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湾为什么称小学、初中为国小、国中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民国五十六年,国民政府於台实施土地改革已经颇有成效。基於为了根本消除恶性补习的病根以及实现三民主义模范省的教育建设,保证「耕者有其田」与「平均地权」的成果能长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总统府的国父纪念月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加速推动九年国民教育的训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实施九年国教亦有其战略目的,在阎振兴的回忆中,他指出:「蒋公欲求富国强兵,非从教育著手不为功。时值以阿战争之后,其胜负之数,完全系於国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国国民教育年限之延长,几有刻不容缓之势…」 ;而在黄杰的回忆中,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是为了要让「恶性补习」成为历史名词,让国小毕业学生一律免试进入国中就学,按社区分发就读。
蒋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项演讲稿〉上指出:「此次国民教育的延长,不仅须视为国民教育水准之提高与扩充,而尤应视为整个教育重建与革新之起点…」 ,因此。九年国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为生动活泼的教育,使此际遇成为知耻知病、求新求行之张本。以抿除旧有教育政策被人讥为「静态的教育」的观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国民教育所依据的为国父孙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义—伦理、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为实现国父民生主义的理想大计。
在隔年,九年国教实施的第一年,蒋介石在〈对国民教育九年至开始实施及国民中学开学典礼训词〉中提到:「此一国民教育之延长,不徒为国民教育水准之提高,实亦为整个教育教育革新的开端,特别是复兴中华文化的起点…」。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求提高知识,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现代国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实践,知能的发挥,群己的辨别。
三、 九年国教政策的实施准则:
九年国民教育的推行分为国民小学以及国民中学两个阶段 ,将原本的国民学校改称为国民小学;原本的初中,改称为国民中学 ......
主旨: 战后教育政策的制定--以九年国民教育政策为例
姓名: 善弘
日期: 14:49:45 6/11/103
内容:
国立东华大学 历史学系
指导老师:陈进金
题目:战后教育政策之形成—以「九年国民教育政策」为例
一、 前言:
战后国民政府迁台后,基於地方自治制度的成功推行,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皆大有成长。因此当时实施的六年义务教育已经有感不足;在民国五十六年的国父纪念月会上,已故总统蒋介石就提出加速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计画。所谓:「教育为百年大计」,透过九年国民教育的推行,不但能稳定国民政府迁台以来的政治情势,更能透过教育进一步教育人民,以达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可视为对旧有教育制度的重新审查及调整,尤其「九年一贯教育政策」更是打破九年国教施行逾三十四年来「六三」学制的年级区隔;教科书开放以审定制取代国编本后,对於国民教育的教育内容多有所改变。基於此,研究九年国民教育便是对当前的教育制度推行的加以回顾,并可藉此归纳出教育政策沿革的方向,掌握台湾教育实施的来龙去脉。本文仅就一、前言,二、九年国民教育政策形成的时空背景,三、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实施准则,四、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五、结语五个部分来探讨此影响台湾逾三十数载教育政策的形成。
二、 九年国教政策推行的时空背景:
台湾光复后,大陆地区沦陷,为适应社会环境之实际需要,教育上已经有所调整。然而施行已久的学制都没有改变,流弊所及,已经导致社会的混乱,因此有识之士分提出了要改革学制的主张。对於国民义务教育亦提出了改革建议,例如:蒋建白便主张延长受教年限,他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年限六年,目前已落人后,故准备延长九年,实为必要…」 。陈果夫则认为:「国民教育是建立国民基础的教育,人人必受,时间四年或六年」, 蒋梦麟则认为:「当时的中小学教育多侧重升学,事实上不能升学的学生反而居多」,因此主张改革学制。 常道直认为:「…中等教育开始之年龄较欧洲多数国家要晚二年,故毕业程度不能与之相比…」,因此主张改革学制。 而朱绘森则是以(一)世界潮流的趋势。(二)我国国情的需要。(三)蒋中正先生的高瞻远瞩。三个方面来分析实施九年国民教育的背景,於第一点,他指出二战后,世界各国竞相延长国民义务教育年限。各国之所以相继延长国民义务教育之年限,乃欲藉由国民教育之实施,达成国民之民族化、生活化、政治化、经济化、社会化之教育目标。第二点方面,他指出至民国五十六年,我国国民小学学龄儿童之就学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点五二。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议定原则,凡是学龄儿童就学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之国家,即须考虑延长义务年限,因此,我国延长义务教育之年限是相当成熟的。第三点方面,由於金门地区於民国五十二年接受蒋总统的指示试行九年至国民教育成效颇佳 。遂之,全国起而加速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施行。
