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书任何一个购物网站都会有卖的。
『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五下"沉和浮"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五下"沉和浮"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五下"热"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五下"热"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3.五下"时间的测定"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五下"时间的测定"单元的科学概念有:●"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4.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球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六、地球在公转吗: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在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地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地球的运动:自转:自西向东、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传:自西向东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科学 书上每个问题答案
求题
『肆』 谁有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生长与变化
生物与环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种子发芽实验”,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完整过程,懂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意义。
2、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生态系统内的平衡,观察这个小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失去平衡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能够通过调查、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研究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能利用恰当的词语包括正确的科学术语(如生长环境、生态环境、生物群落、食物链等)来描述自己参加的调查、探索和观察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
核心概念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梳理关于生物的观察资料,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重要观念的理解。
2、愿意通过观察、动手制作、查阅资料、讨论等形式参与研究活动,并愿意与同学就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与分享。
3、意识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日益严峻,我们应该追求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整个单元的教学由8个主题活动组成。第一部分(第1-3课) 由“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种子的生长” 三个活动,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种子发芽实验(一)”开始、将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绿豆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到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制订实验计划、观察记录现象、分析整理数据、作出解释的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在此同时,三个活动又各自承载着不相同任务,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材没有采取以往以逐一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法,而是直接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研究阳光、温度、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尽管这样的研究种子的活动已经在前面出现过,但是学生在这里经历的是比较严密的一整套控制实验的过程,这对学生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的训练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经历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观察记录控制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过程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三项活动,从中了解绿豆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第4课) “蚯蚓的选择”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
第三部分(第5课)” 食物链与食物网”通过学习认识和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将植物和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第四部分(第6、7、8课)通过设计和建造生态瓶的模拟实验,观察生态瓶内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变生态瓶的控制条件,推测和观察条件改变后的生态状况,初步感受生态平衡的意义。最后将研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在了解学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通过上网、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认识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珍稀动植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做一个某种珍稀动植物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报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材与教学问题研讨】
本单元第1课时,提出问题后即引导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方法,安排学生每人回家进行实验,同时以组为单位在学校进行实验,做好标签,明确分工管理。本单元的第4课时进行教学,大约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了一周时间的时候,安排第2课教学进行分析,在此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督促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本单元探究活动多,真正落实好每一个观察、实验活动,做到不走过场,落在实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明确每一个观察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何操作,怎样观察,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考虑完整,使每一位学生清楚观察实验的具体方法。如:设计种子发芽试验,我打算作种子在黑暗中发芽快,还是在光照的情况下发芽快这一项实验。必须让学生明确这个实验只有一点不同,即一个是在黑暗的环境里不需要光照,一个是在明亮需要光照的环境下。其它条件都相同,同时下种、同时在自然的温度情况下,掌握好水量,指导好学生怎样选择黑暗的环境(放在什么位置)。如果环境没有选择好实验现象可能会出现不太明显的现象,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往往由于疏于指导或强调得不够,造成实验不成功。同时还要明确怎样做记录,记录下哪一天下的种,哪一天萌发出芽,量一量每天长多高。告诉学生注意保留原始数据,以备对比时整理研究。
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要认为当地的条件不够,或者与教材上的设想不同而放弃实际操作的机会,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蚯蚓的栖息地也可以用其他的动物来代替,代替的动物最好是当地常见的动物。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实验室里建立一个研究生物栖息地的环境,帮助学生学习。 本单元对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是重点要求的,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看待数据、尊重数据、引用资料、鉴别资料,并使自己的结论更加接近真实,更加接近事实。关于控制实验的研究,教师最好自己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补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施这方面的研究。
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重点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
一是设计实验的环节,实验前要把实验方法想周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虚心接受同学的正确意见,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是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实施实验的能力。认真做好记录、收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不伪造数据。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科学地操作的行为习惯。
『伍』 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4单元答案
语文的: 精卫抄填海 愚公袭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坚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数学的:1、一个3平方米的花坛,种4种花,每种花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5种呢?(用分数表示)
3|4 四分之三 平方米
2、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走几分之几千米、
十五分之一千米
3、老师给同学们买了5米红绸带,平均分给6个人演节目,每人能分几米?
六分之五米
4、百货商店今天卖出15台电视机,7台洗衣机。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是洗衣机的几分之几?
