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导学案吗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总课时数: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学习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学习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学习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学习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第二课时:拼一拼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学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第三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学习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学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 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练习课
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导学案
教材研读:本节课是教材中第一个单列的解决问题的课例。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应用加法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要求继续教学用加法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较以往复杂,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相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开始对学生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种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
学情分析及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教学时,教师应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增加练习的机会,使其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经历探索“求原来有多少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数学思考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是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的意义来解决求原来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堂实录:
一、课前导入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紧张吗?先做个自我介绍吧,说得好有奖励。
生1:…… 师:真是勇气可嘉。
生2:…… 师:你的声音可真洪亮。
生3:…… 师:你让我们一下子对你就有了了解。
生4:…… 师:看来你是个爱好广泛的孩子。
互动中,师给4位同学各一张草莓卡片。问:老师给出几个草莓?生:4个。
师:还剩几个草莓?一起数数。
生:1、2、3,3个。
师:老师原来有多少个草莓?
生:7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3=7,把给出去的4个要回来,再加上剩下的3个,就是7个。
师:给出去就不好要回来了,不要回来能不能解决?
生:就用4+3=7
师小结:同学们都看出来了,老师将原来的草莓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出去的,一部分是还剩的,要求原来有多少个草莓只要把给出去的4个和还剩的3个合起来。
自我介绍,我们还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看来数学和咱们的联系还真紧密。今天马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节数学课。
二、探究学习
谈话:小猴聪聪也和你们一样棒,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还帮妈妈摘桃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媒体演示】师:桃园里的桃子又大又红,小猴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桃树帮妈妈摘桃子,猴妈妈边数边说。师:说什么?
生1: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
师:你很注意观察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还有谁想说?
生2、3:……
师:猴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指名分析。
生:从桃树上已经采下来了23个桃子,还有5个在树上呢!
师:这一解释,我们就更明白了。
1、提出问题。
师:妈妈一说,小猴就在想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将这些信息完整地说一说?
生: 从桃树上已经采下来了23个桃子,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师评价:真完整,谁还能这样说?指名说。
生边说师边在黑板上贴图:已经采了23个桃(从桃树上取下1筐23个贴在黑板上),树上还剩5个(贴),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1)师:小猴子让我们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板书:原来有多少【红笔】)
师:这个问题会解决吗?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轻轻说说。
全班交流:师: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怎么想?
生:23+5=28,原来有28个桃。
师:为什么用加法算?
生:把已经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明白他的想法吗?
生纷纷举手。
师:这个“合起来”(师用手势)用得好,一说大家就明白了,谁再说说。
指几名学生说,师评价:真会倾听、越说越完整。并逐步要求规范: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就要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同位互相说说。
请一对同位说说,生说师评价:合作得真好。
(2)师结合贴图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树上原来的桃子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采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将两部分合起来,(在贴图上打括线)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师:会列算式吗?
生答,师板书:23+5=28。
师:23 、5、28是什么意思?
生:23是已经采了23个桃,5是树上还剩5个桃,28是把它们合起来,树上原来有28个桃。
师:23+5=28表示什么?
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我们求出的是28个桃子,我们写上单位名称(个)
5、指导口答。
小猴的问题咱们帮他解决了,告诉小猴结果吧。生口答。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 实际应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一起来看看吧!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明和小丽正在一起拼图呢!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已经拼好了21块。
师:说完了吗?生点点头。未答出还剩3块没有拼。
师:有些信息是藏起来的,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生:还剩3块没有拼。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图里。
师:你的读图能力真强,谁也发现了。同位互相指一指、完整说一说题目的信息。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块拼板?怎样想?
引导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就是把已经拼好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和同桌相互说说。
生列式:21+3=24(块) 或3+21=24(块)
师:这里的21、3、24分别表示什么?
生:21是已经拼好了的块数,3是还没拼的块数,24是一共有多少块。
师:单位是?(块)
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玩过了拼图,她们又开起了小火车。从图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已经上车的有7人,师:看到了吗?在哪里(这条信息发现得很有价值,大家都数清楚了吗?课件演示7人上车过程)
师:你们搜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要求再完整地说一说。先指名说,然后同桌相互说说。
(1) 学生自己列式,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2)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你怎样想?
谈话:刚才咱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咱们都能很好的找出图中的有用信息,真了不起,现在愿意挑战一道难题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充分说信息,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着重说算式12+4=16的意思。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解决,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学生针对板演的题目进行评价、完善。
此时着重问:有没有和他写的不一样的?
四、全课小结
出示已解决问题的图片,回忆一下我们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③ 小学一年级数学绩优学案第36页第2.第3题怎么做
第一张图分法一 1 2/3 4 分法二 1 3/2 4
第二张图按大版小分1 3 5/2 4 6
按形状分1 2/3 4/5 6
按颜色分权1 3 6/2 4 6
④ 一年级数学自学导学案达标检测圈一圈算一算16-8怎么圈
圈住8个,就表示是减去8
⑤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导案和学案怎么写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⑥ 一年级数学学案64页后一题怎么做
把0,1,2,3,4,5,6,7,8,9,十个数子填在()内,每个数子用一次,题目()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