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而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众所周知,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小学生活中的种种规范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难以适应。他们往往表现为活泼好动,自由散漫,自我约束力极差,习惯形成的反复性强,并因此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帮助他们及早地适应小学生活成了当务之急,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也便成了一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重点。在工作中,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进入角色,笔者想出了一些小妙招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笔者记得孩子们初入学的第一周几乎没上课,都是在给孩子们讲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由于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孩子们不敢有太淘气的表现,所以还都比较听话。随着他们对学习环境日渐熟悉,渐渐地也露出了他们的本性,活泼好动,无拘无束,课堂上坐不住,小手乱动,听一会儿课就玩自己的去了,一节课中要停顿多次来规整课堂纪律。面对这种状况,不得不思索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
1.1 巧用评比栏
我们班的评比栏是用小飞机升格来记录学生的优良表现的,根据一年级孩子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比,促进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谁上课坐姿端正,眼睛随着老师动,能用心听讲升一格;谁做到了注意倾听小朋友说话升一格;谁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升一格;课前摆好学具等待老师来上课升一格;谁在走廊不跑跳、不大声喧哗升一格;能提早来校并自觉读书的孩子升一格等等。若不遵守规定,如:上课时小手乱动,坐不住板凳就要降一格。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养成良好习惯,我开展了四个组间的评比,每天得分最多的组,全体都升一格,这个难度比较大,必须全组人都做出努力才行。加分也是有学问的,有表现相当好的组,也有表现差的组,不能总给好的组加分,若差的组有进步,也应及时予以鼓励,给他们组加上进步分,而好的组也一样,比前一天好才能加分,所以各组学生都极力向好的方向努力,而且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我规定每个月小飞机升的格数,如10月份有休假,飞机升到35格就能得到奖励,11月份飞机升到45格才能得到得到一张写有“合格飞行员”的奖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想在月底得到这张奖状,所以拼命地努力。利用这招,绝大多数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了,孩子们变得会听讲、会学习了,能坐得稳板凳了,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1.2 巧用各种名目的小奖状
每月月底,都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发小奖状。“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他们是帮助老师为同学服务的,且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包括抬饭桶的,盛饭的,分饭的,清理饭后残局的等等;“坐姿进步星”:他们是能保持良好坐姿,认真听讲并取得较大进步的孩子;“积极向上星”:奖励的是特别有上进心的孩子;“用心学习星”:奖励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全面发展星”:奖励学业优秀、兴趣广泛的孩子;“朗读新星”:奖励朗读声音变大且有感情的孩子;“书写进步星”:奖励在书写方面变规范整洁的孩子。利用这些激励办法,促进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月末捧着红红的奖状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了,这也是为下个月注入成长动力的时刻。
1.3 巧用孩子们喜爱的小粘贴
由于孩子们一天都没见到家人,所以临近放学时,他们异常兴奋。一到教室外面,孩子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根本不看老师,排队走出校门都成了困难事。为了能帮助学生养成放学排队的好习惯,我又想出一招,在教室里先给每个孩子的脑门上贴一枚小粘贴,在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上贴上亮闪闪的小苹果、小星星等等,孩子们看起来更可爱了,谁愿意摘掉它呢?谁不想让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神气样呢?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若谁在教室和走廊里说话,谁排队时溜号,横排竖排没对齐,谁走路过程中走乱了、走歪了,都要摘掉那枚粘贴,为了不让我摘掉那个宝贝,孩子们自然都自觉地遵守各项纪律,所以我们根本不用花很长时间组织孩子站队,而且孩子们的队伍非常整齐。
1.4 珍视孩子们的第一次好表现
记得那是孩子们入学后第一个月的活动――队列比赛,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而言,让他们整齐划一地齐步走,在分不清左右的情况下,喊1时左脚点地,一个不错地向左向右向后转,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我们上场了,那天还邀请了全班家长来观看孩子们的表演。据家长们反映,我们班孩子队列比赛时表现得还是不错的。回到班级,我做了简要的小结,把家长们的评价转告给孩子,全班孩子都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脸上绽放的是成功的喜悦。这时我意识到教育的契机又来了,我对孩子们说:“老师从你们眼中看到了积极向上,这是我们参加的第一次学校举办的比赛,以后学校还会有这样的活动,你们都能用心去做,像今天队列比赛一样,表现这么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能!”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班级里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孩子们有了积极向上的习惯,想做不好事都难。
对于表扬孩子的第一次好表现,我从另一件事上充分看到了它的作用。那是我们班上的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让孩子们画了一只小手。下课了,我回到班级,看到了孩子们的作品,我有些惊讶,于是灵机一动,让画得好的孩子们举着作品,给他们留了影,并发到了微信群里,这下不得了,孩子们从此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周有两节美术课,他们天天盼着上美术课。有了学习兴趣,孩子们自然不会再分心做其他事情了,也不用费尽心思维持纪律,当然这也和美术老师的优秀业务能力与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表扬第一个不怕脏、帮别人擦呕吐物的孩子,表扬第一个捡碎纸片的孩子等等,屡试屡成。
关注孩子的第一次好表现,这得需要我们做有心人,每个孩子每天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变化,常说一些激励孩子向上的话语,会轻松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2 写字习惯的养成
写字时,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必须强调的,也是孩子们相对容易做到的,但书写整洁美观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家都知道,一年级孩子手脑协调能力还不那么强,写字时缺乏耐心,这给写好字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养成用心写好字的习惯,笔者做了如下努力,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1)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家长和孩子们都很紧张,谁都不甘心落在后面,所以利用了他们的这种心理,激发孩子们对写字的热情。全班50个孩子,我每天在微信群里发三四个孩子的拼音书写(当然是书写最漂亮的),孩子们都想让爸爸妈妈们早些看到自己的“作品”,所以不用老师说太多的话,他们都能用心书写。着着孩子们的书写一天比一天有进步,看到他们争先恐后的势头,怎能不让人感到开心呢?
(2)学写汉字对孩子们来说又是一大难关。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书写都得过关,字的间架结构也要掌握好。每天我都给孩子们做最标准的笔画书写示范,教孩子们如何进行写字前的观察,怎样找关键笔画,尽管这样用心地教,但还有一些孩子不得要领,于是我又启动奖惩机制。写得好的学生可获得“书写真漂亮”的印章,得到这个奖励的孩子感到十分自豪。达到要求的学生,就给印一个“好样的,一次过关”;结构掌握不好的给印个“请看清关键笔画”,再给他示范写个字,让他练写;对待书写不用心的学生就给“书写警告”印章,并带相应的表情,当然得把写的所有字重写了,孩子们都怕这个惩罚,所以他们写字的时候都很认真,很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汉字书写美观多了。评价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很多。我在示范时,若哪个笔画没顿笔,哪个关键笔画位置不对,间架结构不得当,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给同伴评价看得更准,而且更有利于纠正他们自己的错误。尽管有一些孩子还处在眼高手低的阶段,但我相信他们都会不断取得进步,写出一手好字。
