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案头桥小学
自己做教案的话,先写教材分析在写教学目标,重难点,然后再是具体的操作部分,老师说什么,学生说什么。
有很多教案网的,你网络一下 教案 里面有很多的,你选一个最好的就行了
㈡ 关于对联学习报告
找到很多,请您自己细看。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对联的格律要求极严,对仗严谨。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当然,字句、字数要求相等不是单纯的“凑字数”,还要求句子语意完整。
句式相称。一个完整的句子所表达的语言,是由多个字词和词组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个单词或词组是一个音步,也称“节奏点”。对联句子的“句式相称”,要求上下联节奏一致,如我创作的对联“苍山玉水云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联均为二二二一句式,而对联“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则上下联同为二一二句式。
平仄相谐。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声调,而平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高低升降归纳起来的,平声即高且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不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句中,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要想使对联声律优美,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才能使节奏铿锵有力,吟读起来自然心生曲韵、琅琅上口。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律诗和对联都是如此。
词类相当,这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我创作的石圭小学校门联:“石堡孵成千只凤;圭河育出万条龙”,联中相应的“石堡、圭河”为名词,“孵成、育出”为动词,“千只、万条”为数量词,而“龙、凤”为名词。
结构相应,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比如我的对联“守住基层阵地;善和邻里乡亲”,上下联都为动宾结构。
内容相关。对联不仅要求对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使之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以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如旧时商店通用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达到发人深思、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联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对偶严密。
一字属对法
天类:
风,日,霜,月,烟,雾,雷,雹,春,夜,年,暑。
雨,云,雪,星,露,霞,电,虹,夏,朝,岁,寒。
地类:
山,石,河,海,城,邑,乡,路,溪,沼,波,岸。
水,泉,井,江,市,田,野,桥,谷,池,浪,滩。
人伦:
男,祖,妻,弟,宾,圣,农,死,穷,面,头,目,身,智,孝。
女,孙,子,兄,主,贤,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
物类:
冠,带,珠,斗,刀,剑,灯,帐,茶,草,松,杏,梅,马,禽。
履,衣,玉,升,尺,枪,镜,帘,酒,花,竹,桃,菊,牛,兽。
二字属对法
天文类:
春风,白日,风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夏雨,青天,月轮,十雨,餐霞,雨铃,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地理类:
山腰,蜀道,黄浦,榆关,济北,金井,岐山,剑阁,西江,雁门。
水腹,秦关,赤城,梓里,淮南,玉溪,渭水,炉峰,北海,鸡泽。
人伦类:
桥父,荻母,茶神,奇侠,农夫,织女,红玉,白眉,云鬓,口禅。
芥孙,梅妻,酒圣,逸民,士子,针神,绿珠,黄发,雪肤,牙慧。
器物类:
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赤舄,帐眉,琥珀,金珥,白简,桑弧,稻剑,茶蔗,鹧鸪,蜀犬。
三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花,月移栏,看花日,烟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满湖,歌风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日照树,云出岫,斗草天,露未乾,带朝霞,香雾湿,楝花风,星临户,咏雪诗,晴日映,料峭天,重三节。
地理:
山有色,水如烟,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径,杏花村,波澜阔,傍山城。
水无声,涛似雪,柳城东,三千界,薜萝泉,桃叶渡,岛屿深,临水泽。
人伦:
花君子,子象贤,丸熊母,入幕宾,弹冠客,赤松子,颖士奴,贤避世,气吐云,腰舞柳。
酒圣人,孙绳武,挽鹿妻,升堂客,进履人,黄石公,康成婢,士居贫,心捧日,舌生莲。
器物:
芙蓉带,挂壁冠,金步摇,珊瑚网,楼青笔,流星矢,花阴浅,玉关柳,蔷薇露,越瓜凉。
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四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槛外,渡口绿烟,春风舞柳,踏雪溪桥,微雨淡云,有风伏热;
月照窗前,溪头红雨,夏雨喧荷,迎风水榭,晓风残月,无雨冬晴。
地理:
万顷波光,埋盆作池,绕城水绿,风皴麦浪,三径苔痕,山色迎眸。
千山雨意,叠石成嶂,排闼山青,雨洗松岚,一庭树影,水声入耳。
人伦:
男羁女角,舍肉胎母,谢隐东山,才储国器,苏妇题图,白手成家,舌翻三寸。
妻织夫耕,含饴弄孙,韩瞻北斗,寿冠耆英,宓妃赠枕,丹心报国,肠荡九回。
器物:
冠裳毕集,舞扇歌衫,屏围芍药,紫云割砚,跃马横戈,菊泉汲酒,hj吟诗,霜侵橘熟,花鸟和风,狐知集腋。
履舄交加,耕蓑钓笠,帐暖芙蓉,红雪飞笺,闻鸡舞剑,槐火烹茶,紫芝作饵,雨绽梅肥,草虫冷露,象戒焚身。
