注意到,有的学生则会被仔细在书包里寻找一番。身上斜披着条幅的男孩称,他们是五年级的,这周轮他们值日。而铁门一旁的水泥台上摆放着两盒被叫做“拉面”的小玩具,就是他们搜身的“成果”。该学生说,搜身检查是老师安排的,不让同学们把零食或者玩具带进教室。
校长
家长觉得不合适,我们会改进
下午1时40分许,作为值日领导的校长汪成建仍站在学校门口。汪成建表示,出于教学环境和学生安全考虑,的确安排了学生值日制度,“搜身的说法不准确,就是为了让学生监督学生,不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带进校园。”汪成建说,不排除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话语有了错误的理解。
汪成建说,时值安康市开展“双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采取这一做法后,校园的环境卫生的确改善了不少,“而且能把一些垃圾食品挡在校园之外,保证了学生的健康安全”。汪成建说,学校毕竟是学习的地方,此举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有的家长认为不合适,我们会商量采取更好的办法”。
专家
学校可说服教育来引导学生
昨日,记者了解到,该校让学生搜身的做法还在继续。记者就此事致电汉滨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已获悉此事,并派人进行调查,一旦查明属实,会立即进行整改。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青少年心灵成长十百千万工程特聘专家吕明认为,搜身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为,是针对被怀疑对象而言,发生在小学生身上,是对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同时,也是一种软暴力,会对学生的幼小心灵造成不良的影响。吕明说,尽管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在无形之中让学生之间产生隔阂或矛盾。吕明建议,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可以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Ⅳ 求小学生新闻
1小学生对110,119不清楚
2小学生竟不知雷锋为何人
--------------------------------------------------------------------------------
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4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2000年,共青团中央确立)。然而调查显示,重庆六成中小学生不知雷锋是何人,要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已无从谈起(据《重庆晨报》3月4日报道)。
重庆六成中小学生不知雷锋是何人,这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悲哀。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已经44年,共青团中央2000年也将3月5日确立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照理说,有这两张“王牌”推动,中学生不仅应该知道雷锋是何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地学习雷锋的精神,主动为他人做好事,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倡导文明礼貌新风。小学生是中学生的后备队,长期耳濡目染,受到社会新风气的熏陶,也应该知道雷锋精神,也要积极主动地学雷锋,做好事,做合格的文明新风传递使者才是。
六成中小学生不知雷锋是何人,这既是学生的错,又不是他们的错。学生是需要教育引导的,他们不会一生下来就知道雷锋是谁。学校和团的组织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这个责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有关雷锋的事迹和毛泽东同志的题词精神,还要通过开展多种积极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营造社会气氛,引导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的思想受到熏陶,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不仅要在3月5日这一天向雷锋学习,而且还要不分时间、地点,不讲条件代价地向雷锋同志学习。唯其如此,学雷锋才抓住了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精神才会在更多人的心目中产生强烈共鸣。
中小学生今天报到,小升初、中考、高考接踵而来 为孩子选学校,家长们很头疼
今天全市中小学生陆续到校报到。尽管新学期才刚开始,但这一学期特别短,接踵而来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对当事家长来说注定是忙碌的。前两天,市教育局出台小学生升学分配意见后,这两天本报“教育聊吧”就陆续接到了几位家长的电话,“到底该进公办还是选民办,我们拿不定主意啊。”对此,记者特意联系了教学一线的初中、小学老师和“过来人”家长,三人给出的建议异口同声:“这主意不该单纯由家长来拿,应该参考孩子的意见!”
“教育聊吧”留言 毕业班家长举棋不定
就说说王女士的例子。她女儿读小学六年级,目前在班中成绩排名前五。“她平时比较乖的,学习还算自觉。实在想不好,选民办还是公办。”王女士说,如果进家门口的公办初中,她担心女儿在宽松的环境中,竞争不激烈,上升空间小,影响她今后的发展;进民办中学吧,学习上抓得紧,成绩好的学生也多,大家互相竞争,人人在进步,这点让王女士很放心,但烦的是离家远,来回不方便;还有就是担心压力太大了,女孩子后劲不足,会不会吃不消。王女士坦白地说,费用上公办和民办差别也挺大的。
从一些小学了解到,类似王女士家的情况,在毕业班中还是挺多的,这部分学生往往成绩不错,家长犹豫不定,听听这个有道理,听听那个也说得对。
初中老师建议 只要适合孩子就好
让孩子自己做主,青春中学的周慧老师这样看:“这里的做主,是说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家长不要擅做主张。最好对有意向的几所学校进行一下了解。“有些孩子喜欢宽松的、学习自觉的,就选一所提倡自主学习的学校;有些孩子人很聪明,但自律性差,需要人在旁边监督,就选‘管得牢’的学校。”
“家长其实不应该先考虑公办中学、民办中学哪个好,而是应该想怎样找一个适应我孩子个性、兴趣的学校,这就需要听孩子的了。”周老师再三说。
小学老师认为 找和小学“脾气相投”的初中
小学老师和孩子在一起师生多年,他对孩子的了解,有时候甚至比家长更透彻。孩子的学习态度好不好、发展潜力怎么样,听听这批老师的意见还是很有价值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崇文实验学校的老师吕娟建议,最好找一所和小学“脾气相投”的初中。“他在小学生活了长长六年,对这里的教学氛围已经非常熟悉,比如原先是一所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好初中的风格也接近。否则风格相差太大,孩子一进入初中就会出现不适应,等孩子慢慢适应过来时,已经很多时间浪费了。还有就近入学,我觉得也很重要的,来回学校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我建议家长还是选择放弃。”
“过来人”经验 实地考察,看看课程表作业本
本报去年曾报道过的智慧家长老苗,不少读者可能都还记得。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初中,他进行了一年半的调查。他的择校经历是一种经验,对家长来说操作性也很强。
“升学率是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标准。要了解一所初中,实地考察很重要,考察时间最好在中午,或傍晚放学前,走进学校,先看看活动场地。要教会孩子学,先得教会孩子玩。走几间教室,看看贴在墙上的课程表,文化课安排得太紧凑不好,孩子要全面发展,得有兴趣课。”“作业本不能忘,向学生借几本,翻翻看,量有多少,都是些什么作业,重复的抄写,繁琐的计算,都不可取。我最得意的一招,还是‘混’进家长会,会上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说,都是最客观直接的信息。”
相关新闻 小学升初中今年政策不变
