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农村小学教学计划

农村小学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05 11:27:21

① 我怎么才能做好一个农村小学的三年发展规划

xx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管理区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管理区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 、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位于屈家岭管理区xx办事处的xx小学始建于1973年,前身为总参五七干校红卫学校。改交地方后校区包括xx中小学,属于完全义务教育学校,2003年管理区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级中学,xx学校中学部并入何集二中。现学校占地面积30亩,有6个教学班,学生近150人,教职工16名。
2、教育发展背景
面对屈家岭管理区创建“工业强区,做活生态文化旅游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管理区教育局组织学习并着力推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制定了《屈家岭管理区2010年工作要点》。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我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成为办事处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管理区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应充分考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3、社区状况
为支持三峡移民工程,管理区移民办公室对xx办事处布局结构调整,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高度关注,社区、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关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工程进度,现在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总建筑面积2436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标准停车棚。同时学校正在逐步配齐各类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现在学校与办事处没有人员分配、经费发放等直接管理权责,办事处无工矿企业,现学校办学除财政开支外,所有费用需要自筹,生源减少,学校经费一直存在一定困难。另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在管理区最西端,且夹在钟祥长滩镇和罗集镇之间,生源极不稳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工家庭,部分家长素质较差,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大困难。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6人(含在编因病待休教师1人、后勤专职1人,聘请教师4人,资教生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4人,占在岗教师的87.5%;小学高级教师7人,占在岗教师的50%;40岁以下的教师9人占在岗教师人数的64.3%,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名,占在岗教师的21.4%。
2、学校管理状况
近一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3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文明团结 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风:明礼 乐学 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通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建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文明校园”, “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
目标:以“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1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② 去乡村支教半个月 教小学美术。应当如何准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计划

你好,我曾经在云南支教过三个月,教的是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上过几节美术课。
我上美术课的时候,就是带着孩子们画简笔画,偶尔教教孩子们折纸。一般三年级的孩子就能跟着我折出东西了,二年级的孩子就是图个好玩,把纪律维持好就好了。
祝你支教顺利 :)

