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促进反思来,促使积淀,促进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总结教育教学手段;适当的的教育科研能力还是必要的,不过现在已经走入极端了,似乎论文获奖的层次就代表了你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其实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只是因为教科研成果是可以量化的,所以各种评比都会以此为重要依据,逼得大家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
B.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2)热爱学生。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
(3)热爱学校。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热爱所教学科。
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科学素养
(1)语文专业知识。
(2)教育基本理论。
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
(2)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方法扩展阅读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C.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具有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三是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从而娴熟地运用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
【关键词】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一、教育科研能力的含义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首先,教育科研能力来源于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日积月累起来的经验和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其次,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有意识的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能力。
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教师个体素质的组成,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现代教育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科研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二)、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新时代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包含哪些方面呢?
(一)具有搜集资料、开发信息的能力。
(二)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具有开拓的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
(四)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和进行计算的能力。
(五)具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入性。
(六)具有将已有教育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现结合当前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其次,小学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知识广博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积极影响。再次,小学教师要有端庄、自然的行为举止。在讲台上,仪表要干净,穿着要得体,教态要自然,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教师语言要明白、清晰、简练,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富有节奏感,快慢得当。
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一是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教学,也要注重能力培养。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练习、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身心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同时,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五、当前教育科研的现状
1、面临的形式
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日益凸现,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当前面临的困难
现在,真正由目前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办出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除了需要教育体制改革和政府指导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具体地说,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 思想观念落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 教学方法陈旧。
第三 教研气氛不浓,教学缺少创新。
第四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
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也许这些认识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3、发展方向和思路
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困难,要求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加紧学习,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特点、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任何逃避现实或忽视困难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危险的,都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应该:
第一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倡导教育研究之风。
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师来完成,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掌握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完成。
因此,我们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永不衰竭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为了促进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小学教师的职业培训:
1、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教师们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2、对教师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们应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3、大力倡导教研之风。教学研究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首先,要领导重视,学校领导亲自抓,带头进行教育研究。其次,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推动教育科研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最后,加大教育科研投入,表彰成就显著的教职员工。
总之,当今时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各个学校都很重视教育教学研究,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加强对教育研究的投入和管理,形成新一轮的教育竞争。科研兴校是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许多学校的发展战略,成为各个学校的共识
六、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的条件。
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伟大的工程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还需要吐故纳新,善于总结并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主体,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创新。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好自为之,共同演绎中国教育的明媚春天。
七、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路径及方法。
1、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路径
1)、多看。多看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
2)、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学刊,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新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著,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和专著具有指导作用。
3)、多谈。多谈是一种简捷、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多与优秀的中高级教师、学者交谈有利于自身的提高,他们的经验丰富,科研造诣较深,善于把握方向,能全面地看问题。
4)、多听。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5)、多想。通过听、看、谈,不断积累知识,储存信息,通过一事一议,运用联想,假想,反思,质疑,发现问题。并以此展开思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
6)、多记。多记就是把我们看过、听过、谈过、想过的事情用脑子记下来,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都要认真记笔记,要把平时看到、听到,认为较好的一些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到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防止遗忘,对近期已确定的课题,要注意收集资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攻关,完成课题。
7)、多写。论文的撰写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科研能力的表现形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2、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
(1)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
(2)要注意学习,用于实践。
(3)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4)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
D.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教学研究
有人说:研究是大学老师的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一、每个教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同时又是教育的研究者。
我认为大学老师搞教育科研,一般是站在理论的角度,比较高深。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天天教育对象在一起,可以随时记录孩子的变化、教育中的成败、从而探讨一些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是脚踏实地的、来自于教育实践中的,有的甚至还是自己的教育困惑,很有研究价值,对别人也有借鉴价值。教师的这种教育科研,比大学教授的教科研更便捷,更具有实践的优势。
二、教师的“教”与教师的“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师的“研”来自于教师的“教”,并指导教师的“教”。只有“教”才会发现问题,才有可能通过教育研究来解决问题,反过来,教育研究又促进了教师“教”的行为与理念的转变。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会有所思考,有时虽未形成文字,但也已经在进行研究了。所以,教学研究并不是大学老师的专利,
一、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事实表明,善于做教科研的老师的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要想做好教学研究必须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乐于从事创造活动,勇于标新立异,能够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很强的教科研意识。
二、扎根于课堂,从记录课堂的点滴开始。
课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师要用一颗细微的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并记录下教学中点滴收获、困惑、问题……长此以往,经验得以累积,经常反思、总结,实现从教育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
三、丰富自我,具有良好的专业、写作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文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在教学实际工作中,除了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多读书,让自己具有较高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把
所思、所为记录下来。
四、多参加实践活动,加快科研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育研究者,要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考察,丰富自己,还可以常开公开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控,在实践与反思中碰撞创新的火花,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的科研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E. 如何撰写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论文 97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F. 小学语文教育问题调查的真实案例
基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应该专改变传统的属职业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直接的教育教学研究者,成为学者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本文以大理州为例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校层面(主要包括:学校对教师教育科研的要求,学校对教育科研组织与指导的形式,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等方面)和教师自身的层面(主要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知,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优势与局限等方面)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在文中还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低下的原因,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问题和局限性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和优势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和富有新意的研究,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G.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科学布置作业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
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H. 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答案
一、语文课堂以“情”为首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I. 语文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语文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姜喜讯 的工作室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
(一)小学语文计较学方法的分类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分成多种类型
2.同一类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分成几个层次
3.微观层次的教学方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朗读法和背诵法的原理与方法在第五章第二节中有具体阐述,这里只介绍其他几种方法。
1.自学法
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科技、继续教育倡行对人的要求。小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这是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独立获取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学,二是想学,三是会学,四是坚持学。
运用自学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确目标。自学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运用工具书进行自读;(3)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4)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检和自评。学生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觉去学习。二是重视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学生自学动机的激发。三是知道自学过程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过程于方法,才能开展自学活动;如果培养学生的语系能力,教师就应该指导嘘唏的过程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运用练习法,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语言文字浆果发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练习本身是一种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重复活动,但不应进行机械性的练习。练习法包括口语焦急的练习、习作的练习、朗读的练习等。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掌握有观练习的基本知识于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可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可能避免机械的盲目的练习。二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联系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练习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教师要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逻辑顺序,制订详细的练习计划,从模仿性练习到独立性练习,再到创造性练习;从基础性练习到综合性练习。四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效果。练习的次数要达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质。但也不能以多取胜,更不能靠时间来磨。如小学生写字使,一个字写3~5遍效果最好,如超过5遍,则会事与愿违。
3.讲读法
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讲读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讲授法,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教师往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描绘的讲授方式;二是讲读。教师或学生默读课文或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两者结合,讲中有读,读中有讲。
运用讲读法时注意:一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点,教师要根据一组课文的训练项目和阅读提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去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少讲,精讲,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钥匙。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篇的讲解,揭示认识和掌握字、词、句、篇的规律性的问题,教会学生自学语文、认识规律的方法。三要注意语言的表现里,教学可以说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运用讲读法时,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书面谚语转换成“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言语,把深奥的词句、内容讲得有声有色,浅显易懂。四要兼用其他教学方法。为了发挥讲读法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教师可以讲读法为主,兼用其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保持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谈话法
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二是学生既有静态的听,又有动态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学低年级尤其需要谈话法。三是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心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可见“谈话法”将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什么,提问谁,要准备充分。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与学生交谈。二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度是谈话法运用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提出的问题必须适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问题应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齐声回答。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应答的时间。。三要善于引导。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参加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自觉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不能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难时,四要及时鼓励,谈话中回答得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