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年级 >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11-24 00:42:35

㈠ 四年级科学教案谁有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共3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
1.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教师备课
第二周 :空气的性质(一) 空气的性质(二)
第三周 :热空气和冷空气(一) 热空气和冷空气(二)
第四周 :空气里有什么(一) 空气里有什么(二)
第五周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评价
第六周 :机动
第七周 :冷热和温度(一) 冷热与温度(二)
第八周 :热的传递 加热和冷却(一)
第九周 :加热和冷却(二) 吸热和散热(一)
第十周 :吸热和散热(二)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
第11周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二) 单元评价
第12周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第13周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不同的声音
第14周 :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16周 :排序 分类
第17周 :考试 (一)考试 (二)
第18周 :讲评 (一) 讲评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课题:1、空气的性质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
? 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
? 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
? 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
? 将压不到底的针筒与空气能被压缩和空气有弹性联系起来
? 能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知道空气的部分性质但没有将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三者联系起来,未能认识到压缩空气有弹性。
层次2: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但不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层次3: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方法来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层次1:学生不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认识空气。
层次2: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但在实验过程只能够不能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
层次3: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设计按步骤实验。
教学材料: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空气充的同样多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
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
学生观察汇报
3、分组实验
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游戏:比赛吹气球
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
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
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
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与空气有关吗?
4、小组讨论,汇报
5、师生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6、利用光盘让学生直观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
空气是有质量的
1、将一个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泡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讨论:杯子里的空气向水面跑。
3、请一位同学,一只手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另一只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不断将瓶口与瓶底倒置,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4、汇报:空气总会跑到水的上方。
5、我们知道水是有质量的,那空气有吗?
出示研究表格,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设计图。
6、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7、各组交流。
光盘演示实验要求。
8、领取实验器材。(小组分工)
9、进行实验验证。
10、各组说明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论。
11、师生总结:空气是有质量的。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1、请两三位同学用手压气垫,说一说是什么感觉?用塑料袋分组活动。(注意:用力不要太大)
2、学生观察松手时气垫发生的变化。
3、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能证实吗?提供针筒和橡皮。
4、观察针管里的空气开始所占空间的大小和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松开手后看到的现象,比较活塞压下一部分时与压不动时所占的空气、手的感觉及活塞的运动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记录实验过程,讨论得出结论。
观看光盘录像。
6、平时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7、学生讨论、汇报
8、利用教学光盘补充。 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占据空间
觉察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质量
认识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回顾和解释 1、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2、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后汇报。
3、通过活动和不同物体与空气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总结。 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教学反思:

课题:2、冷空气和热空气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1、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科学知识: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
2、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冷空气往下沉,热空气往上升;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 能将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的对流联系起来。
? 借助其他物体继续认识空气。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搭配食物

教材简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通过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作用,由于各类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还必须懂得科学搭配食物,掌握搭配食物的基本方法。食物金字塔是指导我们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指南,它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我们每天应该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便于学生理解。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寻找“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饮食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第二,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第三,根据食物日记,绘制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并评价自己的膳食结构。第四,模拟配餐和设计食谱。全课注重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围绕食物搭配的话题来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2、了解食物金字塔,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3、愿意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金字塔,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难点:理解和运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和方法。
资料链接: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误认为讲营养就是追求高档食品的人越来越多,儿童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日益严重,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适口性等不良习惯也很普遍。因此怎样选择食品、科学搭配食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卡片、塑料果盘、餐盘、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小朋友,请你们当回小医生,诊断下,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认为他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习惯?
出示课文“小胖墩”、“豆芽菜”插图,指名说。
(由寻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饮食问题,引起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关注。)
2、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 播放《食物金字塔》视频短片
1、谈话:怎样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饮食呢?科学家向我们作了一些介绍,他们是怎么说的呢?一起看下短片。
2、播放视频。
三、 学习《食物金字塔》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再具体看下营养学家们向我们推荐的食物金字塔。
1、出示食物金字塔。
2、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① 食物金字塔分为几层?
② 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③ 一共有几大类食物?(还有一类很重要,“水”)
④ 食物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⑤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
3、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4、教师小结: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要齐全,比例要恰当,这几类食物每天都要吃,而且要注意摄入的量。
四、 趣味配餐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食物金字塔,了解了一些食物搭配的知识,下面请你们也来露一手,小组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配餐活动。
(一) 配餐活动之一:小组合作设计一日食谱。
1、 要求:早餐设计两到三种食物,早餐、晚餐除主食外,按两菜一汤来设计。
2、 小组讨论设计,组长负责记录填表。
(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做出重要的决定,这项“设计一日食谱”活动充分给学生自主权,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主要巩固和运用刚学的食物金字塔知识,为下步模拟配餐作铺垫)
(二) 配餐活动之二:用餐盘模拟配餐。
1、谈话:我们根据设计好的食谱,小组合作进行有趣的配餐活动。
出示配餐步骤:
① 组长把装有荤菜、蔬菜、主食、水果等食物卡片的四个信封发给四位同学,再请一个同学负责餐盘。
② 拿到信封的四个同学把里面的食物卡片倒在自己桌上正面朝上摊开排放(注意不要和其他同学的卡片混淆)。
③ 组长对照食谱每报一个食物名,组员找出相应的卡片交给负责餐盘的同学放到餐盘上。(如果用到卡片上 没有的食物,请组长在空白纸片上写上食物名称)
友情提醒:配餐完毕后,餐盘上配好的卡片不要动,其余没用到的卡片收拾好仍旧装入信封放到塑料果盘里。
3、 学生配餐,教师巡视。
4、 交流配餐情况。
(小组合作运用食物卡片进行模拟配餐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参照金字塔搭配食物原则,评价搭配的合理性,通过交流更明确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
五、 课外延伸:
1、 出示食物搭配误区图片,简单介绍。
2、 了解健康饮食谚语。
六、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健康饮食的方法,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种类要齐全,比例要恰当。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饮食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人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七、 作业:
对家里的食物搭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分析,向父母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 本课板书采用图片式,将本课的难点突现出来,更利于学生掌握食物金字塔原则。)