假分数是七分之十五 带分数是二又七分之一
5、我们班五分之二的同学参加了舞蹈小组,十分之四的人参加了书法小组,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一样多
『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柒』 急需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谢谢提供!
脑与神经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
2. 知道脑和神经的作用。
3. 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准备:每生硬币1枚,白纸一张,封眼用的毛巾、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研究《人体内部的秘密》,首先请大家做实验。
一、摆放硬币实验:沿一枚硬币的外轮廓在一张纸的不同位置画6个圆。随意给这几个圆标上1-6这几个数字。再次拿起硬币,按照数字顺序依次摆放在这几个圆上。(请你来读一下)
二测试反应小游戏:一人任意说出一种人体器官的名称,另一人迅速指出其位置。两人合作,每人说三个人体器官,错误一次轻拍打手心一次。
2人的反应到底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脑与神经。
二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
(传看脑结构模型)提问: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脑的外形像什么?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下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出示人神经系统的组成挂图。让学生看挂图(停30秒),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根据神经系统的分布形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吗?
学生回答,教师不急于表态。
(2)讲解: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教师赞叹。神经系统就象一株倒长的树,枝丫茂盛,长遍了全身各个角落,它的中心--脑非常脆弱,被包在头骨的里面。这部分就是脑(板书:脑)
脑向下延伸位于躯干中央的粗大部分,就像树干一样。叫脊髓。(板书:脊髓)。由于脊髓也很娇贵,它被藏在脊柱里,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时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否则脊柱弯曲,会压迫脊髓,长期发展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由脑、脊髓发出许多一条一条象“树根”一样的是神经,(板书:神经)它们分布的范围最广,遍布全身各处。脑、脊髓和神经共同完成指挥和协调人体一切活动的任务,就组成了我们身体内的神经系统。
三.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用
1 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1 当蚊子飞近你的身旁时,耳朵首先听见蚊子嗡嗡的声音,连接耳的神经马上把蚊子入侵的信息报告给脑,脑接到信息后马上警觉起来。当蚊子落在脖子上时,连接皮肤的神经立刻把蚊子着陆的位置报告给脑,脑向手臂肌肉发出命令:收缩,打击。
①蚊子入侵的声音是哪个部位先发现的?(耳)蚊子落的部位是哪个部位发现的?(皮肤)
②它们把信息报告给谁?(脑)脑又把命令传递给谁?(手)
③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谁在起作用?(神经)
谁能完整的叙述一遍。回答的真棒,奖励你一下!
2教师帮助学生解释问题2
①老师的声音是该同学身体的哪个部位先发现的?(耳)它把信息报告给谁?(脑)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神经)
②起立需要身体的哪些部位完成?(腿)谁指挥它们完成这些动作的?(脑指挥的)命令是由谁传递的?(神经)谁能完整的叙述一遍。
讲解:
当声音传递到耳时,连接耳的神经立即把接受到的信息报告给脑,脑下达命令起立,于是连接腿部肌肉的神经把指令送到肌肉,肌肉立即按照命令,带动身体站起来。
3学生交流问题3(做作业时,眼睛将文字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脑,脑经过思考向手臂发出命令,写出结果;同时脑还向眼发出命令,监视手书写的是否正确。)
同学们结合刚才分析几个事例,你能说出脑在整个神经系统活动中起什么作用、神经起什么作用。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4小结神经系统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连接脑和身体各部分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脊髓也分担一部分简单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它是脑和神经间的“联络站”。
人体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下,成为一个整体,各器官分工合作,完成各种活动。
四.用脑卫生保健教育
1.为什么要注意用脑卫生?
