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
要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㈡ 小学生怎样教育
1、教育过程中避免过多强调物质奖励:
过多的物质奖励可能会使孩子原本对学习的兴趣,变成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而学习。当学习变成为了获得奖励而不得不付出,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苦差事。
此外,奖励物要适当,物质奖励不宜过多,物质奖励过多会削弱内部驱动力,精神奖励也很重要,比如一个爱的抱抱。奖励物不选贵的,要选对的。如: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当他学习表现好的时候,奖励他一盒好的油画颜料,奖励喜欢看书的孩子一套心仪已久的丛书都是非常好的。
2、教育过程中,孩子做的对的事情要及时奖励:
及时奖励更容易让婴幼儿将该行为与奖励结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加该行为频率的目的。当然,变化的奖励频率不仅能使儿童某种行为频率增高,而且还有抵御行为消退的能力。
不过,一味地表扬和过于吝啬表扬都不利,在使用奖励的时候多一点过程取向,多一些积极心理状态,养成积极心理行为。
3、及时鼓励孩子:
在遭遇挫折时,过程取向的表扬,使儿童的自我评价更积极、对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评价更客观、情绪状态更佳、也更愿意坚持。表扬事实,拒绝虚假表扬。可以提供具体反馈信息的表扬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4、给孩子适当提高要求:
为了避免孩子的水平停留在原来的高度,家长在肯定孩子、给孩子表扬的同时,也可以恰当地给孩子提出一点要求,让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让孩子养成习惯:
习惯是不遗传的。用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不能用个例来代替全部,用这样的理由来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习惯培养有关键期。语言语汇培养关键期就在中班大班,要多听规范的语言,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
㈢ 小学生教育培养从什么角度出发小学生教育重点应该培养孩子什么
现在的小学生教育培养,已经不同于孩子父母时代的被动接受的应试型教育,更多是让孩子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的办法,虽然现在一般的学校也开始转换思路,但是这么多年的固定化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最近几年很多国际教育机构的小学生教育培养方式对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有很不错的效果,许多8090后宝妈宝爸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课,特别是主打从孩子角度出发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机构更容易被广大的宝妈宝爸认可。
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会不会影响正常学校学习,关于这个疑问,目前在眼高度儿童教育培训中心学习的学生家长都反馈自己的孩子在眼高度接受学习辅导后,在回到学校学习时更加主动,也会自己给自己制定作业,安排练习,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其实比起学到什么,学会学习更为重要,相信8090后的父母对于学习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所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不再成为学习的傀儡而自主掌握学习能力,成为家长们更主要考虑的方面。眼高度儿童教育培训在小学生教育培养上的新理念和多年的实践成果,相信可以作为家长们在为孩子挑选一个好的教育辅导班方面,提供了不错的选择。
㈣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1992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第一章 中明确规定了中小的培养目标。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一、德育方面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 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智育方面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体育方面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
四、美育方面
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五、劳动教育方面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拓展资料:
一、简介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二、特点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三、学制
1、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五四学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地区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济宁等地点现今也沿用着“五四学制”。
参考资料:网络 小学
㈤ 小学教育的任务有哪些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三个核心习惯是关键。这三大核心习惯是: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其中阅读习惯甚为重要。
在新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各科教学目标作了详细讲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三.小学科学教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如下表所示。
组别 目标总体描述
一级
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
(1-9'ELA'2.2)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 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六级 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背景。
七级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习阅读的英言语原著改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活动。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级 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九级 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 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字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其分目标是: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七.小学音乐教学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八.小学美术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阶段目标如下: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
(1~2年级)
(1-2'FA'2.2.1) (1-2'FA'2.2.1.1)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1-2'FA'2.2.1.2)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1-2'FA'2.2.1.3)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3~4年级)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3-4'FA'2.2.2.2)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4'FA'2.2.2.3)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5~6年级)
(5-6'FA'2.2.3) (5-6'FA'2.2.3.1)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5-6'FA'2.2.3.3)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㈥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希望这篇本人翻译过来的文章能帮到你。译自:英文PBS
帮助8岁的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强大的友谊和家庭关系是人生最大乐趣的源泉,并为我们提供人生挑战的支持。从生命的开始,年幼的孩子往往是社会性的。他们观察人们如何与他们互动。他们密切关注父母的面部表情和语调。他们根据他们所看到的情况制定适当的行为。家长可以利用这种先天的能力,教导孩子如何利于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强大和健康的关系。
教导你8岁孩子建立友谊的技巧
移情是一种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这种能力。移情意味着我们可以想象别人正在思考或感受什么,然后以一种关爱的方式做出回应。8岁的孩子明白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自己不同,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认知从满足他人特定的需求的方式来指导行动。他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具体事件和行为会如何影响周围人的感受。
阅读故事
研究表明阅读小说促进了同情。图画书是让儿童接触不同文化的理想方式,并与他们讨论人们在本地和全球面临的抗斗。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暂停下来提问,例如“你觉得她现在感觉如何?”或“你认为他需要什么?”