再者,民国五十六年,国民政府於台实施土地改革已经颇有成效。基於为了根本消除恶性补习的病根以及实现三民主义模范省的教育建设,保证「耕者有其田」与「平均地权」的成果能长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总统府的国父纪念月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加速推动九年国民教育的训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实施九年国教亦有其战略目的,在阎振兴的回忆中,他指出:「蒋公欲求富国强兵,非从教育著手不为功。时值以阿战争之后,其胜负之数,完全系於国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国国民教育年限之延长,几有刻不容缓之势…」 ;而在黄杰的回忆中,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是为了要让「恶性补习」成为历史名词,让国小毕业学生一律免试进入国中就学,按社区分发就读。
蒋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项演讲稿〉上指出:「此次国民教育的延长,不仅须视为国民教育水准之提高与扩充,而尤应视为整个教育重建与革新之起点…」 ,因此。九年国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为生动活泼的教育,使此际遇成为知耻知病、求新求行之张本。以抿除旧有教育政策被人讥为「静态的教育」的观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国民教育所依据的为国父孙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义—伦理、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为实现国父民生主义的理想大计。
在隔年,九年国教实施的第一年,蒋介石在〈对国民教育九年至开始实施及国民中学开学典礼训词〉中提到:「此一国民教育之延长,不徒为国民教育水准之提高,实亦为整个教育教育革新的开端,特别是复兴中华文化的起点…」。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求提高知识,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现代国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实践,知能的发挥,群己的辨别。
三、 九年国教政策的实施准则:
九年国民教育的推行分为国民小学以及国民中学两个阶段 ,将原本的国民学校改称为国民小学;原本的初中,改称为国民中学 ;而其课程是采取九年一贯的精神 。两个阶段所重视的教育准则、目标并不相同,兹於下概述:
(一) 国民小学教育:
国民小学教育应以伦理教育、生活教育为主,使其知食、衣、住、行如何合於礼义廉耻,以培养国民的良好礼仪;并以培育身心为第一,以维护学生之身心正常与健康。 国民小学的主要职能,在於统一民族文化,使全国国民具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标准、建国理想,以期能一心一德,共同致力於三民主义新中国的建设。 国民小学的课程编订,采六年一贯制,不再分为初级四年,以免重复。国民小学的教育目标,在於「国民道德的培养,身心健康的训练,并授以生活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而以发展健全人格,培育健全国民为实施中心」。
(二) 国民中学教育:
国民中学接受国民小学毕业生,其教育目标在於「继续国民小学之基本教育,发展青年身心,陶融公民道德,灌输民族文化,培育科学精神,实施职业陶冶,充实生活技能,以奠定其学习专业技能或继续升学之基础,并养成中拥爱国之健全国民」。 国民中学教育以思想教育、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主,以启发其立志向上、爱国自强之精神,并强调对国民之基本知识、民族文化之渊源,以及自由及法治、处世与接物之分际,职业技能与一般事务管理之学习,使其认识责任与义务,并能实践不欺不妄之准则。 而对於国民教育后半段的恶性补习,应该事先预防,不再使补习恶风再次复燃。由上可见,国民中学之教育其实是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育。早在民国十七年〈中国教育之改造报告书〉即认为:「我国之中等教育应重视职业教育…」。 当时由於初中的容量不足,助长国校的恶性补习风气。普通中学课程专为升学而设,缺乏实用知识,不能升学者无一技之长,就业困难;而工职教育毕业生人数过少,根本无法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 例如:黄杰在其回忆中便曾以民国五十五年美国雷士顿将军来台创立电子公司,却苦於员工知识水准不足,招不齐员工的窘境为例,说明当时职业教育训练实为相当缺乏,阻碍到台湾的工业发展。 而国民中学的课程则是以民主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个别化为目标 。
四、 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