a我们先来认识脑的结构和神经中枢分布。学生观察图片脑模型,脑的结构非常复杂,只大脑表面一层的神经细胞就有140亿个,并且(出示大脑中神经中枢分布示意图。)分为不同的区域,各部分管的工作不同。例如感觉中枢(草绿色部分)──有的部分负责人体的感觉;有的部运动中枢(黄绿色部分)──负责人体的运动如踢球、跑步;听觉中枢(深红色部分)──有的部分负责人体的听觉如:听音乐、听讲课;视觉中枢(紫色部分)──负责人体的视觉看东西等。
认识了神经中枢分布,同学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做个小活动,双手举起来,时间一长什么感觉)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视觉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大脑发给人体的信号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
b谈话: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科学用脑?长期不注意用脑卫生,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
5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与劳动、休息时间相交错)。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视觉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而其他区域却没有疲劳,此时如果做点其他的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大脑就会轮流得到休息,始终使大脑保持清醒、灵活的状态。
2、为了使大脑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睡眠。睡眠时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少年儿童的身体各部分都在发育,大脑也在发育阶段,容易疲劳,每天必须保证 9~10 小时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休息,就能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四布置作业
根据用脑卫生的要求,制定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4脑与神经
脑 司令部
神经 电话线
脊髓 联络站
『捌』 五年级下册科学大全答案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 )个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如每天新闻联播开播的时间是晚七点。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从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1、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第一单元复习 沉和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2、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
(1)同体积时与物体的轻重有关,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与物体的大小(体积)有关,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
(1)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排开水量有关。排开水量大,所受浮力也大。
(3)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4、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方法),
(1)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
(2)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5-6、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会产生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1)上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测浮力时,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2)下沉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测浮力时,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3)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
7、当液体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1)轮船从江河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因为海水的含盐量比江河大。
(2)死海淹不死人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8、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沉,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
(2)比重计是一种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3)几种常见物体的密度(单位体积下物体的重量叫密度)。1立方厘米物体
食用油
酒精
冰
水
浓盐水
水银
轻重(克)
0.8
0.8
0.9
1
1.3
13.6
第二单元复习 热
1-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1-2、衣服等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热量向空气散发,起保暖作用。
2-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而重量不变(从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说明)。
2-2、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冷水袋会慢慢从底部浮到水面;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热水袋会慢慢从水面沉到水底。
3-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水的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3-2、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4-1、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变化要明显。
4-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物体的微粒运动有关。
5-1、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冷却后会变短减细。
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2、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
6-1、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6-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7-1、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
7-2、我们把传热本领强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如金属);传热本领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非金属)。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8、用热的不良导体制作杯身,能有效地减缓热量的散失,起着保温作用。
第三单元复习 时间的测量
1-1、钟表是现代人们用于计量时间的常用工具,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
1-2、时间没有快慢之分,它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2-1、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时人类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2-2、太阳钟计时原理: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古人制成了“日晷”用于计量时间。)
3-1、夜间计时工具——蜡烛、沙漏……
3-2、古代的水钟: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时间。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流逝的时间。
4-1、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⑴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⑵确定总水量,⑶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⑷测出一分钟的水量。⑸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4-2、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主要有:水滴的滴速、水位的高低、刻度精确度……
5-1、摆钟(机械钟)计时原理:在规定时间内,秒摆摆动速度相同(60次/分)。
5-2、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可制成一个简易摆。
6-1、不同的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主要与摆的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无关。
6-2、摆长越长(短),摆动的速度越慢(快)。
7-1、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即摆绳加摆锤的长度)。
7-2、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就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8-1、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8-2、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操纵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复习 地球的运动
1、形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4种: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自转。
● 为了证明假说,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乒乓球代替地球。
2、古时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着地球转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太阳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及其他天体围着太阳转,而且地球自转。
3、法国科学家傅科研制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虽然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但傅科摆摆动的方向与刻度盘指示的方向发生了偏转(顺时针)。
4、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总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约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2)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地球的自转。
(3)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能确认各地的位置关系:如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因而北京先迎来黎明。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东早西迟。我国横跨5个时区,为方便工作、学习,我国统一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4)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确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以此每隔15°为1时区);每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5、北极星“不动”,那是因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地指向北极星。
(1)夜间观星,北极星看似不动,其他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
(2)北极星不在头顶正上方,而在我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天空。
6、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叫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周期1年(约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2)恒星周年视差、四季交替现象证明了地球的公转。
7、地球上的四季现象产生原因:地球倾斜着围绕着太阳公转中,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导致各地形成温度上的差异。
①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多,温度高,形成夏季;南半球斜射,吸收热量少,温度低,形成冬季。
②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阳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秋季,而南半球是春季。
③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多,温度高,形成夏季;北半球斜射,吸收热量少,温度低,形成冬季。
④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阳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春季,而南半球是秋季。
『玖』 五年级下册科学书内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2.我们的呼吸
3.心脏与血管
4.脑与神经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6.照相机与眼睛
7.保护眼睛
8.潜望镜的秘密
9.神奇的眼睛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10.种子发芽了
11.种辣椒
12.植物的花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术
15.生物繁衍新技术
第四单元:春夏星空
16.春季星空
17.夏季星空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18.斜面
19.杠杆
20.滑轮
21.齿轮
22.自行车的科学
23.未来的交通工具
『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答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2、怎样移动重物
问题 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
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
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3、斜坡的启示
问题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
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4、拧螺丝钉的学问
问题1、要想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应选用哪种螺丝钉?
