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性教育的有关文章02
适性教育的梦想与追求:以学生为核心
(菊荣行思录)
适性教育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也是一种诚挚的追求,这种梦想与追求是以学生为核心的。
我所理解的“适性教育”,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群体与个体。学生首先是一个群体,我想儿童是有天性的,这种天性是儿童的共同特点,是学生的群体特征,我们追求“适性教育”,就得了解儿童的天性,掌握儿童的普遍特征;学生同时还是种种“个体”,作为“个体”的儿童既符合儿童的群体特征,又具有各自独特的个人世界,人的复杂性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要研究“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仅仅知道“差不多”的“大家”。
教育以“学生”为核心,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但在今天,教育常识经常被扭曲,被扭曲成一种功利性过强的事功,于是“以学生为核心”常常反而成为了一种梦想。试问:今天的教育有多少真的是为着学生来设计与展开的?
说适性教育是一种“梦想”,因为学生个性的多元性,教育本身的复杂性,“适性教育”,也许只能是一种美丽的梦想,永远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说它是一种“追求”,因为教育如果放弃了“适性”的梦想,就会陷入简单化的泥坑,就会变成教条主义,就会变成一刀切,就会变成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就会最终远离教育的本意,因为教育的本意在于尊重、顺应、发展每一个人。
尊重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前提。说起到“适性教育”,我常常会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他对违反生命规律的“病梅”深恶痛疾,认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我常常会引发这样的联想,今天的教育是否也在为了某种“重价”而制造“病梅”?而“病梅”制造者是绝对不会考虑生命本身的发展欲望与成长规律的。在“适性教育”的理想境界中,尊重学生是第一位的。
顺应学生是适性教育的规律。说起“适性教育”,我又常常会联想到庄子的《庖丁解牛》,庄子由庖丁解牛理解出养生之道,我从庖丁解牛感悟的是教育之道。养生之道与教育之道其实是一致的:在于“顺应”。一切好的教育都是顺应学生“天性”与“个性”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应该成为教育最起码的追求。可惜的是,今天的教育常常更多地急功近利,常常使学校与教师没有勇气“向重教育规律要质量”。在“适性教育”的诚挚追求中,研究学生就成为一件重要的工作,因为没有对学生“群性”与“个性”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顺应”。
发展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归宿。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学生,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所以,教师的“适性引导”是关键的要素,因此,适性教育呼唤着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它要求教师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可供选择的课程营养大餐;它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主要阵地;它要求教师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自由而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力,把每一个儿童顺着其个性与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创造成功的人生。
适性教育的境界近乎梦想,但我知道,平望实验小学的领导与教师行走在通往“适性教育”的路途中,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作着诚挚的追求。
2. 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每个孩子求知的欲望都很大,他们对许多事情都不知道,然而却又什么都想知道,于是就好提问题。无论在什么场合,也无论是什么问题,不懂就问,并且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一般来讲,家长都是十分乐意回答的。但是,当孩子提出有关性的问题时,家长的态度就不同了。有的家长吓唬孩子,不许他们问这问那,并对孩子乱训一通,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搞不清楚自己怎么会“错了”;还有的家长胡乱地回答一通,给孩子以错误的答案。不管是哪种态度,大多数家长都感到这是一个难以答复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但由于我国受几千年封建思想意识的影响,将性教育看作是家教的禁区,使孩子们,甚至于某些已婚成年对性知识一无所知,成为“性盲”。基于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青少年性犯罪,或发生性心理障碍,甚至有些孩子对遗精、月经这类生理现象的出现也感到紧张、恐惧。
如果能让孩子们从小得到一些正面的性教育,便有益于性心理的正常、健康发育。那么,对于孩子提出的性问题,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很可能会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遇到这种问题,家长不应回避。可以对孩子说:“你是妈妈体内的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发育长大,以后,妈妈的肚子里放不下了,就把你生出来了。”这种回答,往往能满足三四岁幼儿的好奇心理。但要注意,不应讲得过细。否则,他们反而会更弄不清楚。另外,这段时期,性教育主要是解决性别认同问题。如果家长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不要有意地把孩子女扮男或男扮女,孩子也不会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也避免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孩子进入小学,这段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家长不妨借助自然现象、童话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内容贯穿其中。家长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道看看《动物世界》等节目,用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比喻,和孩子谈蝴蝶的交配,生物的繁殖等,以帮助孩子理解性知识,可避免直接、详细地介绍人类的性行为,避免给这个年龄的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当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时,就应该向他们打“预防针”,对他们讲述月经和遗精是怎么回事,告诉女孩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卫生巾和卫生纸,如何保持月经期间的个人卫生;告诉男孩遗精乃是“满则溢”道理,每个男子都有过遗精的体验。告诉他们,月经和遗精的出现,正是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发育,要长大成人了,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将成大人”的自豪感。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了解性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都羞于向家长启唇动问,只能向同龄人询问。然而,同龄人对于性知识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及水平是差不多的,于是,很容易发生以讹传讹的谬传现象。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处于性知识的“饥饿”时期。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家长有意识地买一些有关生理卫生知识的书籍或杂志放在写字桌上。孩子放学回家,往往会避开家长,寻找机会偷偷地阅读,从中汲取他们需要了解的性知识。
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时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再解答。提什么问题答什么问题,回答要有针对性,不要在孩子没有问时家长就对他大讲特讲。既不要将孩子提出的性问题看作是洪水猛兽,也不要将此问题搞得十分神秘不敢涉及。正确的方法是要正面引导,正面讲授知识。
3.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论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习并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生理和心理转变。现实版生活中,权当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愿意谈,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谈。所以,在家庭性教育方面,作为伴随子女成长的核心人物,家长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给予适当和持续的辅导十分必要。
