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三年级如何教“的,地,得”
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教他们认表时要求不要太苛刻,让他们看着钟表模型,先分清时针和分针以及怎么认读,然后让他们认识“大约几时”、“几时左右”、“几时半”就可以了,不用让他们精确到几时几分,一年级不用学那么深,也考不到,只要求认识大概的时间就行。这是我的经验,不知道你是不是满意,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Ⅱ 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改,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课改工作却不容乐观。
笔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对我县农村基础教育课改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应引起关注。
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
对新课改工作认识缺省,仅停留在“汇报材料”和会议,管理薄弱。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基石。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普及义务教育、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强县、教育强乡、教育强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现实中,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并没有把新课改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会议上“喊得山响”,做起来“掷地无声”,管理力量松散、薄弱、混乱,精力不聚,热情不高,许多学校新课改发展规划欠具体,相关制度支持力度很小。
意识缺位,观念错位,“应对”现象超级严重。不少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对新课改工作了解甚少,错误认为“实施新课改”是“‘上面’的领导吃了饭没事做,天天坐着办公室,想‘歪点子’‘整’我们。”他们总把“想当年”“这么多年我们还不是这样过来的”“难道传统的教学就真的落伍了”“我不信新课改就那么神”挂在嘴上,功利、浮躁、畏难情绪作怪,缺乏探索的勇气。表现为应对考核检查“不扣分”——下周要检查了,要上公开课了,有“重点”地准备几堂“课改课”,“导演”一批学生“熟记”提问的答案,训练几个“模式”,“创设”几组“互动环节”,余下,便在“实施方案”“活动记录”“汇报材料”上下功夫。
对课改工作的投入甚少,巧师难为无钱之改。目前,我县农村小学生源基本上维持在400人,农村初中生源基本上维持在200人左右,最少的仅100人出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有限的公用经费只能勉强保障日常运作,生源少,经费来源不足,物价奇高,开支居高不下,况且所谓的“开源节流”又是一句空话,普通学校也的确无“源”可“开”,“流”更“节”不了,即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还是得“花”,办公经费严重短缺,学校用于新课改的经费支出自然要“精打细算”。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再“巧”的“师”恐怕也“难为无钱之改”,无奈之下,也只好卖弄“笔杆子”和“三寸不烂之舌”,纸上嘴上谈“改”了。
对新课标的学习严重不足,很多教师连新课标都没看过。去年以来,我校来了几名新教师。笔者问他们:“读过你所任教科目新课标吗?”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竟然没有一名新教师回答读过。新教师如此,“老”教师呢?交流中,笔者曾经有意问他们:看过(注意,是“看过”)新课标吗?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有位老师还感到不解:新课标是什么?看那东西做什么?笔者郁闷了,反问她:新课标是实践新课改的航标灯,不读新课标,你怎么上课呀?她理直气壮:以前怎么上就怎么上哦,我都当了一二十年老师了,还不会上课么?是啊,“会”上课,并不见得“上得好”,你“上”好了,学生“学”好了么?新课改都实施十年了,我们的教师居然连新课标还没读过,不能不说是悲哀。手持“新教材”,不学新课标,这“新课”究竟如何“上”,怎样算是“上好”了,估计他们心里是“没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
对职后培训不重视,不少学校校本研修形同虚设。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老教师退不下,新教师进不来,新老比例严重失调。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方法老旧,“教”“学”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意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与实施新课改差距较大,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教育能力相对不足,不善于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不善于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低素质的课改队伍,使学生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愿望逐渐熄灭,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质量。
使教师尽快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缩短由“旧”到“新”的角色转换期,职后培训是必走之路,但就现阶段状况来看,除非晋级、评优、评先的需要,很少有老师主动以“我要学习”为由参加培训,“与时俱进”仅体现在“述职报告”中;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停留于文件上,即使有那么几次,也仅仅是集中评几节所谓的“公开课”“探讨课”,布置工作而已;有的学校以为将学生的座位换个摆放的形式,让学生上课的时候对照“导学案”“讨论”一下,就是课改。
对策分析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优化新课改环境。要制定计划,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广大农村中小学管理者、教师,认真学习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实施新课改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优化课程改革环境,全身心投入新课改。
2、以乡镇学校为抓手,分片(类)建立一批农村中小学课改示范校。2012年春季县教育局颁行了《会同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我县基础教育强势推进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一汪春水。笔者认为,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小河片”“大河片”或以现有的学校类别为主,选拔建立一所或几所课改示范校,学校内部可以建立“课改示范点(村小、年级、班级)”,认真规划,严格管理,加强指导,发挥课改示范校(点)的示范、辐射、辅导以及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村小、年级、班级)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如,林城中学多年坚持不懈,积极而有成效的进行着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近年来有些学校的“区域教研联盟”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基础不一,同片区、同类别的学校有着他们的共性,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区域教研联盟”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发挥县城优质学校或全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优势,组织送教服务活动。从去年我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县教研室、一、二完小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情况看,充分利用我们“本土的”“自己的”优质教师资源培训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让一线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特别是送教教师与受教学校教师“同课异构”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开发、培养属于自己的“教育专家”“教学能手”。每年教育局都要举办教学比武,将其中的优秀教师和各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织起来,组成“名师团”,有计划地到各校巡回讲学,送教。去年暑期我县肖家学校唐清生老师在全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的那堂初中数学示范课,吸引了广大校长的眼球,据悉,秋季开学后,一些学校还专程组织教师到肖家学校与唐老师“面对面”。真正实现由“借用外援”到“自产自销”的转变,这样,既为形成课程资源的个性和特色提供了可能,同时,又能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培养出适合各校的真正的“本土”“不走”的“专家型教师”。
4、在制度、资金、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做好农村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予以倾斜。对乡镇学校统筹本校的新课改工作加强督查,确保各校建立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真正落实“课改专项经费不得少于公用经费的20%”,“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并进行专项评估”,“从全县中小学中评选课改先进学校,分别给予奖励”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奖励、问责、督查、指导有机结合。既搞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县教育局有目的地选派强有力的人员指导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帮助他们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培训教师,切实保障新课改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激励教师参与;鼓励引领、大力发展“跨校合作”“区域联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单兵作战”的现状,有效地盘活广大学校的资源,形成优质资源同享、互利、共赢的“集团优势”。
