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书

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书

发布时间:2020-12-29 12:46:25

1. 教师专业成长基本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目标:

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系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系统扎实的掌握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

②教学基本功学习,努力在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等方面提高。

③教学能力,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方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探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利用网络优势,及时浏览教育网站和教研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博客,学习优秀教师教学风格,每学期都应该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开展课后反思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④教学研究: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拓展资料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三)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些基本理念的认识,通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我在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启发,感受良多,现将自己学习后的点滴认识与学员交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以能力为重,以终身学习为典范。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是指要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回想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本人还是很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在教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生欲望,从而很好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以师德为先,告诉我们要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今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在数学与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及时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可以过度依赖大人。

根据教学内容,我还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教育,鼓励学生做错事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隐瞒错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另外,我还结合平时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了了努力学习,与人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让他们懂得与人合作的乐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第三,以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做为一名资深年长的教师,我总是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当成首要任务,不仅在工作之余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自学,还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在学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知识,是我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第四,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教学变化,除了平时的业务学习,我利用网络平台,开通个人博客,加大与教师队伍的沟通交流,为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做了较多的准备。平时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教育论文,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师范教育历史悠久,师范教育学也早有定位,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的地位上是很明确的,师范教育后的教师如何培养,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从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近期认识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总结,他们为校本教育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假说和论证。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

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

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一、师德要求 我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有理想抱负的人。所以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并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依法执教。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在教育影响学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本人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必须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我认为爱国是最大的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的思想动力。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为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显出毕生的精力,甘洒热血育新人,这是爱祖国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

二、学生为本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认真地学习研究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研究少儿文化:了解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语言特点为方式等等。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准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去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恰如其分地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设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意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要设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以下三点说明:

(1)变化:从1980年确定“转、招、关、辞、退”五字方针,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开始,中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革。从“随便进”到“容易进”再到“很难进”,教师专业的理念与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世界各国,教师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对自己:专业认同;对社会:专业问责,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

(2)规模与分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10年,全国普通小学专任教师规模达1065.8万人,分布在我国的东南西北,城市、村庄。基本等于西班牙全国的人口,平均每百名从业人口中就有1.36个人是中小学专任教师。专业标准是“聚沙成塔”的基础,是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

(3)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涉及机构多,时间长:作为一个专门职业,专业培养机构、工作机构、持续的专业发展是三个基本特征,教师专业标准使各类机构步调一致。大学有特色,但都要包括学科、教育教学、通识知识;学校要有定位,但都探讨教育教学,建对学生、家长、社会友好的学校;教师有个性,但积极、乐观、衣着整洁是共同的特征。专业标准是明确的方向。