今年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小学毕业生升学分配敲定,沿用去年政策。公办初中招生按小学相对就近划片分配入学。一所中学周围的一所或几所小学的毕业生总数超过该中学招生计划时,则分别根据小学毕业生的户籍情况,按下列先后顺序分配:学生与父母同户、同住,常住户口在小学学区者;学生从小(自出生日起)寄养在本市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常住户口在本小学学区者;学生有本市常住户口,但不属于上述两类者;学生无本市常住户口,小学在杭借读者。
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数采取电脑派位。民办初中招生录取工作在公办初中招生分配前完成。
一级重高保送生1200名
2007年杭州市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招收保送生工作实施办法出台。杭州市区省一级重点高中目前确定的保送预选生为1200名。招收保送生学校有: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第四中学、杭师院附属高级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等8所市属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保送预选生名额按市区初中学校初三毕业班数(每班50人)分配,具体分配名额由区教育局另行通知。保送预选生名额各校年级平衡、等额推荐。
初中学校将依据保送生条件,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召开申请学生家长会,公布学校“推荐保送”办法。学校根据申请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情况,综合评定,择优推荐。
个别生报名即将开始
2007年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各类高中招生个别生报名资格审核工作即将开始。3月16日起,应届生凭户口簿和就读学校的就读证明,往届生凭户口簿和毕业证书到市教育局初教处进行个别生报名资格审核并办理登记手续,然后到杭州市学生假日活动中心和杭州市招办办理身体素质测试和各类高中招生报名有关事项。
报名资格审核的对象为:具有杭州市区户籍的外地初中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父母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的外地初中毕业班学生;杭州市区初中毕业的往届生。
为了方便学生,3月16日、17日两天,市教育局初教处、高教育处、市学生假日活动中心、市招办在市教育局四楼会议室(庆春路178号)联合办公,为个别生报名、咨询提供服务。
3
Ⅳ 小学生能懂的国内新闻
可以去一些大的新闻门户看一看,比如新浪教育、网络新闻、搜狐教育、网易教育、澎湃网、英盛观察等等,有很多教育类的
Ⅵ 最近的新闻 要对小学生有教育意义的
武汉闯黄灯违法
Ⅶ 215年中国10大教育新闻
1、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问题成焦点
事件回顾:2015年6月9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了举世震惊的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事件。近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被称为“流动儿童”的进城务工农民工的随迁子女,以及他们留在农村家中的孩子——“留守儿童”。后者相对前者“能见度”更低,近一两年才引起广泛关注。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17岁以下流动儿童为3581万,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这两个群体总数约一亿人。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流动儿童1277.1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合计为3403.9万人。民间组织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按照留守儿童的总数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毕节事件之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对此及其呈相互转化关系的流动儿童问题也引起广泛讨论。
获选理由:毕节留守儿童的悲剧,意义远远超过了自然灾害和一般的突发事件,也远远超过了毕节市和贵州省;它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令人不安的悲催缩影,是整体性社会治理失灵的一个爆点。它揭示的,是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缺位,是乡村教育、乡村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失败;需要通过调查、研讨、政策倡导、实际干预等多样化的社会参与,持续地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并探讨其解决之道。
2、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事件回顾: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完善机制、城乡一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二是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三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四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获选理由:首次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钱随人走”预计将惠及1300多万农民工随迁子女,是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此外,3000万以上寄宿制学生、1200万左右民办学校就读学生、500万左右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特殊教育学生也将受益。
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
事件回顾: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计划》明确抓好8方面举措: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四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五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六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八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获选理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近年来引发关注,师资建设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教师老化、难以更新补充,许多村小、教学点处于教育质量低下、难以为继的困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备受期待,能否实现“底部攻坚”还有待实践验证。
4、中职教育免费政策推进
事件回顾: 9月,甘肃省公布《关于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河南省也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对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此外,海南省等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015年起对公办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全面实施免学费政策。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获选理由:尽管关于中职教育的办学效益与免费政策的效果,近年一直存在着质疑和争议,其免费范围与力度仍在不断扩大,今年部分省市进一步推出全面免除学费新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加大财政投入是为达到该政策目标的基本保障;但也亟需提高中职办学质量,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加强监管评价,解决当前职业学校布局混乱、办学质量低下、校企合作薄弱等诸多问题。