答:应选用比较粗一些的螺丝刀更好。
2、什么叫轮轴?
答: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3、生活中的轮轴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辘轳、自行车把、轮盘、汽车方向盘、门锁、水管开关、螺丝刀等等都属于轮轴。
4、轮轴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轮轴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5、国旗是怎样升上去
问题 1、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答: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滑轮的构造有哪些特点?起什么作用?
答:滑轮是圆形的,可以转动,周缘有槽,可以把绳子套在槽里,使绳子不会滑落下来。
3、滑轮有什么作用?其种类有哪些?
答:滑轮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的种类有:动滑轮和定滑轮。
4、什么叫定滑轮?什么叫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答: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理论上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实际情况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省力要小一些。
6、自行车轮转动的奥秘
问题1、自行车中包含哪些科学知识?
答:自行车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有:
整个车架是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轮胎有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车闸:增大摩擦;
轴与轴瓦之间有滚珠:减小摩擦;
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车把套是塑料:热的不良导体;
车把套上有花纹:增大摩擦;
脚蹬子有花纹:增大摩擦;
车架上涂漆:防止铁生锈;
车尾灯:光的反射;
自行车前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车座:增大面积,减小压强;
车把、轮盘:利用了轮轴;
前闸刹车:利用了杠杆原理;
螺丝钉:利用了斜面原理等等。
2、自行车车轮是如何转动的?
答: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3、传动装置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传动装置可分为三种:即链条传动、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力,也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
第2/6页
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能改变齿轮传动的快慢。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齿轮的旋转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比如一个16齿的齿轮会使一个8齿的转速增加一倍。皮带传送可以远传动,但容易损失动力。
4、常见的齿轮传动装置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齿轮传动装置有:普通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伞形齿轮传动、内齿轮传动。
5、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答: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都可以最大限度传递力,链条传动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齿轮传动需要近距离传递,而且它们的用力方向也不相同。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折 形 状
问题1、物体基本的形状有哪几种?
答:物体基本的形状有:锥形、台形、柱形、球形四种。
2、下面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答:这些物体主要是由圆形和卵形构成的,对圆形和卵形壳体来说,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它能够把所受的外力变成压应力。均匀地扩散到壳体各处,所以整体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3、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是怎样的关系?
答: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边数越多的形状物体的承受力越大,即圆形、圆柱体的承受力最强。
4、怎样增大纸的承受力?
答: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大纸的承受力,这样可以使力均匀分散到各处。
2、搭 支 架
问题1、什么支架最稳固、结实?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易变形的支架变的稳定、牢固?
答: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2、灯架、折叠凳、梯子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支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它们之所以都设计成三角形支架,是因为三角形的支架最省材料,也最牢固。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三角形支架结构、都最省材料、最结实、最牢固。
3、举例说明三角形支架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三角形支架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起重臂、塔吊、高压线塔、艾菲尔铁塔、石油井架等都是设计成三角形支架结构。
3、建 桥 梁
问题1、桥梁主要有什么组成?
答:桥梁主要有桥面和桥墩组成。
2、什么样的桥承受力大而又结实?
答: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斜拉桥(见教材P22页最下一幅图)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正在广泛的被世界各地应用。
第3/6页
3、影响桥梁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桥梁承载力的因素有:桥面形状及其材料、同一形状的桥梁承载力也不同。
4、造 房 子
问题1、古代的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答:古代房子的材料主要有:土材、木材、砖石等等,古代的房子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房子的材料和特点也不尽相同。
2、建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
答:首先要设计图纸。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问题1、你能举出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的例子吗?
答:例如:(1)有些植物的叶子落地就能生根;(2)一块带“眼“的马铃薯可以发芽生长;(3)吊兰细长的茎上也会长出小苗;(4)水仙球茎浸入水中,会生根发芽开花;(5)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
2、大小叶子是否都可以长大?