鼓励换位思考
当你的孩子谈论学校,游乐场或新闻中所发生的事情时,帮助他们练习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那些事件:他们的同学在那种情况下有什么感觉?鼓励他们谈论他们的感受,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我感到失望,因为......”或者“当在......的时候,我感到害怕。”
把其他人也纳入关注范围
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魏·斯布尔德所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某人很友善,对某个人有同情心,真正的工作是让他们对其他人也关心、也友善,包括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注意和移情自己圈子以外的其他人的习惯。可以这样开始,当你注意到另一个孩子在操场上独自玩耍时你给你孩子指出来引起他的关注,或者要求你的孩子谈谈他班上的新同学-然后谈谈如何去欢迎和接纳他们。
如何帮助你8岁的孩子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好朋友为我们提供从小到大的支持。学习如何做一个好朋友需要练习-在善良,乐于助人,可靠和善于倾听这几方面练习。这些是孩子们可以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技能。8岁的孩子很关心友谊和归属感。他们正在从“玩伴”式的友谊,过渡到基于相互利益,帮助和信任关系的友谊。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在社交中被拒绝非常敏感,当他们的朋友与其他人玩时,他们可能会嫉妒。
谈论友谊
帮助儿童在他们的友善,合作行动和友谊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听起来可能是这样的:“我注意到当你朋友不高兴的时候,你陪她坐在一起,你是一个好朋友”;或者“在我们回家之前,让我们帮朋友把现场清理干净-帮助朋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朋友互相帮助,是的他们互相帮助,的确是这样。”
制定朋友玩耍时间
制定玩耍时间不仅有趣,同时也是幼儿在学习如何分享玩具,轮流参与,合作和解决不可避免的问题时练习友谊技巧的绝佳机会。通过安排他们熟悉的同龄人以外的孩子来帮助他们扩大他们活动圈子。虽然小孩子需要监督,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想象空间来弄清楚如何独立行动。
对个性敏感
孩子的基本个性是固有的。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谨慎,在潜水前渴望观察。有些孩子更喜欢大团队和新的社交场合。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内向一些,他们可能需要帮助去学习如何加入公园内的一个团体,他们可能更喜欢较小的团队活动。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外向,他们可能需要提醒他们伸出援手,并听取那些没有勇气说话的孩子的想法。有时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独处的时间来放松并享受自己的想法。
如何帮助你的8岁的孩子建立解决社交问题的技巧
8岁时,孩子们之间发展更加稳定的友谊,朋友之间的社会冲突变得不可避免。孩子们更可能与亲密朋友发生冲突,而不是与熟人发生冲突,因为他们花更多时间与朋友在一起,并且必须交流不同的观点,个性和玩耍方法。好消息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有动力去解决这些社交问题,因为他们在乎他们间的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协作,合作,沟通,谈判,自我鼓励和尊重他人。
练习清晰的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与家人和同龄人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教他们如何直接说出他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其中一种技巧是“我”的陈述:“当_____(分享引起这种感觉的东西)时,我感觉_______(插入感觉词)。”这些陈述打开了诚实沟通,真诚道歉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大门。以下是一些如何使用“我”陈述可用于社交场合的例子。
当我的妹妹不打招呼就进入我房间时,我感到很生气。
休息时,你把好多人叫在一起而把我排除在外,我感到很难过。
当你抓到我想去抓的球时,我感到很不舒服。我为我的大喊大叫并跑出场这事感到抱歉。
鼓励解决问题
当你帮助你的孩子思考与同龄人或家庭成员的冲突时,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首先,让他们描述问题-找出冲突的根源是重要的一步。然后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例如“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情况?”;“什么是公平的解决方案?”;“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的朋友感觉更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果你能挥动魔杖并解决这个问题,它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孩子可以想象一个结果,他们可以开始采取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告诉大人”
从小就提醒孩子们,他们有时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但也有些时候,从父母,老师或值得信赖的成年人那里获得帮助非常重要。如果他们觉得不安全,如果有人在身体上或情感上伤害他们,如果他们看到别人受伤,或者他们试图独立解决问题但不起作用,他们应该“告诉一个成年人”。
谈论如何尊重不同观点
当你的孩子不愿和一个玩伴见面时,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有时朋友不同意某些事情,那没关系。即使是相互喜欢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喜好或兴趣。但即使我们不认可,我们也应该始终尊重他人。这意味着我们不会打电话直呼别人大名,也不会不理会他们,吼他们或打他们。这意味着我们会寻找尊重双方的解决方案,当我们的行为伤害别人时我们会道歉,并且我们会善待他人。
㈦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取决于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新时期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成为重要论题。
一、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类自身所具备的本质特性,人在与客体之间进行相互作用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人的自主性具有主动性特点,人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判定,这一特性使人具有竞争的意识,人的自主意识使人主动学习,进而适应周边环境。人的自主性具有独立性特点,人有支配自己意识和身体的权利,这一特性使人具有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1]。最后一个特性就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人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超越,创造性使人具有创造意识,使人实现自我突破。小学教学是人类学习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个人习惯处于培养阶段,是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独立性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主动性是实现主体性的动力,而创造性是实现主体性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小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应试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成为当今教学的一大目标。培养自主性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教学一节课时间长度为45分钟,部分地区为40分钟。这种长度的课堂时间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要求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始终坐在座位上,并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2]。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的社会化,而不是以压抑学生的自主性为代价让学生被动的适应社会。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主性,学生将成为知识的容器,一味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只会应对考试,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信,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不善于与人沟通,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人才。
