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今天天气怎么样》PPT课件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起到了引领作用。教材“从今天到哪玩”引起学生对于天气的关注和兴趣,继而展开学习其他天气知识内容。其实三年级学生说到天气一点儿也不感觉到陌生,也能够在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得到天气变化对于生活学习的影响。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来自经验的积累和别人的传授,因此这些是不全面的,有的还是不科学的。所以这课首先从引发学生兴趣入手,逐步让学生自觉关注天气现象,掌握天气变化,把天气变化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习天气方面的有关知识,其次是把一些天气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等知识,让学生科学、准时、有效地了解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联系。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和古代人们掌握天气情况的手段与方法。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天气方面基本知识;
2、通过观看课件等环节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由来,了解现代掌握天气情况的主要途径;
3、组织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喜欢的天气符号,逐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4、让学生搜集一些我们当地的天气谚语。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3、掌握了解天气情况的常用途径和天气预报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明白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和知道天气预报不是绝对准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各种途径。
二、难点:
1、知道运用天气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
2、学会用气象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变化;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和视频,各种天气的图片。
2、出示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和老师设计的符号。
3、介绍近代“天气预报”由来的视频。
4、各种民间天气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烘托课堂气氛,引领学生关注天气。
2、在背景音乐中,和同学们一起猜一猜谜语——“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同学们猜出这是什么吗?
3、集体朗诵单元扉页的一段关于“风”的小诗“你见过它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谈话小结:刮风和下雨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
4、提问:有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还有那些天气情况呢?
播放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声音等。
5、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它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比如说……(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相互讨论)
6、提问:那大家来看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有没有影响我们?谁来描述一下。(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熟悉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谜语和诗歌,启发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探究话题——天气。)
二、认识常见天气符号,把握特征并尝试自己设计。
1、谈话:看到书中的同学在准备外出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当天当地的天气情况,不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活动计划的。看来掌握一些天气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一般是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信息的呢?
2、提问: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来预报天气的?(天气、气温、风力风向、云层)。但是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变化无常,用文字写起来太麻烦,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呢?
3、课件出示常见的天气符号。(1)讲解:就像交通标志一样天气状况也可以用符号表示。(2)说明用符号表示的特点:(板书)简单、直观、方便。
4、谈话: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当一回设计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天气符号呢?(1)要求:比一比谁的设计合理、科学、简单、好认。(2)图片展示老师自己设计的符号和部分优秀学生设计的符号。
同学们设计的天气符号各有特色,想不想看看电视上的天气符号是什么样的?和自己比较比较。(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
5、我们除了用词语、符号能描述天气,还可以用动作、声音表示有些天气现象,请同学上讲台表演“寒冷、炎热、刮风、雷电等”
(设计目的:让学生设计天气符号和动作表示天气,渗透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讲解天气预报符号的目的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科学的天气知识。)
三、了解获得天气信息的各种途径。
1、谈话:刚才呀,几位同学表演很到位,下面老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播放天气预报由来的视频)。
2、原来天气预报只有150多年的历史,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么了解天气情况的呢?同学们请看课本44页。
(1)从动物、植物的一些反应来获取将来的天气情况。(课件补充一些天气谚语)
(2)观测云层、风、天象等获知天气信息。(补充相关谚语作为学生的积累)
3、提问: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要想获得天气信息,都有哪些途径?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当引领得出结论。(板书: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网、手机短信、打电话)
4、这些天气信息都是气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下面我记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获得天气信息的?带领学生学习课本43页中关于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5、观看一段完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全面了解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播报天气的。
(设计目的: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天气信息是怎么获取的,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谚语。让学生经历一个天气预报的过程,学生的收获远远比获得一些天气知识更多、更重要。)
四、天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讲述故事“西藏登山队准确测出珠穆朗玛峰高度”。(课件出示内容)
2、我们学校去年组织的首届冬季运动会,也要关注天气。
3、引领学生观察书中有关插图。
五、课外实践活动
1、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最近一周天气情况。
B. 谁更硬一些ppt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材料的硬度是相对的,认识金属有颜色、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检验的,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硬度大的材料能在硬度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难点:利用硬度大的材料能在硬度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易拉罐、各种金属条(片块丝)、简单电路、榔头、砖块
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每组2套)热水、杯子、金属条、木条
教 学 流 程
课前游戏→比较硬度→认识金属→饮料罐的故事→总结延伸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课前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
1.先选择两生比赛拔河,按照力气大小排列;
2.再一次选择两生,每生与上面的学生比赛,排列。
3.小结:大家看,如果我们要知道四位同学中谁的力气大,需要这四名同学之间一一进行比较后才能排列起来。(开始上课)
(二)比较硬度: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种物品,它们分别是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投影出示),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学生说)
2. 这节课我把这四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物品带到教室里,也想进行一次比赛,比什么呢?它们想比一比“哪种材料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3. 你们觉得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怎样排列呢?(学生猜测,板书猜测)
4. 如果只有一种猜测: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有2种以上猜测:到底谁更硬一些呢?
这仅仅是大家的预测,老师把这四种物品放在桌上,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比比它们的硬度?(附板书:拧、折……)
请你们小组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它们的硬度,然后将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排列起来!
