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如何准备
选好项目应该是最重要的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1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12.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13.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1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15.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的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务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1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25.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27.产业化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11.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问题研究1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1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14.法律援助的实践15.公益诉讼1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四、社会科学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1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1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1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1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1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1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1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12.当代大学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11.企业化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13.非营利
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22.电子政(商)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25.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以上为参考~~~~
确定项目之后 组队和找指导老师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跨专业 跨年级 只有优劣互补就可以
祝你成功!
㈡ 教师远程教育国培计划 研修怎么没有看到必修课呢都是选修课的怎么回事
应该有的啊!有的课程有还几页,如果还是没有的话,就选修你感兴趣的!这个主要是有学习时间的限制,只要学够时间就可以啦!祝你研修快乐!
㈢ 幼儿园教师远程个人研修计划怎么写
一、读书学习 1、继续阅读《幼儿心理网络知识》这本书,了解2-6岁幼儿的不同心理反应以及各种常见的幼儿行为,学习及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应用于班级幼儿出现的行为中去。 2、阅读《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音乐》,应用于班级音乐活动中。 3、认真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指南》精神...,根据《指南》要求规范教学。 二、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 1、继续加强自己在琴、书、画、舞方面等最基本的技能的提高。 2、增强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能力,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 3、坚持观察,写观察记录、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或学习故事,并做到每天反思。 4、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能力的培训,跟进工作室的课题研究。 三、教育研讨 1、积极地参加名师工作室、国培等各种培训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 2、参加园区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探讨、研究,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地进步。 四、课题研修 积极地跟进工作室的本组的小课题研究 五、专业写作 1、每天进行读书笔记和心得的撰写,积极地阅读书籍。 2、每天书写教案以及教学活动反思。 3、定期观察幼儿或一日活动,撰写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或教育故事和学习故事。 4、撰写一篇论文 六、交流分享 1、及时分享交流外出学习的收获。 2、定期参与读书沙龙活动,进行阅读的分享。 七、示范引领,传帮带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2、对班级老师及时的提出建议,给予帮助。 3、及时的与班级教师交流,解决一些困惑,共同成长。 八、成果展示 1、撰写户外体育游戏教案及实施了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并将教案传与大家分享。 以上就是自己的学年计划,希望自己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提升袭击的专业租养及能力,想优秀的教师迈进。
㈣ 互联网教育,'国内外最前沿的远程教育平台,有关图书谢谢推荐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吴庚生教授和丁兴富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网络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跨学科研究”的最终成果。
在国际上,计算机联网的尝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设计开发的分组交换网开始运行,史称ARPANET。到80年代,ARPANET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类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即互联网,同时普遍采用了TCP/IP协议。到了90年代,又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全球网(或译作环球网、万维网)(WWW: World Wide Web)。全球网的工作原理和通信协议最初是在1989年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Tim Berners Lee)提出来的,其本意是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利用互联网方便地彼此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全球网的核心技术是: 用于实现网络资源结构化链接的超文本(Hypertext)和超媒体(Hypermedia)(即实现了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用于网络资源统一定位的通用资源标识(URI),用于网络资源间链接、搜索和导航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用于网络资源传输和访问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以及应用网络客户机(Web浏览器)/网站服务器(Site Server)系统的运行机制。所以,就美国和发达国家而言,互联网和全球网的发展也仅有近20年的历史。我国科技界使用互联网始于1986年,范围极小。较大的一次发展是在1994年,首先是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及北大、清华两所高校通过“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接入互联网,后来则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和发展。如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及“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等公众计算机互联网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外,还有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开发运行的卫星多媒体宽带网。在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在发展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政务(Egovernment)、电子传媒(Emedia)、电子医疗(Emedicine)等的同时,我国开始推进大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Elearning)进程,组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modern distance ecation,MDE)工程和企业远程培训(distance training,DT)工程。本书研究的网络教育主要指高等学校开展的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也称现代远程教育)。
网络远程教育研究序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 年代初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教育。以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60 年代初创办的城市电视大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70 年代末邓小平亲自倡导批准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80 年代中创办的包括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卫星电视教育,以及90 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普通高校以数字电视、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双向交互为特征的网络远程教育构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体。1998年初,国家教委指令由电教办牵头起草《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和《国家教委远程教育传输系统技术方案》。1998年4月,教育部根据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要求,开始起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5月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发展指导方针。制定中的《国家教委远程教育传输系统技术方案》则初步确定了构建数字化卫星电视网、计算机教育科研网和公众电子通信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系统和平台。1998年9月,教育部决定投资4亿元作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启动资金,并指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4所普通高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定稿。经过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审定,国务院于1999年1月13日批转发布了该《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并作为《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用了整整6个条款详细规定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任务和方针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制作指导方针,实行国家统筹规划管理、通过竞争和市场运作机制的发展策略,以及鼓励和发展各级各类远程教育、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等。1999年6月13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重申和强调“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奠定了政策基础,规定了指导方针。
