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篇关于张海迪的小学课文
四年级语文 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课标)浙教版
《张海迪和她妹妹》
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❷ 身残志坚的名人与故事 (较短)不要张海迪的 小学生 四年级
二、挣扎就是奋斗
塞曼小时候读书的自觉性并不高,成绩也一直平平。塞曼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这种表现,心里十分着急。
一天, 她把儿子叫到跟前,注视着他的眼睛,神情激动地说:“儿啊,早知道你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我当初真不该在波涛中挣扎……”接着,她向默默呆立的塞曼忆起往事:在塞曼快要降生的时候,家乡突然遭到洪水的袭击,她死里逃生,好不容易才登上了一只小船,塞曼就降生在这只小船上,母亲望着滔滔洪水和刚刚临世的小生命,想起了荷兰人的一句古训:我要挣扎,我要探出头来!
听完妈妈的回忆,塞曼才知道母亲所经历过的艰难,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暗暗发誓要发奋攻读,绝不辜负妈妈的厚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受到学校当局的赏识,被学校聘为助教。当他满怀喜悦去见母亲的时候,母亲已身染重病,奄奄一息了。在弥留之际,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塞曼,嘴唇在艰难地颤动着“挣扎,再——挣——扎!”留下这句遗言后溘然长逝。
挣扎就是奋斗。挣扎,再挣扎,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永远拼搏。塞曼把妈妈的话铭刻在心。他将嵌有母亲遗像的金制小镜框一直挂在胸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便凝视着母亲的遗像,回想母亲的谆谆教诲,以增加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塞曼在科学的道路上挣扎,再挣扎!终于攀上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峰,1902年塞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❸ 小学学的张海迪的课文是
四年级语文 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课标)浙教版
《张海迪和她妹妹》
❹ 张海迪给我的启示四年级作文
张海迪的故事
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人们在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面前,在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面前,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义究竟在哪里?
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陈云同志题词:“以张海迪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着,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❺ 四年级作文——张海迪我敬佩您600个字
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人们在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面前,在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面前,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义究竟在哪里?
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陈云同志题词:“以张海迪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着,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❻ 小学四年级作文张海迪200个以上
《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椎病,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内没有沮丧和沉沦,容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发奋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又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看了张海迪的故事,我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张海迪那时好多了,我们不仅有健康的身体,爸爸妈妈还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用品、资料等,可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想到这些,我真是惭愧啊!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克服困难,不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要勇往直前!
❼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试卷短文"张海迪姐姐的故事"
1.乐于奉献的张海迪2.6 3.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她总是趴在桌上写啊,内念啊,胸前容都压出了一片血印。 造句: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大腕大款,只要你做违法乱纪的事,就会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4.她刻苦学医,为别人治病。她还关心、爱护小朋友,帮助失足青年。5.坚强勇敢,乐于奉献社会。
❽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作文(关于张海迪热爱生命)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❾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热爱生命400字左右 关于张海迪,或举一个名人事例。
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黄的细沙;生命是伟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苍松。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许许多多苦难。有人在苦难面前倒下了,也有人在根本不算苦难面前,轻易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迈着大步走上了讲台,手里高举着一张钞票。他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问:"有人要这20美元吗?"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然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踩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了很深的感受,无论演说家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人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因为脏、皱而失去价值,它依旧值20美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失败或碰到的挫折击倒。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生命和这20美元一样,是永远都不会失去价值的,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无价之宝,永远地珍惜它。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廊上,几位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边的同学;栏杆前,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地向下张望;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一样嘭嘭直跳。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走廊上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一旦掉了下去,后果是可悲的;从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跌落,导致骨折、脑震荡……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是用来爱家的,爱国的,爱这个世界的,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困难而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应该热爱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他们让自己活得更充实、幸福、快乐。但也有有些人不把生命当回事,白白地糟蹋它,生命的价值好象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堆没用的烂泥。 张海迪阿姨就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她在五岁因为患病,高位截肢,所以一直没有进入学校。可她在童年时就以自己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真是让人敬佩!在她十五岁时,跟着父母来到了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她并没有逃避这里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上小学的孩子们教书,还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治病,十分受乡亲们的爱戴与称赞。在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张海迪阿姨就是在那时,以不屈向上的精神,付出、给予。后来张海迪阿姨走上了文学创造的道路,她又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疾病与困难,精益求精地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通过自己刻苦的努力,已经出版了许多作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轮椅上的梦》,完全说出了张海迪阿姨的内心世界。至今她已获得了许多文学创作的奖项,张海迪阿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服务社会。
可是还有人不热爱生命。在印度有许多中学生自杀了,这一个个生命就像雨点般冲向天堂,他们自杀的原因只有一个:学习压力、负担重!不就是遇到了一点儿困难,竟然去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群星中最珍贵的一颗,也是闪得最耀眼的一颗。
生命可贵,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闪耀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残疾人对生命的热爱。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时常会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唠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经完全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了。但她却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着手中的画笔和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有一次,在演讲会上,一位学生贸然的问:“黄博士,你从小就是这个样子,请问你是怎么看自己?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责备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了几行字:
一、 我好可爱。
二、 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 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 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 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是啊,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如果要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经过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所没有的,而要多看自己所拥有的,那时我们就会想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是啊,人的一生是漫长而短暂的,也是美好而幸福的,我们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踏它,但很多残疾人都不向命运屈服,与病魔殊死搏斗,何况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呢?所以,我们必须对命运负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受了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身体不正常,就干脆了断自己……在社会上,这一类人不知有多少。但热爱生命的也有很多。不只是人,动植物也热爱生命!
