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育人目标怎么写
科学规划为引领,整体推进字培养目标。
“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新的人才标准,它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发展、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相协调的价值取向。为了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将它慎重地写进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规划中,“了解并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同时兼具现代文明修养的‘基础扎实、全面发展、敢于创造’的健康人” 的育人目标是一个生成性的、发展性的思想体系。其中,我们对“全面发展”的界定就是: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
而学校教学、教育、后勤等方面的三年规划都围绕学校三年规划发展目标来制定。也就是说,在三年规划的引领下,“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培养目标就这样“浸”在学校的每份计划里,“浸”在学校的每份制度里,“润”在每个学科里,“润”在每一节课当中,渗透在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机制为保障,全员参与培养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要求,对大多数教师都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简单,因此学校主要在机制方面给与了充分的保障。
❷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即是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中小学教育的意义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教育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如何把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如何将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为创新型国家储备基石,这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有关学校的重视。
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有与小发明小创造结合,有与美术小制作结合,有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也有与研究性课程结合,更有渗透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育中的。
通过知识产权教育,部分学校学生与教职员工对知识产权的知晓率已达到90%以上,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升,创新方案、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教师、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这不仅使青少年树立起尊重和保护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青少年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❸ 育人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首先基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考虑,通过观念的更新,来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要解决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但是,更深一层的考虑则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推进教育创新。以往的问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统一性,缺乏多样性,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很少有选择权和自主权。以学生发展为本,一是强调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强调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简而言之就是三句话: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人的身心的充分统一发展,从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以及道德的发展。是在某一方面他尽力而为所能达到的程度。不同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可以是不同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在这三方面的内容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素。而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以知、情、意的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人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知、情、意是趋向真、善、美,以真、善、美为归宿的。知求真,意求善,情求美。可见,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要培养和塑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❹ 新城花园小学的育人目标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基础。素质全面,个性张扬,特长显露,主动发展。
❺ 板厂小学的学校育人目标
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能力提升,素质全面,学有潜力。
❻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1992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第一章 中明确规定了中小的培养目标。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一、德育方面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 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智育方面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体育方面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
四、美育方面
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五、劳动教育方面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拓展资料:
一、简介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二、特点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三、学制
1、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五四学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地区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济宁等地点现今也沿用着“五四学制”。
参考资料:网络 小学
❼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版性的学校教育,是权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7)小学五年级育人目标扩展阅读
推进教育公平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