③ 农村小学对特殊儿童关爱教育过程怎么写

(一)制订和实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分层次成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从全局出发所制订的关于教学工作的总计划;第二个层次是处于学校总计划之下的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第三个层次是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计划。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结合,构成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体系。学校领导通过建立这个教学计划体系,来实现对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第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应由校长亲自主持,教导主任协助制订,或者在校长领导下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制订。第二,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分析、要达成的目标和具体措施等。第三,制订计划的过程要层层落实。上一个层次的教学工作计划应成为下一个层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的依据和内容。教研室工作计划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研室具体情况制订,是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教研室的具体化。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整个学期内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和教研室工作计划提出的要求,认真制订。第四,计划的执行也要各级层层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和完成任务后,要进行检查,检查后要有反馈,好的经验要强化和介绍,发现问题要纠偏。最后还要总结、奖惩。
(二)加强教学行政管理,稳定教学秩序
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稳定秩序,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即教务常规管理,主要由教务处负责,其具体内容包括招生与编班、制表和教学档案管理等。它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职能是通过对各项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指挥、调度和监督,建立稳定协调、有活力的教学秩序,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编班
所谓编班,就是把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按照定额合理地分配,组成平行班,以便实施教育和教学。《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2章第10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确定教学班学额,另根据1994年国家教委的规定,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盲班、聋班的学额为12 --14人,弱智班学额为12人。
2.制表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运行管理主要是通过实施“四表”来控制和实现的。“四表”即学校活动日程表(校历)、作息时间表、日课表(课程表)和各科教学进度表。四表的制订要认真、严谨、科学、合理,既符合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应注意及时发现漏洞,弥补不足和纠偏。
3.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主要有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和学校教学档案。《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对教师“学校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考核档案”,对学生也要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还包括征订教材、开发校本教材、组织期中或期末考试、评估考试质量等事项,也包括承担文印、资料统计等教务行政活动。总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工作是琐碎、繁忙而又重要的,应在加强常规化管理的同时,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最终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分配任务之后,依据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目标,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计划、进度、备课、教案、上课、听课、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单元教学把关、期中检测、期末考试、教研活动、教学协作等诸环节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并通过认真的组织与落实、检查与反馈、评价与激励等手段,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行为。因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复习与成绩考查,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1.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作业。教师通过备课,达到熟悉教学大纲,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熟知特殊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写出教案或教学笔记。教师的教案或备课笔记,应反映四个方面的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能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练习与作业的设计,并能体现出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同时准备好教具、学具。总之,好的教案或教学笔记不仅能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上的特点和风格,也能从中看出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2.上课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对各类特殊儿童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其特点,有针对陛地进行。要遵循教学规律,重视直观教学,加强个别教学和个别指导。课堂教学是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康复的主要途径,应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双基”培养有机融于一体。学校领导和教师_都要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领导干部按照这个标准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按照这个标准来训练自己的基本功。
3.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但是,在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作业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第二,作业量要适当_切不可过多过难。第三,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发作业时要有讲评,教师要着重指出共同性的问题;有些作业,最好能面批面改,使学生从批改中真正获益。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书写要工整,要爱护作业本;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经过教师的指导和提醒,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作业习惯。
4.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补充和延续。教师对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上存在困难的特殊儿童应加强个别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教师在课后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补救教学,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5.复习与成绩考查
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重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与复习方法的选择。对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儿童学习的检查、测验和考试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3章第31条对此作了详细规定。首先,应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严禁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其次,学校每学年要对学生德、智、体和身心缺陷康复等方面进行1—2次评价,毕业时要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报告要收入学生档案。最后,对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以及智力残疾学生的考查、考试科目、办法等分别做出了说明。
除了对以上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提出明确的规格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以外,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还应注意到以下情况。
1.新老教师应适当地区别对待
对新教师要加强管理,在教学业务上提出具体要求,在正式上岗前组织听课、互相学习,并指定有经验责任感强的老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学生、学校的情况,尽快提高各种技能。对于比较成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校则不适合管得太死或太过具体,应在保证质量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激励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领导应注意为他们的进一步专业发展铺平道路,为他们解决切实的困难或问题,使其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骨干中坚力量。
2.在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必要的教育技能、技巧,教学管理中也需要对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估,但是,更重要的方面不是教师的具体技能如何,而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教师能否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很好的反思,能否深人参与到各种教学研讨或实验教学之中,能否以研究者的视角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等等。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管理的导向应有助于教师树立起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先进的特殊教育观,应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应有助于教师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3.关注教师集体的进步,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
“即使从每位教师都独自面对自己的特有责任和职业义务这个意义上看,教师职业基本上是个孤立的活动,但是为了改进教育质量并使其更好地适应各个班级或各类学生的具体特点,集体工作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级阶段。”①特殊教育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教师在付出个人努力的同时,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应促成教师间的积极合作,应使教师不仅习惯于一个人工作,也习惯于与他人的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更大进步和更好发展。
(四)学生学习常规管理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学科教学与康复训练等各项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以过程性管理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1.坚持教育的养成性,抓好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不仅对教师教的过程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的过程也要提出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应坚持教育的养成性,从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各科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体系,切实抓好学生在学习、康复训练等各种活动中的常规管理。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主要由课前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组成,应对以上环节提出质量要求,并进行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课前准备、上课过程、下课及课间活动等方面提出要求并进行指导,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2.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并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应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在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后,应建立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质量管理体系,转变教学观念,研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各科教学及康复活动的“最近发展区”,研讨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手段,实施课程改革,开放校本教材,改革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的精神贯穿于学校教学、康复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缺陷补偿是特殊教育学校担负的重要职责,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要完成的任务,是渗透于课程和活动内容之中自然进行的,应抓住每一个场合和机会予以强化。在关注缺陷补偿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从情感态度到价值取向,从认知水平到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领导自身的工作
建设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组建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何种角色、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是否关注、其自身业务素质如何,等等,就成为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不懂教学的校长是名不副实的校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不仅应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还应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及相应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深入教学一线,做好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
第一,校长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检查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检查各科教学,了解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各科教学的进展情况。为了掌握教学的真实情况,校长除了听课以外,还可以适当地兼一些课。
第二,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检查课堂教学、备课笔记、各种作业,抽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观摩、召开家长会等,从多方面了解教学情况,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改进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第三,校长应带领教导主任下到教研室参加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具体指导和检查教研室工作,以掌握学校教改动态。
第四,校长应掌握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最后,校长应不断总结教学管理的得与失,通过总结吸取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为日后正确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④ 2015年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实践与研修方式与内容