5、校园暴力事件
事件回顾:2015年,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尤其是女生暴力事件频频曝光。3月,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洛杉矶遭同伴绑架被围殴事件震惊华人圈;5月,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十里岗中学多名女生殴打一女生,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一女生遭多名女生剥光衣服殴打并拍照上网;6月,江西省永新县吉安永新初中一群初中女生暴力殴打一女生视频又在网上广为流传;11月,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一起女生因太邋遢被宿舍5名室友打成十级伤残案件,同月,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8年级女生6分钟被同级同学打38记耳光……
获选理由:校园暴力事件虽非一时一地之事,可能是随着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扩展、方式多样化而曝光更为频繁,但并不意味着该问题就不需要解决。除对校园暴力问题及其趋势需进行深入研究外,家庭、学校及至社会所付的责任不能缺位,法律干预也有待完善。
6、青少年学业压力与负担问题引关
事件回顾:9月,吉林一名复读女孩因成绩不理想跳楼。11月,河南南阳市一个15岁的初中生竟然猝死课堂。据悉其头天晚上写作业写到12点多,早上6点20分起床。同月,河南鹤壁市山城区一个13岁女孩疑因学习成绩差被亲妈打死。《中国教育报》后续关于孩子睡眠时间的调查讨论显示,6-12岁学生睡眠不足率为74.2%,13-17岁为81.1%,18岁及以上为16.2%;作业成主要“睡眠杀手”。相呼应的是,美国《大西洋月刊》12月号封面报道了“硅谷自杀事件”,称硅谷中心的巴洛阿图从去年10月至今年春天,已有4名高中学生自杀,其中3名是华裔。这些学生成绩优异,有的拿了全A。据该刊记者调查,自杀主要因素是压力:来自父母、老师以及他们自己的压力,不仅要学习成绩优异,在其他一系列活动中也要表现优异;种种压力让这些孩子感到非常劳累、难以胜任、极其孤独。
获选理由:实施“素质教育”、“新教育”……已有相当年头,倡导减负力度也不小,然而青少年学业压力与负担却一直仍是问题。为何减负始终难以实现,学生因学业而猝死、自杀的现象依旧不断,值得我们反思。
7、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事件回顾:9月,人保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此次改革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获选理由:此次改革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针对现有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教师评聘合一的改革,有助于职位和贡献对等,调动优秀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校长职级制改革,则是“去行政化”的改革,可以使校长更加关注学校和学生,有利于校长的专业发展。目前农村教师的职称评定相对处于弱势,此次的职称评定改革也提出要向农村教师倾斜。
8、高校腐败与治理问题惹争议
事件回顾:12月初,教育部党组召开视频会,通报近期查处的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常委、院长王次炤为其女违规操办婚宴问题,北京邮电大学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亚和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11月,中国传媒大学从党委书记到副科长8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违规用车、办公“超标”等问题被“连锅端”式处分的新闻引发热议。据《河南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50多起;而今年以来,中纪委共通报涉嫌违纪的高校领导干部32名。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等领域,高校腐败问题和治理失灵的现象不断。6月北大清华两大名校抢生源的闹剧、复旦签确认书而失信未录高考状元,5月复旦大学新版官方宣传片被指抄袭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7月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被质疑“撞脸”人大等等新闻均折射出此类问题。
获选理由: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高学府,“象牙塔”中腐败难禁、治理问题频发。然而我们不能见怪不怪,不以为然,而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这些事件作为深入改革的契机,将教育腐败和出现问题的重灾区转变为率先改革的实验区,亡羊补牢,开展实质性的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教育腐败和治理问题,重建教育的公信力。
9、民间教育创新蓬勃发展
事件回顾:4月,由民间组织自行发起的“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上,众多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案例集中亮相、相互交流。该平台分享了历经一年多调研、专家筛选的来自基层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政府、企业和公益机构的教育创新案例,包括实施“低控制下的学习”深度学科整合的泉源高中实验班,在农村地区尝试通过“半天授课制”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山西省新绛中学,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进行全课程改革并实现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等。12月,新校长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北京师范大学等主办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也陆续举行。
获选理由:在中国,无论是从国家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层面,还是自下而上的局部的非制度化的自主创新和探索层面,教育改革创新正在进入一个非凡的活跃时期。在这个历史性的转折,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就意味着我们要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为生活重塑教育。民间教育创新的勃发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
10、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
事件回顾:2015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改变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和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正式上路。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无锡市教育局、浙江省教育厅、青岛市教育局、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成都市教育局、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沈阳市教育局、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西北大学为单项试点单位。
获选理由: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但如何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如何将教育管办评分离从纸上蓝图变为现实等问题还需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