我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三只青蛙掉到了牛奶桶里。一只青蛙想:反正早晚是死,不如早早死掉,免得受尽痛苦,于是一头扎到牛奶里,淹死了;另一只青蛙见牛奶这么深,是没有机会重生的,就静静地等着死神的到来;最后一只青蛙不服,便使劲蹬脚,想找到一些东西可以落脚,然后跳出去。一星期后,最后一只青蛙觉得脚下有东西,便告诉另一只青蛙,两只青蛙一起使劲蹬啊蹬。最后,牛奶成了奶酪,两只青蛙获得了自由。而那第一只青蛙,早已淹死在那深深牛奶结成的奶酪里了。
在生活中,热爱生命的动植物随处可见。
当我们抓住烦人的苍蝇的时候,会发现它在拼命挣扎。这,不就是生命的力量吗?这股强大的生命的力量使它没有低头,在生命的悬崖上做垂死挣扎!我不得不放了它!我佩服它,佩服一只小小的苍蝇,一只热爱生命的苍蝇!
在路边,我们偶尔会看见墙角下长着几株小草。在我们眼中,这几珠不起眼的小草只会碍眼。但是,它的生命却是来之不易的!它不顾地面的阻挡,奋发向上,终于冲破了坚硬的地面,访问了蓝天、白云、阳光,一瞬间,我感到它的生命之花如此艳丽、如此灿烂!
在某些风景区,我看到了奇石寄生的壮丽场面。人们纷纷赞叹。是啊,在这块巨大的石头下的一棵树苗,能冲破巨石,重新长了出来,还长得这么茂盛、这么高大!而且石头上还有几条大大的裂缝。
连这些不起眼的动植物都如此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那我们不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了吗?
生命是什么?它不是一场雨,雨下在地上蒸发成水汽还会再落下;它不是一棵小草,小草冬天枯了春天还会再荣;生命是缓缓爬上额头的河流,当我们懂得珍惜时,河道已太深太深,深深的河道里有深深的遗憾。
生活中不可能处处有鲜花,时时有掌声。也许我们勤于耕耘,愧对收成;也许,探索的风景总山重水复而老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年轻的信念会被千年淀积的尘雾缠绕,而不能展翅翱翔。但需要坚信的是:生命的大海波澜起伏才恢宏壮阔,人生之路因为坎坷不平才多姿多彩。每个人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时刻不忘对生活的责任。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日子如手中的扑克牌,不在于你摸到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如何漂亮地打出去。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不断求索。正如屈子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此信念去拥抱生活,热爱生命,生活才更充实,生命才更有价值。
如果把我们的生命放在人生的某一小站,进口和出口,就是整个人生的象征。有什么样的进口,就会有怎样的出口。然而我们不应把过多的精力耗在设计怎样的进口和出口上,关键是要懂得进的过程中要及时去选择、去行动、去执着地合理使用生命的季节,而对生命的出口,平静、从容对待。那么,无论在怎样的生命季节,留给小站的一定是美丽迷人的风光。
这样,面对每个夜晚的造访,我们都会有一份坦然的对视,不论对与错,浪漫与深沉,花好与月残,只要我们自然真诚地表现生命,度过生命中完整的四季,就会拥有一份坦然,一份灿烂。 写到这里,不禁问一句:你热爱生命吗?
