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年级科学什么什么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非常危险
⑵ 五年级下册的自然科学报怎么办
自然科学是来研究无机源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和地理学。
其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生物科学(涉及生物学程序),并以区辨物理科学(涉及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及化学科学。[1]
⑶ 五年级科学小发明制作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套洗袜每次洗完衣服后,将成双的袜子挑拣出来晾挂往往是版件烦恼的事。虽然可以权在洗涤之前用饰扣将成双的袜子固定住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洗后的袜子变形,穿得也不舒服,而且也不适用于女式尼龙长袜
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意
最简单的:做个笔筒!!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找块漂亮的布,或者彩纸,给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纸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适的一块来,接头处要多留出一厘米左右的富余
⑷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⑸ 五年级小学生对于科学学不会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对科学的兴趣。可以买些自然科学的漫画书,或者提和科学相关的问题,让他思考和他一起解答。或者想法让他做一些小实验,激发他的兴趣!
⑹ 小学五年级自然科学题
一、炼铁的原理(怎样从铁矿石中炼出铁) 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铁氧化物(Fe2O3、Fe3O4、FeO)+还原剂(C、CO、H2) 铁(Fe)
二、炼铁的方法
(1)直接还原法(非高炉炼铁法)
(2)高炉炼铁法(主要方法)
三、高炉炼铁的原料及其作用
(1) 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提供铁元素。
冶炼一吨铁大约需要1.5?2吨矿石。
(2) 焦碳:
冶炼一吨铁大约需要500Kg焦炭。
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作料柱的骨架。
(3)熔剂:(石灰石、白云石、萤石)
使炉渣熔化为液体; 去除有害元素硫(S)。
(4)空气:为焦碳燃烧提供氧。
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生产时,从炉顶(一般炉顶是由料种与料斗组成,现代化高炉是钟阀炉顶和无料钟炉顶)不断地装入铁矿石、焦炭、熔剂,从高炉下部的风口吹进热风(1000~1300摄氏度),喷入油、煤或天然气等燃料。装入高炉中的铁矿石,主要是铁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温下,焦炭中和喷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得到铁,这个过程叫做还原。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喷吹物中的灰分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口和出渣口分别排出。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工业用煤气。现代化高炉还可以利用炉顶的高压,用导出的部分煤气发电。
生铁是高炉产品(指高炉冶炼生铁),而高炉的产品不只是生铁,还有锰铁等,属于铁合金产品。锰铁高炉不参加炼铁高炉各种指标的计算。高炉炼铁过程中还产生副产品水渣、矿渣棉和高炉煤气等。
高炉炼铁的特点:规模大,不论是世界其它国家还是中国,高炉的容积在不断扩大,如我国宝钢高炉是4063立方米,日产生铁超过10000吨,炉渣4000多吨,日耗焦4000多吨。
⑺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至少2000字)
为什么纸不掉下来?
有一次,科学课下课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纷纷,我凑上前去,仔细一听,原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
于是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此时我有点紧张,担心实验不成功。为了知道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噻!果真如此,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便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五年级作文]科技小论文
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暗影部门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由于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望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刚好或几乎在统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实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鸣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入进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假如只是一部门入进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作文600字作文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望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淡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入进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由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入进本影而只入进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沿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不外望月全食必需在晚上望,而且观望月食的机率迸食的机率少的多。
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人大喊,“再不拿食品来,就不给您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紧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科技小论文
随着能源的减少,人们逐渐变得重视节能了。在我还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育我们节约能源,是为了让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永远的生活下去。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多数人仍不清楚怎样节能,让节能只是一个说的到,却不能完全做的到的事情,往往还因缺乏科学的节约常识和“小窍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在我来就家庭节电方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小窍门。
一、电饭煲节电小窍门
现在市面上的电饭煲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电饭煲,另外一种是电脑电饭煲。使用机械电饭煲时,电饭煲上盖一条毛巾,注意不要遮住出气孔,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当米汤沸腾后,将按键抬起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将米汤蒸干,再摁下按键,焖15分钟即可食用。电饭煲用完后,一定要拔下电源插头,不然电饭煲内温度下降到70度以下时,会自动通电,这样既费电又会缩短使用寿命。尽量选择功率大的电饭煲,因为煮同量的米饭,700瓦的电饭煲比500瓦的电饭煲要省时间。电脑电饭煲一般功率较大,在800瓦左右,从而节能。
二、电视机节电小窍门
电视机节能可以通过如下几条途径:首先控制好对比度和亮度。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建议室内开一盏低瓦数的日光灯,把电视对比度和亮度调到中间为最佳。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另外,一个省电的办法是观看影碟时,最好在AV状态下。因为在AV状态下,信号是直接接入的,减少了电视高频头工作,耗电自然就减少了。其次是看完电视后,不能用遥控器关机,要关掉电视机上的电源。因为遥控关机后,电视机仍处在整机待用状态,还在用电。一般情况下,待机10小时,相当于消耗半度电。最后是给电视机加防尘罩。这样可防止电视机吸进灰尘,灰尘多了增加电耗。
三、电脑节电小窍门
不用电脑时尽量把电源开关给关掉,这样可以降低耗电量。不用电脑的时候要用一个套子把它套住,不要让灰尘进入电脑,降低用电量,还要不定期的把主机内部的主板和其他部件拿出来清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降低用电!!能尽量不用电脑的时候就不要用电脑。
节能是很重要的,人人都应该用这些小窍门,不应该因嫌麻烦就不去做这些事。这些事对谁都有极大的好处的,仅仅需要举手之劳而已。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节能力度,多多宣传。让人类都来节约这并不是永远都有的能源吧!也让我们每个人为造福我们的后代而加油、努力吧!
