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了撕掉中小学“高分低能”的标签,教育部将再新增哪门必修课
2020年教育部发布通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国各大中小学新增一门必修课“劳动教育课”。
❷ 中小学网上教学为什么被教育部“叫停”
由于疫情现在特别严重,所以国家教育部于1月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随后各省市各地区都积极响应,推迟开学时间。
我们都知道延期开学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对于即将中高考的学生来说,肯定影响很大。所以很多地方就率先利用网络开始了网上授课,所以这段时间人们都调侃的说“老师都当起了主播”。
可是没有几天,就在2月4日的时候,教育部又发布了一条通知叫停了网上教学。教育部的这个叫停,其实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我们期待疫情马上过去,孩子们都可以坐在课堂认认真真听讲。
❸ 教育部将取消小学六年制吗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说取消小学六年制(截至020年8月30日)
中国小学学制和现状:
1、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五年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等地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济宁等地现今也沿用“五四学制”。
(3)小学撤并2009教育部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的关键:
小学教育并非不要成绩,而是要警惕分数的裹挟,要远离对成绩的崇拜,从而回归其本真,进而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多一分活泼,让小学老师的教书育人多一分从容,让家长的心态多一分淡定。学校除了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更应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并激发孩子去探索世界。
相较教学成绩和学习分数,前者应该被提到更高、更显著的位置。很多发达国家对小学教育的清晰定位与坚定实施,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否则,身背分数奖惩重压的教师,必然会将成绩压力传递到教学中;
孩子们失去的岂止是童趣,还有学习热情与探索兴趣;不仅对小学生身心成长无益,也不利于民族未来创造力的提升。一个泱泱大国,当创新水平与人力资源还不匹配时,我们是否反思过这与小学段师生的神经过于紧绷也有关系呢?
无论是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来说,还是从国家的教育要求来说,小学生都应有理由、有时间、有机会体验到活泼成长的乐趣,不该过早产生学习的疲劳感,更不该产生对学习成绩的恐惧感。
小学教育亟待卸掉不该有的沉重包袱,回归宽松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回归该有的从容与淡定。做到这一点,需要对小学教育定位重新认识,对小学教学成绩逐渐淡化,对小学课程与活动统筹安排,职能部门及学校坚守底线,明确拒绝外来干扰。
❹ 上小学教育部何时调整为8月31日
怎么说呢,这个调整过来了,接着就会有8月30日的家长问,什么时候调整到8月25日,会以此类推。
所以要调整的不是哪一天,而是蛋疼的规定,那些到到不到的,今年不到明年过了的,这种规定实属无语。
不过,家长如果能够深刻理解国情,那么也能够理解这种规定的好处,只是苦了那些门道不通或者完全无此意识的家长们了。
❺ 教育部哪个文件规定取消学前班
教育部没有文件规定取消学前班。
学前班,学期长短主要有一年期、半年期和二至三月期,三种不同的周期。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并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应积极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
费用低一些的基本侧重知识教育,大多是有小学教育经验的教师任教;费用高一些的多是“拥有自主研发课程” 的相关机构。在此提请广大家长注意,一定要对照上述六种分类看清楚各个机构的特点。
学前班的内容不仅是知识类,更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的学前班内容就很丰富,包括语文阅读理解,数学,空间,图形,英语,心理健康,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沙盘游戏等综合课程。环境优美,教室多,活动空间宽阔,教师资源丰富,课程设置合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各项能力。
(5)小学撤并2009教育部扩展阅读
选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学前班十分重要。家长对备选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再从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虑,并要对拟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办学资质: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政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避免误入没有办学资质的非法办学机构。
学校口碑:选择一所口碑好的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所以报班前一定得对这所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打听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师资水平:重点考察师资是否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学系统培训体系的机构,教学水平高,质量有保障。
教学环境:教学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积、通风以及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教学服务等都需要认真考量。
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长们筛选学前班时需要重点考量的一道关卡。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考察教学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备。
❻ 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内容
教基〔2006〕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从总体上看,布局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地方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消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学的不便,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为实事求是地做好工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建设、财政等部门,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充分论证、统筹安排,稳妥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并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小学生的就学路程,并做出明确规定;对确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入学难、群众反映强烈,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正处于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地方,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初中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