3 小结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效的,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只要掌握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激发起孩子的内在潜力,会大大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更多的好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养成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B. 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怎么培养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展发。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这里专门谈谈一年级启蒙教学家长应注意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生活严谨。督促孩子按时上学,要按时回家,按时作息。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2、专心致志。孩子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3、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4、认真细致。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5、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6、背记词汇和课文。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记一些词汇和课文。
7、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多鼓励孩子学儿歌、听广播、看课外书和新闻节目等,特别是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每天督促他定量阅读,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8、培养周期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周期,培养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周期学习的习惯。
9、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
只有老师和家长齐抓共管,才能使孩子健康、和谐的成长。
C.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
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c、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d、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给我!”“给我!”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小麻雀是益鸟!我们应当怎样做?”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放回大自然。”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
D. 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E.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F. 小学一年级学生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刚从幼儿园上来,对校园的生活环境不熟悉,对新学校的行为规则不清楚。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所以它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在一年级班级上课,一堂课四十分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良的行为,如:上课头钻到抽屉里做小动作;老师在上面讲课,有的小朋友在下面玩橡皮;还有的小朋友把凳脚翘的老高,坐没坐象;有的甚至在别人没有说完一句话就急着回答自己的问题了。以至打断别人的思路和倾听人的倾听效果。都说一年级是习惯培养最好的一年,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一年。因此,如何培养好一年级小朋友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这将关系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目标制定
根据上面情况,我制定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以研究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根本目的,以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为载体,在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对班级学生各方面习惯的调查和了解,设计各类活动、采取不同措施对学生进行实践研究,最后找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形成适应新时期一年级小学生的较为规范的学习习惯培养体。
三、具体的实施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个好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据教学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尝试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学生在家甚至连饭都要喂呢!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全班开展“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课表,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明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培养几个班干部在课前检查督促。经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2)、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语文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他们的注意力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讲课要充满激情,语言要儿童化。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人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随意性强,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认真观察,而一些在他们看来乏味的东西则不免会心不在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细心地指导他们参与学习,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我自制了灯片和拼音及识字卡片,在课堂随机出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比较字母、音节、汉字的异同,我在课中这样对学生说:“比比谁发现得多。”“谁能有顺序地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你知道他现在讲的在哪里?比比谁找得快。”特别是当一个小朋友在交流时,就让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讲的在哪里,你找到了吗?并经常开展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在多次的竞赛、对比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有序观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语文课本是学生无声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它作为“老师”的作用。良好的看书、用书习惯应从一年级起培养。课本根据儿童特点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从中识字学句,一年级学生学儿歌很快,他们能背出来,但指几个字给他却不认识,原因是他们还没学会阅读课本。我常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引导他们阅读课本,如从课本中找生字宝宝、比比谁认的字最多。我还常采用先讲后看书的方法,教学时先把书上的插图演示在投影上,让学生来看图说话,讲完后让学生翻开书读课文,使小朋友看到,老师课堂上用的这些“图画”
G.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怎么培养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备无患的好,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刚上一年级孩子都非常激动,迫不及待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一时期父母应该手把手地教会孩子怎么在老师讲课之前预习课本。通读课文了解即将要学的大概内容,并尝试自己理解内容,遇到哪里不会的重点标记下来,上课时重点听讲。
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反复几轮下来,相信孩子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点,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H.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一、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
1、课前准备不到位,不是忘记拿文具,就是忘记拿课本;
2、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有同学在说话、打闹;
3、举手习惯差,有害怕举手的,有站起来举手的,有边举手边大声嚷嚷的等等;
4、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出错了,会讥笑别人;
5、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同学爱趴着桌子,有的侧着身子,甚至低年级有学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听讲,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停的扭身子。
6、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
7、在课堂上太随意,捏指头、“摆师爷”、喝饮料、折纸、看课外书、下位置扔废纸等;
