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中小学环境教育定位

中小学环境教育定位

发布时间:2021-01-02 16:07:17

Ⅰ 我国对于学校教育的定位

大学是时代的产物。现代大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职能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形成,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技术正在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对在各领域工作的人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必将影响到大学的存在和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大招生后,至2003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38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9%;研究生招生约26,9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4%。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1900万人,其毛入学率达到17%,①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72所,其中本科院校630所,高等职业和专科院校842所,成人高校610所。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270多所;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230多所;能够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100多所。在近年中国实施的高等教育工程项目中,有95所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有35所大学进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在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中,有56所经批准设有研究生院。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巨大的人口压力,国民的整体素质不高,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持续发展等等,如何确定21世纪中国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如何在发展中形成大学的特色就成为摆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面前的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在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应是: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使大学成为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大学将于社会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同时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确保文化的多样性,使大学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在21世纪,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哈佛大学荣誉校长Rudenstine指出:“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时,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明显。”②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保证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促使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而这也是21世纪中国大学的根本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转变人才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牛津大学校长Lucas说:“大学存在的更高价值是为了探究真理,发现和认识真理,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③为此,我们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知识,技能和研究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终其一生不断地追求学问,领导社会向前发展。”④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大学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学习的专业过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人文教育与实践环节偏弱的弊端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根据人才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二)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21世纪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既是高水平的教学中心,又是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中心。美国波士顿学院的 Altbach教授指出:“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些大学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的世界级的研究或至少能够解释其它国家所做的研究。支持研究性大学的建立既不容易也不便宜,但却是必要的,因为研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的中心。更进一步讲,只有大学才能够从事基础研究,因为这需要长期的责任和资源,这是工业所不能支持的。”⑤中国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教育与科研脱节,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的科研活动主要集中于国立科研院所中。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以上的项目,50%左右的重点项目,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的项目也在30%以上。高等学校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已占全国论文总量的60%以上。上述数字说明高等学校已经成为中国科研方面,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的一支生力军。大学,特别是一批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知识体系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
大学产生与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推动着大学的变革与发展。从19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来看,它们在发展科学知识中所做的贡献,直接的或主要的是在“纯学术”方面,充满着浓郁的理性主义色彩。正是因为过分追求纯学术研究,使他们成了自我封闭的象牙塔,限制了大学的社会作用的发挥。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威斯康辛大学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明朗化了。1904年,范,海斯就任大学校长后,他把大学的社会服务向前推进了一步。范,海斯明确提出:“教学,科研,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在20世纪明确之后,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在不断的增强。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的报告《21世纪的高等教育:挑战与任务》中说:“知识的发展促进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又能够调整就业结构,并在某些原有的领域或新领域增加和创造需求。与此同时,减少或取消某些领域和某些传统职业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型教育阶段转变,社会要求大学培养各方面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此,大学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在这方面,大学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充分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现代高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大学要紧紧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研究,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成果;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大学应加强为地方服务,特别是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提供科技成果和咨询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是21世纪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高等学校在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必须强化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动培植高新技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中国的大学还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自身的利益。但这并意味着大学应去办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学应通过产学研结合以及科技园发挥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学将进一步调整科研方向,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使大学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地球已变得越来越小,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就成了21世纪大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中国的大学,应该自觉地面向世界,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密切关注并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教育成果,大力加强和支持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国际往来,实现各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东西方教育体系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认识和利用不同的教育系统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我们就有希望在新世纪找到提高全球大学教育水准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本国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这种广泛的国际合作将使大学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实践证明,大学在推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证明了这种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大学要认真研究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等重大国际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今天的大学也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眼光,而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扩大大学生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
(五)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目标定位的因素
综上所述,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又孕育着极好的发展机会。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都对大学的功能和使命,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信息化校园平台正在形成。借助于这样一个校园的平台,学习者将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独立主动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大学将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效率,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大学内部的教学科研资源与社会资源将实现高度的整合,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校园建设必将带来一场大学的革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的需求必将更加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决不能以一种模式办学,国家应在宏观层次上引导建立合理的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类学校都有自己合适的定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
二、中国高等学校的定位与办学特色
在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之后,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即学校定位的角度研究一下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定位应当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即高等学校定位的含义是指学校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其劳务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从人才培养方面,由于社会需求不同,则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不同;从承担的科学研究方面,其科学研究可以分成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技术;而承担的社会服务方面则包括传播知识,和企业,公共部门合作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而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所以,每所高校承担的任务,服务的类型和范围不同,其定位也就不同。
(一)高等学校定位分类的原则
90年代之后,中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行过程中,不仅仅是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模式和特色。一所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培养什么层次的人才等,都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具体的大学定位,可以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出发。但必须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的条件,确定学校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下面是中国教育界提出的主要分类原则。