2. 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2016年各省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和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招生工作基本要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自2007年我国开展定向培养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以来,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中学毕业生就读师范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农村教师,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认可。
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招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定向师范生。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招生均要求有本地户口,毕业后会本地农村中小学就业。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管理,列本科高校提前批次,定向招生。户籍在有定向培养计划县(市、区)的考生,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可填报本县(市、区)乡村教师的定向志愿。招生时按志愿填报情况分县(市、区)择优录取。
招生录取程序:
1.填报志愿。高考成绩达到招生当年省本科二批次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以上的考生,须在提前录取批次志愿栏中填报小学教育专业。填报志愿的时间及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2.面试。所报学校会同各市教育局对填报了公费定向师范生志愿(提前批次的中小学教育专业)、高考成绩达到省本科二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具有本辖区内户籍的所有考生进行面试。面试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异地参加高考的考生须回户籍所在地市教育局参加面试。考生面试时,须携带本人户口薄。面试前,市教育局对考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审核,考生的户籍、年龄及有关情况经审核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取消面试资格。面试与公布面试结论的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另行通知。
3.签订《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协议书》。
录取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师范生,在入学前与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局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书》。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定向就业协议书》办理入学手续。
入学复查:
承担定向培养任务的院校做好师范定向生入校后的复查工作,要将复查合格的录取名单送市、县教育、人事部门和省教育厅师资处备案,作为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的依据。其它政策:
1.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到指定的初级中学所辖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8年;其任教岗位和编制由签订协议的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和教材费免缴,其所需费用由省财政承担;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在资助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与其他在校生享受同等待遇。
3.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律不得转学校或转专业。
4.公费定向师范生应在毕业当年上岗前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符合相应教师执证上岗条件,否则,按违约处理。
5.公费定向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不得脱产攻读研究生,但可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 小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几点做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是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一个部分,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自然驾驭能力的表现,它是学生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是学习者主体活动的结果。它的构建受教育环境的制约。学习品质是多层次的,优良的学习品质不仅能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什么层次的学习品质跟教师的不断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习品质的培养呢,以下是我初步探索后的一些体会。
一、遵循两个原则
一个人所具备的学习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而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所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从内容和要求两个层面考虑的:从内容上来说,应先基础后综合,做好有效选择。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在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着质的变化。此时,对他们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再合适不过了。考虑到学习品质的多层次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学习品质一古脑儿全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选择的内容应与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为宜。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刚人校门,对于最基本的学习上的习惯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最基础的学习品质来培养,象上课时应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写作业要认真、仔细,字要工整,不拖沓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品质,各方面的能力也强了许多,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重点就应放在“方法”上了。象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求异思维等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目的是什么?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主动、多样、个性层面上不断发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做学习的主人,进而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需要我们付出精心的劳动,我认为:同一个学习品质对不同年龄的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随着学生的“进程”不断改变其要求。以“上课认真听讲”为例,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提的要求重心应在“专心”上,即一心不二用,要做到老师讲解、同学发言时能专心倾听,不做与其无关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具备了这些品质,此时就可提高要求了:不仅要会听,而且还要会思考,比如倾听了同学的发言,要自觉地与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或能从倾听中受到启发,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完善或修改。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构建学生的学习品质其实就是一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俗话说:心急吃不得滚豆腐。构建学生的学习品质更不能心急,须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让学生建立表象,形成定势。我认为构建学习品质的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被动理解——主动应用”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何才能让学生习惯成自然?我采用了两种训练方式,其一是“说教式”。顾名思义,“说教式”就是通过老师反复的说教或提醒让学生对一些学习品质建立表象进而努力去照做。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小学生具有记忆占优势和机械记忆能力强的特点,针对其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说教或提醒来达到让学生记忆的目的。记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信念,而信念又是行动的先导,它能激励人根据自认为正确的理论、观念去行动。
其二是“操练式”。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训练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一些学习品质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思维定势并逐渐形成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一种机械、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只有在人们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当客观现实成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时候,人们才能对此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产生利用它和改造它的需要,它也才能成为人们丰富的心理内容,我们构建小学生的学习品质,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有些学习品质的内容一说学生就能建立起表象,但也有一些学习品质内容仅通过说教学生不能建立表象,不能建立表象,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没有认识和理解又怎能行动呢?比如“合作学习”,我们想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对这一学习品质学生完全不了解,他又怎么会去用呢。反过来,如果我们借助课堂这一平台,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在实际操练中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并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合作学习”的丰富的表象和想象,而且在实际的操练过程中,学生会亲身经历合作的过程,并从中享受合作的快乐与欣喜,还有什么能比他们的亲身体验更让他们印象深刻呢?
二、选择合适的实施途径
原则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原则,我们还得寻求实施的途径,我主要依托以下3条途径来实施培养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良的学习品质主要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融汇、渗透,从而达到“互惠互利”。我是这样做的:①事先提出要求或希望。例如,计算教学中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是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吗?不是,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每逢计算,我都事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抄题认真、计算专心、算完检查。 ②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提醒。数学知识前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不通,就导致无法进行下面的学习。因此,数学课特别需要学生能保持注意力的长久集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始终如一?除了用教学技艺征服学生外,还需要我们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情况,及时提醒。提醒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悄悄的暗示,这样既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又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 ③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比如,我们想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象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计算多样化,“解决问题”教学中提倡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题意,一题多解等等。 ④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愉悦,学生才敢于亲近老师,才会主动而又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教导。
2、发挥团队的管理作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我将全班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进行优、良、中、差互补搭配,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进而形成自己管理。
3、建立评价机制.构建学生的学习品质,虽然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但我们也不妨在这艰苦的道上营造出一些让人愉悦,开心而又回味无穷的氛围来。在语言上对学生提要求变“生硬”为“软”,变“责备”为“激励”,例如“只要坚持你肯定行”、“以后你肯定不会差作业了”、“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在作法上关注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设计评价表。借助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学习品质培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我班有个孩子贪玩、好动、爱闯祸,管不住自己。结合他的特点,我给他单独设计了评价表。比如,他上课时喜欢天马行空,干自己的事,不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就给他来“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愿意把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能做简单的评价”等条款,这些恰恰制约到他,迫使他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前,他老是忘记写作业,现在“每次作业能按时完成且准确率高”促使他改掉了这一不良品质……。
在行为上采用“物化”奖励,体现的也是针对性。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三种奖品:小苹果、小红花、聪明星。它们各代表不同的学习品质。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因而一个班上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有差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尊重这种差异。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也不能“一刀切”,所有的人都“同步前进”,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来进行培养。象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提出的要求等,都应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一件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做这件工作我们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一口吃下一个大胖子。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4. 浅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内容摘要】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具有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三是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从而娴熟地运用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关键词】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教育科研能力的含义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首先,教育科研能力来源于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日积月累起来的经验和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其次,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有意识的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能力。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教师个体素质的组成,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现代教育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科研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一)具有搜集资料、开发信息的能力。(二)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三)具有开拓的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四)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和进行计算的能力。 (五)具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入性。 (六)具有将已有教育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的能力。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现结合当前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首先,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其次,小学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知识广博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积极影响。再次,小学教师要有端庄、自然的行为举止。在讲台上,仪表要干净,穿着要得体,教态要自然,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教师语言要明白、清晰、简练,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富有节奏感,快慢得当。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一是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教学,也要注重能力培养。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练习、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身心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同时,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五、当前教育科研的现状 1、面临的形式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日益凸现,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当前面临的困难现在,真正由目前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办出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除了需要教育体制改革和政府指导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具体地说,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 思想观念落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二 教学方法陈旧。第三 教研气氛不浓,教学缺少创新。 第四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也许这些认识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3、发展方向和思路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困难,要求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加紧学习,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特点、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任何逃避现实或忽视困难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危险的,都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应该: 第一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倡导教育研究之风。 现代化的教育

