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爱育恩,唤醒识恩知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恩惠,打开“意识结”,唤醒感恩意识,激发报恩的欲望。在平时我很注意用爱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给他们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古训,讲“黄香温席”的美谈和“结草衔环”的佳话;坚持做到“心静气顺、嘴甜手软”,少批评,多鼓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带给学生关爱和快乐。学生非常愿意听我的话,而且愿意模仿我的行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
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集中供热,既干净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发现嗓子发痒,很多学生也咳嗽,原来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尘在干燥的室内很容易漂浮呛到嗓子。我就找干净的湿毛巾盖在暖气片上,湿润空气,灰尘下沉,学生不再咳嗽。为了防止流感,我又买了瓶白醋,每天都洒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护学生的嗓子。这些细微的关爱感化了学生,后来这些事情都被学生抢着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内向、最不热心的女同学,从家里带来用开水烫好洗干净了的四条毛巾,在学校使用。这些正验证了魏书生的话:“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吸引学生为集体出力、流汗,贡献个人的东西,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数九寒天,别的班级感冒的有十多个人,我班一个没有,这得益于老师爱心的付出和学生心灵的感恩。其实对学生来讲,感恩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创举,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渗透在你来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寻恩觅情,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感恩,英文为thanksgiving,意为感谢、给与,是情怀,是一种美德和境界。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感手足之恩,是为悌。班级如家庭,同学如手足,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体验快乐,我在班里开展了“快乐寻恩,以恩促行”活动,鼓励学生识恩寻恩、感恩施恩,体验过程中的快乐。在班级的板报开设了感恩专栏,让学生每天找出恩情点,看到的、听到的、老师的、同学的、班内的、校内的……只要是积极向善的闪光点,都要鼓励、学习、珍惜。开始每天只有一两条,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理解的感恩表达了出来,比如《给予树》、《七颗钻石》、《可贵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来越广,有关于非值日生主动做班务的,有关于主动帮同学进步的……尤其是两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性格孤僻自闭,同学们就有意识地找他俩的优点,鼓励他们,无意识中运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很快他俩走出了家庭的阴影,也有了快乐的笑容。
在帮助与感恩的循环中,同学们都变得主动热情,用快乐和感恩的心真诚相待。家长会上,许多家长都高兴地反映孩子的变化,懂事了,孝顺了,勤快了,有礼貌了……感谢我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感父母之恩,是为孝。学生的识恩寻恩行动还和谐了家庭,让他们更加得到家长的疼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班上有一名同学从外地转来,经常不写作业,即使写了错误也很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他唱反调,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妈妈特好麻将,他心里生气。针对这种心态,我首先让他想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付出,在纸上写下来。一会儿他嫌太多不写了。我让他学着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动父母的事情。一个周以后,他告诉我妈妈天天在家陪他,还把方法讲给同学听:第一天傍晚回家,妈妈告诉自己弄饭吃,他就在锅里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捞出四个给妈妈放在碗里,留言让妈妈保重身体吃鸡蛋。第二天晚上妈妈又去玩到11点多,他说害怕不敢睡,又给妈妈端了一盆洗脚水,告诉妈妈烫一烫脚舒服,让妈妈很激动。第三天在爸爸回来时替妈妈“撒谎”……从那以后,只要他在家,妈妈就在家。那段时间,这个学生各方面状态很好。大约一个半月后,他妈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来家长,把这位同学的前段表现和现在的状态说了说,表扬家长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长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顾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长高兴地走了,问题解决了。去年春节他给我打电话:“老师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会感恩,就治不好我妈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门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图报,图报必图强,图强必有为,现在他在初中,成绩一直在全级部名列前茅。
三、报恩献恩,培养学生做有恩必报、与人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和关怀能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识,体验恩情能平和心态并付诸感恩施恩,达到《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实现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型。恩情哪里都有,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开展了“五心”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忠孝仁爱、诚信自强,让学生超越自我,感恩内化品质,施恩由习惯到自然。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每天对家长“问一声好、倒一杯水、夹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乐”的“五个一”活动,并在孝心卡留下记载。我们还开展了主题为“整洁环境,健康大家”的综合整治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向行人宣传,清除野广告,清理各类垃圾,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感恩社会。学校往南约500米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班里有几个学生住在附近,看到老人收拾卫生挺辛苦的,就自觉帮忙。后来班里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一周,周三中午简单收拾,周六上午大扫除,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棵幼苗,用爱心浇灌,用感恩支持,他就会常绿长青。让学生感恩,关心他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总结了12个字:“脑有责,肩担任,手教书,心育人。”时时刻刻动心动脑,言传身教,尽到教师的职责,在感恩教育中我们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教学相长。