1、按学科结构分类: 18世纪之前,高等教育机构基本上只有大学一种组织形式,高等学校就是大学;但是从19世纪开始,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从单一的大学组织形式大量分化出单科学院和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学的院系调整,也是按学科分类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所以至今中国仍沿袭这种结构体系,将高等学校分为综合性大学与多科性大学,单科性专业学院与应用型专科学校等。
2、按行政隶属关系分类:在高等学校结构调整之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将中国高等学校划分为部委属高校,省属高校和地方高校。部委属高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分配;部委属高校虽然也是面向全国招生和分配,但主要是面向其对口的行业;地方高校一般是按其所在地区招生和分配。
3、按办学主体分类:根据办学经费来源和举办主体划分,包括国家主办的高校和公有民办的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目前中国的民办高校主要是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以本科和专科职业教育为主。
4、按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学校可分为精英型,精英—大众并存型,大众型三种类型,或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
5、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认定的办学水平分类: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旨在便于利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发展。
1954—1979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共确立9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提出,1995年开始实施的“211工程”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旨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此外,建设7所国际知名,并在某些学科达到世界水平的大学。其次,是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正是在上述原则基础上,我们参照了国际上的大学分类标准,对中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一下定位。
(二)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办学特色
在中国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我们主要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即相应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能量级别,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划分成四种类型。⑦
1、研究型大学 我们这里所讲的研究型大学是指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部分虽然没有设置研究生院但能够授予较多博士学位的高校,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在1:2,5左右。这类大学数量大概有 90所左右,它相当于美国的研究I型大学,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这样的大学,主要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进行交流借鉴的桥梁。这类大学的目标要更多地体现在学术追求和学术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围绕国家的目标培养一批拔尖创新性人才和产出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最终实现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2、教学科研型大学 这类大学主要是指大部分能够授予博士但数量相对教少的高校和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大于1:3。其中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相当于美国的研究II型大学。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教学科研型大学正好处于中间层次,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从数量上看这类学校有410所左右,约占本科院校的65,10%,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其科学定位与良性发展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类院校以教学工作为重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其中部分院校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这类院校往往发展历史较短,综合实力较弱,与研究型大学不具有可比性。从其发展的目标定位来看,其发展目标应是争创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特别是是通过艰苦的努力,首先将争创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作为发展目标。从学科设置来看,该类院校往往不是学科门类很齐全的综合类大学,即使有些院校的学科比较综合,但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其学科的综合程度有限,其优势和特色集中在某些学科领域。从人才培养的规格来看,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即“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知识创新与知识贡献,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⑧
3、教学型大学 主要是指没有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数量大概有100多所。其中许多是近几年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绝大部分布局在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常常成为区域内唯一的大学,对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与科技服务支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已经成为当地的教育和科研中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实力加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办学层次的提高不代表着办学水平的自然提升,由于这些新建院校的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历史积淀不多,知名度不高,生源及服务地区的辐射能力还很有限。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妥善定位,办出特色,尽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真正实现办学内涵的实质性提升,是摆在这类院校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校定位上应考虑地方特点和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当地重点培养各类合格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其基本定位应该是: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开放的,有特色的“教学型”高校。少部分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办学条件特别突出的学校应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高水平学校发展。所以,这类学校的办学须立足于本科教育为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本科意识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解放思想,苦练内功,在教学改革上有新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新提高,教学基本建设上有新发展,教学管理上有新面貌,着力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高职高专院校 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一般被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目前中国共有此类学校842所,在学校学生总数为876,4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的55%和在学校学生数的54,4%。积极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因为,它不仅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而且能够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性人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全国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努力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向一些有条件的地极城市延伸,改变了一些中心城市缺少高等学校的状况。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是因为人民群众普遍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 的旺盛需求,一方面也是因为高职高专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多样性,多功能办学,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二是地方性,能够满足社区需要,成为地方文化教育中心;三是灵活性,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方便人们就学需要;四是职业性,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应用性人才;五是市场性,以市场调节为导向,反映灵敏;六是大容量,能够普遍容纳大量适龄青年入学,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贡献最大,可以满足社会的旺盛需求。
三、21世纪中国大学的定位与发展特色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高等教育要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对现有的大学进行准确定位,并使一部分大学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就必须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制定有利与促进中国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机制和发展战略。发挥各个高校的优势和特色,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1、大学办学特色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这两者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也就是说,“一流大学”必须是在相同的某一比较范围内的所有大学(至少是同类型大学)中综合指标名列前茅的大学,而一些大学并不一定是综合指标名列前茅,却同样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日本的专门学校,都不能说是一流大学,但都办得很有特色。也就是说,凡是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都具有一定办学特色,但不是所有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大学都是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大学。
2、大学办学特色与一流大学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即大学“一流”具有一元性特征,而大学“特色”具有多元性特征。一流大学是在特定比较范围内,在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呈现为具有一流办学理念,一流科研成果,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学校形象,一流办学设施,一流学生的大学;而办学特色却可以因校而异,不具备完全可比性。如以校风为例,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有“民主”,“自由”之风;清华大学提倡“厚得载物”,有“严谨”,“认真”之风;南开大学提倡“允公允能”,有“开拓”,“活泼”之风。这些大学可以说是各有特色,但确不能用某种评估指标来测定谁是“一流”,谁不是“一流”。所以“大学办学特色”与“创办一流大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大学办学规模与办学特色的关系。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办学规模与办学特色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中没有哪一所是因为规模大,学生及教师多而著名的,而质量高才是这些大学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美国大学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一流大学多是规模较小的私立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加洲理工学院等。而一些学校规模很大,招收的学生很多,却不一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如日本的日本大学,学生数量近10万之多,堪称日本最大的大学,但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什么明显的办学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北方的南开大学和南方的厦门大学,被公认为是中国私立大学的成功典范,享誉海内外。当时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保持在几百人,不以扩招学生求发展,教师规模也很小;厦门大学的规模也不大,但它却被称为“闽南最高学府”,他们的成功都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其办学质量与特色。
4、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大学办学特色的关系。大学的学科齐全与否与大学是否有特色也不是直接正相关的关系。有些学校学科办得比较齐全,但是如果都办得平平庸庸,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不但难称“一流”,也很难称其有特色。所以在中国,大学一味追求学校的大而全,无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相反,一些大学不追求学科齐全,却办得很有特色。在这方面典型的有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沃里克学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学科专业不一定齐全,但是特色鲜明,质量上乘,世界一流。
5、大学办学特色与大学的发展战略。如上所述,在中国的大学关注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的大学领导及学者,多数将大学办学特色作为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手段和工具。如有的学者明确认为:“特色是学校继续生存的前提,没有特色的学校常常处于“破产”的危险之中。”所有这些显然是把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作为工具理性和生存战略对待的。在竞争中求生存,这是正常的和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学的生存只是前提,不是目的。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可急功近利,大学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是靠短期行为一蹴而就的,他不是学校面临生存危机时的救命稻草。在21世纪时,中国的大学要形成的自己的办学特色,创办若干所一流大学,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大学办学特色和大学发展战略的关系。而正确定位,内涵发展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Ⅱ 校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多大影响

