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中,由于我们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生活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于是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自制能力,通过在班级中建立一定的鼓励惩罚机智,从而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以营造班级气氛为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将一周学生的行规情况进行评比,定期开展才艺展示,各类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评比中得到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忧心忡忡、情绪状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控制力是较差的,常常喜怒形于色。而且,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迁就过多,容易形成冲动、自私的特点,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觉得委屈了自己。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本周,在我班就发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因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离婚后,对她打击很重,觉得心情压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时都和同学在一起,和别人说这事会让人笑话,压抑在心中的愤怒无人倾诉,于是就在某天早上将别人的眼镜丢在垃圾筒里。以寻求发现,事后她还不肯承认,在我的诱导下她终于承认,我立刻和其家长取得联系,一边批评教育,一边做她的心理辅导,告诉她有不开心和压抑要和老师家长沟通,而不要自己寻求一种不合理的方法解决,这是很愚蠢的。她终于在我们的开导下认识到自己这种行为的错误,并表示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
三、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我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以便对日常心理行为能进行正确地鉴别,分清是非。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四、积极诱导学生构建并完善自我调控机制
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非积极因素和动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够预料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随时铲除消极心态,努力按社会的规范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在每一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前,总有一部分同学视考试为无所谓的态度、消极怠学、虚度时光,一发现这些学生的消极思想后,就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多给予一些鼓励等;于是这些同学又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总之,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某某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本区域中小学学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个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培养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空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1.小学低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学生交往,建立开朗、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五、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的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为辅;方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行动为主。
第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要列入教学计划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的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选取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学生接受辅导的面广,有利于整体提高。
第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询、知心老师信箱、家访、班主任电话、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的分析成因与问题的性质,依据诊断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结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团体辅导
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心理兴趣活动小组),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有较好效果。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中成长的过程中成长。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色。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应试心理、志愿选择辅导也属于这一类。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它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
第五、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通过有关的知识讲座,结合校本课、校刊,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
第六、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第七、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网络、社会主要事件,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导,帮助其重视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进步生爱心捐助,一对一结对子,感恩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㈢ 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的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关键,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学生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种种情况都表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其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特点,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1 、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 2 、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 3 、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 4 、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
其三,要掌握几项原则。
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时,学生的问题便少发生,或容易解决。因此在制订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健康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 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贯彻这一原则注意以下三点:
c 、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 “ 透过受教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3 、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 唱主角 ” 。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 “ 你听我说 ” 、 “ 我告诉你 ” 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 “ 我能体会 ” 、 “ 原来如此 ” 、 “ 请继续讲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 、 “ 请听听我的意见 ” 、 “ 我想作一点补充 ” 、 “ 我同情你的处境 ” 等。
4 、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以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高个别教育的实效。根据不同个体制订个别化教育目标。
其四,利用好几条途径。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发展过程。同学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它不是针对某一种心理缺陷来有针对性地辅导、咨询或训练,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兴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个性成分。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隐形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
二是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识他们面对的一切,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是靠 “ 听 ” 得到的,它是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实现的。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从而丰富心理世界,发展心理素质。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关活动,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的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心理健康的知识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
三是利用好家庭教育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应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改变家长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
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㈤ 求一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的设计方案 模版 多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为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开设背景和目的
1、课程开设的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主要局限在医学范畴,而对于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是比较忽视的。近年来这种状况开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心理健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做的大量专门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
另外,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综合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甚至决定着学生能否最终成才。
2、课程开设的目的
