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年级 > 小学一年级数列

小学一年级数列

发布时间:2021-03-12 00:43:13

⑴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玩的数学游戏

一《找朋友》

1、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游戏准备:.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3、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二、《摸几何图形》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2、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3、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三、《搭积木》

1、游戏目的: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3、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四、《拼一拼,摆一摆》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3、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和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五、《猜猜看》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2、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3、游戏过程: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1)小学一年级数列扩展阅读:

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可以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天赋。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确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在孩子一年级期间,我们经常和他玩各种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他的数学思维,还由此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玩积木: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⑵ 小学一年级数学怎么教

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可用教具来教。

⑶ 小学1年级数学题、、、

数学小知识
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
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九 九 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
“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成绩要多好,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从小学1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立即给予纠正。只要小学阶段做到这点就可以了。如果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往往会收效不好。下面是专家的具体分析:
~~~~~~~~~~~~~~~~~~~~~~~~~~~~~~~~~~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 14、学习时常说闲话;
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 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 要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 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值得我们借鉴。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
音乐与数学
动人的音乐常给人以美妙的感受。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的是唱得好,也有的人五音不全,唱不成调,这就是唱得不好了。同样是唱歌,甚至是唱同样的歌,给人的
感觉却是迥然不同。其重要原因在于歌唱者发声振动频率不同。
人类很早就在实践中对声音是否和谐有了感受,但对谐和音的比较深入的了解只是在弦乐器出现以后,这是因为弦振动频率和弦的长度存在着简单的比例关系。近代数学已经得出弦振动的频率公式是 W = ,这里,P是弦的材料的线密度;T是弦的张力,也就是张紧程度;
L是弦长;W是频率,通常以每秒一次即赫兹为单位。
那么,决定音乐和谐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人类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它决定于两音的频
率之比。两音频率之比越简单,两音的感觉效果越纯净、愉快与和谐。
首先,最简单之比是2:1。例如,一个音的频率是160、7赫兹,那么,与它相邻的协和音的频率应该是2×260、7赫兹,这就是高八度音。而与频率为2×260、7赫兹的音和谐的次一个音是4×260、7赫兹。这样推导下去,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列和谐的音乐:
260、7,2×260、7,22×260、7„„ 我们把它简记为C0,C1,C2,„„,称为音名。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音的比较,可暂时不管音的绝对高度(频率),因此又可将音乐简写为:
C0C1C2C3„„
2021222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的音列中,不仅相邻的音是和谐的,而且C与C2,C与C3等等
也都是和谐的。一般说来这些协和音频率之比是2M。(其中M是自然数)

等号与不等号Ec
等号与不等号的发明权属于英国人。
1557年,数学家雷科德在他的《智慧的激励》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他说:“最相像的两件东西是两条平行线,所以这两条线应该用来表示相等。”他的书《智慧
的激励》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在数学中,等号“=”既可表示两个数相等,也可以表示两个式子相等,但无论何种相
等,它们都遵循以下规则:
(1)若a=b,那么对于任何数c,有a±c=b±c;
(2)若a=b,那么b=a; (3)若a=b,b=c,那么a=c;
(4)若a=b,那么对于任何数c,有ac=bc。
人们起初用“ ”和“ ”。表示大于和小于,英国人乌特勒首次在他的《数学入门》一书中使用了它们。另一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引入了现在的两个符号:>、<。他在自
己的书中明确地写道:“a>b表示a量大于b量,a<b表示a量小于b量。” 不等号在数学中有着普遍应用,在使用它们时,应遵循如下原则(a、b为实数)
(1)若a>b,则b<a
(2)若a>b,那么对于任何实数c,有a±c>b±c; (3)若a>b,c为大于零的实数,那么ac>bc; (4)若a>b,c为小于零的实数,那么ac<bc;
(5)若a>b,b>c,那么a>c。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
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
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
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
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
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零的历史
数学史家把0称作“哥伦布鸡蛋”,这不仅是因为0的形状像鸡蛋,其中还含有深刻的哲理。凡事都是开创时困难,有人开了端,仿效是很容易的。0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发明之前,谁都想不到,一旦有了它,人人都会用简单的方法来记数。
我们知道,零不仅表示一无所有,它还有以下的一些意义;在位值制记数法中,零表示“空位”,同时起到指示数码所在位置的作用,如304中的0表示十位上没有数;零本身还是一个数,可以同其他的数一起参与运算;零是标度的起点或分界,如每天的时间从0时
开始。
在古代巴比伦,楔形文字的零号已起到现今位值制中0号的作用,它一方面表示零位,另一方面也指明数码的位置。然而他们还没有把零看作一个数,也没有将它和“一无所有”
这一概念联系起来。
印度人对零的最大贡献是承认它是一个数,而不仅仅是空位或一无所有。婆罗摩笈多对零的运算有较完整的叙述:“负数减去零是负数,正数减去零是正数,零减去零什么也没有;零乘负数、正数或零都是零。„„零除以零是空无一物,正数或负数除以零是一个以零为分母的分数”。每一个学过除法的人都知道,零不可以作除数,因为如果a≠0而b=0,那就不可能存在一个C使得bc=a。这个道理尽人皆知,但在得到正确结论之前,却经历了漫长
的历史。
我国自古以来就用算筹来记数,早就用算筹来记数,用的是10进位值制。巴比伦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制。印度到公元595年才在碑文上有明确的10进位值制的记数法。位值制必须有表示零的办法。起初,中国使用空格来表示零,后来以○表示零,后来印
度的0就传入了中国。
在我们眼里,零的存在是那么自然、简洁,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零,却也有这么一段