我个人觉得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就算起不了绝对性作用,也会有关键性影响的。

校园环境代表孩子的学习环境,现在中国的家长都普遍有一个现象,他们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到底有没有这么做到底的必要呢?

我来举个例子特别简单的例子,我跟闺蜜就是特别好的两个例子,我和闺蜜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我们的成绩差不多,高中她父母把他送到了市重点高中,而我留在家里的县级高中,三年来她一直觉得压力很大,而我却没什么压力,成绩在学校里也算中上,高考之后,她虽然考了全校三百多名,但是却考上了985重点大学,而我考了全校前五十却只是考上了普通本科大学,这就是差距。虽然这其中也有个人智商因素,但是我还是觉得环境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

Ⅲ 教育公共基础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了教师的新角色:

1、学习者

2、研究者

3、组织者(学习)

4、引导者(学习)

5、催化者(学生)

6、促进者(学生)

7、实践者(反思性)

8、开发者(课程)

(3)中小学环境教育定位扩展阅读:

1、新课程条件下老师角色的变化: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3、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4、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5、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Ⅳ 小学培训机构教学、环境、服务方面意见

一、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法制环境。

1、结合新一轮学校法制副校长聘任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对外面向社会,要以设立宣传点、开辟宣传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有关条文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内面向师生,要结合业务学习、品德课等,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师生学习、教育、竞赛活动,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主要活动有:①组织法制辅导报告会;②开展“争做遵纪守法小公民”主题征文、演讲比赛;③开展法律知识竞赛;④开展“法制手抄报”创作比赛;⑤广泛组织“我与父母同学法”; ⑥组织师生观看法制教育影视片;⑦编排法制文艺节目;⑧开设法律咨询站等。

2、切实做好新《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工作。把《义务教育法》的学习贯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在全面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要把实施素质教育思想作为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重点,全面提高广大教干和教师依法治教、依法施教的能力和水平,要将《义务教育法》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改革教学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突出做好“控流止辍”工作。各小学要把依法控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坚持开展好无流生校、无流生班评比活动,继续实行控流止辍工作与教学质量评价、学籍管理等工作捆绑式考核,积极开展济困助学活动,引导教师努力改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为学生着想,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确保不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辍学。

4、确保做好小学免收杂费和免费教科书发放工作。各小学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确保不发生“乱收费”现象,二是切实把免费教材真正发到贫困家庭学生手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子女都入学。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抓好校园安全工作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安全无小事,要牢牢绷紧校园安全这根弦。做到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警钟长鸣,戒心永存,时时警备,处处防犯。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健全机构,加强监控,加强教育,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2、继续强化安全常规管理。各校要更新安全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从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抓安全,寓安全教育于学生思想道德与身心成长之中。经常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危险器械收缴、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根除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技防措施,加大安全设施投入,配足配齐安全设施,实施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健全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严格按照创建要求,紧紧围绕创建目标,采取强有力措施,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遏制校园恶性案件、责任事故的发生,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以创建促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以创建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三、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具体,难以抓得住”这一现状,省教育厅王斌泰厅长提出了素质教育“三三三工程”,各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教学质量观、学生发展观,突出“三育”,抓好“三会”,落实好“三定”。

1、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切实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德育管理体系,拓展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形式。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少先队建设,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努力营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人文环境,优化校风,形成富有生命气息的学校教育。二是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征文、演讲、辩论、体验等有效方式,使广大小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内涵,领会其思想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关怀生命,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倾听学生心灵的诉求,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动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家教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四是要积极推动德育基地建设,加强小学生社会实践,上好综合实践德育课,促进小学生由道德规范向行为规范上发展。

