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15/down-12364.html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执教的《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巨龙腾飞”。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水上交通,地面交通,空中交通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框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进入并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交通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交通》是在四年级《交通连四方》的基础上,从“家乡的交通”到“祖国的交通”的继续研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
2.知道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3.体会建国以来道路交通的变化,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演变,体会交通的变化与发展。 ......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15/down-12361.html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圆明园在哭泣教案
教材分析: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小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屈辱史”。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平等条约充分展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旨在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等方式了解两位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共2课时完成。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 ......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15/down-1275.html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
教材简析:
我国西部地区风光壮美秀丽,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潜力大。开发西部是我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件大事,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关系到全中国经济的腾飞。1999年,中央决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2000年1月,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懂得开发西部的重要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西部重大工程已使我们周围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感受到开发西部带来的好处。搜集西部图片和录音采访等形式可以鼓励学生为西部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B. 谁有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或者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 ,共27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网络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受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
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
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
活动二:快乐驿站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兴。
(2)上次,我数学竞赛得了二等奖,我很高兴。
(3)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高兴的说我长大了。
……(让学生尽情地说,其他学生可以补充,生生互动)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发现,能不能感受到。
3.快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家庭其乐融融,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情趣、更美好¡¡
第二课时
汗水换来的快乐
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
活动四:汗水换来的快乐
1.出示教材,分小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农民丰收的喜悦是如何得来的?
(在田间风吹日晒,辛勤劳作换来的)
(2)中国女排为什么夺冠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她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胜利得来不易)
(3)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
(是经过了认真思考得出来的)
他们都是经过努力,征服自己,超越自我,达到一个新目标,由此获得的快乐。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则日记,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快乐的一天?
(生畅所欲言)
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看来,付出努力、汗水后得来的快乐,会使我们感到更兴奋,更回味无穷!
第三课时
给予的快乐
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种希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活动五:给予的快乐
1.课前,我让大家完成调查:你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吗?如果有,是什么事情?你的感觉怎样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我给邻居王奶奶,提过热水瓶。(奶奶谢谢我,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能够帮助她。)
(2)在公共汽车上,我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说我是个雷锋似的好少年。
2.出示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感到快乐?
因为他们给了别人快乐,一份快乐给了别人,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了。
3.让我们读读高尔基写给他儿子的信,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六:有感快乐
让我们来做个学习总结:用一句话,或一个比喻说说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什么是快乐?
学生自由发言
2《拥有好心情》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有些烦恼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自己无法回避。面对这样的烦恼,应该在接受现的同时,面对现实,并寻求排解的方法。有些烦恼则是“自寻烦恼”,如果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心理状态就可以缓解情绪,解决困惑。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一课时
人人都有烦心事我们都向往快乐,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然而“快乐”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感受到快乐却不是那么容易。
活动一:坦言烦恼
1.调查统计(1)结合书中的表格,在班内或向周围的人做测试。(2)将测试结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我的烦恼看来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都有自己的烦恼。你有什么烦恼,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再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烦心事无法排遣,并写出来。
3.鼓励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烦心事。(1)我的个子长得太慢了,我要是长得像他那么高就好了。(2)我没有说什么得罪他们的话呀,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了?(3)妈妈一天到晚老是说我,刚刚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批评我老是看电视。(4)……
第二课时
走出烦恼过渡: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
情境一:
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讨论:(1)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自己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2)让学生设想如果李萌向同学解释后,很快化解误会,原谅同学,对自己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会怎样?如果为此而总是闷闷不乐,不理同学,又会怎样?