那么,在传递性知识、定位两性角色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自我成长呢?本期我们特邀几位有经验的家长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分享他们的观点。
4. 关于性科学与性教育的文章
为健康20岁前不要做爱年仅20岁的小丽因阴道不规则出血来妇科诊室就诊,妇检提示,她有过性生活史,且子宫颈重度糜烂,病理切片显示:早期宫颈癌,追问病史得知,她从十六岁起就与男友在外租房同居,后男友另有新欢,她为报复其不忠,又与多位社会青年来往,正是过早过多过乱的性生活,使得小丽患上了本该多见于50岁以上妇女的子宫颈癌。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青春少女(20岁以下的女子)所患的子宫颈癌,与性生活不洁有密切关系,并发现性生活年龄愈小、性伴侣愈多、性交愈频,其发病率也愈高。这是因为:①少女的宫颈组织细胞尚未发育成熟,比较嫩弱,对外界致癌和促癌物质敏感,若性伴侣是一个癌细胞的携带者,就很容易通过性交将癌细胞种植在少女尚未成熟的宫颈组织上。②精子进入阴道后产生一种精子抗体,此抗体一般要在4个月左右方能消失。若性伴侣愈多,性交过频,那么,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异性蛋白),在短时间内进入女子体内,从而干扰了产生精子的抗体反应,故而易罹患宫颈癌。③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发病与疱疹2型病毒感染有关,如性伴侣是此病毒的携带者,会通过性次感染而患宫颈癌。④男性包皮垢中多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尤其是致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过早过多地反复刺激年轻女子的下生殖道及子宫颈上皮,导致慢性子宫颈炎,最终转化为子宫颈癌。资料显示:20岁以前结婚(发生性行为)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58%,21岁以后结婚(发生性行为)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到0.37%,两者相差4倍。有人早在140余年前就观察到,修道院的修女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大大低于已婚妇女。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子宫颈癌与性生活的关系。专家告诫说,过早发生性行为和性伴侣过多,是近年来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健康和有效地防范性乱所致性病乃至子宫颈癌,广大女性不要过早地发生性行为,更不能同多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婚后也应有节制地过性生活,并注意性卫生,坚决杜绝一切婚外姓行为。
5. 在家庭中怎样进行学前儿童性教育毕业论文
ok 可以搞定。
6. 求一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小到大你所接受过的性教育(含自我性教育)的论文
关于实施创新性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趋势探究
摘要:如何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面前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即:强化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塑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强化创新性教育教学的模式、强化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 创新性教育 创新性人才
(一)强化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创新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新的尝试,首先就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建相应的理论和观念为依托。
在当前高校教学体系中,是以追求文凭为主要目的、以谋取职业为基本取向、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行业对口型的专门人才,构造了单一的培养模式,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文教育落后、学生素质不高等弊端。应该承认,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丰厚的知识积淀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种教育模式与人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不相吻合。高等教育在本质特征上,应当是既传承文化,又创新文化;既和谐人生,又激荡人生;既适应社会,又变革社会。为此,我们必须树立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技能素质为主干,以身心素质为保障,构造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体系,着力培养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二)强化、塑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塑造一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群体。
因为创新性的教育的主旨是:教师要以创新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那么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呢?第一,教师应具有爱岗敬业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境界以及真挚的教育情感;第二,对未来有超前的预见性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能创造性的获取、加工、输出新的教育信息;第三,能创造新的教单方法和技巧,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开创教研、科研新领域;第四,要有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并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五,要有开放性的人格和宽容理解的良好心境,能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与启发学生思维、点播其思想火花、激发其创造灵感;第六,要了解和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以及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拼搏向上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强化创新性教育教学的模式。
模式是思想理论的简化式,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性教育的核心。
笔者认为,在构造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中,应努力掌握以下五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又能充实和发展理论,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实物教学、影视教学、模拟教学等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增强感性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探索性的原则。要求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应具有探索性,为学生创造探索情境,提出探索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索正确问题的能力;三是动态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科学的结论;四是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更要培养创新性的个性,把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双向交流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吸收,更要重视为教育者知识的创新和运用,既培养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既要发挥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学生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争取“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授人以渔”,运用双向化交流的原则,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教育观,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强化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要求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大大地不相适应,它存在着直接或间接遏制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很多因素。因此,审视和检讨这些因素,冲破它的束缚,对于构造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非常重要。
