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四年级上
我做过一个抄物体的沉浮实验:袭把四个橙子放入水槽。(四个同时买来大小相同)
现象:三个浮起,一个下沉。
结论:三个里面有空气,沉下去的没有空气。
继续实验:把沉下去的切开再放入水槽。
现象:两片都下沉。
结论:沉下去的橙子,组织开始变质。(没有浮起来的新鲜)
㈡ 2017年小学科学课本四年级上册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章、溶解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
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第二章、声音
第1课听听声音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3课声音的变化
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第三章、天气
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第2课天气日历
第3课温度与气温
第4课风向和风速
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
第6课云的观测
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四章 我们的身体
第1课身体的结构
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
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
㈢ 小学四年级科学
、我会选择(共20分)
1.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d )。
A.味精 B.酱油 C.酒精 D.食用油
2.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上
3.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a )。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4.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b )。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 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5.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a )。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
7.声音不能在(d )传播。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
8.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从慢到快排列正确的是( c)。
A.水—空气—木头—钢铁 B.空气—水—木头—钢铁
C.空气—木头—水—钢铁 D.水—空气—钢铁—木头
9.在一个杯子里,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b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D.先高后低
10.( b)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
A.罐内少装豆子 B.把棉花等放入罐内
C.用布等物体包裹罐体 D. B和C
㈣ 小学四年级科学小论文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㈤ 小学四年级科学小实验题
热传递必须有温度差,当水一起达到100摄氏度,就不再热传递,而水沸腾必须不断加热,故不会沸腾,换成沸点高的就不一样了。
2.不会,你知道大气压吗,这就是大气压的厉害。
3,在阴凉环境下即可
㈥ 小学科学四年级物体有哪四种运动方式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回变化称作为机械答运动,简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若物体有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若物体没有位置变化则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数据合理的分析。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记号笔或水彩笔、铅笔盒;
2. 教师准备
课前发放:记录呼吸次数用的纸。
中途发放1:认识呼吸器官的资料
中途发放2:保鲜袋。
中途发放3:(1)水槽、吸管、打火机。每桌一份;(2)集气瓶、毛玻片、竹签。每桌2份;
教师材料:课件、一瓶“二氧化碳”(贴好标签)、时钟(备用)
五、课前谈话:
教师演示在水槽内用习惯吹气。问:水面上看见了什么?(气泡),你有没有办法在水中吹气时,水面不看见气泡?(或问: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气泡装起来?) →教师演示“排水取气”的具体操作。
【意图: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为“排水取气”法作铺垫】
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排水集气法
教学过程
一、测量运动前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师:小朋友们喜欢运动吗?
师: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呢?
师:那你们运动过后有什么感受呢?(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出示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
师:今天天气也比较冷,老师决定让大家一起动起来。但在运动以前老师要布置一下任务:
先看一下书本第69页的记录表,看的懂吗?这个表格让我们干什么?
2.测量
(1)指导
师:我们该怎么测量呢? 我们不停的呼吸怎么才算一次呢?
预设生:吸入到呼出(请学生演示)
师:我们在测量时还要注意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测量时间要一样多,并要及时的记录下来。
师:心跳的次数怎么测?
生预设:摸手上的脉搏,摸心跳
师:大家一起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心跳。
(生各自摸自己的心跳和脉搏)
师:说说你感觉到的心跳是怎么样的?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可在一分钟内呼吸和心跳要同时记录下来,为了使我们的测量数据更准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测量
师:老师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觉得两个同学为一组先请走边的同学自己测自己的呼吸,右边的同学测左边同学的心跳,一分钟后请左边的同学做蹲起动作一分钟,一分钟后按照原来的方法测心跳和呼吸!你们觉得怎么样?
师:开始行动!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钟自由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并记录。教师一起参与其中。
课件提示:(用小时钟计时)
l 先测量平静时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注意不要故意控制,记录下来)
l 在原地运动一分钟请注意安全!(请同学们做顿蹲起运动)
l 运动后站着测量一分钟后的呼吸及心跳及时记录。(时间到后拿上测量并记录)
l 最后比较这两个数据,发现了什么?
(儿童心跳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平 均每分钟70--80次。8~14岁每分钟20~16次,接近成人呼吸次数。)
(3)讨论
(教师随即抽取3张记录纸依次展示)
师:比较这两个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心跳也会加速
师:和他们小组意见一样的小组请举手!(板书: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及数据对比得出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并产生为什么会加快的疑问。
二、实验探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
1.讨论
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伴随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小组之间轻轻讨论一下
生 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目标:关注学生的想法,引发学生的相互间质疑,最好引导学生想到呼吸让我们从空气中获取对我们身体有利的物质
2.学生体验: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
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我们呼入与呼出的气体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真的不一样吗?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将袋子装满空气,用一根吸管插进袋中并用橡皮筋扎紧袋口,用最反复呼吸袋中的空气,体验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说明了什么?注意:只要有明显感觉了就停止实验。(大屏幕提示)
学生体验活动后汇报
师: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生预设:闷、热,呼吸气体不一样
师(小结):看来,气体从吸进到呼出的过程中真的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关注:学生是否感受到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差别
3. 实验:观察火焰在两种气体中的燃烧情况
师:为什么会有闷,喘气困难
生预设:氧气不够了
师:可惜那些都只是大家的感觉,能用眼睛看到种气体的不同特点就好了!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还能用其他实验来证明吗?)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点燃的火柴去试试看
师:要去检验他们就的先收集,怎么收集呢?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吸入的空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可以直接收集,呼出的气体可以用我们课前的排水法收集,并作示范)
师:收集好后,分别用两根点燃的火柴深入瓶中,注意同时。观察发生的现象(教师指导并做示范,尤其是如何点燃、熄灭火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师:说明了什么?