6、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教师的自主、自发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是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省教育厅张放平厅长在去年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未来五年我省将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十二五”每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五年内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要以农村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体制机制,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师资保障。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务必引起广泛重视。
7、充分利用教师博客与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县教研室通过网络博客组建了全县教师“大教研”,据统计,仅2011年,我县网络教研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全县教师博客数达到1070多个,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38.75%,有33个单位超过30%,11个单位超过50%,教师博客圈19个,全年教师原创博文10900余篇。若水中学、会同三中、粟裕中学和希望小学、漠滨小学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粟裕希望小学、会同三中建立博客圈管理员值班制度,及时管理和推介教师优秀博文,若水中学等学校开展教师博文竞赛,这些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
今年县教研室已经采取“每季度评选150篇优秀原创博文(教育教学60%,文学、生活等40%),评选县内优秀教师博客圈和教师博客之星,筹建学科教师博客圈,建立学科大备课组,规模较小的学校联合建立教师博客圈”等系列措施,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平台,各学校应充分运用网络的大平台,组织和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以拓展视野,扩大眼界。
8、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笔者也听到了很多声音,常年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希望搞新课改要稳步实施,基础薄弱学校的老师建议切实加强“生源地”就学管理,制度能更“人性化”,评价手段要更科学,学校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对参与课改老师的要有所区别,以鼓励老师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更多老师则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是实践,就有成功,也会遭遇失败,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一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提法或做法是不妥的。必须从制度上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以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积极性。笔者听到的这些声音,希望相关领导也能听到,并在制定措施时予以考虑。希望将来说起新课改,老师的回答不再是痛苦的“想说爱你不容易”,而是甜蜜的“我跳起来能摘到”。
9、巧用教育督导“杠杆”,把农村学校新课改“撬”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2006年9月1日起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创新教育督导工作,促进区域内中小学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是教育督导部门面临的新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地带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层次领域,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已从过去侧重学校硬件、制度、资料等的评估,转向关注办学理念与特色、课程管理、教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等内涵发展。
教育督导部门还可巧设督导评估思路,采取“政府搭台、专家引评、服务发展”评估模式,对教育督导评估进行新实践,建立一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长期的中小学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督导评价、中小学校长(园长)评价、中小学教师评价,用教育督导的“杠杆”,把农村学校新课改“撬”起来,以促进农村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Ⅲ 小学三年级应如何如何上课文
如何上好小学三年级语文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十几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
一、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立足文本,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适时点拨,情感共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以《问银河》为例,我让一部分学生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另一部分同学扮演银河来回答他们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并通过课前布置的查找银河的资料来告诉孩子们真实的银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宽松融洽的氛围内,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2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我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理解了小画家们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不仅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较哀怨的音乐让学生理解一些离他们较远的一些英雄壮举,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就播放了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了他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2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我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理解了小画家们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不仅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较哀怨的音乐让学生理解一些离他们较远的一些英雄壮举,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就播放了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了他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从从容容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化的教学状态,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Ⅳ 农村小学图书如何分类
建议你这样分:来
小学一自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小学通用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初三
初中通用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高中通用
小学升初中
中考
高考
语文阅读
文言文/古诗文
语文作文
英语词汇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口语/听力
英语作文
写字教程
数理化专题
竞赛/奥赛
工具书
拓展读物
学习方法/报考
教师用书
其他
Ⅳ 小学三年级怎么教
二年级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由于课业负担加重,压力加大,难度增加,孩子版的课余时间权相对减少了,由此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会时不时的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或家长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具体目标,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这需要我们耐心的给他们讲清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适当的施加压力,而不能完全听凭学生自由行事,这样才能让一个由二年级的学生到了三年级以后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中来。
Ⅵ 小学三年级的时间,我随父亲一起从一所乡村小学调到一所新的学校去念书,新学校是镇里的重点小学,教学条
1、耻笑、嘻笑
2、争先恐后、装模作样、心照不宣
3、(1)因为出于虚荣心的驱使
(2)右专手:能回属答问题
左手:不能回答
4、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而幸福的童年,令我时至今日仍心存一分感激。5、答案文中找。例如:违心地举手
6、我因为一次上课举手被同学嘲笑感到自卑,袁老师帮我开导、解决,使我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