三、培养主动性方法
(一)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保障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措施。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期间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将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有重要的价值[3]。
小学知识较为浅显,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集中在知识的传授层面上,而是应该在教学中灵活加入实例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将知识范围扩展,让学生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还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近,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和学生的兴趣来让学生认识数学。在学习加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朝三暮四”的故事,一个人爱养猴子,打算上午给猴子三个栗子,下午给猴子四个栗子,但是猴子认为太少不同意,这个人换个方法,上午给猴子四个栗子,下午给猴子三个栗子,猴子很愉快的接受了。通过这个故事来启发学生,总数没有变但由于猴子不懂数学,就闹出了这样的笑话,这样的教学引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其他科目教学中也应该使用这种设置情景或是情景导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在教学情境中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以一名引导者的身份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小学生虽然知识有限但是对事物却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新鲜感,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情景教学的效果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很容易对幽默风趣的教师产生好感,因此小学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实行小组讨论会有些难度,这需要教师保持耐心对学生讨论进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情景教学等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设置问题和指导学生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准,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并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丰富的教学活动
新时期的小学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楼的教室之中,部分教学科目需要到户外进行体验。户外不是传统的教学课堂,但却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精力体魄和丰富自然知识的天地。当前的小学教学课程加入了“科学”这门学科,作为一个以提升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课程,在教学条件和教学任务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户外中学习“课程”。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学生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户外授课只是教学活动的一方面,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喜欢实践。小学学校在学生学习之余,应定期举行
㈧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即是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中小学教育的意义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教育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如何把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如何将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为创新型国家储备基石,这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有关学校的重视。
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有与小发明小创造结合,有与美术小制作结合,有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也有与研究性课程结合,更有渗透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育中的。
通过知识产权教育,部分学校学生与教职员工对知识产权的知晓率已达到90%以上,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升,创新方案、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教师、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这不仅使青少年树立起尊重和保护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青少年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㈨ 现在小学生教育培养方面家长更需要注重什么
说一下个人看法,我觉得小学时期最重要的培养好的习惯,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面,习惯方面的形成都是从小带到大的。就拿学习方面来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家长应该主要注重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年纪小的孩子,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知识,如果不能理解,就继续灌输更多的知识或者一味拔高,很容易产生对于学习的厌烦,或者得过且过的态度,对以后学习和发展都是阻挡的障碍 (阻碍)。所以家长平时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能心急,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速度,或者选择比较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于家长来讲这也是比较省心的方法。个人知道的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比较专业的有眼高度少儿培训机构,也是国际教育品牌,一对一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辅导,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负担,不知道楼主在哪个城市,咨询一下应该都会有类似的辅导机构。总之知识是一方面,态度和能力才是小学生阶段更应该注重的方面。
另外,言行举止还有生活态度方面的教育也是学前和小学这一时期要注意端正的,毕竟在社会上工作学习中,为人处事的谦虚积极态度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