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年级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

发布时间:2020-11-27 04:28:13

1.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实验

你看看是不是下面的?

日 期 名 称 实验方式 所需器材及数量
第一周 土壤里回有什么 答小组 土壤、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碟子。
第一周 土壤的保水性 小组 烧杯、滤纸、。
第二周 有趣的石头 小组 小刀、常见的几种岩石、锤子、盐酸、滴管
第四周 植物向哪里长 小组 盘子、水、胶水、大豆或玉米。
第六周 杯子变热了 演示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铁条、凡士林。
第七周 小米粒水中游 演示 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米粒、水。
第八周 它们会生热 演示 温度计、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泡沫塑料等。
第十周 凸透镜成像 个人 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支架

2.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研究杠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2、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3、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记下实验数据;
4、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做三次实验.
5、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数值.

3. 科学四年级教科版下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记录

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食物存放一些时间后,会发霉,这时我们就不再食用这内些食物了。容然而,不同的食物在同样的环境中,发霉的速度不一样;相同的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发霉的速度也不一样。那么食物发霉的快慢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4块面包,第一块放在干燥常温中,第二块加一小勺水,放在潮湿常温中,第三块加一小勺水,放在潮湿低温(冰箱)中,第四块加一小勺水,放在潮湿高温(家里最热的地方)中。四块面包分别装在四个塑料袋中放置相应处。
观察记录:
?
第一块面包
(干燥常温)
第二块面包
(潮湿常温)
第三块面包
(潮湿低温)
第四块面包
(潮湿高温)
第一天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第二天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第三天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第四天
有点硬
有点白
没有变化
有些粉红色的斑点
第五天
更硬了
更白了
没有变化
斑点变成棕褐色了
第六天
越发硬了
开始有点黑了
没有变化
面积扩大了
第七天
与第六天一样
面积有点大
没有变化
面积更大了,还有些毛茸茸的

4.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到的现象答案

6.02 研究降落伞下降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认识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伞面的大小与空气的阻力可以影响下降速度 各种各样的降落伞 1.把伞面不同的降落伞依次在室内上空抛下(每次高度要基本一 致),观察下落现象,并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 时间。 2.把刚刚用过的降落伞拿到室外依次抛向空中(每次高度要基本一 致),观察下落现象,并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 时间。 伞面面积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 实验现象 降落伞载重越大,降落伞下降越快; 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下降越快。 伞面面积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 实验结论 降落伞载重越大,降落伞下降越快; 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下降越快。 备 注 小学 2014—2015 年下学期学生演示实验报告单 学科: 科学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班级 : 四年级 学生:6.05 探究食盐的溶解量对溶液的体积有没有影响 懂得预测要有正确的依据 小烧杯、勺子、水、盐 教师说明实验方法:在装水的烧杯里放 5 克盐,水位会发生 变化吗?装入 15 克、50 克盐,水位会发生变化吗? 2、 先预测后实验。 食盐的溶解量对溶液的体积有影响 实验现象 食盐的溶解量对溶液的体积有影响 实验结论 备 注

5.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例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让学生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
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认识空气的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时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3、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显的化学知识,并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4、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在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5、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6、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滥用科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7、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具有的性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及风的形成,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性质,指导学生设计热空气上升的实验,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措施和方法
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成为学生乐于进行、经常进行、自发进行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精心制作实用、精致、可操作性强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工具
学生:相关实验工具
六、实践活动
调查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净化空气的措施。

七、课时划分


我们周围的空气
1-4
1.空气的性质
1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
3.空气中有什么
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共4课时