五字属对法
天文:
日照花为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地理: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人伦: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贻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毫轻碧展眉。
长贫惟祝健;渐老不禁愁。
器物:
径晚红粘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字弈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糖。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六字属对法
天文:
月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冶东风旖旌;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榇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理: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人伦: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天赐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器物:
革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容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田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燃犀。
七字属对法
天文: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地理: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涵雨急荡楼船。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杜;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人伦:
孙子曾玄分族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殊。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宵付羽毛。
器物:
衣冠济楚威仪美;杖履优游岁月闲。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宝鼎添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刺棘访铜驼。
上列属对法,大都为工对(狭对)的典型范例。它要求上下联文,除形式,平仄符合对联规则外,还须要内容范畴的一体性,初学撰联的同志熟读和领会本文章节的要领,是大有裨益的。下面逐一说明。
所谓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意),如,智对愚,穷对富。也有相辅辞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一字属对法分动词比较级,名词并列级。两者都要求属性相同。
二字属对法的规则,亦须按天文,地理,人伦,器物等词的属性来对,如:菊月对梅天,奇侠对逸民。这里的“奇”和“逸”均属形容词,一定要和“侠”和“民”等名词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词组”。
三字属对法:一般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如:“看花日”对“斗草天”。“看花”、“斗草”都是动宾词组,分别修饰名词“日”与“天”。名词与名词也能组成三字对,如“桐叶雨”对“楝花风”。三字对较二字对的内容更为完整。
四字属对法:一般由两个复合词组组成,如:“晓风残月”对“微雨淡云”,“千山雨意”对“万顷波光”等。这种对仗方法在楹联学中被称为顺意对,因上下联文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对仗方法也称正对。
五言属对一般上下联各有三个词(或词组),如:“日照花如锦”对“风明柳似丝”,“细雨重阳菊”对“和风上巳兰”等。这类联句,是由两个名词,一个动词(有时省略)所组成。再如,“碧水双鸥静”对“青山一鹤归”,是由名词、数词和动词所组成。
六、七字属对的规则,和前列各种对仗方法完全相同,不论联文长短,只须掌握基本分类知识,照此类推,就能融汇贯通。撰写工对时必须注意联文中主、宾语的关系,如:“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联中的“青山”、“白水”是主语,其他都是为“主语”服务的。再如:“日照芝窗冬暖”对“风吹草阁夜寒”,这副联中的“冬”和“夜”是主语;“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名士”和“鄙夫”都是主语,属人物类。七字属对中亦有三个词组,如:“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等,其中主谓语的排列都须一致。
按联文属性对仗的,称为“工对”,但因其属对内容的局限,撰联者在构思时难度较大。为此又有“宽对”的产生。如哀挽联,“天不留一老;人已足千秋。”这里的“天”属“天文”类,而“人”应属“人物”类。虽然联文上下属性不一,但由于联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内在的逻辑性,都非常贴切而得体。仍被称为佳联。
黄鹤楼是武汉重要名胜,楼上有一副名联被称为名胜联中的佼佼者:“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按照工对的要求“黄鹤”与“白云”不是同一属性,但都是名词,以名词对名词,作为宽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副很好的名胜联,因为宽对只要求联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合乎逻辑性,而不强调联文内容的属性。作者在撰写这类楹联时,思路较宽。从现存的楹联资料中来分析,“宽对”数量远远超过“工对”。但练习掌握工对对于初学撰联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唯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撰联知识后,将来在撰写各种楹联时,才会触类旁通。