颇不简单的历史。
数学中的符号
我们知道,数学起源于结绳记数和土地测量。最初,并没有标准数学符号,符号是后来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并进一步完善的。但是,数学符号一旦产生,就能简化数学研究工作,促进数学的发展。所以,学习数学,要从数学符号开始。阿拉伯数字1、2、3、„9、0就
是最简单,常用的符号,也就是它们引起了数学上的一场革命。
数学家韦达第一个把符号引入数学,他用元音字母表示未知量,用辅音字母表示已知量
(方程的正系数)。此前,所有的已知数都是用具体数字表达的,从而限制数学的应用范围。现在的符号体系是笛卡尔创立的。他提出,用英文字母中前面的字母a、b、c表示已知数,
最后的字母x、y、z表示未知数。
符号的使用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符号一经形成,便成为表述概念,说明方法和叙述定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建立较好的符号系统,便于总结运算法则,揭示数量关系利于推理。
一句话,符号是数学前进,发展,运用的工具。
数学符号一般有以下几种:
(1)数量符号:如 , , ,i,2+ i,a,x, ,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 。 (2)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比(∶),微分(d),
积分(∫)等。
(3)关系符号:如“=”是等号,“≈”或“ ”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 ”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是属于符
号等。
(4)结合符号:如圆括号“()”方括号“[]”,花括号“{}”括线“—”B
(5)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6)省略符号:如三角形(△),正弦(sin),X的函数(f(x)),极限(lim),因为(∵),所以(∴),总和(∑),连乘(∏),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个元素所有
不同的组合数(C ),幂(aM),阶乘(!)等。
数学符号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重要途径,愿同学们在数学中学好符号,用好符
号。

为什么时间和角度的单位用六十进位制
时间的单位是小时,角度的单位是度,从表面上看,它们完全没有关系。可是,为什么
它们都分成分、秒等名称相同的小单位呢?为什么又都用六十进位制呢?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这两种量是紧密联系着的。原来,古代人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历法,就牵涉到时间和角度了。譬如研究昼夜的变化,就要观察地球的自转,这里自转的角度和时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历法需要的精确度较高,时间的单位"小时"、角度的单位"度"都嫌太大,必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小数。时间和角度都要求它们的小数单位具有这样的性质: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为它的整数倍。以1/60作为单位,就正好具有这个性质。譬如:1/2等于30个1/60,1/3等于20个1/60,1/4等
于15个1/60„„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
做"秒",用符号"″"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

⑷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大全及答案

1、同学们要做10个灯笼,已做好8个,还要做多少个?

2、从花上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飞机场上有15架飞机,飞走了3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4、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5、学校原有5瓶胶水,又买回9瓶,现在有多少瓶?

6、小强家有10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7、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8、小朋友做剪纸 ,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马场上有9匹马,又来了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10、商店有15把扇,卖去5把,现在有多少把?

11、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15盆,兰花有6盆,菊花有几盆?

12、小青两次画了17个 ,第一次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13、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13个,苹果有4个,梨子有多少个?

14、学校要把1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7箱,还要送几箱?

15、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16、一条马路两旁各种上48棵树,一共种树多少棵?

17、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18、从车场开走8辆大汽车,又开走同样多的小汽车,两次开走多少辆汽车?

19、学校体育室有6个足球 ,又买来20个,现在有多少个?

20、学雷锋小组上午修了8张椅,下午修了9张,一天修了多少张椅?

21、明明上午算了12道数学题,下午算了8道,上午比下午多算多少道题?

22、图书室里有20个女同学,有10个男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个?

23、动物园里有大猴20只,有小猴30只,小猴比大猴多多少只?

24、学校有10个足球,16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多少个?

25、花园里有兰花40盆,菊花60盆,兰花再种多少盆就和菊花同样多?

26、妈妈买红扣子18个,白扣子10个,黑扣子8个。

(1)红扣子比白扣子多多少个?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个?

27、小华做了20个信封,小亮比小华多做6个,小亮做了多少个?

28、有两层书架,第一层有16本书,第二层比第一层多8 本,第二层有多少本?

29、妈妈买苹果6个,买梨子比苹果多4个,买梨子多少个?

30、饲养组有30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48只,有母鸡多少只?

⑸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

(1)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是:从左往右依次加0、加1、加2、加3、加4、加5,结果增加1,横着看,每横行的算式结果相等;减法表的规律是:从左往右依次减0、1、2、3、4、5,结果增加依次1; (2)5-5=0; (3)第一列算式,加法表中第二个加数都是0,第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得数也依次增加1;减法表中都是减0,被减数依次增加1,结果也依次增加1.

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一般都学什么一年级数学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六重点:小括号

1.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七重点:找规律

1.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

2.变化的规律:

2 5 8 11 14 □ □ □ 18 15 12 □3 4 6 9 □ □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

⑺ 小学一年级大概数学有什么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有:

1.20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位的含义、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基数和序数。

2.20以内的加减法

包括:加减法运算的含义、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

3.认识钟表

包括:认识钟面、时针、分针,认识整时、半时。

4.图形的认识

包括: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5.简单统计过程

包括:单一标准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比多少、比高矮、比长短。

⑻ 小学一年级数学

这种数学题俗称“自问自答”,很好解决。自己创设问题的另一条件,然后解答。
1.小明搬来了5 本书。(现在有多少本书?)
25+5=30(本)
2.小红借走了10本书。(现在有多少本书?)
25-10=15(本)

⑼ 小学一年级用几个数列成得数是9的算式!4、3、2、6、0、9、7、10、1、8

4+3+2=9
10-8+7=9
8+1+0=9

⑽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

这不是一道很正常的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题吗?没有什么难的呀,第一题等于10,第二题等于3,第三题等于6。

阅读全文

与小学一年级数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