在20世纪末,清华大学成为我国率先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校。1996年2月,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教授提出在清华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设想。同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方案(“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开始筹建远程教育系统网络。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天网”,即卫星电视网; 一部分是“地网”,即“中国教育科研网”(基地在清华)。通过“天网”和“地网”的配合,用语言、图像、数据等实现双向交流。1997年3月清华大学向国家教委电教办提交了《关于拟建立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卫星传输网的报告》。1997年4月在校内建设了4.5米Ku波段的卫星电视上行站。另外,建成了直播教室,在清华校园内直播课堂教学。1997年5月租用了亚洲2号卫星Ku波段的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2000年增加了DVB数据广播,实现了多媒体课件的异步传输,由远程教育主站和分布于全国各地的150多个教学站组成一个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网络。这是一个天地网结合,以天网和数字电视、DVB数据广播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本课题主持人之一吴庚生教授是开发清华大学天地网结合的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主要负责人。自1999年起,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的清华大学网络学堂成为支持清华大学网络远程教育的又一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2000年7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高校的第一个网络联盟。
本课题另一主持人丁兴富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在我国媒体上传播国际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和万维网)以及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信息,并给教育部及有关部门提交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建议书。他在1997年初完成比较远程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回国后,被聘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规划咨询专家顾问,直接参与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决策论证。丁兴富教授在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中国远程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众多论述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论文。其中,“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1998)、“网络教育的春秋时代及其对策”(2001)和“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面临十大挑战”(2002)等直接论及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论文在全国远程教育界引起广泛共鸣和反响。2001年,丁兴富被聘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同年,吴庚生和丁兴富教授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网络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跨学科研究”。
在吴庚生和丁兴富教授主持下,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组成了团队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并发表了众多阶段成果。清华大学参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有: 吴庚生、张建伟、李海霞、王学优、段崇江、刘冬雪等; 首都师范大学参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有: 丁兴富、谢洵、孙淑艳、冯立国、张建华、白晓晶等。团队研究人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 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教育心理、教育经济、教学设计、电子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与网络等。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对本课题展开了跨学科研究。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网络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跨学科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综合反映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包括远程教育导论、网络远程学习过程和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网络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和评估,以及网络远程教育展望。其中,“远程教育导论”和“网络远程教育展望”由丁兴富教授撰写。其余四部分为本书主体,综合论述课题组在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4个重大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远程教育界的共识是,网络远程教育与其他远程教育一样有两大教学功能领域: 课程资源设计开发发送和远程学生学习支持服务,这也是远程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远程教师的两大职能以及远程教育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而这两者都要架构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网络远程教学平台上。同时,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成本效益和质量保证的研究是远程教育的又一个永恒主题,它们与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规模发展构成了著名的丹尼尔(Daniel)三角形关系。这些内容在本书的主体部分都进行了详细探讨。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评论请参见由丁兴富教授撰写的每部分开头处的引言。
课题组全体成员谨以本书献给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践第一线的网络远程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以及所有关心我国远程教育创新和发展的人士。我们坚信网络远程教育前程远大,大有作为。
㈤ 国培计划(2012)是什么意思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在广泛调研和绩效评估基础上,现就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幼师国培”)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贯彻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国培计划”培训课程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国家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各地要将师德和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等内容列入“国培计划”培训课程模块。
2.提高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要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另文印发),优化课程设置,优选培训案例,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示范性项目”要根据骨干教师和培训者的不同需求,实施主题式培训,提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中西部项目”要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农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切实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幼师国培”要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实际和幼儿园教师需求,设定核心培训课程模块,避免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提高培训实效。
二、做好参训学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确保培训成效
3.完善参训学员选派机制。各地要从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出发,进一步细化各项目参训学员的条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学员遴选机制。应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的方式选派。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的均衡,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原则上参加过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三年内不再选派参加同类项目。
4.加强参训学员管理。各地报送的“示范性项目”学员情况、学员报到和学习情况将作为培训名额分配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加强“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学员选派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出现骨干教师无法派出等问题。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学员管理,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确保学员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各地要充分发挥学员训后作为“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5.竞争择优遴选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遴选符合“国培计划”资质条件的高水平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和优质幼儿园、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省域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作用。“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集中培训省外院校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4。教育部认定承担“示范性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的机构资质,并将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各省要认定承担“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集中培训的机构资质,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建立“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6.加强培训专家团队和优质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各地要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完善首席专家制度。首席专家原则上为本单位教师,负责方案设计、统筹指导工作。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1/3,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要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开发建设新资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四、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7.规范项目管理。各地要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另文印发),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完善质量评估机制,促进内涵式发展,在培训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确保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8.优化资金配置。各省要进一步优化项目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40%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30%左右,置换脱产研修安排30%左右。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下达各省预算资金数时,将着重考虑各地“国培计划”实施绩效、省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等因素。各省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招投标通知应在本通知印发后5天内在“国培计划”网站(www.gpjh.cn)发布。各省应在6月20日之前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和招投标工作,并报送教育部、财政部评审。
