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
把几个小孩子分成一组 每次哪组小朋友做的好 就表扬那个组 做的不好就批评那个组 小孩子又能培养集体荣誉 又能让他们有良好的做人品德
Ⅱ 如何教会学生做人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树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来抓紧、抓好,先做好人再成才的理念牢牢地扎根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中,围绕着它,我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学生学会关爱
人生因爱而美丽,教育因爱而充实。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无爱的人是抛弃了社会并最终也会被社会抛弃的人。一个即将毕业的名牌大学的学生,竟然向某动物园饲养的5头黑熊泼硫酸,致使这些动物受伤惨重,而这名学生自己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令之吃惊的是,熟悉这个学生的人都表示,该生平时不是一个“差生”,他的成绩和品行都“不错”。“不错”的学生犯下了大错,这就便让人担忧。用“偶然”来解释这一事件虽然是不准确的。这名学生两次向黑熊泼硫酸,其“准备工作”不可谓不“周密”;另据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在其他游客投喂动物的诸多食品中,竟然出现了烟头、硬币、大头针和图钉,而投喂者多是青年学生,园内湖中的水禽也曾被小学生用石块打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遗憾的是,这个话题至今还不能画出一个句号。
在品德的形式结构中必定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态度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独立的、不可取代的,道德认识不能直接转化为态度,构成态度的主要是主体自身需要。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是一文不值的”。因此,用爱心教育学生,从学生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帮助一些学生从灰心丧气的情绪中摆脱出来,重新树起信心,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我始终认为学生就像是一个个未经雕凿的美玉,它们追求的是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潜在的对爱对美对善的需求,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广泛参与爱心教育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爱花草树木、爱霜雪雨露、爱老师同学、爱父母长辈、爱学习生活、爱祖国人民的思想;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为塑造他们的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会理解
鲁迅先生说,对孩子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理解是消除误解使关系和谐,心情愉悦从而团结向上的过程。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对学生进行移情教育,所谓移情教育就是如何把别人的痛苦或不幸看作自己的痛苦或不幸。同情、理解、帮助是移情教育的主要内容。霍夫曼通过:“移情理论”揭示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英国的道德教育家彼得·麦克费尔创造了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就是企图通过道德教育着力培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道德能力。
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带学生走进其中,感受每一个角色的内心,让学生换位思考,深刻体会外在行为的缘由,并通过与学生真诚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把内心的领悟表达出来,如欢乐与痛苦,忧愁与哀伤等。让学生学会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理解同学、理解学习、理解生活、理解社会……进而关爱与爱别人,进而爱生活爱社会。
三、引导学生关注小事
所谓“小事”即是指不足以引起质的变化的量的变化。辩证唯物论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能说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在教育过程中,常常有些小事成为教育者的“盲点”,如学生讲脏话,没礼貌、发型怪异、打扮花哨、爱吃零食,不懂节约、不讲卫生,不爱劳动,不尊重人等等。这些“小事”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吗?古人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无数惨痛的先例告诉我们,小事见精神,小事不可小视,许多学生变坏,往往就是从一个个小毛病,一件件小事开始的。
德育工作从来就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要将德育的要求寓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的事基本都是小事,说是小事,就是要小中见大,处处是教育的契机。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教育中,更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小事,坚持抓坏风气、坏习惯的源头,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量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坚持逐周、逐月、逐学期检查,打分与评比,奖励先进与批评后进相结合,坚持要求学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Ⅲ 家长们应该怎么教育小学生才是正确的
家长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家长教育理念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因此,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形成正确的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部分。
学习型的家庭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学习。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家长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也就是说家长的一生都在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而努力着,而家长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从而发挥出正确家长教育理念的种种优势。
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是正确家长教育理念的核心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家长教育理念,这将会为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家长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家长教育理念的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家长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由此可见,不正确的家长教育理念,其危害不小。
占用孩子童年不是科学的家长教育理念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家长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家长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这种不科学的家长教育理念会逐渐地让孩子们的爱好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树立正确家长教育理念所想要达到的效果。
重视读书的作用是正确的家长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因此说,让孩子多多读书是正确的家长教育理念。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这些都充分说明读书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因此,提倡孩子多读书是家长正确教育理念的体现,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慧择提示:以上所述,充分说明,家长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关乎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广大家长们必须重视起来,从现在开始做起,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不断探究科学家长教育理念形成的方法。
Ⅳ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种做法
一、重视养成教育,教学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地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将这些道理通过日常小事,自身垂范,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人
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享受爱,却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缺乏爱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责任感,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人。
3、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个文明人
文明礼貌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二、规范养成教育,重习惯培养
初中年级的学生宛如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小树,充满渴望地向着蓝天生长,憧憬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谚语就曾这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1、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它能影响人的一生。
2、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指导。
三、深化养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独木不成树,独树不成林。”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管理班集体,自主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Ⅳ 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注意哪些
教育孩子应该以引导为主,多鼓励、赞美孩子。
教育专家谈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实、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经过十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赋予了养成教育更多的新内容,特别需要强调是,新的养成教育,因为青少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学习生活中度过,学习不好,做人就没有信心。因此,从学习习惯突破,从而解放孩子的大脑,进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创造等习惯,才能全面丰收。
养成教育有两个任务:
一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
二是突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大脑潜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养成教育实施原则是:家庭学校互动,遵循成长规律,启发阶段觉悟,引导主动发展。
养成教育操作要求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习惯?