七、长联的平仄要求
对联的平仄规律,一般是按照律诗的要求,但诗一般只限于五言和七言律诗,而对联最长的有1612字,对联中八言以上的长联平仄规律,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要平仄互对,每句逢双的字,即二、四、六……也要逐字相对,极少数名联,以内容取胜,平仄不太协调,或对仗不太工整,但初学撰联的人,要从严要求,尽量使上下联都能协调。撰联者首先将上联写好,调整平仄,在写下联时再通篇考虑,经过字斟句酌后,才能定稿。百字以上的长联平仄要求尤为宽松,其中有个别词组平仄失调,但要遣词流畅,语句铿锵,条理分明,层次得当,仍不失为佳联,孙髯翁所撰云南昆明大观楼联就是一例。
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 ● ● ○ ● ●
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
○ ○ ● ● ○ ○
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
● ● ○ ●
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 ●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
● ○ ○ ● ● ○
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
● ● ○ ○ ● ●
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
○ ○ ● ○
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 ○
八、对联的逻辑思维
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指导人世间一切思维、行动规律的准绳。写文章不经过缜密逻辑思维,而任意杜撰出来的作品,往往被斥之为“杂乱无章”,这个“章”亦即是规范和逻辑思维。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经过语言加工、归纳与组合,就是“语无伦次”没有说服力,习称为没有逻辑性。论理、谋篇更是如此。下面就撰写楹联的逻辑思维,作些剖析。
1.辅义对:(并列对)
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这是史可法自撰的格言联,这副联,上下联意思一致,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和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是在两种情趣,一动一静的生活空间来研读经典。“斗酒纵观”和“炉香静对”是将两种不同的意境“动”与“静”揉合在一起。而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又确是人们自由空间的两个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这副联意既是自勉,又属劝学。
2.反义对:
有钱难买命;无药可医贫。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晓岚)题写在财神、药王合庙上的楹联,上下联都是否定句式。上联“有”和下联“无”实则是一种意思,因为“有钱”也难买命。“有”字被“难”字否定了,因此“有钱”和“无药”都因“难”与“可”这两个副词,而产生新的意境,亦即否定了“买命”和“医贫”。这种反义对,又采用了民间俗语,逻辑辩证关系、与联文内容更为粘合。
3.递进对:
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
这是梁同书(山舟)为纪昀阅微草堂所题。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乾嘉时期文化界的代表人物。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余年,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可称为是“著作等身”。联文中“玉府”原是掌管金玉、玩好、兵器的官府。亦泛指宝藏之库。因纪昀曾主持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所以梁同书在谋篇阅微草堂对联时,就用“万卷编成群玉府”来比喻纪昀对于编纂史籍的贡献,因为他对历史文化的奉献,得以升入“大罗天”而成为仙人。这副楹联的思维逻辑,是以“万卷编成”为立论条件,由于纪昀“万卷编成”,所以能够“修到大罗天”上。大罗天,道家谓是诸天之名,是仙人所居之处。此处暗喻理想的境界。
4.遴选对: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遴选联的上下联,各表示一种取舍,在上联中肯定取,则在下联中就舍。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注重联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再如吉鸿昌的一副“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名何足论”的自勉联,用“松间明月”和“身外浮名”来作比较,联文作者
以“松间明月”为可取,而以“身外浮名”为舍,这里一经取舍,遴选过程即告完成。
5.目的对: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教授的这副自勉联,从字面上看,好象是两句不相干的话,一经分析,始觉其中自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旧时治学、修行的人常用“面壁十年”来表明自己的潜心追求、刻苦钻研,只有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坐了十年冷板凳,才能学得书中真谛,因为联又讲究韵律,故将“要坐十年冷板凳”写作“板凳要做十年冷”,“冷”字是仄声,故而把它调正到字尾,是为符合对联的规则。这副联的主语是“文章不写一句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刻苦学习,坐十年冷板凳。