附件:1.“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
2.“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3.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2)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附件1:
“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教师
示范性培训项目
2012年,“示范性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各省(区、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幼儿园、特殊教育、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培训者进行示范性培训。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作为培训重要内容之一,推行主题式培训,开发建设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更好地为“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和各地教师培训服务。“示范性项目”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培训团队研修
采取集中研修方式对全国3000名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1.5万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升培训者培训教学能力和项目组织实施能力,为“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以及各地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二、免费师范毕业生培训
对1000名已在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帮助新任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经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专业发展。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全国4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采取集中与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培训能力。推动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改革,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师培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对全国1000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对盲、聋、培智等不同类别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对全国4000名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
对全国10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研修,采取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各地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带头辐射作用。
七、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10万名义务教育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以及新课标培训能力。
八、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
对全国15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附件2:
“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中西部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培训项目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促进教师教育改革。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组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10-20天的集中培训,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遴选具备资质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80学时左右的专项培训,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二、有关要求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参训学员遴选条件,选派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进一步完善研修模式,建议采用“集中研修”+“影子教师”实践(时间不少于1/3)+“集中研修”模式,采取专家讲授、合作研究、参与体验等多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为学员创造自主选学机会。规范“影子教师”实践环节管理,制订实施细则,加强“双导师”指导。完善训后跟踪指导机制,巩固培训效果。完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制度,做好师范生顶岗前培训,加强支教过程的管理与服务,确保实习支教效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各地要做好学员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优化课程设置,设定核心培训课程模块,强化案例运用,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强观摩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做好训后跟踪指导。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各地要做好教师远程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平台支持服务、骨干培训者培训、专家教学引领、地方培训者辅导、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工作。要求各任务承担机构修订更新课程资源,强化案例教学,提供拓展培训资源,避免重复培训;采取专家在线值班、集中辅导答疑、学习简报编写等方式加强专家教学;提高地方培训者辅导工作的实效;采取自动掉线或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监管,切实保证大规模远程培训落到实处。
(四)各地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引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西部项目”管理办法,参照“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制订“中西部项目”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西部项目”课程标准,结合本地农村教师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整合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加强训后跟踪指导,务求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全面提升。
附件3:
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2)
“幼师国培”采取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和置换脱产研修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培训项目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具备资质条件的教师培训机构进行10-20天的集中培训。针对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重视优质幼儿园观摩实践,促进教师更新理念,着力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保教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组织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具备资质条件的教师培训机构进行120学时左右的培训,优先培训新入职的转岗教师。项目以院校集中培训与优质幼儿园实践为主,可根据需要辅以远程培训方式,远程培训学时原则上不超过1/3。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保教能力和水平。
(三)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项目采取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实践(时间不少于1/3)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和教师培训能力,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种子”。
二、有关要求
(一)认真做好项目规划,优化项目设置。各地要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项目规划,优化项目设置。培训重心要进一步下移,原则上县以下农村幼儿园教师不少于参训总人数的2/3。要兼顾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
(二)优化培训课程内容,避免“小学化”倾向。各地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师国培”课程标准,结合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避免“小学化”倾向。要密切联系农村学前教育实际,避免培训课程的“城市化”倾向。要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培训重点,设定核心课程模块,优选典型案例,增加实践类课程,务求培训实效。各省要加强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培训课程内容的审核力度,将课程内容及授课专家审核作为培训方案评审和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培训落到实处。各地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幼师国培”项目管理办法,参照“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制订“幼师国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加强优质培训资源开发建设和整合利用,加强训后跟踪指导,确保培训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