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情境二:
(1)课件演示: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C. 部编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我也不是很理解,五课到14课纯属于我的复习。
D.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法”在我身边的总结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法”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3.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4.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有关规则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法律,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法律?”请几个学生回答。(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法律是最大的规则。)
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法律与我们小学生的关系。”
2.全班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两幅图画及相应的文字,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以便使学生的意见具体准确。比如两幅图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哪部法有相关的规定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3.伙伴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下方民警的话,并提问学生,是否见到过,或者自己有过民警叔叔提到的小学生违法的行为;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看法。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他们发表意见。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解释什么是“训诫”(批评、学校处分等),并鼓励学生今后遵纪守法,做优秀小公民。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法律与小学生的密切关系。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应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2.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和文字,就每一幅图画及文字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这个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内容?教师可以逐一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并加以补充、解释和说明。
3.教师强调: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阅读教科书第27页上方小文的话。
4.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
教师讲解:“前面谈到了,在共和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安全、利益都有充分的保证,然而如何保障呢?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靠国家的宪法。”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8页教师的话,告诉学生:“人民选出的代表制定宪法,整个国家,每个机构、单位和个人都按照宪法行动,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依法治国’就是这个意思。宪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简单解释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做什么,义务―――必须做什么)。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并将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权利包括:(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平等地劳动、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被救助的权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其他的义务。
“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许多法律,它们与宪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既然宪法已经确定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为什么还要有各种各样其他的法律呢?”(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不可能把每项权利和义务都解释得非常具体清楚,因此,要根据这些权利和义务制定更详细的法律。比如,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所得税法;宪法中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各种教育法。所以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共和国才有法律?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有没有法律?那时的法律与今天的法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也有法律,但那时的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内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从。如必须做什么、不许做什么,如果触犯了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只有义务和被惩罚,几乎没有权利。现代的法律不同,因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过代表大会自己制定,并以此来管理国家的。它不仅规定了义务,而且规定了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古代的法律所不能比拟的。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E. 五年级品德第十课教案
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带本国的军衔内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容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是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的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F.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乌拉街中心校 杨玉娥
一、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主题下的一个活动。这一活动又分“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说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习俗与礼仪”六个小的活动。根据教材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个活动:“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材一开始安排的是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和各民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民族地区分布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展现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欢乐祥和的愉快场景,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我知道的民族”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3、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
4、活动过程中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MTV《爱我中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民族团结照片和体现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学生简单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并搜集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MTV《爱我中华》)
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跟着唱(一段)。
2、师:看得出来,欢快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每一个人,孩子们,大声说出歌曲的名字吧!(学生大声说:爱我中华)
3、师:是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活动一:我知道的民族
1、师:同学们,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都要建学籍,你见过自己的学籍卡片吗?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学籍卡片(学籍卡片部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看一看,你会填吗?谁想试一试?勇敢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学生说怎么填,教师及时评价)
2、同学们,老师听到刚才这些同学在填学籍卡片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认真听的同学也一定发现了!(让学生说共同的地方)
是的,刚才这些同学在民族一览中填的都是“汉族”,同学们,是汉族的,请把手高高举起来。(老师跟学生一起举手)
3、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都是汉族的,老师也是汉族的。汉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吗?(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对说的较多的及时表扬鼓励。)
(三)活动二:民族区域自治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一共生活着56族兄弟姐妹,为了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国家制定出台了一项民族政策,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民族区域自治),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找学生说一说,教师补充强调)
2、师: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机关,我国共设立了5大自治区,你知道哪些自治区?(找学生说五大自治区)
3、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并请学生到前面指出来。
4、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民族分布图,说说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民族居住。联系我们坊子、潍坊实际,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知道除汉族外,这里还有哪些民族。)
(四)活动三:民族大团结
1、师:在我国许多地方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记得老舍先生的《草原》吗?“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正是民族团结的体现。
2、师: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何止这一个,同学们,老师相信,课前你一定也搜集了许多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分组交流,组长主持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非常热烈,课前搜集的资料形式多样,图片、文字、光盘各种各样,下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组织指导)
4、小结:刚才,各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很深。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围绕“民族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新风尚”教师适时引导。)
(五)齐唱歌曲,深化感受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齐唱《爱我中华》(MTV《爱我中华》)。
(六)课后探究
我国各民族的服饰、民居、民俗文化、节日习俗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课下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成小组,一起探究。
教学反思: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习得知识。尤其是“民歌服饰、舞族”的教学环节,创设“歌舞大看台”,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民族学生的哈族、维族舞蹈表演,激发了学生的表演热情,大方自然的歌舞表演,加深了民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并结合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及时进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自然升华学生的“民族团结”情感。
在学习壮族相关知识后,全班模拟壮族竞技运动项目“多人板鞋”,游戏中,每个小组商量不同的方案,相互补充、认同,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在收集民族服饰环节,意在通过收集活动,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的认识了解和认同,但个别学生不够积极主动,收集的民族服饰不够多,图片也较少,使展示交流活动不够丰富。
培养学生的课外收集资料能力,是综合学科必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能力之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详细的指导和强化。
阅读全文(307)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上一篇:[原创]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篇:[原创]四年级社会上册《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登录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昵称:
主页:
标题:
友情提示:发表评论/留言后需要等待3-5秒刷新页面才能看到!