对联的“联”字,即是对联逻辑关系的最典型的“前题”,如果对联内容“联”不起来,根本就不能成为对联,又因为对联的字数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逻辑论理程式,从论据、论证、递进、对照等过程的推理,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联文中,就象数学公式一样,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只留下了“得数”,对联中所有论证过程,都是以不公开手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撰联者,在构思联文时,要具有高度的逻辑概括能力,熟练地掌握制联结构的整体性,以及上下联文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撰写出逻辑性强的佳联。
㈢ “小学生学习对联,提高语文素养” 实验报告
1、实验背景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 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对联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所处的 东莞地区,有可园、榴花公园、旗峰公园等包含丰富对联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景观。我们学 校所在地周围有许多字画店,活跃着一批爱好楹联文化的人,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对联综合性 学习的优质资源。近几年,东莞各界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新城需要发扬传统文化, “国际花园城市”更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倡导传统文化正顺应了我市的发展潮 流。 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教育教改前沿,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及传统文化资源, 开展对联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切合课改精神,符合学校实际,具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扎根民族文 化沃土、全面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民族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目标
2.1 围绕“对联”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孩子们关注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 化的兴趣,培养其高雅的情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他们的心 田,帮助他们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2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学会与人合作交 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主题活动的乐趣,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提 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实验对象及时间 我们以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六年级二班 48 个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从 2008 年 9 月至 2009 年 5 月,历时九个月。
4、实验方法 (1)学习对联知识 (2)社会调查 (2)创作实践
5实验步骤
5.1 学习对联知识 5.1.1 查阅资料,了解对联的悠久历史,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 对联世界丰富多彩,每一副对联都有它的用途。 “兴趣是学习之源”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 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我让学生到互联网查阅《对联大观》 《对联世界》等多个网站,了解对联 的起源、发展,认识对联的特点、对联的故事以及一些趣联妙对。我又指导学生订阅、购买 了许多关于对联的课外读物, 如浙江文艺出版社的 《对子对对对》 、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 《对联》 、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小学对课》以及《楹联报》 、 《对联学刊》等书报杂志,并建立了对联学 习博客《放飞 2009》 。我们还举行了对联知识抢答赛,学生对对联有了初步的的认识,兴趣也 越来越浓。 5.1.2 快乐朗读,领略音韵之美我们举行了三次对子歌朗读比赛,第一次是“对子歌朗诵小能手比赛” ,同学们充分展现 了个人的朗诵才华; 第二次是“对子歌小组朗诵比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性;最有趣的是 第三次的“对子歌艺术朗诵比赛” ,因形式人数不限,真是百花齐放,有音乐伴奏读,有掌声 伴奏读,有的用快板的形式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收集、欣赏了大量有趣的对子歌 , 充分领略汉语语言独特的美,学习对联的兴趣更浓了。 5.1.3 了解用途,学会运用 按照对联的用途,我们把对联分成若干类:迎春对联、行业对联、贺婚对联、名胜对联、 宅第对联、祝寿对联、格言对联、题赠对联、哀挽对联??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对联的分类, 学会运用 ,我们先让学生认识了对联的分类,又欣赏了每一种类别的十多副对联,接着举行 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行业对联竞猜活动” 、 “实用对联分类比赛” 、 “对联分类对对碰等, 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应用广泛,无事无物不可入联,为如何应用对联打下基础。