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你自己的生命,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踏它。当然,每个人都会选择好好地使用生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你又怎样选择呢?《生命生命》这一课,作者从飞蛾求生的欲望、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这两方面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触摸春天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惊奇地抓住了蝴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我读后,觉得残疾人的心灵也是多资多彩的。比如,海伦凯勒虽然在出生的几个月后的一场重病使她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她非常努力,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进入大学学习。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小说,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后来,海伦凯勒成了19世纪美国卓越的改革家、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生命是无私的,不是吗?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继、无私奉献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千百个病人的康复;生命是顽强的,不是吗?清香的昙花生命虽然短暂,但它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爆发出生命的无限能量,展现了最美的一面;瓜子草,它在没有泥土和水的情况下,仍然能生长。难道这不是顽强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不是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
树,砍断枝条还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地成长着,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一粒种子,可以掀翻压着的石块,努力地向上长……而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有些人浪费时光,老了就会抱怨自己:为什么当年不好好读书,糟踏时光?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每一分每一秒过去了,再也不能时光倒流。所以,生命是短暂而美好的,要想自己在生命里留下喜怒哀乐的回忆,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勇气去创造。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时光,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热爱生命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 争取—巴金。
的确,像这位伟大的作家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在与付出和给予,而不是接受和争取。我们也要热爱 生命,珍惜生命,这也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必须做到的,反过来,我们不能危害生命,更不能破坏生命,这样会让你感到生命毫无价值。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一只蚊子,一只苍蝇的生命非常的短暂 ,可是当我们用手企图拍死它们的时候,它们却飞走了。我觉得,它们很热爱生命,虽然它们的生命很短暂,但它没有不想活着的心理思想,而是珍惜生命。我们好好想想,一只苍蝇,一只蚊子都能那样热爱生命,那我们人呢?我们拥有比它们生命多百倍的活着的时间,但有些人很不热爱生命,这些人连苍蝇、蚊子都不如。
在这里,我要提醒那些人,热爱生命吧,生命如时间,一转眼就没了,所以我们也要一样热爱生命!
为了一个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几百个人拼搏了十几个小时;为了手中周岁的孩子,双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双肩搭起了不畏泥石的人梯; 为了怀中熟睡的孙儿,七十岁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构成了最伟大的避风港……
为了生命,我们不屈不挠;为了生命,我们一如既往。因为生命可贵,可贵的生命需要我们呵护,值得我们关爱。
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艰难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看看许多物种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体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个体来说,更显得弱小单薄,很容易受到伤害。不消说人类面临疾病、横祸等威胁。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为艰难。但生命的力量又是令人震惊的,即使弱小的动植物也不例外。细小的种子珍惜了上天的赐予,不断努力,根拼命往下钻,芽使劲往上挤,就是在坚硬的石堆中也毫不畏惧,只为了接受轻风的爱拂,阳光的淋浴;一只小小的蚂蚁为了难得的生命不白白消磨,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墙角的壁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尾巴。这些毫不起眼的动植物不忍生命的白白消逝,努力争取享受生命的乐趣,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我们,自诩万物灵长的人类又岂能漠视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没有人轻易放弃生命。每个人心中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身体健全的人如此,身体不便的人同样如此。健康的人为父母给予的一副好身体而努力,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著而努力。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体验宇宙的神奇时,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索着宇宙中的未知物质;当我们泛湖上,在碧波清风中流涟的时候,哈森迈尔正在幽深的湖底探寻地底的奥秘;当我们翻开手中的书本,欣赏一篇赏心悦目的文章时,张海迪也许正在床塌上吃力地挥写她对生命的渴望;当我们驻足树林,望着那瑟瑟秋风中的枯叶飘落时,史铁生也许正沉浸在对生的遐想中。这些残缺的生命为了生命无悔而努力,因为他们知道生命不屈,生命可贵。
蒙田曾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生命,我们将变得一无所有。但很多活着人总不珍惜活着的权利,他们随意对待自己甚至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车臣爆炸、巴以冲突、美军“虐囚”、煤矿透水、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着我们:生命啊,多么贵;生命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当你正在呼吸,当你正在心跳时,请记住:生命可贵,可贵生命;关爱生命,奏出动人心弦的最强音。
❿ 关于张海迪对抗病魔的奚参与一一作文四百字四年级以下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