目标:让学生明白吸进去的气体支持燃烧,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4.学习资料:《呼吸前后气体成分比较表》(呼吸时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变多了)(课件展示)
师: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呼入的气体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研究资料吧!
师:依次看图,有哪几种气体?哪种气体有变化?哪种气体没变化?怎样变化的?
师: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了,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课件展示:呼吸实际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那这个气体进入身体内会经过那些器官呢?(气体在人体的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呢?)
师:其实外面的空气通过鼻腔进入气管在经过气管到达支气管到肺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过交换后的气体在通过支气管、气管、鼻腔到空气中(让学生一起做深呼吸感受一下并指一指)!(课件展示呼吸器官图)
师:同学们在图上也看到了还有横膈膜这个结构,这个结构在呼吸时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可以让胸腔扩张和收缩一边更好的完成呼吸运动!
师:如果我们把肺泡放大我们还会神奇的发现还有肺泡,(课件展示)其实肺泡才是真正的气体交换场所。也就是说外面的空气通过鼻腔进入气管在经过气管到达支气管到肺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过交换后的气体在通过支气管、气管、鼻腔到空气中完成一次气体交换!
三、总结与延伸
1.总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运动和呼吸,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会加快了;经常运动,我们的呼吸器官就会得到锻炼,我们的呼吸能力就会提高,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氧气了。所以经常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2延伸
师:想不想知道你呼吸能力是强还是弱?我们可以测试每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就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的多少反映了我们的呼吸能力)
课外活动建议:(1)自制测肺活量装置,测量一下自己现在的肺活量,和一个学校网球队的同学比较一下肺活量有什么不同?(或自己坚持煅炼一个月后,再测一下肺活量,有什么不同?)(2)比较一名爱运动的同学和一名不爱运动的同学,测量它们在跳动1分钟后,恢复到平静状态下原来的呼吸次数需要多少时间?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看能不能解释这样现象。
板书设计:
运动起来会怎样
运动起来呼吸、心跳次数会增加
呼吸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㈧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体活动过程中,心脏要完成输送血液的功能。
2: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初步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秒针的挂钟一个,血液循环图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洗耳球、塑料碗各一个,水一瓶、塑料管一根、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起来会怎样(一),知道了呼吸的作用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排出二氧化碳,同时知道了我们跳动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也增加了,那么跳动与那些器官有关呢?
二、探索新知,阅读资料、观看图片
师板书:建立跳动与呼吸、心跳之间关系的简单气泡图。
师问:呼吸的次数为什么会增加呢?
(主要是体内需要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师问:这些氧气又是靠什么来运送的呢?
(血液)
血液又是靠什么来推动它运动的呢?
(心脏)
师述:人运动所需要的氧气是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靠心脏的跳动来推动它前进,心脏好象一个泵,它把从肺部来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送到全身,同时它也把陈旧的血液送入肺部。
师述:观看血液循环图。(教师讲解)
师述:阅读材料72页2-3自然段
师述:人每时每刻都要有氧气,并且必须依靠心脏的输送,那么心脏必须每时每刻进行调动,我们现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脏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时﹦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
师问:心脏的工作量怎样?(繁重)
师述:现在我们来做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分组进行,要求记录一分钟挤压多少次)
师问: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么?
(洗耳球相当于心脏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机收缩功能)
师问:这个实验你们每分钟挤压了多少次?每天这样的工作量是繁重还是不繁重?
师问:心脏无时无刻的进行这样繁重的工作它会不会疲劳?
1,齐读课本73页黑体字,再回答上面的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疲劳,如果不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也会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齐读课本73页倒数第二自然段
3,各组同学分别跳动一分钟,然后记录每位同学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
师问:你们哪个同学恢复正常心跳的时间短?他平时爱不爱锻炼?说明了什么?
(锻炼的重要,经常锻炼身体,心脏更加强健)
师述:经常参加锻炼,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变大,使每次输出的血液多,从而减少了心脏的跳动次数,使心脏得到更好的休息,而运动时,也不会使心脏产生剧烈跳动,疾病来临时,减少产生心衰的可能.
三,回顾与反思
1,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氧气和血液必须依靠心脏来推动,心脏工作繁重)
2,我们应该怎样做
(经常参加锻炼,把心机锻炼得更强键)
四,巩固延伸
(练习册第25课作业)
运动起来会怎么样﹝二﹞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尽管教科书将“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这个问题作为阅读材料进行处理,在教学中,我们仍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可以尝试在肺吸入氧气,身体消耗氧气之间缺少中间环节为理由;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心脏功能的思考;在体验心脏工作的活动中,需要给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有比较充分的交流感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