2、持续开展体育、美育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各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文艺、体育、劳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一是要以培养“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型人才的长远发展目标,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要做好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强化用眼卫生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近视发病率;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和远离毒品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三是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结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借助国庆、中秋、新年、“十七大”召开等重大节日和活动,广泛开展广大学生参与的读书、朗诵、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小型运动会、故事会、演唱会、舞蹈比赛、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综合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3、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一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把握教与学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优化教法、学法,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二要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健全课改评价机制,引导课改工作深入开展。要建立健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几个学科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并着力实施。教研计划应包括指导思想、研究专题、研究活动、保障措施等内容,力求符合本地实际、研究专题明确、措施切实可行。教研计划在开学两周内以文本形式交教研室评阅。本学期,教研室开展分区联片的教研活动,邳南片的教研将以八路实验小学为核心,并在中心教研组长中择优选聘兼职教研员,开展教学工作的调研活动。三要注重对校本教研的指导评价和管理服务,校本教研要注重对本校教学过程的研究,要对来自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师生的困惑,突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主题,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做到前有布置和准备,后有总结和资料积累。镇级的较大型活动每学期2次、校级的集体活动每月1次、校内学科组活动每周一次为宜,校内集体活动要报告中心校。四要继续做好五六年级新教材培训工作,落实好镇级后续辅导,特别是要组织三六年级教师认真学习省、徐州市调研性学业测试结果分析,以进一步吃透课改精神,找准方向,制定对策,调适教学行为。

4、突出质量核心地位,抓实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质量监控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两个方面。要持续抓好教师教学五认真的管理,不断改进教学五认真的检查评价办法,加大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积极贯彻教育局、教研室综合评价的文件精神,开展评教评学活动,鼓励师生参与管理、评价管理、评价教学。

在学生学业成绩监控与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立学生学业水平抽样测试制度,做到阶段性自检与终结性他检相结合。按照《邳州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意见》要求,学生学业水平抽测、抽评的范围、组织形式和实施管理,采取统一管理、分层实施的办法。即:教育局宏观方向定位、政策引导,教育科、教研室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教办、学校具体组织、设计,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实施。单元阶段性检测由任课教师自检;期中抽测由学校自主进行;期末由中心校组织实施;学年末由教育科、教研室组织实施。通过采样检测、抽评及相关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反馈教学中存在问题,对教学进行有效指导。

②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各级的质量监控主要通过教学业务检查、教学活动和学业测试进行。每次业务检查或学业测试考试以后,各个层级要通过分析,发现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和教学质量汇报会,写出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逐级上报质量及分析。质量分析由主要领导主讲。考试的组织实施情况要严格按照上一级统一要求实施,对考试组织情况的评价将纳入对各小学的综合考核中。

③设立重点帮扶对象,建立诫勉谈话制度。中心校和各学校都要高度关注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任课教师,通过建立联系点、联系人,建立帮扶汇报制度,从课堂教学、备课作业、班级管理、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指导,引领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④建立相对科学、客观、公正、稳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成绩积分公式:参考人数×5%+平均分×40%+及格率×100×40%+优秀率×100×20%-低分率×100×5%。

⑤建立对教学质量考核激励机制。适当以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来激励全体、鞭策后进、弘扬正气,大力营造一种崇尚先进、锐意进取、刻苦奉献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5、继续抓好《管理规范》的落实,走教育教学精致化管理之路。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围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学校的自律、自觉,提出了一系列十分具体、细致周到、易于操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的8个方面、20条是指令性的规范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贯彻执行;10项基本管理制度是指导性的规范要求。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细化规范的各项要求,用创新的精神研究制订本校管理的具体标准,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理念,将《管理规范》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认真加以落实,依法管理,精致管理,创新管理。教育局和中心校将积极开展常规管理检查评比活动,创新期中视导形式,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五认真”,及时总结通报检查情况,加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考评和监控力度,以增强视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教学规范,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规定,按省标开足开全上好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尤其是体育课、综合实践课;要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的规定,小学生在校不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每天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作业每天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课外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要严格执行考试评价的规定,除教研室规定的考试科目、范围外,不再增加考试的学科或次数,但可以适当增加对口语、操作、实践等能力的考查。

四、进一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改危布调”、 “三新一亮”、 “六有”、 “校校通”、 “四配套”等多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定点小学投入较多,工程建设逐步到位。各定点小学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强化领导,落实措施,加强管理,规范使用。各项工程管理都要始终做到:组织健全、管理员到位、制度明确、职责分明、账物清楚、使用规范、效益最大。

对于合格学校创建工作:一要确保工程进度,加快实施步伐,确保按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二要确保工程质量,基础设施和自配设备要按标准要求,配足、配好;三要将到位的设施、设备以及器材、图书资料及时安装、调试、上架、流通、使用,及早利用;四要加强对管理员和全体师生的培训和教育,管好、用好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和体育、艺术器材,保证无损坏无遗失,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各校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顺利通过省、市各级验收。

五、进一步规范幼教管理,促进幼教健康发展

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本学期全镇仍将要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幼儿园和各校附属幼儿班。

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造中心园和校带班的办园环境。高标准改造中心园教学楼,铺设硬化活动场,修建花园、花圃,美化园内环境;整修许集幼儿园、毛山幼儿班,为石匣幼儿班添置课桌,为毛山、李园等幼儿班配备电视机和DVD设备,使全镇幼儿园班班通电视。

