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师用书都有什么内容
每个版本都不一样。
苏教版教师用书的内容主要有单元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时如何把握等等!
⑵ 小学一年级数学书是全国统一的吗
北京的不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你好运,帮到你请给个好评)
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有什么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位置回:
1、 位置(1)
2、 位置(2)
第二单元答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十几减9
2、 十几减8
3、 十几减7
4、 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数的组成
2、 读数、写数
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 认识时间(1)
2、 认识时间(2
3、 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 找规律:
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
第九单元 统计:
1、 统计
2、 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
⑷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关于左右是怎么区分的
按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左右或按被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具体应用方式如下:
1、被观察者是人时,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以被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
2、被观察者为其他物体时,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问题,以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
(4)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内容扩展阅读
一年级学习分辨左右的意义
(1)在认识左右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而左右的相对性对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 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规律,学生在8岁时,也,就是在二~三年级时,学习左右相对性比较适宜。但考虑到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安排在一年级 下册。
当然如果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对性内容。
(2) 一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在没有认识左右时,就要回答类似“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谁在第几?”的问题,这时就要先辨别左右再数数。由于我们读书、写字等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所以在教学序数时可以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
⑸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有什么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位置:
1、 位置(1)
2、 位置(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十几减9
2、 十几减8
3、 十几减7
4、 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数的组成
2、 读数、写数
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 认识时间(1)
2、 认识时间(2
3、 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 找规律:
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
第九单元 统计:
1、 统计
2、 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
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书的48页和49页的内容
十、想一想,填一填。把012356这六个数分别填在下面囗里,使算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⑺ 小学一年级数学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图
行是横着的,列是竖着的。即横行、纵列。如办公软件Excel中,横向的格子叫“行”,竖向的格子叫“列”。
⑻ 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科书是什么内容
没有这本书,只有人教版
以下是人教版的内容要点,来自网络。
本练习册与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家长辅导丛书”配套使用,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多角度、全方位、省时高效的强化训练。
2.依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这一古老而又常青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并注重对重点、难点给予提示和指导,在参考答案中就典型习题地行了释疑和解析。
3.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力求做到一题多用,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练习方式灵活、多样,每册书中每课均有练习。练习分基本题、综合题、拓展题提高题,由浅入深。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单元自测题。书中还有期末综合自测题,并附有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初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数学的一般规律,打下坚实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的基础,使学习成绩大幅度的提高。
⑼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书
这里可以下载:soso.com// http://www.chinaschool.net/ebook-view-categoryId-840.html
记得采纳回啊答
⑽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全部内容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