教师厅〔2015〕2号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http:// sxzxwxyz2015.e.px.teacher.com.cn/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提升培训质量,现就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工作重点,做好整体设计
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各省要按照“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各省要组织力量深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一线,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细致专项调研,重点把握本地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水平、乡村教师学习方式和乡村教师发展路径等。通过专项调研,明确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明确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规模、重点任务、推进步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等,做好项目整体设计。
二、优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规划方案
“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主要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需求,实施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项目。要加强紧缺领域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开展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足球师资培训。
各省要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分培训对象,细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项目规划方案。明确各子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施要求等内容,规范指导院校(机构)及区县的项目申报、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三、择优遴选培训机构,提升培训实效
为确保项目落地,由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国培项目。高等学校须整合校内培训资源,建立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机制。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实现与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改革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将周期招标与年度报审相结合,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单位实行2-3年周期招标制,同时实施年度末位淘汰,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
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切实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四、加强监管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国家完善国培机构资质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监管评估。各地要依据相关标准,细化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评审,严把入口关。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监控培训过程,有效开展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培训绩效公开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县和培训机构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
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完善项目预决算,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勤俭节约,要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培训经费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本通知印发后30天内在教育部网站教师工作司网页发布招投标通知。相关省(区、市)应在60天内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院校(机构)及项目县遴选工作,按相关要求报送教育部、财政部评审。对经核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组织管理不力、参训学员满意度低、培训经费使用不当等类似问题的省份,中央财政将核减该省份当年“国培计划”专项经费。
附件:1.“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项目
2.“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5年4月7日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训,着重推进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一、推进综合改革
设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两个项目,分别面向2000名特级教师和2000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帮助优秀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培训本地骨干教师的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培训专家。
二、注重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
对500名法治教育、3000名体育美育、1900名特殊教育、2000名学前教育、1000名班主任和1300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示范引领各地加强紧缺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网络研修
在各省遴选项目县,建设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分级组建培训者团队,推动专家指导校本研修,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对80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在各地建立示范性教师工作坊,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培养400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引领40000名地市和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加强培训团队建设
主要面向7000名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者、担任兼职培训者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专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兼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通过专项培训,为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五、开展骨干校园长培训
主要面向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中小学骨干校长、幼儿园骨干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等,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附件2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一、项目设置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一)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通过研修,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二)送教下乡培训
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项目县建立完善的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将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指导并重,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应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切实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要将送培课程及生成性成果进行再加工,形成培训资源包,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三)教师网络研修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项目县要建立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本地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的协同机制,有效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安排网络研修经费50%左右。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重在遴选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重在依托本地培训团队,分学科(领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依托网络研修社区,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对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年开展不少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第一年应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为每个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为每个培训者成立“教师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形成“区域社区”。项目县要建立县级和校级培训团队。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与县、校密切合作,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坚持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类设计培训者培训、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课程,有机整合线上与线下研修课程,预设丰富适用的优质课程,加工汇聚生成性课程,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工作坊研修。依托教师工作坊,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建立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统筹设计两级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重点遴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分2-3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60学时。项目县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分学科(领域)组建教师工作坊,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每坊学员原则上不少于50人,集中面授时间每年不少于4天(分2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组织“特岗教师”到城市优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15天的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乡村学校足球教师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采取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面向乡村新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转岗教师,开展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其中,跟岗实践不少于10天。通过培训,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五)乡村校园长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发展政策、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乡村教师发展支持策略与方法等,全面提升校园长专业能力。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项目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要求,重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县与培训院校(机构)遴选、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和培训绩效考核评估等工作;推进项目规范化管理,以落实项目县管理责任和推动各方协同为重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进行项目设计,跟踪项目实施,强化项目指导,做好项目评价;全面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依托专门机构做好项目协调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实施。
(二)做好项目县遴选与管理
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材料评审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县,进行2-3年的周期性支持。申报县(区、市)应具备以下条件: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实现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整合,县财政足额落实本级培训专项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5%列支培训经费。制订评估标准,切实做好对项目县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重点评估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本地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区域与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综合工作成效,实行年度末位淘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
(三)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按照专家与本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立两级培训团队的管理机制,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
(四)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
要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学员选派管理、培训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国培学分认定登记制度,建立参训学员电子档案,有效记录学员学习过程及参训成效,激发学员参训动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与项目县、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对接,实现信息便捷有效查询。