二是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规范管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做到用人规范;积极提供满足园内教育教学需要的基本设施,做到办学设施规范;公开园班经费收支,做到经费使用规范;加强日常考勤量化,做到园班内时间遵守规范;强化中心园业务指导,做到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注重师资培训、培养,做到师资素质能力规范;注重幼儿习惯引导,做到孩子日常行为规范。

三是积极推进徐州市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中心园要制订二年创建计划,拟订创建方案,落实创建措施,按序时做好工作,以此推动幼儿教育整体办园水平的不断提升。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教干队伍建设。认真选拔,积极培训教干队伍;认真落实市局校长进课堂制度,全体教干都要任课、听课、导课,组织、参加教研组活动,以《听课手册》为抓手,按局规定进班听课、点评、指导;扎实做好对教干队伍的考核和民主评议工作。

继续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教师、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学陶师陶”活动,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借助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大力宣传、弘扬教育正气,树立教育先进典型。

加快教师培养。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培优机制,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扎实校本培训,以集体备课、课堂研讨等校本活动为主要着力点,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进一步开展读书活动,认真落实“师生读书行动计划”,开展读书活动专项检查。进一步落实教师学历进修计划和奖惩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历达标率。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培训,既要组织好教师参加省、徐州市和我市举办的各种培训进修学习,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展好镇内、校内的培训活动。结合市开展的对口支教活动,借助通过城乡对口支援、教师轮岗交流、送教下乡、开展教学联谊活动等方式,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积极接受名优学校的指导和帮扶。

切实加强学校行风建设。积极参加全市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对发现乱收费的单位,校长坚决免职,教师坚决辞退。规范教辅用书管理,加大对违规人员的查处力度。坚决辞退师德败坏、违纪违法人员,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行为,进一步树立教育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七、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职能

切实加强学校后勤工作,提高服务育人水平。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大额开支先报批制度,实行定额控制,超支不补的节俭制度,实行集中使用,办大事制度。规范学校用品采购行为,实行教育教学用品实施统一管理、张榜公示制度。规范教辅用书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为学生统一购买教辅用书及教学用品,对违反规定者,中心校、教育局将严肃查处。随着几项重点工程建设陆续到位,现在学校投入很大,资产很多,既很值钱也很有用,各校一定要加强财产管理,加强监督,加强看护,注意排查,建立健全各种固定资产帐册,分门别类登记,决不能任意流失、随意损坏。要实行及时维修、补充制度,实行损坏赔偿制度,实行安全保护制度。

大力发展社会教育,落实“两后双百”工程。认真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教育网络功能,加强教育信息采集与交流,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做好全镇教育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为学校而歌,为教师而鼓,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学校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审批、招投标制度,加快各项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行校务公开,迎接工会工作年度检查。

Ⅳ 如何定位教师和学生在现代课堂中的地位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呢?概括起来为: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Ⅵ 如何从环境定位幼儿园发展水平

环境好坏,决定幼儿成长优劣

启行教育集团
2019年10月31日 · 启行教育集团官方账号
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马克思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良好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基于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近期在启行教育集团中心教研组的牵头下,各园园长、教研骨干齐聚好时光金拇指幼儿园,同时迎接来自外省市的教育同行,共同参观交流如何用更好的环境创设,启发幼儿心智发展。集团创始人潘斌女士更是亲临现场进行深度指导。

潘老师对于金拇指园给予了高度肯定:“今天看到的所有班级,让我感觉很温暖……金色的秋天,我们收获了老师基于课程的环境创设,收获了老师基于热爱儿童的专业成长!爱我们的老师!”外省市的教育同行对我金拇指园的环境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称赞好时光有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有一支充满活力和教研精神的团队!

让我们一起走进

好看又好玩的好时光幼儿园

“好看”的环境

环境中美好的视觉感受,能给幼儿更多心灵的归宿感、舒适感和喜悦感。时光老师运用优美淡雅的色彩和活泼的造型,营造出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空间。让幼儿能在无声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感受,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好玩”的环境

如何让环境更好地影响和促进幼儿的发展?时光老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特点,结合不同的主题环境,想方设法地让环境“好玩”起来,吸引幼儿更主动地进入环境产生互动。

互动主题环境

在好时光教室中,无论是墙面环境还是区角环境,时光老师站在儿童的角度,根据课程目标,利用不同材料、多种形式,设置了好玩、有趣的互动机关,让时光宝贝在每一个小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体验和探索中个别化学习,让每位孩子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幼儿主动参与环创

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制作引导,让幼儿循序渐进的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中,从以前的接受环境,到现在的创造环境。让幼儿更立体、更直观地体验到环境中另一个角度的“好玩”。

除了教室小环境

好时光各幼儿园的大环境处处显心思

目标都是让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效应

从而在环境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户外操场、多功能大厅、走廊、门厅……只要时光宝贝心眼手所能触及的地方,时光老师都会用心布置。希望通过无声的环境,滋润幼儿审美,促进幼儿互动体验,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Ⅶ 教育教学如何给自己定位

