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二年级计算题五十道
脱式计算:
77-46+32
65-38+26
79+19-56
5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99+(25-24)
77-76+32
61-38+26
79+19-16
16+77-26
18-36+27
87-27+16
30+(23-29)
73-23-4
93-(39-23)
71-(25-24)
99-46+32
65-39+26
99+99-56
56+94-26
59-36+29
94-29+96
30-(23-29)
93-23+94
33-(39-23)
99-(25-24)
99-96+32
69-39+26
99+99-96
96+99-26
求采纳!!
Ⅱ 小学二年级计算题
EOffice智能出题王--小学二年级下学期V4.0:是专为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师、家长及学生开发的一个应用软件。本软件以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第四册)为基础,按知识点整合了这三个年级的所有计算题类型。老师及家长只需根据近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执行简单操作指令,即可快捷地得到一份针对性强、答案准确、难易结合的试题及答案。
本软件操作简便,随机自动生成的计算试题没有重复,非常适合老师及学生家长为学生准备试题、布置家庭作业以及阶段性测验时使用。
二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有余数除法
混合运算(分步计算)
整百整千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法
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万以内连加
万以内无连续退位减法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
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下载地址:
http://www.eoffice.com.cn/resource/EMath2B.rar
Ⅲ 数学脱式计算是什么意思二年级
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
在学习竖式计算之后,会学习到混合运算等可以连续计算的式子,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通常是一步计算一个算式(逐步计算,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要写出每一步的过程。一般来说,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也就是离开原式计算。
(脱字念tuo)主要掌握的是记住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乘除法连续计算时中,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遇到括号,要首先计算括号内部。在脱式过程中要按运算顺序划出运算顺序线,还要做到“三核对”,一要核对从书上把题抄到作业本上数字、符号是否抄对。
二要核对从横式抄到草稿竖式的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三要核对把草稿竖式上的得数,抄到横式上是否抄对,小数点是否点对地方,有无遗漏。
运算顺序:
1、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当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这就是说,只含有加减法,或者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一至二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先算乘法和除法,后算加法和减法”,简称“先乘除,后加减”。
3、含括号运算
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记作();中括号,记作[ ;大括号,记作{}.使用括号的时候,两边拉,中间加。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Ⅳ 小学二年级48+26有几种计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48+26有几种计算方法有好几种计算方法,如果您想知道把你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把它写下来拍个照片发给你。
Ⅳ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准确率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在计算方面应达到什么水平
一、《找规律》的内容
“找规律”是我国第一次把它列为小学数学的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发现给定的事物中包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笔者认为,探索规律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形、数形结合、数、式的规律。
1、探索形的规律
探索形的规律就是要观察并发现图形的排列特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地、安排这部分内容,先找简单图形的规律,再观察较复杂图形的变化规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P88、P89中的例1-例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P115中的例1。
其中例1、例2、例3是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例4是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而二年级下册例1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这样安排充分体现了《标准》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这一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先由教师“扶”着学,再到教师边扶边放最后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一定的成就感。
2、探索数形结合的规律
教与形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将数与形的规律加以联系,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索规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非常重视数形结合训练,顺应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借助直观图形深化学生对数和数的运算的理解,如:一年级下册P91中的例6,二年级下册P116中的例2。
它们的变化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重复出现的规律,而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又如:一年级上学期,在“和是10与10减几”的教学中,教材借助点子图(如下图),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和是10的加法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相关算式的对比,学生感知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探索数的规律
探索数的规律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已经发现的规律进行推断。《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非常重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如: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P91中的例7,它的抽象程度比前面的例题要高,没有图形进行对照,也不摆图片,而是直接通过观察、计算找规律。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一步理解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加深对数的理解。
4、探索式的规律
把一些算式排列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也是探索规律的内容。在数的运算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索方法、总结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整理10以内加减法表,整理20以内加减法表,整理乘法口诀表等,学生可以从多角度--从横行、竖行、斜行去进行观察,发现规律,经过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方法归纳出一般结论,让学生经历了“观察规律--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到了规律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注意熟悉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渗透有序思考,概括与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有规律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3、在教学中要注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拓宽解题思路。
4、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中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开放的情境,并用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认识规律。
5、注意重视差异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Ⅶ 小学二年级约数计算1149约等于多少
老师的解答错误
精确到百位,只看十位数字,十位上是4,根据四舍五入需要舍去,因此结果是1100
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
一、填空。(22%)
(1)2040读作( );八千六百写作( )。
(2)五个千、四个百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3)把20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可分( )支。
(4)与15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6)54÷9=( ),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
(7)1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8)5086的最高位是( )位,表示5个( )。用组成5086的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
(9)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 )重。
(10)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袋大米重20( ) ②一个鸡蛋重50( )。
(11)在 里填上“>”、“<”或“=”。
500+400 999 2856 2658 24÷6 32÷8
二、计算。
1、口算。(24%)
34+8= 48+35= 39+19=
24-6= 27-17= 35-30=
500+500= 2600-600= 1300+400=
5000+600= 800+200= 4000+6000=
90+70= 46-16= 75-50=
8×5= 9×4= 7×6=
25÷5= 64÷8= 54÷9=
6×4-4= 7×7+7= 85-(25+20)=
2、用竖式计算。(9%)
560+250= 640-280= 380+220=
360+170= 870-530= 530-180=
3、列式计算。(12%)
(1)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2)72是9的多少倍?
(3)比8的5倍多5的数是多少? (4)450减去一个数得250,减去了多少?
三、填一填,画一画。(11%)
(1)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类角,( )最小。
(2)1、7、13、19、25、31、( )、( )。
(3)○□△⊙ ⊙○□△ △⊙○□ ( )( )( )( )。
(4)分别画出将 向上平移4格、向左平移6格后得到的图形。
四、下面是三年级一班各组同学捐款情况统计表。(3%)
组 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数量(元) 45 27 30 40
(1)( )个组捐得最多;一组比二组多捐( )元。
(2)全班一共捐( )元。
五、应用题
1
2
(3)买3辆玩具车用去24元。(6%)
①买1辆玩具车需要多少元?
②买7辆玩具车需要多少元?
(4)一筐桔子,每8千克装一袋,装了5袋后还剩下2千克。这筐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