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员形成现代学校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新观念,具备向全体小学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对部分需要提供心理咨询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所必需的理论基础、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以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它是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而设立的。
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员系统掌握小学阶段有关小学生、教师和家长一些心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的一般策略。让学员充分认识到健康心理对这三者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心理方面的维护。从而让学员更好地进行教书育人,提高其教育的能力。
2、课程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表扬孩子的艺术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心理辅导、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等。
本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结构总分结合。本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篇,另一部分是教育实践篇。基础理论篇的三章内容主要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一个总的概述,综合阐述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基础理论篇的学习,学员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教育实践篇的两章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指导教师和家长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实践篇,学员会掌握一些更为实用的知识。
第二、理论知识浅显易懂。与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心理类的课程相比,本课程几乎未涉及高深的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即使对一些不得不涉及的理论知识,编者也是充分考虑学员学习的特点,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让学员学起来比较轻松。
第三、应用知识丰富多样。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点从教材的编排上就可以一目了然。教材分为了两大编,上篇为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下篇则是纯粹的实践篇,实践篇则全部为一些相关的实例及其分析。这种编排可能是其他课程很少见的。正因如此,本课程涉及的应用知识就包罗万象了,既包括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介绍、表扬孩子的艺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还介绍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并对教师及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一些相关的介绍。在某种程度上讲,本课程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分析,足见其应用知识之丰富。
第四、研究对象涉及面广。与应用知识相对应的就是本课程研究对象涉及到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既包括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各个阶段、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还包括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干预、学校如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甚至还包括了家长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干预。
第五、案例分析贴近实际。本课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案例非常丰富且贴近生活实际。教材不仅专门用一半的篇幅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一些实例分析,还在论述相关的理论知识时也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说明。而且这些实例都是来自于一些真实的事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第六、实际操作具体规范。本课程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时,不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理论研究之中,注意分析在新的时期小学生在心理方面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并对一些具体的操作尽可能地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提示,使学员在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方面获得操作性的启示。
3、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3个学分,54学时。第六学期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学期,课内学时18学时。
三、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1、学生构成。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学员将大多是具有大专学历,在中小学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各科教学的教师和从事各种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者,还有具有大专学历的社会人员。本课程学习的对象是湖北省及所属各市、县的从事教学的教师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以及少量的社会人员。
2、学生分析。由于参加学习的都是在职的各类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知识能力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着足够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具体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通过制定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措施,以完成教学辅导任务。
四、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及教学要依据以下几方面的思想:
1、树立学习者发展理念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及教学重视学习者的职业特点、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满足他们的多方面需要。在课程整体设计上,树立以学习者为本位的理念,既教给学员本课程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要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今后的发展。
2、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员大多生活在中小城市、乡村,工作在基层和教学一线,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的环境较差;师资力量匮乏。因此,本课程的整体设计,须从学员的这些实际状况出发,在方便学生自学上下功夫,解决好学习难度、学习梯度和学习跨度问题,在加强助学、导学的同时,合理有效地选择及分配教学媒体。
3、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及教学力求将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于其中。众所周知,现在的大、中、小学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本课程的学员作为素质教育最初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为此对他们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因此,本课程在进行整体设计时,更加突出了对学员这方面的培养,如让学员积极参与到社会调研、在面授辅导时让学员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大形成性考核的力度等。
(二)总体设计方案
1、媒体选择
本课程的媒体选择较为丰富,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网页资源、IP课程、直播课堂、CAI课件、PPT课件、文本辅导和导学光盘等,这些教学资源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2、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教材,是进行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该课程教材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丛立新主编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该教材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设置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自学指导,以达到引领学生有效率地学习内容,产生探求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另外,文字教材知识脉络清楚,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阐述明白,体现教学与助学合一。
3、网页辅导
本课程的网页辅导知识较为丰富,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说明、实施方案、教学辅导、作业练习、IP课程及直播课堂等;另外,还列举了一些更加贴近学员工作实际的案例分析,以及其他的辅导材料等。使学员通过网页就能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IP课程
本课程录制了共十讲的IP课程,这些IP课程不但涵盖了教材的全部知识内容,而且还根据学员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需要,补充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并列举了一些最新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让学员通过学习,能进一步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直播课堂
为了指导学员的自主学习和期末备考,本课程录制了相关的直播课程,希望对学员在这些方面有所帮助。
6、CAI课件
为了调动和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还精心制作了内容丰富的CAI课件。通过该课件的学习,学员不但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测验题,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7、PPT课件
此课件对教材的整个内容进行了归纳和综合,以便学员能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员对教材的编排和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1、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了帮助学员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员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
2、教学手段多样化
充分利用本课程丰富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进行教学,在进行文字教材学习的同时,注重应用录像教材、IP课程、CAI课件、PPT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电大网络教学平台、E—mail等进行网络答疑、课程辅导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力求将学以致用的思想运用于课程教学。同时,建立了方便快捷的QQ群,为学员创建了一个能即时交换彼此学习心得的平台。
3、教学注重实用性