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而且还直接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不容回避,某些教师把课堂变成了行使管理权利的跑马场,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权威和权力占了上风,命令、禁止和规定层出不穷,一些学生便是在这多条绳索织成的权力网中,捆绑着手脚被动求学,他们的所学所做无所谓"心悦诚服",权当完成父母和老师交给的任务,努力成为父母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学生。这种情形的教育,学生累,老师更累,为什么?因为老师变成了行为的准则,任何学生的行动都要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任何事情都要老师吩咐着来做,因为学生怕万一自己自做主张做了什么事不合老师的意,可能会遭到批评或训斥。所以学生没有自己的主张,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张,所有的责任都落在老师一个人身上,不累才怪!!!!不要忘了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感情的的人啊,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会大不一样的。课后,魏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工作的一些小的事例。就在魏老师成名以后,他仍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做一些行政工作和做一些讲学,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其他老师的要少得多。但他大胆地用班干部,让学生自治,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想除了他是一个名人之外,他对学生的态度改变了以前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和学生换位思考一下,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样和我们交流,我希望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真的能够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全体学生都和同心协力,作为教师的你还要天天这样辛苦,还要这么烦心吗?我想,那时你就会享受你的成功教育给你带来的喜悦,学生也会陶醉在你的成功教育之中的。2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但当这些问题已经出现而你又没法解决时,你是否会换位思考呢。换位思考换的是一种角色,换得的是一种心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两难的局面,大家都不肯让步,使得局势处于紧张之中。倘若大家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你失去的也许是暂时的利益,但你却赢得了一种心境。换位思考表现出了一个人的品性。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更多的是为他人着想;而总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利益,朋友,更多的还有人的品格与本性。而这一点,也是做人的基准点。换位思考可以帮你换来机遇。能够替他人着想的人,自然也会为一个集体着想,我们常说舍小家顾大家,这也不正是一种换位思考的体现吗?能够站在集体的位置上看待一个问题,这不是千里马应具有的品质吗?具有千里马品质的人,自然会有伯乐发现你。 对于那个小羊,小狗请客吃饭的问题,其实我们只需换位思考,便能得知其中缘由。羊是素食主义者,而狗却恰恰相反。小羊和小狗若是考虑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出现那种尴尬的情况了。 换位思考是一味良药,它能治愈那些固守己见者。换位思考是一块磁石,它能凝聚那些不易相处的个体。换位思考是一屡春光,它能照亮那些处于黑暗之中的人。 换位思考换的是一种角色,一种立场,一种观点,换来的是一种机遇,一种心境,一种人生。也许你正被某事所困惑不已,也许你与他发生不愉快,也许你常被家长训斥,也许……
也许,也许你只需要换位思考。3。1.教育目标换位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业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换位,目标上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格的造就,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 2.教学方式换位。在教学方式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换位,学科由纵向向横向转变,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到图书馆、实验室获取知识,这样就可避免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过死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各学科之间要互相渗透,文理协调发展,这样就可避免造成学生偏科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培养模式换位(1)由面向优生转为面向全体,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改变只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现象,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人才,(2)由掌握知识转为终身学习,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既教给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3)由智力素质转为人文素质,有人说:“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道德不好是毒品,”这话很有道理,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心理换位的思考
心理换位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1.体现人格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珍爱学生的每一份自尊,教师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们更需心灵的抚慰,更需体贴入微的爱心,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审查自己的言行,任何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鼓励,都要始终为学生着想,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体现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兴趣、爱好和理想都不稳定,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在感情上、心理上迫近学生的心态,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从学生的内心世界、接受程度、生活方式、承受能力等方面考虑问题,就可使教师和学生心理上更加接近,感情上更加融洽,学生就会以同样的爱回报教师,并把这份感情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能顺利完成,学生的成绩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培养逆向思维初中生处于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特别是初二后学期,往往表现出逆反心理的特征,这正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最佳时期,教师只要正确引导,既能防止逆向心理的负面效应,又能抓住最佳时期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由果追因,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角色换位的思考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变十分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1.备课重点是研究学生 教师备课活动的重点不在于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而应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备课活动不再是琢磨我怎么讲能讲得清楚、透彻、到位和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要注重的是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么动及为了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点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如何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协调并动,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活动应思考的问题。2.课堂教学要丰富多样 教师要从一支粉笔一张口转变为努力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多变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授课主要*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成长的合作者和朋友;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由讲解型变为自学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事理,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变为朋友,让学生把感悟深刻的东西讲出来,通过教师正确引导掌握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师如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再次,教师在组织形式上,由主宰者变为合作者,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考、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都有机会经历“看、想、听、说、辩”的学习过程,教师置身于其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问题意识重在培养 教师要把“问题”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去寻求问题,积极去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学生探究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提问题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启发学生去积极思维、积极探究、寻找规律、发现问题。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入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题,主要因素之一是长期养成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或满堂问满堂答的习惯,扼杀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养成学生善于提问题的习惯,真正使课堂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舞台。 4.教学环境和谐宽松。创造性人才培养有赖于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民主”这个土壤中吸取养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民主、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置身于“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交流、对话,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能舒展天性,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怎样"换位思考"?