悄悄话:
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重 庆 市 教 科 院 陶元红
课 程 教 材 研 究 所
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曾 静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是高年段的起始教材,本册教材在承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年级教材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一些发展。
(一)在内容上从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扩展到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等主要内容。如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我爱祖国山和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两个单元,这一内容占了教材总量的50%。同时在学生个人生活和学校生活内容上体现了螺旋推进的层次。如有关诚信的教育,不但从个人修身养性、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待诚信,更从社会的层面,从现代社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的角度来看待诚信,让学生明白诚信已经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原则之一,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法律行为;关于民主的教育,不但注重了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注重了对学生民主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层度更高。五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编写时注意了给学生整体和综合的知识,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仅仅只传授给学生一些学科知识,教材通过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能联系地看待问题、发展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注意了突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即“帮助学生参与礼会和学习做人”。《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其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礼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教材强调了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观念、意识,激发其积极的道德情感。在编写过程中,有关品德的教育内容不是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瞳得待人处事的基本观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并将道德情感和愿望的激发与学生的践行相结合;有关社会的教育内容不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是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四)注意了范例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范例性是新课程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教材在编写时仍然强调了通过范例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教材也关注了通过给学生呈现典型事例,即故事和数据,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改变过去教材给学生提供较多现成结论的方式。工具性也是新课程教材应当体现的基本特点之一。五年级教材强调了每课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因此,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料也更为丰富,在文字量上有所增加;教材通过小方框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如格言、小知识、基本概念、价值观念等,目的是达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拐杖,掌握并传承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
(五)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有所增强。
教材注意了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注意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如《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教材通过让学生拼地图,写自己家的地址,来认识祖国的辽阔和我国的行政区划;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如《清你相信我》一课,通过别人对自己失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不讲诚信给别人带来的感受;通过主持人提出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内容上,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这一单元围绕着诚信这一主题,从引导学生通过对做人诚信和不诚信的感受,到对诚信内涵的认识,再到对社会诚信问题的认识。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围绕着民主这一话题,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民主意识的培养。并从班级的民主生活到学校的民主生活,再到对社会民主生活的认识。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和水》主要让学生树立领土意识,将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祖国的名山大川、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教育整合在一起。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主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中华文化是由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知道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
具体来讲,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的安排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失诚失信的不道德现象比较突出,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侵蚀着学校校园,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与进一步发展需要诚信,尤其是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了WTO,能否诚实有信,遵守国际商业规则,直接关系到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地位。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里就专门有时诚信的要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而诚实守信的品德必须从小培养,诚信的法律观念必须从小建立。因此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十分重要。
本单元在诚信教育上与过去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在于,侧重激发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让学生不但从个人立身处世的角度看待诚信,更从社会遵纪守法的视角看待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诚信既是个人的德性修养问题,又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准则。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请你相信我》,第二个主题《诚信是金》,第三个主题《社会呼唤诚信》,内容涵盖诚信的内涵、诚信的价值与打造诚信等。
第一个主题是《请你相信我》有三个教学重点:一让学生懂得做人要减实守信;二是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三是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本课安排了两个话题和一个活动。第一个话题“什么样的人信得过”,在这个话题中,教材首先以范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和思考,通过表格填写让学生明白讲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并进而通过反思“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孩子吗”来激发学生主动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愿望。小方框的文字给学生展示了诚和信的内涵,从正面给学生明确的引导。与以往教材容易把学生当作教训对象、道德审判对象不同.教材在这里注意培养学生成为道德养成主体,并尊重其主体性。
第二个话题“当朋友失信时”,教材首先列举了生活中朋友之问不信守诺言和说假话等典型事例,通过“悄悄话信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内心感受。通过“走进诚信乐园”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诚信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诚实守信应当具备的行为是什么。
小课教学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将教学引向对某些儿童的批评或自我检讨;要避免说教。道德培育的终极不是让学生记住几条道德戒律,而是让学生提高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晶质。并且在道德养成的全部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也是一些学者提出的“道德享用”的观念。教材把活动的题目定为“走进诚信乐园”,这个“乐”字正是蕴含着这样的观念。教学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观念,创造“潜课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之乐,从而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
主题二《诚信是金》有三个教学重点,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二是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是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知道如果不诚不信,受到伤害的人不光是别人,还有自己。不仅仅是个人,还有群体与社会。