课题 : 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P2-P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社会问题、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5、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橡皮、橡胶塞、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注射器
学生:气球、塑料袋等实验工具,记录本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学生尝试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性质,能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观察周围的现象,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
2、依照教材说明,自己动手做实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尝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了解到的空气的存在及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出个矿泉水瓶,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吗?学生可能回答: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态。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空气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之中,离不开它。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空气还有哪些性质?板书课题:空气的性质。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空气的存在。
通过观察和了解,你用什么好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再引导学生自主做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方法:用塑料袋收集;用注射器往水中打,出现气泡等。
2、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 实验一:①如果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教师并适时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2) 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请一位学生来吹一个气球。
②教师拿出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学生吹吹看。
③问学生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回答:在瓶子底部扎个小洞,空气跑出,留出瓶子中的空间。
(3) 做了2个实验了,提问学生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间,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板书: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4)作记录。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问学生们知道空气有多重吗?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气球平衡实验,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
(2)教师在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有质量。 板书:有质量。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 实验一 找一同学,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看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空气的流动性。板书:流动性。
(2) 实验二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学生们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感觉,怎样解释现象。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又弹性。板书:可压缩,压缩有弹性。
4、比较空气与水的异同点
(1)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空气与水的异同。
(2)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现象: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3)完成课本第4页的表格。
5、模拟喷气气球的飞行
(1)指导学生来做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实验中注意:绳子要拉紧绷直,长度不小于4米;学生有依据地作出假设,并明确变量的控制;重复2-3次,取平均值。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记录。
(3)简介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是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作为推进力来源的飞机。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它可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推力,飞得更快。特别地在1万─2万米空气比较稀薄的高空,喷气发动机更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空气具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
自制空气枪
(1) 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让纸团射的远,湿纸团就要把“枪筒”密封好,不能漏气,而且两端的湿纸团相隔的距离要远,这样空气占据“枪膛”
的空间大,被压缩的程度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子弹”就射的远。
限时作业
1、 空气有哪些性质?
2、 给自行车打气利用了空气的哪个性质?学生还知道生活中哪还用到这一性质?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内容:教材P6-P8
教学目标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3、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5、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气球、蜡烛、纸蛇、集气瓶、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学生:笔记本,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冷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自己收集资料,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自己动手做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下来,并尝试解释。
3、了解“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预习检查: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找几个同学说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了解到的关于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空气的性质,找位同学总结下。检查回顾上节课内容。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空气的流动性,看看它在受热和受冷的情况下是如何流动的。
三、自主学习:
(一)空气的流动:(1)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点燃一支蜡烛,把手分别放在烛火的四周、上方及下面,靠手感觉到: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有股热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时,感觉到空气是冷的,因此可以初步判定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
② 教师拿出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学生发现纸蛇旋转起来。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上升的空气。
⑤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空气加热后上升。那为什么会上升呢?指导演示实验:木棍保持水平,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最后移开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现象。学生:加热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二)研究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学生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学生们发现了什么?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里都充满了烟雾。
(3) 为什么?问学生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原因:热瓶里装的事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这也就是风的形成原理。
(三)热空气的用途
(1)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学生们知道有什么吗?孔明灯,热气球等。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热空气上升原理。
(四)结合课文插图,请学生们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阳光加热地面,温暖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教学延伸
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自制一个“孔明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限时作业
一、填空:
1、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3、因为地球是一个(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二、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内容: 教材 P 9-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3、知道空气是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4、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6、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集气瓶、蜡烛、冰块等
学生:相关实验工具,笔记本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1、了解空气成分。
2、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预习内容及方法:
预习内容及方法: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能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烧的最持久?学生猜测。
2、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提出问题: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怎么解释?蜡烛燃烧会用掉玻璃杯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 实验一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谁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 ②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观察实验结果:水一般进不了瓶子。为什么?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③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讨论: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留出了一部分空间)为什么瓶内的空气会减少?(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2) 实验二 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①提问:瓶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学生猜测,不支持。②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现象。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支持燃烧);根据这些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各有什么性质?(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 查阅资料我们得知: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在一只瓶子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子里。
(2)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 把无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② 提问学生们看到什么变化?说明什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二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① 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② 演示实验:沿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③ 现象: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讨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拓展延伸:干冰灭火器。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一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燃烧物温度降至低于着火点,二是利用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
3、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 实验一,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① 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们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是干的)。过一会,观察发生的现象。② 现象:杯壁外有许多水珠。
(2) 讨论: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露水能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东西放在露天过夜,表面会有水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气体,它由多种成分组成,还了解了各个成分的性质。
限时作业
1、空气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气体混合而成。
2、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

课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内容: 教材 P 12-14页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3、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4、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5、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笔记本,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通过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学生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每年6月5号,今年的主题是“你的地球需要你 – 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空气是生命的关键,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教材P13页上面的两幅图,学生们喜欢哪个?为什么?(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烟尘、生活煤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 简介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害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地面无风。此时正值寒冬季节,气温低,湿度大,伦敦一连数天沉浸在浓雾中,而成千上万的烟囱照样向空中喷吐大量黑烟,形成酸雾。四天死亡4000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陆续又有8000人死亡。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 学生献策。教材P14页。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关于植树造林:绿色植被有制造氧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污染四个方面的作用。关于汽车尾气的危害:知道学生认识到用步行、骑车代替坐汽车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一种保护空气的实际行动。关于焚烧垃圾: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减少垃圾量以及要做到分类投放垃圾。
教学延伸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限时作业
1、(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空气被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
3.列举一下你知道的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创造。

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 )、( )、( )、( )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
4.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5.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6.孔明灯和( )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7. 因为地球是一个( )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8、空气总是在( )的,( )就是( )
9、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需要( )。( )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0 、 (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1、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 )了
二、 判断题。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2. 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三 探究题
1.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空气

二、问答题。
1.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
么?