一、知学生所想 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制定班规班纪都要征求学生的看法,取得大家的共识才付诸实施,寻找机会与学生对话、交流,集体活动时和学生坐在一起,从不板面孔坐在一旁;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谈谈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足球、歌星啊等。尽可能地参加他们的活动,看一些在学生中的流行小说、报纸等,以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共同语言,这个时候,他们就愿意把烦恼、喜悦、成功、失败等告诉教师,也使我更能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二、赏学生所长 心理学认为,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希望被人欣赏、肯定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会大大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常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取得的成绩,看重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上":对学生好的表现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绝不能视而不见。教师只有赏其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三、除学生所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四、容学生之过 曾经有位学生,成绩还不错,我也很喜欢他,但有一次竟当作大家的面说慌,同学们都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一个对全班进行教育的好机会。我对这位学生说:"也许你今天的话骗得了我一个人,但是骗不了全班学生"。话音刚落,同学们齐唰唰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他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事后,他主动找我认错,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批评,帮助他们改正。学生犯了错误,有时是不自觉的,事先并不都意识到,也有的是犯了错误还振振有辞,那么就要挖掘价值支撑点。换个角度,也许其中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如打架,也许是他自认为的两肋插刀的义举;迟到,也许是为了信守某一个诺言。在学生的错误中,也能找出其向善的亮点,深入内心,矫正是非标准,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全盘否定,无所适从。作为教师不要纠缠不放,更不能无原则地加以放大。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容人之量,一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下结论。即使需要批评也要就事论事,有根有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今天,整个社会已越来越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我们就是置身其中的无数个小齿轮。当这台机器高速运转时,齿轮之间的偶尔摩擦在所难免,如果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点体谅与信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就有可能避免更大摩擦的发生。 五、解学生所难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误。例如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思想压力过重。这种情况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再做孩子的工作。第二是学生个人的学习倾向性过于明显。学生之间智商差别很小,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倾向性。有的孩子只喜欢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对数学、物理等理科学不进去,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第三是教育造成的问题。有时候老师没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反感,长期的不良积累过多,就造成了成绩无法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时,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才能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困惑,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在教学中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这又是能够实现的,因为我们每个成人无一例外地"出身"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学生也不例外。有了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期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学生遇到心理障碍等问题你去想法帮他度过难关……
一、以学生时代的我为模板
许多新教师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学生真不知道怎么搞的,那么简单的题目竟然也不会做。”这就是以自已为模板的典范代表,预测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时候,以自已学习能力的为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殊不知能与自已相提并论的学生有多少,殊不知自已当时的同学中比自已差的还有很多。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难免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会把起点定得太高,以致于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得不到照顾。也有老师这样说:“××学生可真行,连我都考虑不到的,他(她)竟想到了!”是的,在学生中当然有很多学生在我们这些师范生的前列,对于他们的教育更不能以自已为模板,对他们应有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以想当然替代学生反馈
人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想说,没有调查就没有教育权力。一些老师在某些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准确掌握学生反馈,凭自已想象想当然,而以此做为下一步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偶尔有之不足为奇,习惯成自然那可就大有问题。一些教师不甘心改作,觉得作业只要校对了就行,有该想法和做法的老师就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总喜欢想当然,觉得学生应该掌握得如何了,但到单元检测时,才恍然大悟发现学生还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可已为时过晚,采取加班加点补课,可谓亡羊补牢!
三、以篇概全,忽视个性差异
学生的诸多方面都客观存在着差异,倘若整齐划一的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任务,只能使一部分学生的超负荷而挫伤了个性,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张扬,比如我们给作业的时候,通常是全班一个作业,造成了过重和过轻的两种现象;又如以一种解法去扼杀开放性的思维;再如用一种规范强迫统一其它良好的习惯。上述行为之因为一些教师觉得习以为常,才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长期制约一些教师的发展,长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它所造成的后果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暴露出来,要在较长时间后才会浮现出来。也许有人会问那如何能较好地做到换位思考,笔者谈谈换位思考的几点建议:
一、慎用自已的体验
有教育前辈曾说过:“学生时代曾有过差生经历的老师,更容易体会学困生的难处;学生时代曾有过调皮生经历的老师,更容易了解调皮生的心理,这些老师较容易成为好老师。”正是由于这些教师经历过多种学生角色,有着亲身的体验,眼前的学生就是某个时间段自已的再现,清楚“自已”真正需要,知道教育“自已”方法,才使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才使他更容易成为好老师。然而大都教师没有经历过多重角色,没有多样的体验,就要慎用自已的体验,给自已的学生时代一个恰当的定位,让一部分学生真正受益。对于其他学生,相应从自已以前的同学中找到“替身”。
二、倾听学生的心声
不管你是否班主任,只要你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的人群中,就不难听到一些凭主观想象不到的一些学生的心声,它可以有助于你进行更好、更准确地换位思考。它可以使你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使你很快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好老师。换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善待教学,善待自已!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你这个笨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 别急,没做好不要紧,我来告诉好!你还能做什么事! 你怎么做。你完了,上次考四十几分,这次 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比起上考五十几分,你怎么总也考不及格啊? 一次你也是有进步的。我相信通过努你究竟长脑子没有? 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什么地方惹着你了,一天到晚 你好像不大高兴,是不是我有什拿脸色给我看,你当你是谁啊! 么地方做得不好?你怎么老是丢三拉四,没个收拾, 每次做完功课后记得把东西归位看你的房间像个狗窝一样!等到要找 这样你的房间就会清爽很多,找东西的时候嘛又翻得乱七八糟的。 就不会那么麻烦了。学生参与讨论:同一个事实,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两种说话都是针对同样的事实,但前一种训斥的口吻只能招致他人的抵触、厌烦和愤恨,而后一种顾及对方自尊的方式更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当我遭受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有个小姑娘种了一盆长了花骨朵儿的仙人球,她很想早点知道这花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每天早上都给它浇水,有时还偷偷地把自己的牛奶也倒给它“喝”。可是,花骨朵儿不仅没有张开她的笑颜,连原本水灵灵的仙人球也变得黄不拉肌的了。一天早上,当小姑娘再去浇水时,发现仙人球的底部已经开始发烂了。想想看,小姑娘的一番辛苦怎么就得不到回报呢?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做着类似的事情呢?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
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我们大家今后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别忘了换个位置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那样我们大家的关系就会更融洽。“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一般采取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先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开始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且情绪都较激动,但通过倾诉和老师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激动情绪已得到了相对缓解。第二步: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时学生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为下一步做必要的铺垫。第三步:紧接着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老师又把球踢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当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时,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对自己的行为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第四步:问学生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经过进一步的换位思考,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第五步:问学生如果他是老师,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学生往往已经不生气了,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老师可以再趁热打铁,教他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老师的理解和倾听,不仅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纠纷,且让他们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辨证思维,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纠纷,让学生在解决纠纷中不断成长。我看到有不少家长,很容易就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很注意孩子的弱项,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越看越不顺眼,越不顺眼,就越反感,就越强行去扳。他们把孩子当成了木桶,整天盯着那块最短的木板,结果怎么样?结果常常是把孩子搞得没有了强项,没有了自信,最后甚至是破罐子破摔了。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时,便会沦为差生。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认为教学中的管理过程可以去尝试换位思考的方法,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的换位,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的换位,学生与家长的换位。教学中需要智慧,需要将管理人性化,让管理这个工作既严肃又充满人情味,让被管理的学生感到温馨,体验到责任赋予自己的使命,去享受成功的喜悦。让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而是让人倍感亲切、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神圣工作。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然这个换位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关怀,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通过换位,让双方互相理解,明确责任,思想和感情有所沟通,形成合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存在的困难,用真情打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它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正确地去引导,讲清一些实质的问题,这样换位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Ⅷ 教师职业环境分析

