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听课笔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我指的是专水。
特点:
1、拟人手法,阐属述水的形态变化、利害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让读者去猜,更富有趣味性。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诵读本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
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1)小学二年级听课记录扩展阅读:
教材简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月亮弯)听课记录
你好,教材简解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两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课文难易适中,适合学生学习,也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
设计理念
《课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利于他们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因此,语文课上要体现语文姓“语”的特点,即琅琅书声,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以读为体,读中赏欣,才能感情境。
在教材处理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新知,从角色表演中加深体验,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理解生字词,读懂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往童话王国的列车,去认识两位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风的图片。你们知道风有什么本领吗?春风、秋风给我们带来什么?
(风能给人们带来凉爽……)
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又有什么本领呢?
(太阳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设计理念:用生动的情境导入课文,让学生明确课文的题材是童话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风和太阳的本领,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入文本】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师读第一句。这里有一个生字:碰。读一读
师:碰这个字比较难写,左边是个“石字旁”,右边部分我们一起来书空:两人头靠头,两人手拉手,两人手叉腰,双脚并地走。
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谁的本领大。“本”这个字你会记吗?生交流识记方法。(本:木字下面加一竖)
师:本下面一横指明树根的位置,本义是草本的根或靠根的茎干。你能给“本”找几个词语朋友吗?(本领、本事、书本、本子、本来)
师范写:本(撇捺要舒展)。
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字义理解更深刻】
二、初读课文
1. 师: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我们小朋友就来给他们俩做小裁判,给他们评判一下,好吗?
要想做裁判,先要知道他们一共比了几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风和太阳比了几次?
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风和太阳比了两次。
2.那他们每次比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认真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再读课文。
交流:第一次:脱下孩子的外衣。
第二次:让船走得快些。
3.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比试的内容,请大家很快地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交流:第1-3自然段写第一次比试,4-8自然段写第二次比试。
【设计理念:这里设计三次朗读,每次朗读都带有不同的任务,学生读得充分,不枯燥,并学会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相信本课的生字一定难不倒你,下面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最正确、最响亮。
出示:
挂 推 催 碰到 正巧
脱下 难受 船夫 强烈
指名读。
理解词语:挂、推、催(做做这些动作)
联系实际讲词语的意思:碰到 正巧 脱下 难受 强烈
【设计理念:二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语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理解,这样学习效果更扎实。】
三、再读课文
1. 风和太阳第一次比试的结果是什么?
自己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写风的句子。
出示:
风说:“那还不容易!”说着就“呼呼”地吹起来,谁知孩子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指名读。“呼呼”地吹,说明风很(大),结果这个孩子觉得(很冷),做做“裹”的动作。再读读这句话。
看来风失败了,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指名读。
太阳赢得了第一次比试,非常得意,谁来读好太阳说的话:
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
太阳为什么得意?(因为第一次比试太阳赢了。)
现在我们就是太阳,得意地读读这句话。
2. 在第二次比试中,太阳的表现。
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听课记录怎么写
自己做 自己不会自己做 有四则运算手抄报吗 破灭 5441 .三角形 我五年级了,我都是自己预习专,你还是自己做吧属,四则运算是 乘法分配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位置与方向是先写列再写行,好了我就说...
⑷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 学 员 听 评 课 记 录 表
听课人: 听课人所属学科:
授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听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课 题
走进乡村
听课地点
班级
四年级
课
堂
教
学
纪
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其实网络文库很多的,你可以去下载啊
⑸ 小学数学二年级六的乘法口诀的听课记录怎么写
我们一般分为几块
第一块:记录教学流程(记录时力求简洁,思路清晰)
如一,复习导入{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情境导入什么内容}
二,探究发现(主要记录老师的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的主要线索,学生的学习行为)
三,练习巩固:何种方式,小组合作还是老师巡视,练习的内容等
四: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块:谈这节课中教师教学的优点和突出点
第三块:教师教学中存的不足
⑹ 听课记录范文小学数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怎样写听课笔记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课桌,来,我们一起摸一摸它,咦?它是什么形状的?那它有多长呢?用手比划比划。同桌比一比,看来我们的桌子是不是一样长呀?除了用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它吗?上节课我们用了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那你们同桌两个配合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吧!
汇报:铅笔、文具盒、尺子……
师: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师: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1、活动一: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
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cm。(板书)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
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0刻度)表示尺子的起点。(随即板书厘米cm 0刻度)
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
2.活动二:介绍1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也就是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自己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指名学生上台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
(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2)体会1厘米的长度
a.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b.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好,别动。
c.师:那你再用你的小手比一比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够一厘米吗?(比1厘米短一些)文具盒的厚度呢?本子的厚度,铅笔的长度(比一厘米长的多)
师:好大家把手放下,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记住1厘米了吗?伸出1厘米。看谁的1厘米长个了。
(3)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那我们再我们的教室里,在自己的身体上或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可以和同桌或前后交流一下。
生可能回答:学生的手指一节大约是1厘米,电灯的开关按钮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针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课件出示哪些物体是1厘米)
3.活动三:在尺子上找2厘米、3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哪儿到哪是4厘米呢?赶快找一找,(课件出示尺子)
生上台发言。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课件演示)
4.活动四:学生测量铅笔的长
a.师: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
生回答(多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
b.教师示范,学生动手量一量。同桌交换测量。
c.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师:听说呀动物学校的小熊,也在学着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你们想不想看?(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认真看看她们谁量的对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哪幅图测量的是对的,哪副图测量的是错的,为什么?
5.活动五:量一量,画一画
(1)师: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纸条快拿出来小组合作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先猜一猜,再测一测有多长?
(2)汇报展示。(展示小组拿实物,其他学生估计后,再说测量结果)
(3)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小结知识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厘米的认识。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板书课题)
那大家都学会测量长度了,需要大家帮老师一个忙,请大家帮老师测一测操场的长,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