本课程注重应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也要从学员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引导学员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自己身边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员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分类指导、分类教学,将学员按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加以区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策略和手段进行课程辅导和个别指导,结合学员的工作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注重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注重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要从多方面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时,要紧密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多应用案例进行教学,对相关的一些问题开展充分的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物、参考书籍的阅读来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并拓展视野,开拓思路;通过组织开展“网上读书”、“读书心得展示”等活动,用切合实际的案例给学生以真切的指导和理论的灌输,加深学生对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调动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窗口。
5、注重实施素质教育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培养,加强教学的教育性,要指导学员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四)教学组织形式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进行网络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重在强调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学员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自主制定计划进行个体化学习。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进行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员学习的动机,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提高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以便学员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合理地安排布置学生自学的任务和进度。
为了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在开学初要上传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课程说明、考核说明等各类教学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把责任教师的联系方式在网上公布以方便学员的联系。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要对学员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于论坛内的学生提问,在三天内必须回复;定时安排课程集中答疑和辅导。同时,还要针对学员的问题上传一些辅导性文件,如课程辅导网页、案例分析、作业练习等。在学期末,教师还要对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进行总结,并安排形成性考核的内容。
(2)学员在开学初应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认真学习网上的各种教学文件。在课程学习期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各种学习材料,养成定时上网的学习习惯,对于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在课程论坛中提出来,同时还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这些学习笔记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3)教师对学员还承担着实施监督的责任。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电大在线的后台数据对学员的网络学习时间给予实时监督。对于网上学习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时间的学员,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鼓励。
2、以协作学习法为核心进行小组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要求学员对所自学的内容及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相互沟通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以便更好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集中教学中涉及的众多问题得到真正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对其学习方法进行细致的指导。具体安排如下:
(1)学员注册后,责任教师要尽快熟悉学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住址、工作情况、学习背景、专业背景等,为以后对学员进行分组奠定基础。
(2)教师在第一次面授辅导课时,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掌握和基本情况对学号进行分组,并确定每小组的负责人。分组的原则是:一是就近原则,即居住地比较近的学员可分为一组;二是人数合理原则,即每组的人员要比较合理,一般以5—10人为宜;三是有效原则,即小组学习要对课程的学习发挥有效的功能。
(3)在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学习方法的细致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各小组的负责人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各小组学习的具体情况,如讨论了哪些问题、学员有哪些观点、各个学员的参与情况等。教师每学期要参加1—2次学员的小组讨论。
3、以寻疑求悟法为核心进行面授辅导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小组学习过程中共性化的重点、难点进行适当讲解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使学生把握和理解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一定要完成面授辅导的学时数。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面授辅导学时数为18学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面授时间和次数,但18学时一定要保证。
(2)教师在进行面授辅导前,要针对学员当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要认真研究学员在课程论坛中的提问,并分析小组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可在面授时集体讲解。
(3)教师在进行面授辅导时,要有的放矢的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切忌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除了要把一些基本的理论教给学员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学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教师的面授辅导能给学员有实际的帮助,让学员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4、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员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应用性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学员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实践教学不仅始终贯穿于上述的三个教学组织形式之中,而且实践教学还要求学员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课内实践,主要是指学员参与到课堂讨论、小组讨论、自学网上各种资料等各个教学环节。二是课外实践,学员参与社会调查,对小学生、教师本身及家长的心理这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写出分析报告(这三个调查问卷均可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主页上下载)。
课外实践教学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15学时)
第一阶段,确定社会调查的对象(2学时)。每个学员可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要调查的对象,比如学员自身是小学教师,可以选择其工作的对象—小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也可以选择自已身边的同事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如果学员不是小学教师,可选择进行家长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人数一般以15—20个为宜。
第二阶段,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3学时)。这是完成问卷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沟通,让被调查者理解我们的调查行为,以便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调查。
第三阶段,完成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7学时)。与被调查者进行有效沟通后,就可着手让他们填写问卷调查表了。在填写的过程中,学员除了应被调查者要求进行必要的指导外,一般不要参与填写。
第四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3学时)。所有的调查问卷收齐后,就要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这个分析主要是应用本课程的知识理论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建议和措施等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上四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和适当运用,通过适宜的形式和手段,启发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进度
为了便于学员更好地规划自已的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媒体提示如下,学员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五、课程考核
由于本课程的应用性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对学员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实践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
1、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学员的学习表现,如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二是课程教育实践情况。主要是指参加教育实践基地的各种情况及表现。这部分考试分数占总成绩的20%。
2、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原始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学员要上交所有的问卷原件,以便教师的查阅和存档。
(2)、调查报告。学员要写出一份进行此次心理健康调查的简要过程,包括调查的计划及时间安排以及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课程论文。本课程的课程论文是要求学员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即根据自己的调查问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形成一篇完整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面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这部分考试分数占总成绩的30%。
3、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以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这部分考试分数占总成绩的50%。
形成性考核、实践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三种形式的总成绩60分为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