Ⅱ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小学生,不能够深刻的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常常缺少一种感恩之心。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学生良好性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培养学生感恩自然之心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员,但我们首先是生活在这个自然之中,是自然界为我们提供创造了我们生活的基础。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而现在的人们却不知感恩回报。我们的绿地、树林在减少;我们的河流、湿地在干枯;我们的空气、环境在污染;我们的蓝天、地球在改变。大地是多么的宽容,人类的垃圾、粪便、痰污随意加之。我们呼吁、呐喊、法制,总难改变一些人的自私与惰性。因此,我认为感恩自然之心应从小学生抓起,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份感恩自然之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并且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学校,在课堂,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览”“我为校园添绿色”等各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树立学生保护动物的观念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不可缺少的伙伴,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淡薄,食用各种动物,并给人类自身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良好性格形成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人类的观念。
(三)树立学生节约可贵,杜绝浪费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在的小学生浪费粮食,浪费各种生活用品的现象十分严重,对学生进行“节约可贵,杜绝浪费”的教育势在必行。在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的熏陶,利用一些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教育或开展“我是节约小能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从小事上树立节约的观念。
二、培养学生感恩社会之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之一,生活在这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当中,享用着这个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一切,从小培养学生感恩社会之心,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学生感恩社会之心的培养,应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努力。课堂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存在的意义和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有了这种认识,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恩社会。对于感恩社会,我们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带领我们的学生,到附近生活的小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到周围的敬老院看望慰问那些长期生活在那里的孤寡老人……通过一件件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孩子感受自己为社会带来的贡献与变化,比单纯的教育更有说服力。
三、培养学生感恩父母之心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法定监护人,是其衣食住行的保障者,不仅给予孩子生命,还给孩子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树立感恩父母之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教育中,应重点从小事做起。
(一)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让父母舒心。要求学生在任时候见到父母都要主动问好,如“爸爸好”、“妈妈辛苦了”等,父母听了,自然舒心。
(二)培养孩子少说话,多做事的习惯,让父母省心。要求学生要自强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积极参加一些公益劳动,让父母少一些辛苦。
(三)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业,让父母放心。学校应教育学生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使学生懂得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自立,才能服务社会,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孝心。
(四)是学会宽容,理解父母。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要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宽容父母过分的爱心,在宽容中学会感恩,让父母顺心。这样,孩子就在感恩教育中与父母形成了互动,父母获取了爱心的回报和满足,孩子在感恩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心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是学生成长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从小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树立感恩的信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成长!
