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受教育难,农民的第二苦;农村的教育资源本来就匮乏,很多农村教师的专工资经常属被拖欠,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中国农民受教育难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下,众多农民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更是难于上青天。
中国农民的孩子受教育难,一是表现为教育资源匮乏,这包括硬件和软件;二是教育收费尤其是高校收费,相对农民收入来说太高而难以支付。三是在各省市高考不同录取分数线下,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对比,高考分数线太高了,这对农民子弟有失公平。他们在经过一路艰难困苦后,好不容易走到了高考大关前,却要迈过比城里孩子高得多的门槛才能进入高校,这实在不公平。
『贰』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我家隔壁就是一座农村中学,办学近70年历史,从夜校到普通高中,我们见证了这座学校的兴衰。我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毕业之后,再也没跨进这所学校大门。但学校的一些事情我不仅有所耳闻,也有所目睹,这所学校70年代未每年还有1000名学生,但本学期只有50名学生了,高中部“砍”了,只有初中部了,学校资产闲置了,教室走廊里晒起衣服,堆放杂物了。70名教职员工大部分进城示范中学、民办中学、私立外国语学校任教了,只有少量教师在给这50名学生上课,往日里书声琅琅已经很久没听见了,广播声十几里都听得见,如今十几年没有广播体操声和广播站的播音了。
农村学校招不到学生了,也留不住教师和学生了。现在幼儿园还是比较景气的,每年都有50名新入园儿童,小学学生还说的过去,生源没有外流,但中学生生源外流严重,一进初中,家长就将孩子转入城镇示范中学,民办名校,外国语学校,到高中更是择名校而学了。农村中学没有生源了。我们当地40年前有4座初级中学,24座小学,一座初高中连办学校,如今只剩下一座中心小学,一座初中了。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我们当地历年来重视教育事业,教师都纳入事业编制,公务员待遇,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教学楼。我家隔壁那所中学,有两栋四层学生公寓,五栋两层教学楼,有远程教育教室,实验课教室,微机科学楼,逸夫楼,教师公寓两栋,硬件、软件不比城市差,可就是教学质量上不去,升学率上不去!我经常见到教师,没有为人师表的范,没有教书育人之才,没有师范之德。现在的农村教师大多把教师仅仅当做职业,但又没有职业道德。农村教师不安份,觉得当教师还是个“穷教书的”人,农村学校待遇低,条件艰苦,很多人都想回城里当教师。
其他农村学校我不知道不能胡说。但我家隔壁那所中学丑闻不断,有学生说,学校老师都有酗酒陋习,喝得上课找不到教室,上课伏在讲台上睡觉,甚至说话声音象蚊子叫一样,学生听不清,听不懂。以前,农村学校管理比较严,可如今,我家隔壁学校有几个老师常年吃空饷,原因是酒精中毒,无法教学,校长说了,不砸你饭碗了,只求你别来学校上课了,工资发到你退休。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心没放在教学上,打麻将、喝酒、娱乐倒是乐此不疲,这样的学校家长怎么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在家长眼里,这所学校简直是误人子弟。如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私立、民办学校生源人满为患,升学率,一本达线率高达50%以上,教师有激励机制,有奖有罚,教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使私立、民办学校有良好口碑,小学一毕业,家长就把孩子送进城镇民办学校了。未来公办学校可能会被民办学校兼并了,编制内的饭碗可能保不住了,这也是农村学校教师担忧的地方,所以,他们很迷茫,觉得前途堪忧。
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教育振兴。农村学校缺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人才全部都进城了,农村教育资源必须优化配置,优秀教师必须委派到农村任教三年,师范毕业生必须下乡支教三年后综合考评才能评职称和调回城市。鼓励民办学校下乡,盘活教育闲置资产,鼓励资本下乡办教育,兼并公办学校。严禁跨学区招收中小学生,公办学校要加强监管,按教学大纲办学,按教学进度教学,教师必须每周备好教案,交学校教导处审核,教案审核必须严格的对学校、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审核。对不符合教师资格的教师坚决辞退或开除,违纪违规教师坚决打击处理。学校虽然“清水衙门”,但是圣洁殿堂,学校不能怕揭丑揭短,不能护犊子,不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叁』 以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写一篇作文
农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可供阅读的书籍极其匮乏。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低的现象。通过几年不断的探索,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厚积薄发,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词汇缺乏、知识面窄,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认为注重平时积累,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1、课内阅读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每生一本课内笔记本,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划出来并用工整的字将这些词句抄在笔记本中,起初学生对课文的好词佳句还不甚理解,我们可以先领同学有感情地读,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抄写。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2、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广泛的阅读。因此,我经常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图书数目较少,学生视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我提议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多到市内的书店和图书馆去借阅并摘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尤其是重视指导学生多读少儿文艺作品,如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寓言等,这些作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读来十分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地方摘抄在“采蜜集”中,然后读一读,背一背。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写下来。而且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用上自己摘抄的词句,让学生尝到多读书的甜头。这样学生的作文、阅读兴趣同时得到提高,岂不是一箭双雕?