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经过蒋总统於国父纪念月会上的唱议后,随即昭见教育部长阎振兴、台湾省政府主席黄杰、台湾省教育厅长潘振球及台北市教育局长刘先云,指示筹办九年国民教育的有关事宜 。以下就从中央、省市两方面的来探讨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规划实施过程。
(一) 中央方面:
民国五十六年七月六日,教育部部长潘振球,在行政院第一零二六次会议中,报告奉蒋总统指示自五十七年度起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经政务委员陈雪屏研议后,成立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小组,负责筹画一切。教育部也成立策划小组,由次长邓传凯负责主持,积极进行实施方案的草拟工作 。七月十四日,教育部策划小组即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纲要草案」。七月十五日,行政院第一次小组会议,决议由教育部提出工作进度表,由财政部著急审核经费预算。此工作进度表共分(一)行政工作。(二)修订法令。(三)修订学制课程。(四)师资培养及供应。(五)督导工作。(六)研究工作。六个部分来进行九年国民教育工作的推行。同年八月三日,行政院第一零三零次会议上,就通过了「九年国民教育实施纲要草案」,决定制定「九年国民教育实施条例」。八月十五日行政院颁布了「九年国民教育实施纲要」,作为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法源依据。至此,中央方面对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政策已经掌握初步的方向。
(二) 省市分面:
九年国民教育政策在省市方面的实施筹画可以分台湾省以及台北市两部分来探讨。
首先,於台湾省的规划工作部分。省政府主席在接奉蒋总统的指示后,即命教育厅、财政厅等有关单位著手筹画,并与中央专案小组密切联系。随后省政府将为实施志愿就学方案所设的「策划委员会」改为「台湾省九年国民教育推行委员会」,由黄杰任主任委员,另聘省政府委员谭岳泉、秘书长徐鼐、主计处长刘绍志、省议会长谢东闵等十五人为委员,而以教育厅长潘振球为执行秘书 。此外,各县市并成立推行委员会,负责各县市九年国民教育教育的筹画准备事宜。五十六年九月四日,省政府转颁中央所订的「九年国民教育实施纲要」,同时颁布台湾省各项实施要点。随后订颁「各县市拟订九年国民教育计画内容大纲」、「各县市拟定九年国民教育计画疑义之说明事项」等,以利各县市推动作业。在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台湾省国民教育推行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审议、核定各县市所拟定的各项计画。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五十七年七月二日,又召开第三次会议。在此三次会议中,已经将台湾省地区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各项工作,做了严密的规划。省政府并颁布「办理九年教育准备工作进度表」,计分(一)划分学区。(二)增设班级及增设学校。(三)辅导私立学校。(四)省办公中,县市办初中。(五)省接办县市立职业学校。(六)师资训练。(七)齐一初中水准。(八)初中校长甄选储训。(九)调整县市教育行政机构及增加编制。(十)技艺训练计画。(十一)行政人员训练。(十二)经费筹措计画…等部份,来进行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筹画。
在台北市部分。台北市由於在民国五十六年七月改制为直辖市,因此在推行九年国民教育政策的工作上与省政府是分开的,其中推行的困难度亦相对的提高。在当时出任第一任台北市教育局长刘先云的回忆中,他指出当时市府推行九年国民教育的困难处,他说:「它(台北市)既要秉承中央的指示负责规划之责,同时也要负执行之责,这就比较困难了…,好在台北市的幅员不大…」 。北市改制后,便由刘先云出任了直辖市教育局的首任局长,并奉命於五十七年度开始,筹备九年国民教育。刘先云到职后随即成立「台北市九年国民教育推行委员会」,由市长高玉树兼任主任委员。而市教育局为了使办理九年国民教育的准备工作能够尽善尽美,特别成立「实施国民九年教育研究辅导委员会」,以便集思广益 。台北市亦订定九年民教育的准备工作进度表,分(一)组织及计画。(二)划分学区。(三)增班级级及增设学校。(四)辅导私立学校。(五)国民中学入学人数调查及实施。(六)国民中学校长、教员之储备及任用。(七)师资训练。(八)其一国民中学水准…等八个部分, 依次堆行九年国民教育政策。
五、 结语。
九年国民教育施行至今已逾三十周年,三十几年来的实施奠定了台湾国民教育的发展。而此政策可说是战后国民政府撤台后所实施影响规模最大的教育政策。在阅读过相关的书籍及资料后,得到几点感想。第一、九年国民教育的推行,皆是以服膺国父所订定的三民主义为依据,而以反攻复国为实施此政策的最高目标,可见当时台湾与中国所处的局势是相当敌对的;如今,两岸关系以不复过去紧张,然而国民教育所依据的法源及政策却如同三十年前一样,多已不合时宜,早日加以调整、革新实为今日推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第二、很难想像一个影响全国的百年大计政策,能够在蒋总统的面命指示下,迅速的在提出计画后的第二年即施行於全国。或许一方面是基於全国皆有感於义务教育年限太短因而众志成城积极推动此教育政策的产生。但一方面却使我不禁会将此迅速之成效将目前所推行的「九年一贯教育政策」加以比较;九年国民教育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反对的声浪鲜少出现,而且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工良好,效率亦高。民众之间的支持声不疑於耳;然而,现今的九年一贯政策却是被批评的一文不值,地方上民怨不断,似乎没有达到教育革新、改良旧有教育制度的目标。每当一遇问题,中央与地方便互相推卸责任,撇清关系;实是令人汗颜之处。九年国民教育带给人民的是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愿景,人民知道经过九年的义务延长教育,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实用知识、技能。因此,在全民的共识下,九年国民教育政策很快的就付诸实行。反观今日的教育改革,教育当局并没有提出任何美好的愿景给人民,朝令夕改的现象不断出现,令人质疑教育当局是将「教育」视为儿戏,决策太过草率了,此点是值得深思之处。