5. 小学教师习惯的培养有哪些具体方法

既然习惯如此重要,哪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呢,以下一些方法是结合了我的研究与实践得出的,相信对你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有所帮助。

有一位禅师,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么可以除掉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只又生”。

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来发现,这片草地长出了成片的粮食,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最好的办法原来是在草地上种粮食。

这是禅师的智慧——用粮食根除杂草。我们在培养习惯时,是否可从禅师那里领悟借鉴呢!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就少了。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

6. 如何加强小学教师的培养

一、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1、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提倡“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友好、合作的氛围。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应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前预习课文,有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回顾有助于使学生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课前仔细参阅教材和教学资料,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再者,在激趣导入、课堂流程、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各环节都应注重学生乐于学习和学到知识技能。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声,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4、注重引导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抓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安全防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5、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特别是后进的同学,这些学生总希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解决他们身上问题,就得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请他们回答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 让他们在喜欢的活动中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重获自信。只有相信和尊重他们,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
6、认真抓好后期复习。
在后半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认真、切实地做好复习工作,加强后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争取后进学生能在复习中有一个大的进步。按照不同层次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最后一关。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用三颗心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
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孩子。放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放手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知识发展,带动群体知识的发展。耐心,由于各自家庭、各自际遇的不同,在生活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善于发现、耐心辅导。
2、重视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利用。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源,老师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激发了兴趣。
3、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
主要是通过抓教师的分流、整合,使师资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抓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4、建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5、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工作制度重点起指引方向的作用,还应针对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化和量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便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1、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的教师积极性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和关键。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非常重要。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学校育人氛围的创造、学校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总之,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也就指日可待了。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