⑤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首先,本学期初步进行了教研活动的.改革,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由专年级组长牵头负责,分属年级组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同时,数学教研组主抓各个年级的经验推广课,真正把“一个课例、三次研讨活动”落到实处,在本学期的年级推广课上,出现了一大批好课,例如:由六年级陈俊丰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五年级苏侃武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四年级陶健执教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教师顾琳执教的“长方形的认识”等。

⑥ 一九六0年的小学是几年制

一、学制
清朝末期,县初等小学堂学制为四年,高级小学为二年。
民国时期,学制为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二年。
东北沦陷时期,公立国民初等小学学制四年,公立国民优级学校学制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县小学学制仍沿用“四·二”制即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二年。
1952年,根据中央政务院1951年8月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缩短小学学制,取消初、高级两级分段制,实行五年一贯制。
1953年8月,遵照教育部的规定,仍恢复执行小学“四·二”分段制。
1960年秋,在临江镇建国小学和浑江市一中联合试行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即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因条件限制不到一年即停止。
1969年,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新”的主张、开始实行中小学九年一贯制(五、二、二学制),小学学制改为五年一贯制。
1978年,根据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规定,试行中小学十年一贯制(五、三、二学制)小学学制仍为五年。
70年代以后,由于学额的大量增加和校舍、师资的不足,城镇、乡村中的相当一部分学校实行二部制。在偏远的山区,采取复式班上课。
1984年秋,根据教育部《关于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的安排意见》,全市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实行六年制,三、四年级逐步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
1989年以后,全市所有小学均实行全日制授课。
二、始业时间
清朝末期,本地学校实行春季始业。
民国初年,实行秋季始业,后又改为春季始业。1923年(民国十二年),改为秋季始业,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改为春季始业,1953年改为秋季始业,1969年改为春季始业,1978年至今又恢复秋季始业。
三、入学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临江县规定初级小学的入学年龄为7—9周岁,高级小学的入学年龄为10—13周岁。但由于解放前群众生活贫困等原因,许多儿童错过了入学年龄,新生入学大都年龄偏高,入初小者多为9—15周岁,个别还有16—17周岁才入初小读书。
1954年4月,临江县规定初级小学入学儿童年龄不得超过12周岁,高小入学年龄不得超过16周岁。1960年秋,将小学入学年龄规定为7周岁。1986年《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第十条规定,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为6周岁。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仍可实行7周岁入学。盲、聋、哑和弱智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不得超过9周岁。
四、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清朝末期,初等小学开设修身、读经(四书五经)、格致、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体操、唱歌、图画、习字等科;高等小学开设的课程与初等小学相同。
1912年(民国一年)11月,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废除读经讲经课。小学开设的课程为:修身、国语、算术、手工、音乐、图画、体操、常识等科,常识课讲授内容为中国历史、地理、自然。1921年修身改为三民主义。
东北沦陷初期,开设修身、国语、日语、历史、地理、算术、手工、音乐、图画、习字、劳作、团体训练等科。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以后,修身课改为国民道德,国语改为满语,同时增加日语课的授课时间。并向学生灌输“学会日本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1949年10月起执行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部制定的五年一贯制《小学教学计划》,临江县小学开设的课程为: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体育、图画、音乐共8科,每节课45分钟。语文包括阅读、说话、作文、语法、写字;算术包括珠算,珠算在四、五年级教学;第一、二、三年不设常识课(自然、历史、地理),要求教师将自然、社会常识,结合语文及其它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第四、五学年自然科中包括卫生常识,图画包括绘画、剪贴等。
1953年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在1952年所开设课程外,增加了手工劳动课,并将历史、地理、自然三科改设在五至六年级,珠算仍集中在四、五两学年教学、要求第四学年学会加、减法,使读完四年级后不再就学的学生,能应用于日常生活,手工劳动为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主要学科,教学内容为工艺和农艺技术,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
1955年秋季开始起,小学各年级增设手工劳动科,取消中年级的社会科和高年级的政治常识科。增加自然、体育课教学时数,减少每周上课总时数。有条件的小学成立各种课外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中、高年级学生自愿报名,由教师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参加)方可加入。
1955年9月《四.二》制小学计划说明:
1、每学年实际上课时间为34周,每节课45分钟。
2、语文课包括阅读、作文、写字,每周上课时间,阅读:一、二年级9课时,三、四年级8课时,五、六年级2课时;写字:一、二年级3课时,三、四年级2课时,五、六年级1课时。一、二年级阅读包括识字、作文,识字为重点。三至六年级每两周用一节课时间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3、算术中包括珠算(四、五年级开始),每周1课时。
4、课外集体活动时间,每周120分钟至240分钟。
1957年9月,执行教育部公布的《1957—1958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各年级设周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农业常识课。把原来规定各年级开设的手工的劳动课改为只在市、县重点小学和18个班以上的小学开设。课外活动每周3次,农村小学和城市二部制小学每周2—3次,每次45分钟。农村小学年龄大需要回家参加劳动的学生可不参加。
1957—1958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说明:
每学年实际授课34周;每节课45分钟。
1958年,教育革命中,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重点小学试行五年一贯制。有的重点小学试办6岁班。同年9月,省教育厅通知小学各年级一律增设社会主义课,每周1课时。1960年3月,开始在浑江市建国小学和浑江市一中进行中小学九年一贯制的学制改革试验。组成“一条龙”式的教学连结线(小学5年,中学4年),根据省教育厅制订的(1960—196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一贯制教学计划),组织六年制小学向五年制全面套级过渡。试验面过宽,各年级同时过渡,3套教学计划并用,造成教学秩序混乱。学制缩短,课时减少,教材偏深,学生负担过重,质量降低。1961年1月,省教育厅根据“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原则和“争取主动,留有余地”的精神,决定在普通中小学只试行十年制(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并缩小试验面,其余小学恢复六年制小学分为三类,有五年、六年两种学制,使用3种过渡性教学计划。学制改革试验面仍然偏宽,试验学校分散,不便领导。1963年秋季开学,在六年制小学中从一年级起试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使用全国统一的《全日制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不试用新教学计划的小学和班级执行省教育厅制订的《1963—1964学年度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二部制小学语文、算术及五、六年级自然、历史、地理等科执行《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的规定。课外自习每天2—3课时。
1963年9月全日制小学新教学计划说明:
一、二、三年级全年教学时间九个半月,共41周,其中上课38周,复习考试2周,机动时间1周;四、五年级全年教学时间九个月,共39周。其中上课36周,复习考试2周,机动时间1周;六年级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其中上课35周,复习考试2周,机动时间1周,寒暑假每年两个半月,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年劳动时间半个月。
1964年2月3日,省教育厅颁发《农村简易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在各市县农村简易小学试行。
1964年农村简易小学教学计划
1964年,教育部通知“小学五年制可行,试验面可适当扩大”。临江镇根据省教育厅决定,小学五年制学制改革试验学校由1所增加到8所。继续试用《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1961—1962年间,语文、算术、军体、革命文艺(包括图画、唱歌)劳动6门课程,四、五年级开设语文、政治、算术、农业基础知识,军体、革命文艺、劳动7门课程,用自编教材。1972年秋,根据吉林省的规定,小学开设语文、算术、军体、音乐、图画,从第四学年增设政治常识。1973年,又改为十年制(小学5年),根据省教育局制订的教学计划,将语文、数学两科改称“社会主文化课”并减少教学时数;增加各年级政治课教学时数;取消历史、地理课;改自然课为常识课。每周教学总时数各年级一律为24课时。五、六年级进行军事训练,每年1周时间。学工、学农时间1—3年级每年2—4周,4—5年级每年6周。教学时间(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现场教学、教学实践、复习考试)每年38—40周,寒暑假6周。
1964年,教育部通知“小学五年制可行,试验面可适当扩大”。临江镇根据省教育厅决定,小学五年制学制改革试验学校由1所增加到8所。继续试用《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停课“闹革命”。1967年3月相继复课。1969年8月,浑江市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办公室规定:小学一、二、三年级开设政治、语文、算术、军体、革命文艺(包括图画、唱歌)劳动6门课程,四、五年级开设语文、政治、算术、农业基础知识,军体、革命文艺、劳动7门课程,用自编教材。1972年秋,根据吉林省的规定,小学开设语文、算术、军体、音乐、图画,从第四学年增设政治常识。1973年,又改为十年制(小学5年),根据省教育局制订的教学计划,将语文、数学两科改称“社会主文化课”并减少教学时数;增加各年级政治课教学时数;取消历史、地理课;改自然课为常识课。每周教学总时数各年级一律为24课时。五、六年级进行军事训练,每年1周时间。学工、学农时间1—3年级每年2—4周,4—5年级每年6周。教学时间(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现场教学、教学实践、复习考试)每年38—40周,寒暑假6周。
1977年1月小学教学计划
1977年1月小学教学计划说明:
各科教学时数,可根据开门办学需要集中安排。
1978年秋季开学起,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在小学试行五年制教学计划,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8门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一律使用全国十年制新编教材。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小学部分)
说明:全年教学时间52周(包括复习考试),1—3年级42周,4—5年级38周,学工、学农时间四、五年级每年4周。寒暑假9周。每周自习4课时,文体、科技活动4课时。形势教育和班队活动2课时。每周在校活动时间为36课时。
1981年秋季开学起,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计划》规定: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自然常识课改为自然课,并提前从三年级开始;四、五年级恢复历史、地理课;将劳动课纳入课表。寒暑假10周。有条件的小学试行每天各年级增加文体活动20—30分钟,安排在放学前进行。
