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
先让孩子接触书本,家长可以先辅导一下,要把加减法搞懂,在预习一下,去学校听专课,注意要让他注属意力集中,认真一点,第一次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否则老师会记住你的这一点,到了5年纪是老师再说以前的旧事,很.......回到家家长应该问孩子今天学得怎么样,学到什么,跟家长做沟通,这样才能学好,再让孩子复习一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复习,然后再预习明天的课,再以此类推
⑵ 如何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你是哪个地区的?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小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了很多数数和加减乘除了,所以你要有点心理准备,和教参上写的情况不太一样的。
低年级最重要的是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坐姿、写字姿势、如何听讲、如何举手
写数字的时候,有些幼儿园教得不太规范,得要求孩子严格地书写,比如4上面是开口还是封口啊之类的,一个细节也不能放过。
另外就是多鼓励小孩子,多和家长聊天,反馈情况。特别是有背景的家长,有的家长很麻烦的,小孩子不好好学习,他还去校长那里说你教得不好。
祝好运~
⑶ 一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我觉得首先是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能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话,从中学习专知识,有的孩子看着是坐在属那里,但是没有听讲,这就是老师说的听课效果不好,如果你是家长,那就在家里训练孩子注意听大人的说话内容,训练他复述你讲的内容重点,
其次是能坐得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孩子认为听会了,就坐不住,结果学习不扎实,或者一写就错。
⑷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前3分钟
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教学工作计划_一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教
⑸ 小学一年级数学怎么教
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可用教具来教。
⑹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节课怎么上
从一年级数学课本形式上看,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更为贴近学生的认知环境。打开教材,它就像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到:“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是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生活。
⑺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堂课怎么上上什么该讲些什么
可以做一个自己的简单的介绍,但不能显得特别亲切也不能特别严厉专,主要是先让同学认识知道属你,但一年级的同学比较小,可能会不好管理,但觉得应该慢慢的来,不要着急!可能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有趣的老师(主要还是自己把握)相信你的第一节课会好好的!( ̄∇ ̄)
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一般都学什么一年级数学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六重点:小括号
1.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七重点:找规律
1.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
2.变化的规律:
2 5 8 11 14 □ □ □ 18 15 12 □3 4 6 9 □ □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
⑼ 小学数学老师怎么样上好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收益一时,而授人以渔却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生“会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这就大大压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土豆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四、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