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级下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网络:
(一)你知道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专家。大约属二千年前,人们就已经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了。
(二)在世界四大洋中,太平洋的平均水深约是大西洋的3倍,太平洋的平均水深比大西洋多400米,印度洋的平均水深比太平洋少103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各是多少米?
(三)小东同学是名小网民,他每天都要到互联网上去看一看。昨天,他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中国平均每秒向大海排放污水约316吨,美国是中国的2倍,俄罗斯是中国的3倍,其他沿海国家向大海排放污水的问题是中国的29倍。
看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复习目标:
1,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的条件——方向、距离。
一般我们把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称为正方向。这个30°角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一般就把这个角的正方向说在前,这个方位就应该是:东偏北30°。
如果量出30°上面的角是60°,那该怎么描述呢?北偏东60°
② 距离:
我们根据图例,知道图上的一厘米代表10千米, 所以要在这条线上按1厘米平均分份。
平均分成了3份,说明蓝军距离炮兵连30千米。
③ 现在,你知道司令员应怎样表示蓝军的位置吗?
蓝军在炮兵连的东偏北30°方向30千米处。
注意步骤:
确定方向时: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时:根据单位长度,测量推算。
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从起点到观测点1:东偏北约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1到观测点2:西偏北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2到终点:西偏南45°,距离:( )米。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0;……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重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清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不同的是:折线统计图绘制更加简单;提供的信息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以方便我们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未来趋势的预测。
相同点:
(1)统计图的标题。
(2)横轴、纵轴、单位量及数据的单位。
不同点:
(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在图上的位置表示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不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
2、总结。
在一条不封闭的路线(如:一条线段、一条折线、半圆等)上植树,有三种情况:
(1)两端都种: 间隔数+1=棵数
(2)两端不种: 间隔数-1 =棵数
(3)一端种一端不种: 间隔数=棵数
记忆规律的方法(手指当树,指间当间隔)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 间隔数=棵数
(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
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是
作为一个家长不要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小学的课程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积极性,思维能力,创新,大胆尝试,规定时间内做完作业,做到快,准,同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不要遇事情就否,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哪些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 2、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3、特殊1 4、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5、特殊3 6、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一、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五、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 125×8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 38×99+99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统计: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五)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⑸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的主要知识有啥
小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 ,还有那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公式·······
⑹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9 总复习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例1加减混合运算,例2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例3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例5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试题),有关0的运算。 2、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⑺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两端都有:数量=间隔数+1 只有一端:数量=间隔数 两端都没有:数量=间隔数- 1
⑻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加法交换律:a+b=b+b
加法结合律:a+b+c=a+(b+c)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有的可能不是
例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