参考书籍:
l 中国教育学会《国民教育与现代化》,台北,文景出版社。民66
l 中国教育学会主编《九年国民教育实施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台北,台湾书店,民77年。
l 司琦《九年国民教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64年4月
l 汪知亭《台湾教育史料新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67年4月
l 林本等《延长义务教育之研究》,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民57
l 孙邦正《国民教育论丛》,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57
l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中国学制改革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民73
l 杨清国《金门教育史话》,台北,稻田出版社。民90年5月
l 雷国鼎《比较国民教育》,台北,三民书局。民67
l 何凤娇《九年国民教育资料汇编》,台北,国史馆。民89年。
② 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目前的义务教育是几年制的
台湾教育的现况,成形於中华民国政府於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後。直至今日,六年学制的国民小学和三年学制的国民中等学校教育对於中华民国的所有及龄国民是属於义务的。而大约95%以上的国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三年学制的高级中等学校或高级职业学校继续升学,或进入五年制专科学校。而高中,大学,研究所等等的各级学校遴选,现今大都依旧有名称不同的考试遴选方式。
台湾有172所大学院校,分别提供高等教育、技职教育(科技大学、技术学院)。每年有14万名考生参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学学测,有7万名考生参加7月1日~7月3日的大学指考;九十九年大学指考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达94.87%。另有16万名考生参加4月中的四技二专统测,九十九年四技二专日间部登记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为85.44%。台湾有153所大学院校设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国留学的1.3万人。
2009年度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总预算中,有18.7%的经费编列为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於98学年度起的国中三年级学生,即可以在校成绩申请高中职及五专(免试入学),并希望未来可达到十二年国教,提升国人教育水准。
一、宣导推动期:99学年度到100学年度 (一) 各公立高中:免试入学名额以核定招生名额的5-35%为原则。 (二) 各公立高职:免试入学名额以核定招生名额的5-35%为原则。 (三) 各公私立五专及私立高中职:免试入学名额以核定招生名额的35%为原则。 二、扩大办理期:101学年度起 (一) 各公立高中:免试入学名额占核定招生名额的40%以上为原则。 (二) 各公立高职:免试入学名额占核定招生名额的60%以上为原则。 (三) 各公私立五专及私立高中职:免试入学名额以核定招生名额的70%以上为原则。
日本社会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般有三种类型的教育可供选择:第一是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私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或是到不合文部科学省标准的私立学校。
虽然义务教育只到中学校毕业为止,仍有超过90%的学生会进入高等学校就读。超过250万的学生会进入大学或学院深造。在过去,进入高等教育被描述成「地狱般的」和「战争般的」。不过由於近年来日本出生率的下降,适龄学童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开始改变。现在学校开始竞争努力招收新生。不过许多学生仍然在正常课程之外,被送进补习班学习。
新加坡教育制度颇为复杂,而且与英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在东南亚地区处於领先,自60年代尾以英语为基本教学语言。
一般新加坡教育可分三至四个阶段。自2003以来,六年小学教育对国民是强制性的,在修完四至五年的中学课程,可选读理工学院(三~五年),或初院或高中(两~三年)。其後半数能升上大学。新加坡中小学、初院/高中的毕业统考--即小学离校考试 (PSLE), 剑桥普通水准会考(GCE 'O' Level)及剑桥高级水准会考 (GCE 『A』 Level)--是制度中重要的衡量尺标,其会考成绩能直接影响升学能力。
新加坡中小学一般采用半天制,和中国制度相比,课堂课没有那麼繁忙。初级学院、大专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