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北辰区实验小学赵金艳 当今社会,孩子在父母、祖辈的心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我校全面启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 每到学校开学,总会看到一些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书包蹒跚地穿梭于教务处、校长室和教室之间。目睹此景,我总会有一种悲哀涌上心头。 一次家访中有位家长请求我好好的与他的孩子谈谈: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家后根本不愿与父母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也蛮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该的神情!另一位家长跟我透露:他的心肝宝贝现在还让他系鞋带。还有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从来没有主动接过抹布擦地的时候。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但观察一下现在的校园,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用来吃喝玩乐的学生不在少数,毕业后不愿工作*父母养活的“啃老族”也有不少。严重缺乏报恩意识。学生对老师辛勤教育、同学之间的帮助显得寡情薄义,甚至像马加爵那样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也大有人在!。 如何帮助学生感恩父母、他人、社会、国家对他们付出的爱,如何教会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祖国的培养,老师的教诲。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应一同探讨、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已经注意了很久,考虑了很久,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感恩的启蒙教育,开启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做法的收获;播上做法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承担责任,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当前学生缺乏感恩心的现象十分通通,究其根源,就是感恩教育在他们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已经被边缘化。家庭无原则地溺爱,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的学校教育又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陷入情感教育的“沙漠”,在不少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思想已经成为一个盲区,孩子对家长只知索取、不思回报,感恩之心严重缺失。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 感恩的启蒙教育,也即是小时候家长要注重感恩教育,入学时候老师应该强调感恩教育,入初中老师再一次开展感恩教育。在他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抓住时机开展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二、广泛发动,积极宣传,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我班从思想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他人。为了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提高他们对感恩活动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我班还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演讲、主题班会、、讲故事、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增强。三、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我认为,感恩教育重在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活动开展来,我班认真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把感恩教育推向深入。(一)感谢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我班坚持每周一的班队会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的班队会,通过演讲,让学生树立国家概念,我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诵读比赛、歌颂祖国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趣味语文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灿烂文化,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更加认识到要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国家虽然强大了,但现在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我们奋发图强,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二)感谢社会,为社会做应有的贡献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处于社会之中。而当今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我们从大家熟知的事情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社会。感谢社会要体现在行动中,我办利用双休日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了一份份社会调查报告,虽然文笔稚嫩,见解不够全面,但是孩子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行为,感受到了社会中浓浓的暖意,觉察到了环境清新多么来之不易。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懂得了自己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应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教育了学生在困境中不要气馁,不要怨天尤人,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三)感谢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我班开展了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孩子可以很好的与父母谈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并要求学生每周回去后帮家长做一件家务劳动,例如做饭、扫地、洗衣服等。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四)感谢老师,做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我们的学生正是性格可塑性最强的时候,针对这个特点,我把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我们班的主题。对此,我们开展了“假如我是老师”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尊重老师。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五)感谢他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我班实施成功教育策略,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就是在班级内部分成若干个小组,大家在学习上、生活上、规范上、活动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此项活动我班不走形式,每周评比先进小组,表彰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我们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主要是看进步幅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在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同学,感谢同学的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友谊,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风气越来越浓。四、及时点拨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各自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如下活动: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2、创立“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频繁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频繁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4、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在《给予树》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感知、感激对老师、亲人的关爱培养之情,在授课的拓展练习当中,部署了关爱他人的的名诗、佳句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使学生自愿参与“感恩”活动,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五、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 1.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个庆贺卡,送一束野花。老师会感到非常欣慰。六、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孩子们人手一册,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感知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感到应该报恩。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的跪乳”,“鸦的反哺”,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另外,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频繁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当耳旁不再喧嚣,当眼睛不再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
Ⅳ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出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尤其是感恩,并留下千古恒言。“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知恩不报非君子”等等,无不体现出“感恩”的传统美德。
可是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对此,我们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活动引导法。
适时组织相关活动,营造“感恩”的教育氛围,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是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感恩”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朗读感恩的名句,还可以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
二是收集“感恩”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是写感恩信。让学生写感恩信,以触动自己的心灵,不管是谁只要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有恩,我们就要将心底的真挚之情和感激之意蕴涵于字里行间。
四是为父母“减负”。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特定的节日里(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验父母的艰辛。比如:去年的重阳节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为长辈洗脚并写下感受,孩子们交上来的心得很真实、很感人,至今我仍然保留。
五是礼貌性问候。见到长辈我们要主动的问候,让忙碌了一天的父母一回到家中,就能从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劳和烦恼。
二、榜样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还必须从师长处耳濡目染、感受效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上的那个广告——妈妈洗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父母、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学生,又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身的言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使之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三、氛围熏陶法。
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学校要积极营造感恩文化,例如定时播放感恩歌曲,如《妈妈的吻》、《母亲》、《感恩的心》等,在歌曲中感知恩情,在歌曲中培养感恩之心;还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感恩活动比如办感恩手抄报、举办以“感恩的心,感动你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感恩教育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在日常教育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师肩负着对少儿进行感恩教育的责任,我们一方面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孩子,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感染孩子;一方面要巧于构思,精心设计各种形式、且寓感恩教育于其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践行的感恩教育实效之目的!