二、留心观察,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
1、观察应该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观察水果荔枝,可发通过视觉了解荔枝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荔枝外表的粗糙;通过味觉品尝荔枝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荔枝的清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捕捉出作文生动形象,内容具体的素材。
2、观察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农村的民风民俗地道纯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比如: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做月饼……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城镇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这些身边的民俗生活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其次,学生对家乡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教师还可以从这方面来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家乡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
3、从观察中引发想象。缺少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平淡无味,让人提不起兴趣,必须让孩子们以观察对象为依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神州七号飞船顺利返航,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象出与之联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胆想象。
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观察好比撒网,记录好比收网。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积累素材最好的途径。
三、灵活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先给学生激趣,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1、以教材为点,仿写续写课文。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中不管是讲读或阅读课文,每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如:教学《桂林山水》可仿写描写桂林山和水的特点的句式;也可仿写篇章结构“总--分--总”; 也可仿写引用诗句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等。再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我安排了一次续写练习,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记一次 活动》等写真实事例或活动时,在平时的班队课上,我就多安排些农村的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写出真实的感受。如:拔河比赛、抽陀螺比赛、夹玻璃珠比赛……让学生写作之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在学生情绪高涨中,让学生动笔将这一快乐的场面写下来,结果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皱眉头的,都能顺利地完成。
在农村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作文前好好地再体验一下劳动生活,那孩子们在作文时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
3、面对突发事件,应现场追击,及时记录。如:有学生掏鸟窝,他把整个鸟窝带到了学校。我发现后,看到窝里还未长毛的、红嫩嫩的鸟雏。立刻对学生进行了爱护鸟类的思想教育;其次,引导他写一篇观察小动物的作文:此时此刻,小鸟雏的妈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它是多么着急、伤心、难过啊!你难道不想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吗?把你此时此刻的想法告诉大家。
四、开辟园地,让学生施展才能。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动机。首先我在每月的教学中,坚持把每位学生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习作1—2篇通过修改誊抄后,装订在班级的《浪花集》。每学期编印一本《成长果园》班刊,让每个学生互相交流,并记录下自己成长足迹。还可以将这一成果与爸爸妈妈共同分享。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习作的信心。其次, 教师要经常留心各种报刊杂志,如有征文消息,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去试一试,即使石沉大海,也为成功打下基础。对一些作文立意较新、选材独特的作品,教师可以推荐向《素质教育博览》、《小学生周报》等小学生读物投稿,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总之,我们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困难。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相信学生爱上作文并不难。当他们融入生活中,他们定会以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以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驰骋。
『肆』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回顾过去,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促进两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3名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教师一律安排到边远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课改经费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久而久之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校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行“321开放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3个允许: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2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个宽容:宽容学生的过错。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5%的预算经费必须足额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一定的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金牛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伍』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
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个人肤浅认识,仅作参考.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
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
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
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
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
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
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
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
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
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
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社会中感染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呼吁社会各界要做好对各类学生的监督力度,不要让学生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比如学生的抽烟习惯的养成,如果社会各界监督得当,没有人卖烟给未成年人,他们会养成抽烟的习惯吗?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社会、家长要经常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
,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农村教师,我将按照教育部门的工作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希望以上我的点滴挫见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给大家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陆』 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市中小学教育存在哪些差异
差异大了,农村孩子的硬件设施那叫一个,差,好多小学什么运动设备都没有更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
而城市的硬件就不用说了,孩子接触的东西就太多了,可以全面发展。
『柒』 论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弊端
1、师资力量不足、教来学资源不足自,这两个问题是由于政府投入少、分配导向无法实现人员正向流动造成的。
2、存在着生源质量差、生源流失严重现象,这两个问题主要是由于金钱至上和学习无用论的抬头。
这些问题,其实真正在人民之间设置了壁垒,让整个社会有了等级之分!