第一,明确课程体系创新的价值。课程的创新价值是课程本身具有的功能,在传统的课程功能中,课程只重视知识的传递,是师生接受知识的媒介,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中的创新,课程体系分得过细、知识面过窄,与社会、现实实际联系得太少,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目标注重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塑造,而忽略了对最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素质的塑造。
第二,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当前我国的课程结构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结构上的单一的学科课程倾向,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科课程,忽视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重视专业课程,忽视综合课程等现象。这些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创新能力上的塑造一般说取决于课程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是否有助于师生创新性的发挥和培养;是否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宽松适宜的空间条件和环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
第三,构建创新性人才的新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通高校要以修订本科教学计划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内容,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力度,面向新世纪,着力构造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模式。
第四,注重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全过程,同时在教学计划的校级选修课程中设置奖励性的创新学分,奖励那些在科研和学习中具有创新精神、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生存能力。文科院校可以实行学年论文制,毕业时可实行“双论文制”(即政治论文和专业论文),在优秀学生中实行科研导师制对部分优秀学生,允许跨院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允许有一定专长的学生减免一定数量的必修课程,在课外科技研究方面取得成果的,可折算学分,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从事创新能力拓展的社会实践,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创办科技型公司等等。
(五)强化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广泛地实践空间和良好的办学条件的支持。首先教育行政管理各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职能和机关作风,克服过去统得过多,管得过细标准划一的思维工作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实践是学生创立的源泉,高校应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应建立若干个德育、科技、劳技企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广泛地去接触社会,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并制定“创新工程培养计划”,让60%以上的学生有课题,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有条件的可以出国考察深造。高校还可以设立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有新意的学生研究课题,对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的学生,学校给与奖励和资助,校院系要建立若干能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对在指导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中承担较大工作量的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应计算工作量,开展“优秀创新导师”奖评选活动,并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评估院系和教师学生的重要内容,真正让学生在创新教育成才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文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载《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16日。
2.张德祥:“小康社会与教育创新”,载《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16日。
3.高翔、蒋道军、王德光:“与时俱进,扬科学人文大风”,载《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5日。
4.苏 全:“明校之名,贵在名师”,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5日。
5.张建祥:“大学出版业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5日。
7.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论文
浅谈性健康教育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摘要:人类的性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性不仅具有使社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破坏社会稳定的力量。性道德作为调节人类性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要遵守和践行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性道德现状及性健康教育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性健康教育 责任 重要性
一、对性文化及性教育的认识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性方面的文化却是比较紧缺的。我们的性传统文化都是比较保守和隐秘的,似乎有人谈到性就会觉得这人没有道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性。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谈性色变”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一些观念。当然,西方的性文化并不是一无所取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开放的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病知识及防治等。
我国在性健康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正确教育导向, 那就是“ 以人格为基础的婚姻家庭教育” , 也就是说, 我们的性健康教育需要性知识的教育, 但更需要性道德的教育。学校性教育必须明确地教育学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 我们的性教育必须坚持“ 性与婚姻的统一” , 而不是“ 性与爱的统一” , 只有这样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性科学、性文明的宣传教育, 为大学生性教育营造开放的、积极的和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 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 随着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育, 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 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 产生强烈的性意识, 他们有活跃的性情感,性思维, 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