科技小论文范文——无污苍蝇拍
夏秋天经常有苍蝇爬到食物和碗筷上,严重影响饮食卫生,吃了这些带细菌的食物,人们常常会生病。为了消灭苍蝇,经常用苍蝇拍打苍蝇,这样家里的苍蝇逐渐减少。但是打过一阵苍蝇后,在桌上和白墙壁上到处留下许多苍蝇内脏的污点,非常难看,也不卫生。
去年我们参加科技活动小组,辅导老师组织我们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我们动脑筋找小发明课题,想办法解决课题中的难题。我们将上述问题带到科技小组一起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我们想了几种办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苍蝇拍加几排小点,点的高度比苍蝇的大小矮一点。这样打苍蝇时,苍蝇被打死了,而桌面和墙壁上不会留下讨厌的污点,效果很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
这项发明将普通苍蝇拍加几排小点(用万能胶滴胶),就解决了普通苍蝇拍拍打苍蝇时留下污点的难题,这是这项发明的创造性贡献。由于它打苍蝇不留污点,所以我们给这项发明命名为“无污苍蝇拍”,我们建议塑料厂今后生产这种无污苍蝇拍
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 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 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 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 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 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 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 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 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 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 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 操作建议:
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 实验内容:
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
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
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
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
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
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
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 实验内容:
寻找土壤成分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 实验内容:
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
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
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
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
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 实验内容:
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带车轴套的实验用小车1辆、橡皮筋4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推测设计实验。
2、安装小车后,观察和感觉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缠绕圈数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验证推测。
四、操作建议:
1、安装时,车轴套应位于后车轴的中间部位,使产生的力量均匀作用于车轮。
2、如果没有车轴套,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3、室外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并用尺子在地上画好表示距离的格子。
4、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设想。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 实验内容:
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按照教材75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2、试一试: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嘴,小车能否运动起来。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测量行驶的距离。
四、操作建议:
1、气球吹足气安装到小车上时,要避免与碰到车轮,否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想办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以保持小车在运动时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实验内容:
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
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 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4—5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2、这一个实验做两次也可以了。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2、这一个实验较容易,可以多做几次再比较。
4—6滑动与滚动
一、 实验内容:
测量滚动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测量滚动摩擦力就会容易些,两种摩擦力的差别也会大一些。
2、小车运动的接触面应粗糙些为好,若轮子与桌面打滑,就测不出多大区别了。
4—7运动与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观察自行车上与摩擦有关的设计
二、器材:
(每组)自行车或儿童车的实物1辆。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实物和教材85页的图示,确定应观察的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区分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从这些部件的设计特征中找出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议:
1、操作实物活动前要强调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转动轮子。
2、研究时只要学生说得对就应给予肯定。
3、教学目的不是要找尽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可以适时中止讨论。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小赛车
二、器材:
(每组)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利用教材87页提供的设计任务和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分组进行设计,写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进。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8页提供的四个小车和一个制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制作。
4、各组介绍交流制作好的小赛车,进行小赛车比赛。
四、操作建议:
1、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增大动力,减少阻力,启发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学的知识。
2、实际制作一般放在课后进行,教师的督促和及时指导极为重要。
3、小赛车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