三、各地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要防止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校园、校舍等办学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要尽量予以保留;确需调整的学校,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应主要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等机构;确实闲置的校园校舍,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处置,处置所得应用于当地发展义务教育。
四、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标准建设校舍、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严格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卫生隐患,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尽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努力改善寄宿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要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要寄宿的学生的需求。切实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五、各地要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在实施布局调整前,要将调整方案向当地群众公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修改、完善方案,不得简单从事,强行撤并。
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布局调整工作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二○○六年六月九日
❼ 撤点并校的撤并
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农村学校布局基本以“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为原则。许多县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要在村庄2.5公里之内,以便学生就近上学。但在8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逐年撤并了许多初高中及小学。
1990年在贵州,当地教育单位以调整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撤除了三分之一的学校。许多的县将所有乡(在山区,一个乡约5000至15000人)的高中撤了,全县只剩下一个高中,集中在县城;同时将数个初中合并成一个中心初中。离学校远的村,孩子要走3、4小时,近的也要走2个小时,因此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要住校。集中办初中的措施,到2000年基本完成。 进入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出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这类学校的存在与教育领域倡导的均衡发展、提高效益等理念格格不入。因此,对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的布局进行调整显得十分必要。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自此,席卷全国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拉开帷幕。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降低了生均教育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上学难、辍学率回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中国农村的小学有两种,即“教学点”和“完小”。“教学点”一般四年级以下,多设在人口较少偏远贫困的的村寨。完小到五年级(部分北方小学)或到六年级,多设在人口较多的村寨。“撤点并校”是把教学点撤了,将几个学校并成一个中心校。
2001年中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决定》公布以后,各县就开始逐年推行合并农村小学的措施。所谓撤点并校,“点”指“教学点”“校”是指完小。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在响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时,重点在“撤点并校”,而往往忽略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调整工作。许多县教育部门撤并小学及教学点,尤其在一些山区,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撤了近1/2至2/3的教学点及完小,这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公布1998年至2007年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撤点并校数据(小学) 年份 学校数量(万所) 在校生人数(万人) 1998 60.96 13953.8 1999 58.23 13547.96 2000 55.36 13013.25 2001 49.13 12543.47 2002 45.69 12156.71 2003 42.58 11689.74 2004 39.42 11246.23 2005 36.62 10864.07 2006 34.16 10711.53 2007 32.01 10564 减少总数 28.95 3389.8 减少比例 47.50% 24.30% 1998到2007 九年间,全国学校数目减少了47.50%。 而人口减少了24.30%。教育部门对“撤点并校”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人口减少。但由上表可看出,学校减少力度比人口减少的力度大了一倍。在这撤并过程中,影响最大,撤并力度最大的是贫困山区的小学,为孩子、父母造成了重大的不便。
撤点并校在贫困山区集中在撤除偏远小学,并将集中办学看成是现代化教育的表现。2005 年中国教育信息报对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吕梁地区“撤点并校”是这样报道的:“2005年为“教育重点年”,……短短两年时间。其中农村小学由2003年的205所调整为现在的94所,农村初中由15所调整为7所,共计撤并农村中小学119所,复式班和单人校全部取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分散办学向规模办学,常规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建国以来该区教育史上投入资金最多……。直接受益的农村学生达20000余人。” 部分农村原小学校仍在,师资仍在,却不能再完成6年教育;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西高里小学合并了本乡的小学,村内小学并没有全部撤销
❽ 教育部说不能随便撤并农村小学,那么已经撤并的小学怎么办能恢复吗
虽然国家也有说过不能随便撤并,但毕竟一个地方一个政策,撤并之后,如果想恢复,会有难度,但也不是不可以,可以找自己地区的教育部,当然如果你能谈妥,倒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