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新县宇博纸塑包装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新县宇博纸塑来包装有源限公司是2007-09-1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赵北口镇赵庄子村。
安新县宇博纸塑包装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0632666584735Q,企业法人王克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新县宇博纸塑包装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吹膜;制造、销售:塑料袋;包装装璜印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安新县宇博纸塑包装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贰』 小兵张嘎真有此人有,他现在还活着吗,如果活着哪有他的照片
电视剧《小兵张嘎》的热播,使“嘎子”、“白洋淀”再一次成为焦点。而“嘎子”的原型———河北省安新县赵北口镇赵庄子村的赵波同志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
“嘎子”曾有4个名字
按河北冀中的口语,谁家孩子能被乡亲们冠以“嘎子”的名号,就标示这个小家伙聪明、机灵、反应快、点子多,虽有时淘气一些,但肯定是人见人爱的“团队领袖”!
那时候,嘎子的大哥给地主扛长活,他自己7岁开始给地主扛小活、放鸭子,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直干到15岁,印象中没吃过一顿饱饭……
日本鬼子进安新(县),血腥统治白洋淀,老百姓的苦日子不见天日……15岁的嘎子跟着父母流浪到天津,在永大木厂干小工,每天挣几角钱养家糊口。母亲病得不行了,她想死在白洋淀,一家人却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为了母亲,生性倔强的嘎子给掌柜的跪下了,求点钱买了袋高粱糠面,给母亲买了两个桔子,还剩一元多。他们讨要着走了3天,回到了老家白洋淀。到家不久,母亲就咽了气。父亲想买领草席包着送走母亲。那时一口棺材50元,缺一角别想拿走。嘎小子一咬牙,做主押了仅有的一亩二分地,凑足了50元,打发了苦命的母亲。
打那以后,嘎子下定决心走出了家门,当了小八路。
“战争年代我有4个名:赵张海,儿时老人起的;赵波,入党后组织起的;黑小子,当侦察员破衣烂衫,脸也脏兮兮的,但自己人都知道那是我打鬼子叫得响的大名;还有一个叫孙继祥,因为孙庄子有个汉奸叫孙继德,一旦碰到敌人盘问姓名,我顺口就说是‘孙继祥,孙庄子的’,常常轻易就混过敌人的盘查。那时我们赵庄子村83户,近300口人,但没出一个汉奸。有几个倒是当了土匪,其他大部分是八路,都跟我一路,敌人针插不进,称我村‘鬼不灵’,这是三里五乡对我们赵庄子的赞扬。那时我们打日本只要他们的枪,不毁他们的岗楼。因为岗楼是鬼子们拆老百姓房盖的,你弄塌它,他们还会拆乡亲们的砖房。”
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在英雄赵波的履历中,有这样简单的几行字:
1922年,赵波生于白洋淀水乡一个极贫困的渔家;1938年,16岁的赵波参加冀中军分区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1940年,出席九分区战斗英雄大会,被授予“民兵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搞土地改革,赵波任贫民团长;1950年,被授予“华北战役战斗英雄”称号,并颁发纪念章一枚;1962年,40岁的赵波提前病退,离任后仍兼着村党支部书记,安新县人民政府委员;1983年,赵波当选省人大代表,出席河北省第六届代表大会;1989年,因病离休,享受副地(厅)级待遇。
曾经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带着战争留给他的永恒的纪念—一身伤病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当年的嘎小子依然是“团队领袖”,村里的父老乡亲都选他当村党支部书记。
机缘成就“小兵张嘎”
赵波说:“要不是有电影小说,我嘎子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嘎小子吗?”诚如嘎子所言,嘎子就是那个嘎子!但又不尽然,毕竟,太多的机缘成就了这个举国闻名的“小兵张嘎”。
1937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十来岁的赵波去县城卖鱼,见一先生模样的人向他走来,问他能否搭船到同口(地名),嘎子欣然应允。这就是受党组织派遣来此工作、日后大名鼎鼎的荷花淀派大作家孙犁与赵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42年,日寇的“三光政策”使白洋淀的局势空前紧张。这年一个夏日的早晨,侦察兵赵波接到一个新任务,进城接一位战地记者。下午领回的是一个操南方口音的青年人,之后组织上安排赵波具体负责他的安全与生活。这位年轻人就是《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之一孔厥。
著名作家梁斌1958年因错划右派下放保定农场劳动,经渔民诗人李永鸿介绍认识了赵波,知道了赵波的身世和打鬼子的英雄事迹。
徐光耀是河北雄县人,自小参加革命,聪明机智,战功卓著。在下放保定农场劳动期间,他也是经李永鸿的介绍认识了赵波,在炕头上听赵波讲起了身世:儿时淘气,上树掏鸟蛋;与大孩子打架,吃了亏去堵人家的烟囱;参加革命后,利用打渔、打猎的本领消灭敌人,端炮楼、打日本的包运船队……炕头上,作家与英雄之间“亲密接触”达半年之久,并结下深厚友情。1961年,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在《河北文学》上发表;1963年,《小兵张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其拍摄外景是徐光耀、崔嵬让赵波选定的家乡的一处景致,影片一上映即风靡全国。
『叁』 抗日片 小兵张嘎 张嘎真有此人吗
“嘎子”的原型———河北省安新县赵北口镇赵庄子村的赵波同志
按河北冀中的口语,谁家孩子能被乡亲们冠以“嘎子”的名号,就标示这个小家伙聪明、机灵、反应快、点子多,虽有时淘气一些,但肯定是人见人爱的“团队领袖”!