『捌』 特岗教师对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
农村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目前85%的中小学在农村,75%的中小学在农村就读[1],因此,切实抓好农村体育工作,才能真实的体现出“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奋斗目标,但是就目前来说农村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而贫困地区的学校体育是弱中之弱。
我08年参加工作至今,经历了两个学校的变化!一个城市,一个农村。正是这个巨大的转折让我对农村学校体育的不足有了更深认识。现将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1)重视不足
之所以谈到重视,农村学校因其地理条件的客观实际,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认识落后,导致文化底蕴不足,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领域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实际存在的,任何人回避不了,也掩盖不了。因
此导致了农村教育的现状:
1: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认识不清楚
对教育而已大部分人的思想停留在“学习成绩”。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文化课,对于体育课而言就只是学生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就是玩的课。因此有了偏见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从上到领导,下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思想都基本定格在这。使得学校体育发展不前。很难较好的开展。
教师本身的因素也是的学校体育发展不前,在乡村学校还存在没有专业体育教师。就拿我第一次来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时候,带七年级学生的第一堂体育课,四个班级的学生在最基本的集合整队过程中。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更别说四面转法等第。当时很让我迷惑,最后才了解到他们在小学几乎没上过体育课,即使上也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或是班主任上的“活动课”,对于他们来说“体育课”很陌生。他们认识的体育课就是“活动课”一个篮球自由活动就是体育课的整堂课内容。
2)地域性限制
农村地域广阔,人员居住疏散,为了让每个适龄孩子都能上学,导致学校类型较为复杂。在乡镇有中心学校,各行政村又有村小,教学点等。小学、初中并为一体,无形中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学校硬件设施配备很差。
3)师资队伍紧缺,师生流动性大
(1):教师紧缺主要存在贫穷山区,虽说“十五”计划增加了不少新的年轻特岗教师,但由于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不高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思想不稳定,不能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而奉献,要么选择调动,要么就选择离职,很多小学科的老师都不是专业的任职老师,尤其体育课,在领导或是其他老师眼力认为谁都可以带。
(2)
:留守儿童较多,很多家长都出门打工,学生或是爷爷奶奶照顾,或是亲戚邻居照看,这样对于学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我来中学的一个学年里,将竟有100多学生离开学校,变化性太大。而且不仅是学生思想上的变化,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懒惰的行为让体育课无法进行,要么是找理由请假,要么是上体育课不积极配合老师。等着自由活动去晒太阳或是和其他同学聊天.懒散的学习状态使得教育教育难以进行。
(3):非专业型的教师充当教书育人的主要角色。体育课堂教师更是如此。
4)教育教学硬件不足
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是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好,课堂过程组织好,而且也离不开教学器材的辅助,在农村学校器材,场地等都很欠缺,用到教育教学的器材很有限,无形中影响到让我们无法去进行一堂好的体育课。(就拿我所在的学校为例:篮球,3个,排球,4个。跳绳10条。其他就是山羊等很少用的器材。)场地都属于土场,一跑步灰尘漫天飞。也不利于学生健康。
综上所说的是我在农村从事体育教育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想在这谈谈我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
第一:集中办学,
集中办学主要是为了不浪费教学资源,把分开的有限资金,教师资源集中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提高教师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各相关部门和领导多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比赛,培训等,更应该重视新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发展。保证农村特岗教师的福利待遇,让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大学生能安心在农村这个条件艰苦的环境工作,“为了教育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