习惯有哪些特征呢:
一、是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二、是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灭。
三、是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四、是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如何认识和理解“养成教育”理论并使它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呢?我的建议是:
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全面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很多父母常凭经验办事,对孩子的教育很盲目,是很危险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科学、系统、规范和现代。要达到这一要求,可以多参阅一些与习惯相关的书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以明晰的方式向孩子做一些说明,尽可能让孩子明白习惯是什么、习惯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多角度启发孩子。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把与习惯相关的故事或名人轶事等搜集起来,讲给孩子听(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让其自己阅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讲一篇大道理要强得多。此外,通过其他的形式如影视剧等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总之,形式越生动活泼,孩子越容易接受教育。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讨论各种社会现象。从侧面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习惯对人所产生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死,最好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会……”之类的命令、恐吓性的话语,而应以探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将道理揭示给孩子。
多留心孩子的习惯,常和孩子谈心。要多留心孩子的习惯,常常和孩子谈心,最好以朋友对话的形式出现,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觉得父母居高临下、很可怕或者难以接近。父母要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多加留心,看孩子都具有哪些习惯,是什么类型的习惯等等,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都具有哪些好习惯,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需要改正的。父母也可以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配合学校的教育。父母应当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近期的工作重点,如果与孩子的习惯养成相关,应在家中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附:名家论养成教育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陆士桢(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学研室主任)
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
----张梅玲(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健康教育所研究员)
正如大教育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从正确的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叫“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架一座质量堪称优良的桥梁。
----林 格(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原任职于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Ⅵ 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的 怎样教育小学生学习
每个家长教育孩子学习都是不同的,我们加油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家长也应花费一些心思,当孩子学习的时候,您最好也不要看电视,可以看看书\报或干些家务活等,不要总给他学习的道理.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醒孩子适当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学习,不要逼孩子学多长时间,做多少老师布置以外的作业,否则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反感.只要孩子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会,至少考70-80分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只要孩子健康\安全成长,先学会做人,你就应该感到满足.其次,如果孩子学习好,那当然更好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这样).家庭和睦也很关键,这样孩子回到家里有安全感.
平时你可以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亲情,这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所以你不要着急,只要养成好习惯,以后你就轻松了,孩子进步也会很快.最后祝你们全家幸福,孩子学习进步!
家长如何能够做到让孩子学会学习呢?
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学无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但绝不是说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实际上,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的是基本教育,尽管它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热爱学习、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这样教育孩子才会喜欢学习
Ⅶ 小学生如何做到以诚待人请提几条建议。
以诚待人,这是一个做人的首要条件。
常言道:待人要真真诚诚;做事要踏踏实实;为官要清清白白。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很难!究竟怎样才能以诚待人,用心做事呢?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无疑是对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心态。对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善待别人,这就是别人常说的以诚待人。待人首先要用心去换心,以真诚去缔造真诚,以友谊去缔造友谊,换回来的才是别人对你的真诚。要想以诚待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堂堂正正做人是为人的最基本准则,是一切道德之首,是人格品德的核心所在。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事业追求中,把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并以树立“以厂为家”的思想和精神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这种前提下来谈待人,应该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处事,不与他人攀比。
家里人在教育儿时的我,经常提到“真诚”二字,所以“真诚”二字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扎下根。从上小学、初中、大学、参军一路上我都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一个真诚的心对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真诚使我深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
堂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是干事的基础和前提。无论何时何地,用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有资格去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到以诚待人,严于律已。
Ⅷ 老师小学就教育做人要诚实!
你好!看了你的来描源述,老师小学就教育做人要诚实?这个问题?老师说得好,教育得好,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必须像老师说的,要做诚实人,是的,你说为了做文凑够八百字,并不代表不诚实,而是写作文的需要,至于说谎,吹牛,既然懂得这样做不好,纠正了,那还是诚实的孩子,完全没问题,祝好运!
Ⅸ 小学生作文父母教我怎样做人的写法
父母教我做人
做人,怎样做人?在成长这条匆匆的流水中,我接受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积累的成果,也受到了社会.同学老师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家庭的熏陶、父母的影响。我一直觉得父母给予我的财富,是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有人说,良心之剑,其刃自锋,拥有了它,才会拥有快乐的金钥匙。我觉得这一点也没错,做人,要有自尊、自信,要有人格。在我们哇哇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思索着怎样教育我们,在一点一滴的熏陶下,我们每天夜晚都能够安然入睡,无所顾虑,无所烦恼。父母常教育我做个枕着良心的枕头坦然入睡的人。
从父母那里,我明白了坚强与自信。“人穷志不穷”,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了。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就是原则。父母告诉我,得有一个目标去奋斗。有了一个梦想,你就会去追随;有了一个起点,你就会去冲刺。在成长的跑道上,会有石块,会有阻碍,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帮助你,会协助你;长大后,爸爸妈妈会鼓励你,会看着你。我们就学会了坚强,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学会相信自己。
从父母那里,我懂得了努力的意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努力,我们必须得努力。在我认真完成作业得了一个小红花时,在我认真复习考了个100分时,在我细心完成任务得了表扬时,我更为深刻的了解了父母的话语。那一言一语都是告诫,那一词一句都满溢着爱意。在奋斗后,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懂得了知识的宝贵。
从父母那里,我学会了宽容与理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每当我受委屈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