收入稳定,环境良好,工作压力一般

Ⅸ 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对职业定位有何影响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一、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常见问题
与职业目标相关的问题有:
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自己的成功?我看到大学同学干得顺风顺水,我很羡慕,但是好像他的工作也不是我想干的。
我每天被公司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不知道在工作中应当追求哪些才有收获?
我想成功,我想自我实现,可是什么是成功?怎么才能取得成功呢?
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班,看着自己的青春一天天耗尽,我想改变现状,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改变?
我现在工作稳定,挑战性不高,我应当怎么提升和发展自己?
我父母希望我做这份工作,可是我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我是应该听从父母还是按照自己的意见办?
如果你有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几个,那你需要解决的是明确职业目标的问题。
缺乏职业目标、职业目标不清晰、职业目标不具有可行性,是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在职业发展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怎么破?
二、我的职业目标在哪里?

1
勇于探索,认识自己,形成职业目标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更多的是考虑外界的需求。
比如金融专业工作后赚钱多,我应该去学习金融;会计好找工作,我去考一个注会吧。全然不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这样的工作,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在不是自己优势的领域里,去和其他人竞争,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仍然是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勇于探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虽然周杰伦的学习成绩很差,被老师认为有学习障碍,考不上大学,只好去打工,但是周杰伦有自己的天赋——音乐,他坚持在音乐的道路上发展自己,才取得了成功。
可能你会说,周杰伦是幸运的,因为他有音乐天赋,可是这样的天赋我可是没有。
也许,我们的优势无法达到天赋的地步,但是依然可能成为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喜欢交朋友,每次上学的时候都呼朋唤友地一大堆人,这就说明他很有沟通能力、组织协同能力和影响力,这些能力在成年后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因为很多岗位都需要这些能力。
所以,我们的优势不一定是天赋,只要能够让我们在人群中凸现出来,就够了。
2

坚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使用各种手段去发展自己
一旦通过自我探索,形成了职业目标之后,就需要长期坚持。
不是一定要有了理想的工作环境,我们才能发展自己的职业梦想。
即使在普通的、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断去磨炼自己的能力,才能使得我们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即使在餐厅做服务员的时候,周杰伦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一边工作,一边听歌,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自己的技能。
在餐厅给食客谈钢琴助兴,虽然不那么高大上,也是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聚焦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3
让自己的目标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当职业目标形成后,最初不一定要必须找到一步达到目标的工作,或者说理想中的工作,因为这样难度很大。
只要一份工作能够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可以让自己长期积累经验和技能,都是值得尝试的。
过分高大的目标,可能造成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容易形成挫败感,因此,在最初,要让自己的目标现实可操作。
周杰伦25岁以前的人生可以说是乏善而陈,考不上像样的高中,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的人生起点都不是那么高,起点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坚持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前行。
你看,亚洲歌唱巨星周杰伦也有自己难以言说的人生起步,可能他的坚持、他的勤奋和努力,才使得他有机会成为光芒四射的巨星吧。
慧眼识人才!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环境教育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