5.1.4 名联欣赏 对联世界丰富多彩,趣闻轶事很多,有的还成为历史佳话,千古传颂。我们通过举行名 联解读、名联故事比赛、看图猜对联、看对联猜意思、听故事猜对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对 联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积累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撰写对联打下基础。 5.1.5 学会区分上下联。 学生已经掌握了对子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对。老师适当点 拨: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平声。学生应用对联的一些技巧,尝 试区分上下联。这是对学生对联综合知识的检测,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语 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5.2 社会调查 教育应与生活密切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儿童的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拥有丰 富的对联学习资源和社会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引导学生去欣赏身边的对 联。我们开展了四次参观活动:分别是“游名胜,赏名联” 、 “ 大街热闹对联多彩” 、 “家乡春 联欣赏”和“寻找文化联的足迹” 。活动前,全班同学先分成四组,分别是名胜联组、春联组、 行业联组、文化联组,每组大约 12 人。出发前,每组制订好活动计划,设计好访问卡片。 秋高气爽的九月,名胜联组的同学参观了东莞可园、榴花公园、旗峰公园、中心广场等 名胜古迹,欣赏、收集了三十多副名胜联;十月初旬,行业联组的同学到附近繁华的花园商 业大街参观了酒店、茶肆、木器、字画等店铺,收集了四十多副行业联,访问了许多对联爱 好者。十月中旬,春联组到樟村欣赏家乡民居的春联、宅地联,收集了春联、宅地联五十多 副,访问了当地的书画名家??十月下旬,文化组到东城第六小学参观了校园艺术长廊上的 对联,并采访了校长和书法老师,又到岭南艺术馆欣赏了书画作品展览,同学们收集了五十 多副文化楹联。 参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采用各种方式汇报,如写调查报告、采访记,绘画,编对联集, 做对联手抄报??本环节选择学生自己熟悉的探索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 收集的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 5.3 对联创作实践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能力构建, 而能力的构建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 我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对联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由简到深、由易到难的对联创作活 动,
5.3.1 师生、生生互对 我先出上联“红” ,学生则对出下联“绿” “黑” “白“蓝” “黄”等,我又出上联“南辕” , 学生很快对出“北辙” , “声东” “击西” “左邻” “右舍”??。接着学生出上联,老师对下联, 还有男女互对,小组互对等。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学生初步感受对联创作的乐趣。 5.3.2 填写对子比赛(由各组组长抽签,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完成) ,如: 冬对___,暮对___,走兽对___,鱼唇对__,虎爪对___ 悲对___,爱对___,地北对__,乘舟对__,射日对___ 5.3.3 举行征下联比赛,如: 芝麻开花步步高,_______________。 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环节只是一个阶梯练习,为撰写对联作铺垫。 ) 5.3.4 对联创作比赛 同学们可以根据主题自创对联:如山水名胜联、春联、题赠联、宅地联、行业联等,也 可仿古诗、名联描校园美景?? 5.3.5 自创对联书法比赛 同学们在规定的两小时内完成自创对联书法作品,软笔和硬笔至少各一份,材料不限, 可写春联、题赠联,可做成书签、贺卡?? 同学们不但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书法水平也得到提高。 5.3.6 赠送对联 (1)春联赠乡亲:春节前夕,班上的书法高手周瑞欣、周鉴华等五位同学写春联赠送 给樟村的老人。 (2)题赠联赠校友:悠悠六载情,毕业何忍别,依依惜别意,满怀师生情。小小一副 对联,赠母校,怀感恩;赠老师,表谢意;赠同学,存友情?? (3)格言对联广赠天下朋友 四小组分头行动,分别到花园大街、中心广场、富怡花园社区、旗峰公园四个地方书写 并赠送对联。 (4) 心意对联赠家人: 学解缙, 自创春联门上挂; 家人生日赠寿联; 书房挂联勉自己?? 本环节属应用环节,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充 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创作,这样既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语言运用 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关心家人、热爱学校、关爱社会的情感。
6.实验成果
这次实验活动硕果累累,全班同学共写了 48 篇对联调查报告,其中王云豪同学的研究报 告《古今对联对比》最出色。同学们还写了 48 篇采访记,出了三期手抄报共 144 份,春联组 的同学共编写了 12 本《春联集》 ,其中钟俊伟同学搜集编写的《传统春联》内容最丰富。四 个小组还合编了四本《对联集》 ,这些《对联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同学们心血的结晶。 周鉴华等五位同学写了十多副春联分别赠送给樟村的十位老人,周瑞欣同学利用自己的“隶 书”为小区的邻居写了大量的春联,受到乡亲们的赞扬,毕业前还送给老师一副。冯晓敏同 学的画文配《花园对联一条街》等作品颇有创意。十位同学的对联书法作品在学校橱窗展览, 受到师生好评。下面是几副孩子们创作的受到好评的对联: 以夜继日笑洒热汗千滴,沐雨栉风喜建广厦万间(陈晓标同学为身为建筑师的父亲 创作) 百花吐艳绿如茵 满园硕果红似锦(卢丽娜同学为果园创作) 室有仙风常载誉 人因宝扇早知秋(乐德胜同学为家电商店创作) 藏古今文章瑰宝 聚中外学术精华(袁雪妮同学为图书馆创作) 师指千条路 烛明万里程(姜珉宇同学为学校创作) 本次实验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活动丰富多 彩,知识容量大,趣味性浓,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 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培养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正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真正主人。
