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有卖北京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
买书当然是西单图书大厦最强
㈡ 求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及教学思路
有余数除法
课题:有余数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具和学具
实物图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8÷4= 36÷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
( )里最大能填几?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订正时,提问:
① 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
②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
提问:
① 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
② 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怎样列式计算呢?(7÷3= )
怎样写竖式呢?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教师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实际分掉几个梨?(6个)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有剩余,剩1个梨)
教师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1个,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怎样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呢?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为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即
7÷3=2……1
读作:“商2余1”.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两道题.
提问:这两道题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盘都放2个.不同:第1小题正好分完,第2小题还剩1个,不能正好分完)
教师说明:像第2小题这种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除法.(板书课题)
(4)练一练:
每个同学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订正时,教师着重提问:
(1)商2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
(2)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表示什么?
(3)横线下面写什么?表示什么?
(4)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
2.教学例2
(1)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2)怎样想商几?在乘法口诀里有没有一句是五几三十八?
相邻两位同学互相讨论怎样想商几,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6,教师板书:
还剩下8,8里还有一个5呢?说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8,教师板书:
38减40不够减,说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适.最后结果是商7余5.
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号里最大填7)
(3)练一练:
14÷4=□……□
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4,又比14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商,最后的结果怎样说.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道有余数除法,把每题的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况下,说明商大了?(被除数不够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时,说明商大了)
(4)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全班动笔练习,指名两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订正.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发展性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思考性练习.
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这不完整你去这个网址http://www.3e.net/Lesson/sx6/Lesson_26209.html
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怎么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㈣ 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新目标检测
由于各省市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提供您要的准确信息。
请根据出版社和版本信息,前往书店货着正规的网站查询。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