答:在适宜的条件下,大小叶子都能长大。
3、胡萝卜用种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什么不同?
答:胡萝卜用种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效能方面的差异。用根繁殖能更快更高效地进行繁殖,同时也能比较科学地保留母本的优良特性,有利于增强其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问题 1、将通过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动物用彩笔圈出来?
答:通过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动物是鱼、乌龟、蛇、鳄鱼、鸟。
2、看一看,下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
答:图示卵生动物的名称依次是鸭、鸟、蛙、鱼。
3、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孩子?
答:它们分别是松鼠和大熊猫的孩子。
3、我是怎样出生的
问题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长时间?
答:十个月。
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答: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3、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答:非常疼痛、惊恐、劳累、虚弱等(无固定答案)。
4、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答:我非常弱小。身长约50厘米,胎体丰满,四肢变圆,头发长约2-3 厘米,体部胎毛脱落。
5、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答:例如:(1)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2)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3)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答案不固定)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问题1、岩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途,你还能说出哪些用途?
第4/6页
答:例如:制作石桌、石凳等生活用品、建筑房屋、制作观赏石或手镯等。
2、在下面的物体中,哪些是岩石,为什么说它们是岩石?
答:例如:砂岩、砾岩都是岩石,因为它们是天然的,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2、认识矿物的性质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问题1、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答:我们可以合理使用资源,减慢开采速度,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资源,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起为保护资源而努力。
2、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答:我的建议有:(1)采用各种先进的采矿方法、设备与运输机械,以加强采矿能力,合理开发中低品位矿石,提高矿物回收率。(2)提高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3)加大相关资金扶持力度。(无固定答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1、大 脑
问题问题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什么?
答:是大脑。
问题2:大脑有哪些功能?
答:大脑有控制人体情绪、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记忆等功能,它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问题3:你知道那些保护大脑的措施?
答:a、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脑的功能;
b、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
c、全面均衡的营养和欢快的情绪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d、逗着玩时不能拍大脑,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大脑;
e、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对大脑的发育有害。
2、神 经
问题1、他们是如何接收信号并作出反应的?
答:a、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的过程是:眼睛接受红绿灯的信号,由传入神经(视神经)报告给大脑,大脑做出反应通过脊髓、传出神经命令腿部肌肉做出反应。
b、闹钟太吵了,声音调小些的过程是:耳朵接受闹钟的声音信号,由传入神经(听神经)报告给大脑,大脑做出反应通过脊髓、传出神经命令手部肌肉做出反应。
3、感 觉
问题1、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答:两幅图中包含了许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数学图形,其中第一幅图中“埋藏”着一副眼镜,第二幅图中“埋藏”着数字101。
2、圆柱的高与直径相等吗?
答:相等,但初看上去可能有差别,因为眼睛会产生视觉误差。
3、两种实验方法,得到的感觉一样吗?
答:不一样。捏着鼻子时,嗅觉失灵,味觉能力就会下降。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第5/6页
1、交 流
问题1、你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答:可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2、在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进行交流?
答:因为在科学探究中,自己说自己探究的问题有价值,自己说自己探究的方法正确合理以及自己说自己探究的成果可靠有效这一切都不算数。因此要通过交流与他人一起验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
3、人们通常都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
答: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口语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描述、讨论、电话、辩论等;另一类是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如图表、海报、图画、书信、照片、模型等。
2、质 疑
问题1、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
答:a、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
b、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
c、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
d、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2、因为鸟有翅膀会飞翔,所以有翅膀会飞翔的都是鸟。她的这种推理正确吗? 答:不正确,例如长有翅膀的昆虫、蝙蝠等都不是鸟。
3、课本p68流行说法的正确与否
答:参照教参p211。
4、小明的这份测试报告可靠吗?
答:不可靠,测试次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
5、王小芳这种方法对不对?
答:不对,她在改变机翼长度的同时也改变了机身的长度,造成了一个实验中两个变量的改变,违反了对比试验的原则。
6、有更准确地估计办法吗?
答:调查样本数量要大(学生要多);记录一天内学生饮水次数要多;时间间隔要均衡;记录天数要多,再计算平均值。
7、p69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参照课本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