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二年级的数学怎么学呀
初中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是中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初一的数学是对小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和发展,并给初中的学习打基础的。初二则是真正的中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二同学也常说,“现在虽然老师讲的全等,轴对称,好像都听得懂了,可是到了写作业时老是有问题”。“考试时,几何证明题一不注意就会有问题,就会被扣去一两分的,…”“有时,做证明题的思路不清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二的数学成绩,往往会造成两极分化,使初二数学成了初中数学学习的分水岭。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练习不够?还是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其实,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做多练认真多总结,学好初二数学,成功跨越这个分水岭并不难。 一.要注意理解概念和公式
许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太重视,这种情况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涉及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与实际题目相联系。这样就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很好地联系起来。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所以,同学们应当更细心一点,注意观察特例,深入一点了解相关知识的常见考点。
二.总结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同学们也要学会自己做。当你学会了总结题型,会对所做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那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了解到有哪些类型的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找到了学习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反复做很多相似的题目,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解决。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只是原地踏步,没有更深入地去理解,使之成绩不能提高
② 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教
打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x0d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x0d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x0d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x0d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x0d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x0d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x0d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x0d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x0d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③ 如何教好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
打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④ 如何提高小学一二年级的口算能力
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口算却因内容简单而常常被忽略。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枯燥的训练代替丰富的思维活动,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以至于到二年级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用“掰手指”口算的情况。我认为口算教学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我认为口算教学有一些几种方法。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就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理解算理主要是激发学生怎么算的意识。那就要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乐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⑤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像这样的么?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⑥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1至6年级的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3、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2、比大小3、几和第几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五单元分类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分与合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4、解决问题5、8、9的知识6、8、9的分与合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解决问题9、10的认识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填()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14、整理和复习(一)15、整理和复习(二)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读数2、写数3、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2、解决问题3、8、7、6加几4、解决问题5、5、4、3、2加几6、整理和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1、20以内的数2、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认识钟表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1、 位置(1)2、位置(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2、 十几减83、 十几减74 、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2 、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数的组成2、 读数、写数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2、 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2、 认识时间(2)3、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找规律:1、 找规律(1)2、 找规律(2)
第九单元统计:1、统计2、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2、 总复习(2)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7、连减8、加减混合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点2、直角的认识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3、1、3、4的乘法口诀4、乘加乘减5、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2、倍数3、8的乘法口诀4、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表内乘法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4、观察物体5、统计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2、 除法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锐角和钝角2、 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 解决问题(1)3、解决问题(2)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近似数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2、 两位数减两位数3、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4、 估算
第八单元统计:1、 统计表2、 统计图
第九单元找规律
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2、 总复习(2)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3、吨的认识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2、 减法3、 加减法的验算
第三单元四边形:1、 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3、 周长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5、 估计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单元时、分、秒:1、 秒的认识2、 时间的计算3、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2、 几分之几3、 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搭配问题2、 可能性
第九单元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口算除法2、 笔算除法(1)3、笔算除法(2)4、 笔算除法(3)
第三单元统计:1、 简单的数据统计2、 平均数
第四单元年、月、日:1、 年、月、日2、 24小时计时法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1)3、笔算乘法(2)
第六单元面积:1、 面积和面积单位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 公顷、平方千米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认识小数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
3、亿以上数的认识(二)4、用计算器计算5、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2、直线射线和角(二)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一)3、笔算乘法(二)4、笔算乘法(三)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2、垂直与平行(二)3、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4、整理和复习(一)5、整理和复习(二)
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一)2、统计(二)3、统计(三)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2、合理安排(二)
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5、总复习——统计图(一)6、总复习——统计图(二)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4、 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 位置与方向(1)2、 位置与方向(2)3、位置与方向(3)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 加法交换律2、 加法结合律3、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 乘法分配律5、 减法的运算性质6、除法的运算性质7、 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读法3、 小数的写法4、小数的性质5、 小数的大小比较6、小数点移动7、 生活中的小数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三角形:1、 三角形的特性(1)2、 三角形的特性(2)3、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的内角和5、 图形的拼组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数学广角(1)2、 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
第九单元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值4、循环小数5、连除、除加、除减6、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4、观察物体5、可能性6、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2、分数的意义(二)3、真分数和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5、约分(一)6、约分(二) 7、通分(一)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
第六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图形的变换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 分数乘法应用题3、 倒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 分数除法应用题3、 比
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分数应用题
第四单元圆:1、 圆的认识2、 圆的周长和面积3、 扇形4、轴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百分数: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 百分数应用题4、 纳税5、利息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 比例的应用
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 圆柱2、 圆锥 3、 球
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 统计表2、 统计图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 数和数的运算2、 代数初步知识3、 应用题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 简单的统计
⑦ 怎样教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
打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9加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9加几时间: 2009年08月18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4232人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一、说教材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9和4合起来是13(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 10加3得13。9 + 4 = 13 (课件四)1 310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9 + 3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9 + 7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9 + 3 = 121 210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9 + 3 = 122 710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课件六)9 + 7 = 16 或 9 + 3 = 121 6 2 710 10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⑨ 怎样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口算却因内容简单而常常被忽略。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枯燥的训练代替丰富的思维活动,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以至于到二年级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用“掰手指”口算的情况。我认为口算教学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我认为口算教学有一些几种方法。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就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理解算理主要是激发学生怎么算的意识。那就要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乐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我一般采用集体视算、听算,还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题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五、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六、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