本课安排了两个话题和一个“故事与思考”。第一个话题“哪个更重要”,课文通过两个故事让学生懂得诚实的承要性——诚信会影响到各个方面,并用孑L子的格言对其进行概括与提炼——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立身之本。
第二个话题“假如没有诚信”,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以范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回忆生活中不诚不信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不便和烦恼。“故事与思考”中列举了两个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抄袭引起的轩然大波》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诚实意义的认识和体会。这两个故事一中一外,一古一今,都意在让学生体会到诚信无小事,诚信是金。这样的经典故事呈现在以往的思想品德也有,不同在于这里不只是让学生知道某一个故事的内容与意义,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思考问题的案例素材。
本课教学要注意虽然诚实守信这一问题学生在道理上能够认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又很困惑,教学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地让:学生认识对与不对,也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三《社会呼唤诚信》有三个教学重点,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三是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本课安排了“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和“诚信靠行动来打造”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通过提供范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第二个话题通过“海尔砸冰箱”和“温州鞋业的兴衰”两个事例,让学生明白一个单位、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在于信誉。在现代社会规则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以诚为本。通过“活动天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诚信与不诚信的现象提出主张、措施。关注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
本课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诚信与不诚信事件的剖析、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讨论,从而明确诚信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各行各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社会模拟活动,如让学生开办一个诚信商店,提出诚信的措施,从模拟中获得体验和认识;关注社会诚信问题,并激励自己践行诚信。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安排这个单元的出发点是:我国的民主化进程需要有民主意识、民主能力的公民。而民主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而当前我国的小学生民主意识比较淡薄,实践民主生活的机会往当被忽略。
本单元在注意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培养的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己参加民主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从最接近、最常见的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比较等,学习过民主生活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参加民主生活的能力。
在民主生活中,权利与义务并存。因此,本单元列举的各种民主生活都十分注意将权利与义务联系起来体现,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民主生活的基本特征,并从小学会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要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本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我是参与者/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前三个主题是在学校班级生活中讨论民主话题,分别涉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等民主形式,后一主题是将讨论范畴扩延到社会。
主题一《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本课教学有三个重点,一是能结合自己集体的实际,按照选举少先队干部的基本程序选举干部;二是在选举的活动中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能联系实际讨论干部标准问题、人选问题,从中找到大家进步,集体进步的好办法;三是通过讨论交流,明白当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没有特殊权利,让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本课安排了“怎样选干部”,“当干部是为了什么”两个话题。在第一个话题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展现了选举少先队中队干部的基本程序,通过对“选干部标准”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选举干部的基本标准是能热心为大家服务,做事有责任心,有能力等。小方框中的资料是少先队章程中有关于部选举的规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息,让学生懂得应严格实行队干部的民主选举,禁止指定干部的做法。再通过列举一些代表性的现象,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明白我们在选举干部时应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应做到公平、公正,从集体利益出发,选出大家都满意的干部。“活动天地”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班级在选举中已进行过的改革或还可进行哪些改革。明确干部选举制度在发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培养锻炼学生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个话题主要是针对当前一些学生受社会的影响,觉得当于部可以有特权.可以捞实惠,以及一些干部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不够的现象,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干部是大家选出来为大家服务的,干部没有特殊权利,干部要承担越自己的责任。本课教学时应允许学生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对干部选举中一些不当的作法及小干部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合适的想法和做法,不宜联系具体人进行讨论,可通过没置情境,或一些事例引导学生研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主题二《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本课有三个教学重点,一是通过联系实际和体验,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这是民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二是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三是在与大家商量事情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能恰当处理。
本课安排了“有事大家商量”和“学会商量”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呈现了小干部的烦恼,启发学生懂得遇事要与大家商量。通过几个集体议事的情景展示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集体中,有多种议事的途径,这些议事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大家满意的决定。同时,教材还特别对少先队代表大会做了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的这一民主做法。通过呈现集体议事的场景让大家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集体的事情出谋划策。表决的情境是启发大家懂得在意见不一致时,可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等民主的做法做出决定。并提示学生联系实际寻找更多更恰当的办法。
第二个话题通过呈现学生商量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在商量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淡话;学会表达,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协调,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制订“听说守则”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研讨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能践行。
简单说来前面两个话题主要涉及两方面:集体的事情大家有共同决策的权利与义务,商量的时候要学会商量,遵照民主的做法做出决定。
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注意营造一个集体的事大家商量的氛围,并可针对本班实际选择一个事例让大家照有关程序和方法进行商量,让学生能在教学生活中体验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的民主气氛。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也要注意营造这种有事大家商量的民主氛围,让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这是加强该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非常重要的做法。同时,本课还要注意让学生掌握集体的事集体商量的基本方法。
主题三《我是参与者》本课教学有三个重点,一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集体生活中去感受实践怎样实施权利和义务;二是要积极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热心为大家服务;三是学会管理自己,在自己管理自己中学会分工。
本课安排了“可以不参加吗”“我们可以做什么”“自己管理自己”“参与无极限”四个话题。从履行参加集体活动、集体事物的义务说起,到参与的各种途径。
第一个话题通过情境展示,让学生明白:“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个话题是引导学生研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为集体做事,为大家服务。
第三个话题让学生能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