新加坡教育制度以严格著称。新加坡的中小学至今允许校长或训导主任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鞭刑处罚学生,有些时候鞭刑是公开实施的,虽然很少施行,但仍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作用。
美国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由三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学区) 控制和资助。在小学和中学,课程、资金、教学和其他政策都由当地选举产生的学区委员会决定。学区通常根据官员和预算与其他地方事务分开。教育标准和标准测验通常由州政府制定。
在美国,16-18岁之前必须在学校就读。现在许多州要求必须就读到18岁。有些州只规定必须就读到14岁。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在多数公立和私立学校,教育分为3级水平:小学、初中和高中。
在联合国的一个21个国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国得分为99.9,排名世界第一。7660万学生在16个年级就读。其中, 在义务教育阶段,有520万人(10.4%)在私立学校就读。在该国成年人口中,有85%达到中学毕业,27%获得学士学位以上学位。根据2002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大学毕业年收入平均为45,400美元,超过平均水平10,000美元。
该国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8%。
③ 台湾是几年义务教育
台湾是称作国民教育,2014年,台湾开始规划将9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以实现12年义务教育。
1970年,台湾召开第二次教育大会,制订了新阶段的教育纲领及实施“科学教育”的革新方案,组织人力编写在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验教材。
台湾当局甚至把加强中小学教育当成“百年大计”和发展经济的最大投资,采取强化义务教育的许多具体方案。
1979年和1982年,台湾先后制订了《国民教育法》和《国民教育法施行细则》,规定6到15岁的儿童强制入学;后又相继制订《强迫入学条例》、《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及《改进国民教育六年计划》等,将国民教育法制化、具体化。
1988年,台湾召开第三次教育大会,制订新的“国民教育”发展计划,提出未来“国民教育”要以德、智、体、群、美五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将国民教育向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延伸。
(3)台湾小学几年教育扩展阅读:
一、相关发展
2000年,台湾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的投资与改革。自2001年起,台湾正式实施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教育,其中2001学年度在小学一年级实施,2002年扩大到小学二年、四年与初一,到2003年中小学全面实施。
到2001年10月,已有716所初中试办“九年一贯新课程”。2003年初,教育部公布“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取代原先的暂行纲要,一个主要内容是强调本土化教育。
乡土语言音标教学原则上延至小学三年级,初中社会课程增加“认识台湾”的内容等。然而,主张台湾意识的本土化教育,在岛内引起极大争议。
近几年来,国民义务教育重视“发展小班教学精神”,2001学年度,小学与初中每班学生平均为30.5人与34.9人,平均每位教师教导学生分别为21.5人与18.3人,均较以前明显下降。
同时,2001年9月起,全面实施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英语教学。为提高小学教师英语水平,于2002年起建立小学英语师资“认证制度”。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先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所办或委办的检核测验,或全民英语检验中高级以上、电脑化托福测验213分以上,另加发音测验。
国民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到2000学年度,台湾共有国民小学2600所(其中私立25所),在校学生近193万人,教师10万余人。
国民中学709所(其中私立仅7所),在校学生在1995学年度达到116万人后开始下降,2000年降为93万人,教师4.9万人。
二、国名教育
国民教育,又称九年国民教育,也即九年义务教育,属普及义务教育,教育期限包括小学6年,初中3年,分别称为国民小学与国民中学,共计9年。
基本上是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即对6到15岁的儿童与少年进行义务教育。1962年,台湾首次召开教育大会,针对当时的学制与教育问题,研究配合经济建设的教育方案和规划。
60年代末期始,台湾当局开始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在金门地区试点。1968年8月起,正式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制度,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小学毕业生一律免试进入中学就读。
④ 台湾是十几年义务教育 12年义务教育
目前是9年义务教育
12年义务教育是明年要试行
但是台湾人全体不看好
分析出很多的弊端
但是政府还是要强制推行...