8、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姿势;
9、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
10、自己学习时,不能自觉地学习,而是做些影响别人的活动……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
三、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唯有冷静,才会化干戈为玉帛。
2.尊重性原则。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恍然醒悟,弃旧图新的。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从而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的方法: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好习惯的养成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终身受益。
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学习好,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要有信心,有决心,要不断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切困难。
3、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师要比学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须做到一心两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你不要指望跟学生讲一次纪律的重要性,他们就会一节课按你的要求去做,你也不要指望课后将他狠狠地批评一顿,他以后就会改过来,这些工作也要做,但你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作出反应与调整。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首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词语、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
4、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努力优化课堂。学习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要吸引学生尽可能长时间地专注地听,老师必须从自身出发,优化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备课,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低年级特别要做好教具的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进课堂,进行课前组织教学。课堂上注意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能力,抑扬顿挫,运用孩子们的口吻说话,就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如在读的训练中,就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训练。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读、角色读、加动作读、变换声音读、背诵……这就是“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5、不同性质的课堂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6、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1)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3)老师走进教室喊“上课”时,全班同学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
(4)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5)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等别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师的同意再回答问题。
(6)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说“再见”,教师走出教室后,学生再按顺序走出教室。
7、改进教法,增强兴趣。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也是有选择的,只有当自身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心中有明确的要求,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并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方法,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
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师、家长都要大胆突破教、学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学的空间,重视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教育越早越好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
4、对学生而言的几种学习习惯
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c、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d、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给我!”“给我!”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小麻雀是益鸟!我们应当怎样做?”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放回大自然。”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I. 怎样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幼儿园的轻松课程,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那孩子们应该怎么度过这个关键期呢?
就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读小学了。
二是允许孩子们在刚升上小学时,自然地表达自己哪些地方觉得不习惯,不让孩子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很丢脸。
三是多交一些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圈。
四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开学前,可以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
其次要从小习惯着手,引导孩子学会自立,尤其要注意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升入小学后每天准时到校的作息。
升入二年级之后,语文学习方面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生字、词语的训练了,还要引起对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兴趣。孩子要积累材料,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阅读书籍的能力,并且初步有了评判一本书、一个故事是否适合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就要特别注意多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空间和氛围。在给孩子选取阅读的书目时,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类图书,只要是积极正面健康的书籍,都可以给孩子看。
另外,不要认为积累只能限于文字积累,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口头积累。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家长在注重学生书面的字词句时,也要注意学生在生活中说一句话时是否完整,经常有意识的训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J.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从家长反映情况来看,一年级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业。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观察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二、一年级小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几种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训练,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 (一)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二)口头表达。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三)就语文学科来说读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二个方面进行训练:(a)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以及自觉朗读的习惯。(b)精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天文地理,扩大知识面,使孩子们从小主动寻找科学的奥秘。 (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三、培养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恰当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行为变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