㈣ 如何分析楹联的艺术特色
一、题材广泛,世相入联。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因此多层次多角度反映复杂的现实就成了作家和诗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现实主义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主流之一,传统久远,影响深刻。从《诗经》开始,乃至更远,直至今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贴近生活,克炎先生的楹联作品,亦以现实主义为宗,贴近生活,提炼生活,干预生活,纯净生活,以期达到和谐共进是其主要的宗旨。仅仅从他的楹联取材的广泛性上即可见一斑。他的楹联作品关心现实,感悟生活,捕捉典型,挖掘诗情,使其与时俱进,包罗广泛。作者楹联收入《五味杂咏》一书者,凡61联,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举凡人物、名胜、文学艺术、方言土语、民间文学、悼挽赠答、读书写作、生活纪历、人生感悟、生活小景、生活用品、现代信息与时俱进等等诸多方面,时代风貌、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几无遗矣。虽然只有几十联,篇幅不多却好象是一部浓缩的网络。时代特点,世相风貌历历可见。
二、以少总多,技巧娴熟。以最经济的语言收到最好的认同效果,愉悦陶冶受众是诸多诗人联手期盼的。古人有以几首作品传世著名的;也有以一首诗名震千古的;更有甚者因一句诗而让人念念不忘。对联这种文学被称之为两行文学,从形式本身来说,或许最能体现以少总多的。克炎先生的实践证明了我的想法。这种例证在作者的联语中是比较好取正的。随意引用几副,可窥其堂奥。如 《戏题某养鱼池联》:“交款就行,不用分自费或为公费;上钩即好,何须问鲤鱼还是鲫鱼。”时下口语明白如话近乎调侃。此联简短朴素,却内涵深广,其意蕴可随读者思维的走向而延展。表面是钓鱼,实则关乎时风世运;生活的小事小场景,被作者在不经意间赋予了某些刚正和高雅,潜隐了人生的某些准则。对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对社会文明的期盼和人性率真的呼唤,呼之欲出。在创作形式上,作者运用了人们最为熟悉妇孺皆知喜闻乐见的形式赋予新的内涵,成功地用所谓的旧瓶装进了新酒,其品净其气纯;在创作技巧上,作者向古人学习,向今人学习,更向生活学习。比喻拟人夸张引用化用摹声状物谐音多种手段并用,“亦俗亦雅,亦庄亦谐,亦今亦古”[刘兴君的评价],嬉笑怒骂,意趣情趣横生,堪谓自成一格。仅举几例说明。如《题小说红楼梦》是这样写的:“每把实情说假,无非甄士隐(真事隐);须将幻境当真,缘有贾雨村(假语存)。”此联源于红楼梦,改造创新,谐音巧妙,意趣情趣潜移默化,好象春雨润物,非行家里手无以成其作。其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值得学习的,如“笔落风雨驰骤,癫狂臻极;书成龙舞虺奔,熟练到家。”笔法夸张,气韵透逸;了无痕迹,浑然天成。其他笔法种种恕不一一。
三、幽默诙谐,辛辣深刻,是克炎先生楹联作品的比较突出的特点。幽默诙谐是人生智慧的外现,幽默诙谐用于交际则和谐融洽启人心智,用于讽刺调侃则辛辣深刻入木三分。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诙谐情趣更能代表或表达作家诗人的学识修养情怀,克炎先生的幽默品格在在可见可索。且举几例为证。如《松花江水瘦且脏戏为联》是这样写的:“并非污水池,却常年泛臭;已似纤腰女,犹逐日减肥”. 幽默中的沉重;愤慨里的无奈。此联把作者对环保状况的不满,对环保的期盼、美好愿望都寄托在这短短的20个字之中。寄托了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作者真有化脏为净,化丑为美的功夫。再如《用时髦语戏嘲追星族》:“热恋心中偶像这歌星,真没劲;痴迷梦里情人某影帝,太无聊。”巧妙运用时下俗语口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读了听了饶有情趣。作者的幽默可见一斑。作者对楹联的结构形式和语言,尤其是语气词的使用上匠心独具,创造里有继承,继承里有发展。比如《索非亚建筑艺术广场联》“闭户句门境况冷清,旧属东欧教派,曾经沧海,吁!索非亚;脱胎换骨声名显赫,新成北国景观,更靓华城,喝!哈尔滨”这种以语气词镶嵌的手法入联,显现了语言和情感的起伏,使楹联某些古板僵化的东西变得鲜活。此种形式的楹联,在克炎先生的作品里不难寻觅。我不了解楹联,更不了解他的历史,不知到这是不是独创。我想这至少是继承和发展。作者的作品大量融入当代口语时髦语言,做到了语言上的与时俱进。作者颇见功夫。俚言俗语信手拈来,斟酌品味,熔铸提炼,精心抉择,巧妙搭配,融合文言古语,文白夹杂,合理和谐,亲切得体,自然朴素,寓庄于谐喜闻乐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楹联语言上克炎先生是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
四、底蕴深厚,意境超然。克炎先生生活朴素,意境超然,是个有着丰厚生活底蕴的人,其阅人深刻独到,其处世有礼有节,做起学问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种丰厚的底蕴,是克炎先生楹联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础。对生活他有着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看法,这种积累和他的作品是吻合的。其《自题书斋联》云:“吾衰矣!为壮夫之不为,耕砚生涯,磨颓几管笔;独乐乎!好骚客所恒好,雕虫事业,拈断数根须。”此联看似牢骚,衰颓充斥,实则是作者人生的高度概括,其厚重其精蕴其脱俗不凡,为孤陋寡闻如我着所难见。他的另一幅《花甲初度自寿联》表现了作者老境圆融,随顺与时达观爽朗的人生态度。其联曰:“空藏书籍八千卷,多好竟无成,却盲高自志,从前经几许艰难坎坷;虚度光阴六十年,退休方彻悟,应独善其身,今后找一些快乐健康!”
