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
三年级下抄册
第一组
1 燕子袭
2 古诗两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翠鸟
6 燕子专列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寓言两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和时间赛跑
14 检阅
15 争吵
16* 绝招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可贵的沉默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颗钻石
20 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太阳
22 月球之谜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太阳是大家的
26 一面五星红旗
27 卖木雕的少年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
30 西门豹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山城的雾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小狮子爱尔莎
4 在金色的海滩上
5 七色花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
上面那位同志搞错答案了
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内容有哪些
第一组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风筝
11秋天的雨
12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花钟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25矛和盾的集合
26科里亚的木匣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不懂就要问
2做风车的故事
3五花山
4六个矮儿子
5神笔马良
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喜爱音乐的白鲸
8信箱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篇课文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的感情点题。
(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扩展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又名《我们的民族小学》;
吴然,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其作品《民族小学》、《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
第一单元第2课《古诗两首》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内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容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五单元第17课《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
1、容易写错别字。
2、上课会分心,想去玩。
3、作文写不长,流水账。
4、阅读方面十分困难。
5、考试时漏题,字迹潦草。
6、回家作业不好好做,先玩再想到做作业。
7.写字写错
8.不好好读题
9.恐惧作文
10.写字慢
11.喜欢打游戏.家中有电脑的,最好不要孩子碰,不然会迷上游戏.
12.阅读能力不强.
13.写字撩草
14.上课开小差
15.下课只知道玩,放学后才知到作业没完成. (阶段,阅读回答问题和写作是比较难的.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因此在教学时应避免使用大段的语言解说,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各种角色,如小动物、小导游、小主持人、小记者等,让这些角色当解说员,在课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童真,声音要吐字清晰,语调快慢有致,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语言美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
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动态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