2 人类可以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6. 急求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第课 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 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 植物的茎

7. 小学生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视频雾的形成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
雾主要有辐射雾及平流雾两种。
辐射雾的形成,是由于夜间时地面辐射不断散热,使近地面空气逐步冷却,较潮湿的空气很快便降温至露点,形成无数的小水珠悬浮于空气中。辐射雾多出现于晴朗而风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于日出后一至三小时或风力加强后,雾便会消散。
平流雾的形成,是由于湿暖空气流经较冷的地面或水面,气团底层降温至露点,水汽便凝结于尘粒之上。平流雾一般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不分昼夜,以春夏较多。

8. 水的蒸小学四年级科学发实验记录

一.探究目的:复 水蒸发速制度快慢的控制因素
二.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影响谁的蒸发快慢
2.建立假设:假定温度的高低可以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3.设计方案:
①实验材料:酒精灯,两块载玻片,两个镊子,胶头滴管,装有水的烧杯
②实验方法:用胶头滴管从烧杯中吸取少量水,在两块载玻片上各滴入2-3滴水,分别以那个镊子夹住;其中那个一个载玻片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观察两个载玻片的蒸发快慢
③注意事项:用酒精灯加热载玻片时,要用外焰加热;加热之前要预热;两块载玻片之间要有一定距离.
④观察结果:用具警灯加热的载玻片上的水蒸发的速度比放在室温下载玻片上的水蒸发得快.
三.得出结论 温度越高,水蒸发的速度越快 同时,它也和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还有水面上的风速,搅动水面速度,气压等都有关系!

9. 谁有苏教版的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复习题资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
2、骨骼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重要组织)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6、运动的速度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7、一个摆,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1)次。
8、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9、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10、刚孵出的小蚕叫(幼虫)。
11、蚕蛾的身体分为(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状)形状的。
12、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3、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1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5、(地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7、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8226;古道尔)。
18、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推论。
19、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0、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21、骨头中空的,里面的软物质叫(骨髓)。
2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23、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24、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恢复)。
25、肌肉除了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能保护(骨骼)和(身体)。
26、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没动),如果选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则人(在动)。
27、最早的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28、(伽利略)根据教堂的吊灯不停的摆动,发明了“脉搏计”。以后又出现了摆。
29、(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力的单位是(牛顿)。
二、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开展。(对)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错)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对)
5、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对)
6、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错)
7、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错)
8、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错)
9、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错)
10、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对)
11、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对)
12、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错)
13、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对)
14、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对)
1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对)
16、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对)
17、骨骼是一个完整的骨架,一块或一群都不能称为骨骼。(对)
18、膝关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屈伸;上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旋转;肩关节即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对)
19、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对)
20、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对)
2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对)
22、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不会产生摩擦力。(错)
23、球、轮胎、泳衣、弹簧等物体都具有弹性,当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使其发生形变时,它们才有了弹力。(对)
三、问答题:
1、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答:大米7克、面粉9克、黄豆36克、绿豆24克、豆腐7.4克、白菜2克、茄子2.3克、苹果0.4克、花生27克、猪肉9.5克、牛肉20克、人乳1.5克、牛乳3.3克、鸡蛋15克、鲤鱼17克、对虾21克。虽然人乳、牛乳、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它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量基本上与人体相符,所以营养价值较高,是膳食中最好的食品。
2、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运动能提高大脑的指挥能力,运动能延缓运动器官老化,运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运动能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
3、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一、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二、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动。三、大重量训练要适可而止,用大重量训练,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请人保护。四、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场地安全检查。五、注意身体的警号。六、认真总结预防伤害的经验。
4、请举出生活中包含两种以上复合运动的物体有哪些?
答:在圆形操场上跑步,直升飞机起飞、易拉罐滚动
5、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摆或是摆动?
答:钟表,秋千、节拍器
6、生活中对物体施加力以后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例子!
答:气球、橡皮泥、面粉
7、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的?
答:打篮球,跳水,乒乓球
8、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力的存在?
答:看力所施加的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改变和形状改变。
四、牢记:
肩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膝关节——屈伸
桡尺关节——屈伸
指关节——屈伸
肘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颌关节——屈伸
髋关节——屈伸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力)
汽车轮胎上的纹路(增大摩擦力)
轴承中的小钢珠(减小摩擦力)
车轮上的防滑链条(增大摩擦力)
流线型的船体(减小摩擦力)
鞋底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增大摩擦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