实际上,克炎先生幽默诙谐的楹联已成一种时尚,领导了一种潮流,影响广泛深远。我个人就深受他的影响[当然也有别人的影响]。我读几副自己的习作,以为例证。《男女时髦联》:“乖女儿把头发染成红黄蓝绿几种色丝丝酷毕;好小子将裤管剪出大小方圆许多洞个个帅呆!”《东北方言劝农联》:“戒奢以俭这嘎瘩指定贼好;好逸恶劳啥时候都是白搭!”《为某些学生画像》”吃穿住行样样满足,就是不学习,咋办?贪嗔奢逸条条难戒,无非为享受,没辙!”写的不好,作为材料说明问题还是可以的。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请采纳
㈤ 鱼峰山小学:对联大课新亮点,“摆古”栏目进校园
通讯员(张峻)2013年3月14日上午,柳州电视台“摆古”栏目节目组走进鱼峰山小学,对学校楹联文化建设新亮点——对联大课堂进行专访。
活动一:走进093班主课堂,评比元宵花灯配联作品。
楹联文化建设大课堂指的是,我校每周四上午第四节全校统一开展楹联教学活动。在楹联课堂中,以一个班级作为主课堂,其它班级利用校园广播和电子白板做为分课堂,通过课件展示,在教师统一组织引领下与主课堂同步进行教学活动。本周对课内容:我当小评委——评比元宵花灯自创配联作品。
首先,“摆古”栏目节目组走进093班主课堂,同学们对学校蛇年花灯学生自创对联进行评比,评比要求自创对联体现花灯表现的主题思想及对联基本特点,做到词性对仗,平仄协调。一副副对联展示在同学们面前:金蛇狂舞迎春曲;丹凤朝阳纳吉图。火龙辞岁,送副对联辞旧岁;金蛇迎春,带盏花灯贺新春。蛇吐宝珠辞旧岁;幸福美满观宫灯。随后,同学们分小组评比、谈感受及收获。
活动二:走进072班教室,分享学习对联体会。
随后,“摆古”栏目组主持人随机走进072班教室,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谈,考查了孩子们掌握诗联格律及活用对联方面的情况。主持人问同学们:“你自己创作对联有哪些?在学校里学习对联有什么收获?”莫湘霖同学从容自信地回答说:“我自创蛇年迎春对联:龙含瑞气贺新春,合家欢乐共雀跃。表现了蛇年迎新合家欢乐的情景。自己在学习楹联后,知道上下联的区别,阅读楹联故事,同时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在词语积累,阅读理解,作文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他同学也纷纷与节目组主持人分享学习对联体会,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受益匪浅。
活动三:卢书记畅谈学校校本课程楹联特色。
接着,卢书记向主持人介绍学校开展楹联特色活动:学校以楹联创建校园文化特色,本学期尝试开展每周一节楹联大课,以楹联积累、欣赏、创作、运用为主要内容,同学们在课堂中就对联互动、对联特点交流、上下联的辨析等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在生活中结合传统节日诗联写意、校园生活诗联抒怀、课题活动诗联竞芳三大主题为内容自创对联,同时高年级学生写嵌联作文等活动。每个月组织师生参加全国杂志《对联》举办对联擂台赛均获奖,师生精神生活丰富,情趣高雅,校园品位得以提升。精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对联的有趣、奇妙,每周一节的对课成了孩子们翘首期盼的课程。
最后,凌校长与记者畅谈学校楹联特色发展:我校作为柳州市首个楹联教育学校,广西楹联教育基地,全国楹联教育示范单位,学校在“陶然立鱼峰”办学理念下,将充分发挥楹联特色学校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及欣赏美、创造美、展现美的精神,使特色教育深入到每位学子的心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信、自强、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楹联文化陶然立学、立校、立人综合性研究。
“摆古”栏目组主持人对学校楹联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实践的精神风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有机会还要再来。同学们都为能参与录制、展现自我风采而兴奋不已。我们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鱼小这朵映日联花将分外俏丽嫣红。
㈥ 黎桂兴:“小学生学习对联,提高语文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对联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所处的东莞地区,有可园、榴花公园、旗峰公园等包含丰富对联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景观。我们学校所在地周围有许多字画店,活跃着一批爱好楹联文化的人,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对联综合性学习的优质资源。近几年,东莞各界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新城需要发扬传统文化,“国际花园城市”更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倡导传统文化正顺应了我市的发展潮流。
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教育教改前沿,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及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对联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切合课改精神,符合学校实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全面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民族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㈦ 十幅楹联,要带作者、背景、内涵分析。
十幅经典对联赏析 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选择一些对联,与朋友们共同欣赏。 1.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 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 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 (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 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 "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 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4.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 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5. 酒狂称圣草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楹联续话》卷一)。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是清代诗人顾复初为成都杜甫草堂写的对联(《古今联话》第148页)。杜甫是"诗圣",风格与"草圣"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庙。此联从时代着眼, 上联以感叹口气说,几千年来能有几个杜甫这样的诗人。