Ⅳ 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如何挖掘教科书的感因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此,把本人多年的教学体验略谈如下:一、弄清一知恩感恩教育必须先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好怎么样的文章表现怎样的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的质的文章。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是地球母亲,《桂林山水》能让我们心灵小憩。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是表现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如《钓鱼的启示》就是让我们感知到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而《詹天佑》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Ⅵ 如何对小学进行感恩教育论文
人与人的有效沟通不外乎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例外。然而,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人不仅观念改变了,连情感意识也日趋淡薄了。当今的在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为人处世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可见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是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学生来到学校是先来学做人的,其次是学习知识。毕竟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一、奏响生动的乐章
我认为,感恩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懂得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也得学会了感激他人。可是,当今的一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不仅表现在对待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老师的教诲之恩,亲朋好友、社会贤达的相助之恩等等。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确,孩子们有些不良行为并非是在进入学校之后才养成的。显然,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需从小抓起,这样才能奏响了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
二、构建爱的氛围
我曾经在公交车站看到这一幕:好些人在排队等候上车。此时,来了一位母亲带了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子,母亲边教育孩子要遵守秩序、依次排队,边在留意公交车的到来。不一会儿,公交车进站了,一些人便蜂拥而上,结果那对母子根本上不了车。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中这样的事例多了,无形当中就对孩子们造成了反面教育,时间久了,孩子反而会认为母亲的教育使自己吃亏了,他也会加入那群人的行列。所以说社会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了,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
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的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引导孩子将感恩之情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的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培养孩子心怀感恩万物的品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成为感恩的榜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如:当我们叫学生把作业练习本搬到班级时,不是认为理所当然,而是向那位学生表示了最真挚的感谢,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学生脸上写满了幸福,同时也看到很多羡慕的眼光。教师,作为感恩教育的引导者之一,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以心换心,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学生由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进而得以完善自我,并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便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三、谱写动人的篇章
中国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我们更该知晓并付诸于行动。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条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滴水恩,涌泉报”的感恩心态,让学生在爱中成长,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施恩,让它回归现实生活,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再者,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要让学生懂得,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总之,要让学生成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要让学生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会有春天;懂得播种春天的人,才会收获春天。所以,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活过一次;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当然,我们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更应该把体现感恩的行为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才能发挥成;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心灵与心灵才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人与人的心才能更好地交融;社会才能更加的和谐!
Ⅶ 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第一,班主任老师要以身作则,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费尔非常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他说:“教师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的确,教师高尚的品格是无形而强大的教育力量。品格是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班主任要求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朋友、感谢任何一个帮助你的人,就应该首先要求自己具有感恩意识,就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和重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关爱和信任,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尊重和配合,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总之,班主任只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敬业、甘于奉献。班主任的心存感激,往往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另外,在感恩教育中,班主任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感恩的
表率。具体而言,班主任在课堂上尽量用行动在学生面前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使学生耳濡目染。例如,当老师上课向学生借用字典查字时,我们要当面表示感谢,不妨让周围甚至全班的学生听到或看到老师的做法;又如当课代表送来作业时,老师也应当面表示感谢,等等。班主任老师只有做好感恩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效仿,知道他们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该怎么说和怎么做。
第二,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切忌讲大道理,而应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使他们受到教育,这是中小学班主任进行感恩教育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才是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呢?我认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平时多给他们讲一些感恩故事,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结草衔环”的故事,“韩信报恩”的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农夫和蛇”的故事,诸葛亮报答刘氏父子的故事等等。讲故事学生愿意听,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如,班主任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感恩文学作品,如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荷叶母亲》,朱德的《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泰戈尔的《金色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感恩教材,学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感恩之心自然也就具备了。再如,班主任老师可以多教学生唱些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爱的奉献》,《感谢你》,《爸妈的话》,《大爱感恩守护人间》等等。另外,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班主任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感恩影视作品,如《神奇侠侣 》、《观音山 》、《新少林寺》、 《暴风前夜》、《 唐山大地震 》、《非诚勿扰2》、《 无人驾驶》、《 72家租客 》、《木乃伊3》、 《长江七号》、《 拉贝日记》等。这些都是一些最热门、最受学生欢迎的感恩影视作品.,看过之后,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班主任老师也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班主任应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班主任可以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等。假如开展“收集温馨照”的活动,班主任可要求学生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可以使孩子们找到失落的感恩之心。同时,班主任可以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活动。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班主任可以设计“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来演绎人间的亲情。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深深体会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班主任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做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