同时,受到西方性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削弱, 对婚前性行为大多持宽容态度, 认为大学生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高达,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非婚同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目前, 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虽然还不普遍, 但这种性道德观念的改变将可能导致今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急剧上升, 为此应加以积极引导, 而引导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家庭作好准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破除旧的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切实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引导和性意识教育, 应着眼于纠正大学生性观念的偏见, 帮助其全面、科学和正确地认识性问题,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性观念。
三、性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为对大学生进行的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责任问题,性道德教育针对的是性的社会属性,把性与责任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明白性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虽然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是相对隐秘的,然而起导至的一些不良结果却是社会要面临的问题。如堕胎、非婚生子、艾滋病等绝大部分是以为不负责任的性行为而导致,这些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缺乏性的责任感将会造成社会混乱和一部分人的痛苦。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体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要使学生们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明白性自由权是人类最基础的权利,人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性行为,不允许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干涉,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发生性行为的当事人要做到“性行为的非公开”。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得体的言行举止、习惯意识、风貌气质、情感模式、精神模式等等,对文明向上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积极地作用,对大学校园精神灵魂的塑造起着推动作用。
3、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当前,大学生结婚已经得到法律允许,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关系有以下几种:已婚大学生与父母亲(岳父母)的家庭关系,已婚大学生自己的家庭关系,未婚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家庭的和谐体现在: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爱情、性及婚姻有机的统一起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4、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他也有着生长、发育、成熟、衰退的过程,随着性生理的变化,人的性心理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在人的一生中,性是一个影响着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性健康教育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性心理和性生理都趋于成熟,大学生迫切的想了解性,想与异性交往。在这一时期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能够指导大学生很好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婚姻观,学会尊重身体及生命,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那我们何不庄重的面对它呢?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呢仅是它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要坚持“性与婚姻的统一”,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8. 求一篇 关于性教育个人理解的文章
十年前,儿子提出的第一个性问题是:“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那时他4岁左右。在他6岁以前,反复问我这个问题,我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不愿意告诉他是从垃圾堆里或别的什么地方捡来的,我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只好对他说:“你长大就知道了。”可儿子不依不饶,常常缠着我问。我跑遍了昆明市的大小书店,希望能够买到一本回答孩子这类问题的书,最好是一本精美漂亮的儿童漫画书,让我能够自然而又平静地“照本宣科”,把他生命的故事像童话一样讲给他听,就像给他讲其他的童话故事一样。可是,我被告之没有这类书卖,一个书店的老板对我说:“教育孩子嘛,教他读点唐诗,背点宋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这些了。
儿子6岁时,一天,我正在做饭,他又提出这个问题了,我看着他天真无邪的样子,笑着对他说:“长大了妈妈就告诉你,好吗?”晚上,我正在看一篇关于儿童性教育的文章,儿子又来了:“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你告诉我嘛”,我想了想,对儿子说:“好吧,妈妈现在就告诉你。”我到书房找出我大学时用的医学解剖书,这时,一直坐在沙发上的老公开口了:“你真要给儿子讲啊?”“是啊。”“告诉他这些,合适吗?他懂了这些会不会学坏?”“告诉他一些知识,儿子就变坏了吗?没有那么容易变坏吧,我们试试看,看他知道了后有什么反应,如果真出现了问题,儿子还小,纠正也来得及嘛。”“那就讲吧。”儿子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我翻开书,找到需要的图,不管儿子能不能看懂,我第一次开始回答儿子的性问题了。
“这是爸爸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男性生殖器图),里面有一颗种子,爸爸把这颗种子种到妈妈的身体里,你就开始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就像我们种花种草一样,把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花和草来,对吗?”
“我们在奶奶家种过花,我知道”
“你长到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了,你就生出来了。”
“从哪里生出来呢?
“从妈妈的生殖器官,这是妈妈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女性生殖器图),这里有你生命的通道,你就从这里生出来了”
“什么是生殖器官?”.
“就是生小孩的器官,比如外婆生妈妈也是从这个器官,妈妈生你也是从这个器官。”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早告诉我不就得了吗?!” 儿子愉快地起身离开,到他房间玩玩具去了。'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我们没有发现儿子“变坏”!
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只想知道自己生命的来源,他们并不是在问我们成年人的性生活,我们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所以我们才对孩子的问题感到尴尬和无奈。
有了这次突破,我和儿子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了.几个月后,儿子关于他生命的问题还在继续:"妈妈,爸爸的种子怎么种进你的肚子里啊?"我就告诉他:“妈妈上次讲的生殖器官你还记得吧,就是生宝宝的器官,爸爸和妈妈生宝宝的器官接触了,种子就种进去了呀!”儿子满意地离开了。
很多妈妈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对回答孩子的性的问题会有些尴尬,其实,只要坦然地告诉孩子,就不会觉得尴尬了。
9. 谈谈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5000字论文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回制题录、索引和检答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3.英文题名方法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