1981年4月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说明:从1984年秋起,全镇根据教育部的安排意见,向六年制小学过渡,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开设课程为:
城镇小学:思想品德、语文(讲读、说话、作文、写字)、数学、外语、自然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唱歌、音乐、美术、劳动12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停课“闹革命”。1967年3月相继复课。1969年8月,浑江市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办公室规定:小学一、二、三年级开设政治、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语文(讲读、说话、作文、写字)、数学、自然常识、农业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11科。
1985年,大多数小学改为六年制,只有建国小学继续实行五年制。城乡小学分别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
1985年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1985年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附记:1、各项活动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2、集体教育活动机动时间全年两周。
新教学计划规定: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全年上课34周,复习考试3周,寒暑假12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1周。农村小学用一部分假期和劳动时间放农忙假。每节课一般为40分钟,低年级为35分钟,有条件的小学试行每节40分钟和30分钟并行的课时制度。自然课一般从三年级开设,条件较好的学校从一、二年级开设,每周各1课时。有条件的小学可在中、高年级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农村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四、五年级单独开设珠算课。农村简易小学设定在执行新的教学计划时,作如下变通:说话训练课,先由县(区)实验小学试点,总结经验,于1986年秋季开学再在城市小学全面开设;珠算课,自1985年秋季开学起,农村小学从四年级起开设,每周1课时;农业常识课,1985年暂不开设。从1985年开始,寒假从1月17日起至2月28日止,暑假从7月20日起至8月31日止,共12周。农村小学寒暑假和平时农忙时间由县(市、区)自定;城市二部制小学执行省教育厅制订的《小学六年制二部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1985年城市小学六年制二部制教学计划(草案)
贯彻邓小平关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指示,浑江市建国小学高年级试开电子计算机课,每周1课时。
1989年又执行《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1989年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
1989年六年制农村小学计划
1994年,执行调整后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
同时执行吉林省教育厅的要求:在小学3—5年级开展《绿色吉林》课程,每周用机动时间一课时;在小学四年级开设《民族常识》,在活动课时间每学期8课时。
1998年执行义务教材课时计划。
1998年义务教材课时计划
2001年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⑦ 如何开展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计划方案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内识,必须鼓励容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⑧ 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需要教师资格证吗

需要的,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也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才能报考。特岗教师招聘的报考条件与招聘对象如下:
(一)招聘对象
(1)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2015年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2)全日制普通高校2015年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小教五年制专科,下同)毕业生(限报小学除语文、数学、外语以外的岗位);
(3)取得报考岗位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截至2015年6月30日年龄在30周岁以下(即1985年7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2015年服务期满的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选派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从教人员,按2015年应届毕业生对待。2014年及其以前服务期满的,不能作为应届毕业生对待。
(二)招聘条件
报名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⒈思想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⒉学历条件。申报初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含同类应届毕业生,下同);申报小学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其中申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
⒊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⒋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胜任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

阅读全文

与农村小学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