⑤ 台湾的义务教育是几年完全不用交学费的么
1.目前是9年但要延长至12年 目前已在规划了 要解决的是明星学校的跨区就读问题以及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 减少城乡差距
2.学费还是要的 只是大部分由政府吸收 民众只需付一点 每学期大约人民币500元(小学)
⑥ 台湾小学生是几年制它们有多少年义务教育
你好,我是台湾高一的学生,
从今年开始就是12年义务教育咯,至于国小当然还是6年啦
⑦ 台湾的教育体制是怎样的
台湾教育的现况,成形于中华民国政府于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后。直至今日,六年学制的国民小学和三年学制的国民中等学校教育对于中华民国的所有及龄国民是属于义务的。而大约95%以上的国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三年学制的高级中等学校或高级职业学校继续升学,或进入五年制专科学校。而高中,大学,研究所等等的各级学校遴选,现今大都依旧有名称不同的考试遴选方式。 台湾有172所大学院校提供高等教育。每年有14万名考生参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学学测,有11万名考生参加7月1日~7月3日的大学指考;九十六年大学指考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达九六.二八%。另有18万名考生参加4月中的四技二专统测,九十六年四技二专日间部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为七十八%。台湾有153所大学院校设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国留学的1.3万人[来源请求]。 台湾共有20所国立普通大学,3所国立艺术大学,1所国立体育大学,1所市立体育学院,32所私立普通大学,3所私立管理学院,以上60所大学院校均属于一般体系大学;另有3所国立师范大学,5所国立教育大学,以上属于师范体系大学,以上68所大学院校均需透过参加大学指考统一分发,方能录取。而另有10所国立科技大学,28所私立科技大学,7所国立技术学院,34所私立技术学院,3所国立专科学校,12所私立专科学校,以上94所大学院校是属于技职体系大学,考生须透过参加四技二专统测统一分发,方能录取,而台湾也有7所军校,2所警校,则是采单独招生方式,录取学生,考生需个别报考,参加各校所举办的考试,方能录取。目前全台有20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前1000大[1]。2001年度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预算中,有16%的经费是运用于教育方面
⑧ 台湾的3年级是多少年龄上学
按照规定,学龄儿童入学年龄之计算,以当年度9月1日(含9月1日当日)满6足岁者,未达专入学年龄者不予分发属,亦不办理未足龄儿童申请登记分发入学。三年级就是8足岁的小朋友。
现在这个时间点是103学年度的上学期。而三年级学生是101学年度入学,按入学范围出生年月日应该是在94年9月2日至95年9月1日。请注意,上述是以『民国』计年,所以民国94-95年,也就是2005-2006年。
⑨ 请问台湾是多少年义务教育的是13年吗
非1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已数十年,近来12年义务教育还在规划阶段.
1968年,在举步维艰的国情下,中华民国仍旧修改法律(没有修改宪法)将义务教育延长至九年,开始了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不但改称国民中学,还增设许多国民中等学校。国民学校也改称国民小学。高达80%的台湾人民因此受益,为台湾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学高年级教育多流於应试的问题也获得改善。
近年来,台湾各界常有延长义务教育至12年的想法,但其计划尚未定案,而且常有赞成及反对延长义务教育争议。支持延长义务教育至12年的主张包括大部份国家及地区已经实施12年义务教育,所以中华民国应延长义务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才不会落於人後。但反对延长义务教育者常认为9年义务教育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失败情形,例如课程欠连贯或过分一元化、校园存在体罚现象,贸然延长义务教育可能将扩大问题而失败。
⑩ 台湾的教育制度是什么
以下是台复湾的教育制度制概况,并稍微做些说明:
1、幼稚园小中大班3年-->国民小学6年-->国民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高级职业学校3年/综合高中3年/五年制专科学校5年-->普通大学4年/四年制技职院校4年/二年制专科学校2年/二年制技职院校2年-->研究所硕士班2年-->研究所博士班4年。
2、幼稚园在大陆就是称为幼儿园,而国民小学在台湾简称国小。
3、国民中学简称国中,也就是相当於内地的初中,从国中要再升学必须要考升学考试,名为基本学力测验,简称基测相当於大陆的中考。
4、高级中学与大陆一样简称高中,台湾有将近一半左右的国中生毕业後会选择念高中学制,主要在培养基础学科的能力,对於国中学科底子较好或是家境不错的同学大部分还是会选择高中就读。
5、高级职业学校在台湾简称高职,也就是类似大陆的中专、职高.与大陆的技职体系不同点在於高职有另外的技职院校升学考试,名为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简称统测可根据此成绩进入四年制技职院校、二年制专科学校或甄选普通大学,且好的技职院校也可以相当於大陆的二本甚至21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