下联说,即使像这样的诗人在当时也并不得意,但他 的精神财富是流传下来了。 6. 萍水因缘成一梦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古今联话》第202页)。此联情词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名既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 健则行倦则睡耳哲人屦萎究难消一代沉哀 这是梁寒操挽胡适联(《名联谈趣》390条)。上联说,胡适是大名人,也是最有争议之人,但在学术问题上不必"盖棺定论"。下联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浮生 若梦,人人都有一死,但对他的去世难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联持论公允,语气老成,不颂而自扬,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寻味的挽联精品。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这是太仓吴养涵先生挽胡粹士联。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 不归》。"乡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仓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 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吴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系知名学者,与胡知交。上联说"老兄无声无息地走 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说"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春天的落花在风雨中把您的诗魂埋葬。"此联巧妙地用"哥了"谐音爱发 鸣声的"知了"与无言形成强烈对比,用"子归"谐音思乡以至啼血的杜鹃鸟"子规",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对仗工丽,含义深切,悲痛之情用艺术手段 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挽联精品。此联由书法家胡绳祁先生凭五十年前记忆提供,难能可贵,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古今联话》第128页)。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第471页)。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8. 沧海日赤城霞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名联谈趣》589条)。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 。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联 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 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9. 过到六旬犹少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以多 这是清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虽系述怀言志,却写得生动活泼,其中有养生之道,经验之谈,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10. 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 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云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 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祗赢得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楹联丛话》卷七)。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以三组同边自对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领衬字,联文顾盼多姿,声调连绵一气。
㈧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
成果主要内容
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 词造句的能力, 依据人教版教材适当安排了对联学习内容, 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 教学。
1. 选择对联学习的内容
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 102个对联故事, 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 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 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中国最大对联网络” ,阅读《笠翁对韵》 、 《中国对联 大全》等书籍,编写出版对联教学校本教材。
2. 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
诵读对句,感受音韵;赏析品评,加强理解;想象改编,表现共鸣;感悟填 补,实现突破;锤炼创造,自由发挥。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诵,感 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判断对联的优劣,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合适 程度,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进 行填补对联的尝试,琢磨锤炼语言, 填补对联中关键的字词, 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创作简单对联。
3. 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诵读对联,日积月累;融入课堂,扎实基础;专项训 练,拓展提高;科学评价,循序渐进。用充满智慧的对联趣事做引子,引导学生 能主动进行学习;日日积,促进底蕴积累,期待厚积薄发;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 行牛刀小试,会有大收获;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提高语言凝炼度;过程与 终极评价相结合,底线与金字塔评价相结合。
4. 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
耳濡目染,滋润心田;低吟高诵,渐成习惯;特色舞台,彰显才干;修身养 性,精学典范。营造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意无意受到感染;保证每日诵读时 间,日复一日养成良好诵读习惯; “斋阁”舞台上显示每人的能耐,逐步形成班 级特色;学对联中的典范,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