那时候,嘎子的大哥给地主扛长活,他自己7岁开始给地主扛小活、放鸭子,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直干到15岁,印象中没吃过一顿饱饭……
日本鬼子进安新(县),血腥统治白洋淀,老百姓的苦日子不见天日……15岁的嘎子跟着父母流浪到天津,在永大木厂干小工,每天挣几角钱养家糊口。母亲病得不行了,她想死在白洋淀,一家人却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为了母亲,生性倔强的嘎子给掌柜的跪下了,求点钱买了袋高粱糠面,给母亲买了两个桔子,还剩一元多。他们讨要着走了3天,回到了老家白洋淀。到家不久,母亲就咽了气。父亲想买领草席包着送走母亲。那时一口棺材50元,缺一角别想拿走。嘎小子一咬牙,做主押了仅有的一亩二分地,凑足了50元,打发了苦命的母亲。
打那以后,嘎子下定决心走出了家门,当了小八路。
“战争年代我有4个名:赵张海,儿时老人起的;赵波,入党后组织起的;黑小子,当侦察员破衣烂衫,脸也脏兮兮的,但自己人都知道那是我打鬼子叫得响的大名;还有一个叫孙继祥,因为孙庄子有个汉奸叫孙继德,一旦碰到敌人盘问姓名,我顺口就说是‘孙继祥,孙庄子的’,常常轻易就混过敌人的盘查。那时我们赵庄子村83户,近300口人,但没出一个汉奸。有几个倒是当了土匪,其他大部分是八路,都跟我一路,敌人针插不进,称我村‘鬼不灵’,这是三里五乡对我们赵庄子的赞扬。那时我们打日本只要他们的枪,不毁他们的岗楼。因为岗楼是鬼子们拆老百姓房盖的,你弄塌它,他们还会拆乡亲们的砖房。”
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在英雄赵波的履历中,有这样简单的几行字:
1922年,赵波生于白洋淀水乡一个极贫困的渔家;1938年,16岁的赵波参加冀中军分区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1940年,出席九分区战斗英雄大会,被授予“民兵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搞土地改革,赵波任贫民团长;1950年,被授予“华北战役战斗英雄”称号,并颁发纪念章一枚;1962年,40岁的赵波提前病退,离任后仍兼着村党支部书记,安新县人民政府委员;1983年,赵波当选省人大代表,出席河北省第六届代表大会;1989年,因病离休,享受副地(厅)级待遇。
曾经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带着战争留给他的永恒的纪念—一身伤病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当年的嘎小子依然是“团队领袖”,村里的父老乡亲都选他当村党支部书记。
机缘成就“小兵张嘎”
赵波说:“要不是有电影小说,我嘎子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嘎小子吗?”诚如嘎子所言,嘎子就是那个嘎子!但又不尽然,毕竟,太多的机缘成就了这个举国闻名的“小兵张嘎”。
1937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十来岁的赵波去县城卖鱼,见一先生模样的人向他走来,问他能否搭船到同口(地名),嘎子欣然应允。这就是受党组织派遣来此工作、日后大名鼎鼎的荷花淀派大作家孙犁与赵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42年,日寇的“三光政策”使白洋淀的局势空前紧张。这年一个夏日的早晨,侦察兵赵波接到一个新任务,进城接一位战地记者。下午领回的是一个操南方口音的青年人,之后组织上安排赵波具体负责他的安全与生活。这位年轻人就是《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之一孔厥。
著名作家梁斌1958年因错划右派下放保定农场劳动,经渔民诗人李永鸿介绍认识了赵波,知道了赵波的身世和打鬼子的英雄事迹。
徐光耀是河北雄县人,自小参加革命,聪明机智,战功卓著。在下放保定农场劳动期间,他也是经李永鸿的介绍认识了赵波,在炕头上听赵波讲起了身世:儿时淘气,上树掏鸟蛋;与大孩子打架,吃了亏去堵人家的烟囱;参加革命后,利用打渔、打猎的本领消灭敌人,端炮楼、打日本的包运船队……炕头上,作家与英雄之间“亲密接触”达半年之久,并结下深厚友情。1961年,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在《河北文学》上发表;1963年,《小兵张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其拍摄外景是徐光耀、崔嵬让赵波选定的家乡的一处景致,影片一上映即风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