(活动结束):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5. 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对这四种物品的硬度进行了比较,但是大家所使用的这些方法有的是不科学的。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比较硬度的方法:刻画(板书)。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6.(投影:再出示一套物品)为此,老师帮大家准备了两套这样的物品,一套是被刻画的,另一套是用来刻画的,现在你们想怎样来比较它们的硬度?我们先选择刻画物品中的木条,用木条分别去刻其他三种物品,你觉得在刻画这三种物品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生说,如果提到“用力大小相同”时板书)
师演示: 大家看,从这组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转到课件):如果刻画后划痕明显的就在表格中打“√”,如果没有划痕或者划痕不明显的就打“×”。(课件演示第一行的实验结果)
(指屏幕)然后再用卡纸去刻画木条、铁钉、塑料尺,再用……,最后,把你们的比赛结果填在最下面的空格中。
7..学生实验:好!桌上的四种物品是被刻画的,用来刻画的四件物品在贴盘中,开始比赛吧!
8.汇报:比赛结果出来了吗?
(请一组学生上台汇报)你们从哪些刻画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他的小组比赛结果一样吗?(板书正确的结果)
9.小结:通过一一对应的刻画后,我们发现这四件物品从硬到软排列是这样的。
(三)认识金属:
1.用来制作铁钉的铁是一种金属(板书:金属),金属是比较坚硬的材料,你还看到过哪些金属做的物品?(学生举例)
2.哇,大家认识的金属还真不少,老师也找了一些金属制成的物品,一起来看一下(投影)
这么多的金属制品,你觉得为什么这些物品用金属来做而不用别的材料呢?金属有什么特性吗?
(1) 坚硬
(2) 能导电:(看到电线)真的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电路检测器,如果金属能导电,我用金属把这两端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来试试看好吗?(演示)看来,金属真的能导电。(板书填充气泡图)
(3) 能传热:(看到锅)难道金属的传热能力比其他材料好吗?我们来比比看好吗?老师这里有一根铜棒和木棒,同时放到热水里,你觉得谁传热快?怎么判断呢?(过一会儿,用手摸上端)好,我把材料分给每个组,(倒热水,学生领取,实验,汇报)。结果怎么样?不错,金属确实具有传热快的特性。(板书:传热快)
(4) 延展性:其实金属还有一个特性大家比较难发现,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现在我用榔头敲打这跟金属。大家看,它怎么了?(扁了,薄了)。是啊,我们把金属可以拉成丝或打成薄片的特性叫做延展性。(板书:延展性)。
(5) 有光泽:可用砂纸磨后观察。
3.小结:(看气泡图)原来金属具有这么多特性,利用这些特性,人们把金属加工成了各种物品。
C. 小学科学三年级水是什么形状教学课件
先介绍水的科普知识: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汽。
是在固态时为冰,这形状大家可见,雪花,冰块呀,好举例子
在液态时,没固定形态,取决于容器。至于在地上的水珠,你就说由于水分子中间存在引力就行了。当体积太大就没有足够的力吸在一起了
气态,和空气一样,取决于容器
液态和气态拿个杯子给学生演示下,很直观。
关键点是,标准大气压下,0度冰水混合物,100度变成蒸汽。
希望弄点严谨正确的知识,孩子在以后很受益的。
D.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易百特教师网要所课件
E.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7《水里的植物》课件
如下:
主要考察的是水生植物的知识点: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或潜水者。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成为丝状,如金鱼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恢复与重建在淡水生态系统的稳态转化(从浊水到清水)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
水生植物的细胞间隙特别发达,经常还发育有特殊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在植株的水下部分能有足够的氧气。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莲等植物的通气组织属于开放式的,空气从叶片的气孔进入后能通过茎和叶的通气组织,从而进入地下茎和根部的气室。
整个通气组织通过气孔直接与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流。金鱼藻等植物的通气组织是封闭式的,它不与外界大气连通,只贮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呼吸作用之用,以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之用。
F. 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对毫升产生的意义有所认识,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3个大小不同装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种容量的容器等。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一次性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西游记35被困火焰山》片段)同学们看到,猪八戒实在是太热了,现在他叫喊着要喝水,唐僧就拿出了三瓶水,(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八戒要拿装水最多的一瓶,但却挑不出来,大家能帮他猜出来吗?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了三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和老师讲台上的都一样,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板书课题)
二、比较水的多少,体验探究过程
1、同意*号瓶中水多的人明显占优势,那我们就认定*号瓶中的水最多,这样可以吗?那要怎样才能比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办法吧。
(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师根据汇报板书。
可能的方法有:比高低、注射器、互换瓶、比杯数、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 (板书)
4、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可真不少,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呢?我们在研究科学问题时,要选择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
5、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思考所需的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由实验员到教师处领取材料。
6、学生小组实验,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板书)
三、比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发明过程
同学们找到了装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们能说出来吗?
1、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
教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我们如何测出更精确的数据呢?可提示学生想到刻度线。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结果统一?
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
1、师介绍量筒:为了比较精确地知道水的多少,我们就需要使用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
每个小组的实验桌里面都放着一个量筒,请材料员拿出来,大家仔细观察它,你发现了什么?
(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
2、介绍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3、提示测量要求:
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正确读数方法)
(二)、使用量筒
1、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2、孩子们真聪明,知道应该怎么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学想亲自量一量吗?
我们来量一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
3、测量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1、同学们,我们能说出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吗?
(课件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
2、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3、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不关水龙头1天,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板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
猜想 方案 实验 结果 发现
( 根据学生的回答记录 )
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课件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二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4.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5.学生小组交流 。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 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方法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
观察有目的有顺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