板书: 怎样搭配食物


每天要多喝水!




油盐糖
种 豆、 奶类 比
类 鱼、虾、肉、蛋类 例
齐 蔬菜类 水果类 恰
全 当
粮 食 类

㈢ 小学四年级科学:地球上有什么教案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生玩猜谜语的游戏。
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想知道什么?
二、猜想假设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并揭示课题。
三、制定方案
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或图片或语言文字展示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
2、整体感知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情况。
(1)、出示课件:转动的地球模型。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从这个地球模型上发现了什么?
四、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的表示陆地;
地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3、交流地球表面陆地形态方面的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地形、地貌是多姿多彩的。
(1)、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填写记录卡,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辽阔的大草原的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畅想交流,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壮美。]
(2)、全班交流地球陆地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的情况。
①交流珠穆朗玛峰、张家界的山、华山、泰山、阿尔卑斯山、阿空加瓜山等不同形态山地的图片与文字。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山的特点。
[使学生知道山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但形态各异;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②交流平原的资料,讨论平原的特点。
③交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的图片与文字。
4、引导学生交流地球上的生物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A、学生交流搜集的动、植物的图片及文字。
B、多媒体出示:地球上的各个地方的动、植物的图片;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植物约有30多万种。
C、讨论:看到这些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你想到了什么?
D、学生汇报并小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和动、植物都是地球村的一个村民,我们应该和动、植物和谐相处。
活动三、分类整理资料
1、学生讨论怎样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2、讨论:我们搜集的关于“地球上有什么”的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
3、每个小组选择一至两类内容办手抄报。(把课前制作的资料卡直接贴在相应的位置。)[直接贴资料卡可以节省时间。]
4、展示与评价。
[将各小组办好的手抄报按一定的顺序张贴在教室一定的位置长期展出,可以充分发挥所搜集资料的作用,还可以给尚未交流的资料提供交流的机会。]
[本环节中,教师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想到整理资料的方法——分类,进而讨论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更强,对地球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层次。
五、拓展创新
本课围绕“地球上有什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使学生明确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资料。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整理这些资料,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学习方式上,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从而使学生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真正体会到地球的多姿多彩。

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案

地球上有抄什么》教案
案例袭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㈤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共6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单元 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 调查家中的电器。
(1) 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 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教学后记: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 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 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 说说电线的特点;
•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 说出判断的理由。
• 分别试着连一连。
•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㈥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下载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共3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
1.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教师备课
第二周 :空气的性质(一) 空气的性质(二)
第三周 :热空气和冷空气(一) 热空气和冷空气(二)
第四周 :空气里有什么(一) 空气里有什么(二)
第五周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评价
第六周 :机动
第七周 :冷热和温度(一) 冷热与温度(二)
第八周 :热的传递 加热和冷却(一)
第九周 :加热和冷却(二) 吸热和散热(一)
第十周 :吸热和散热(二)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
第11周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二) 单元评价
第12周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第13周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不同的声音
第14周 :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16周 :排序 分类
第17周 :考试 (一)考试 (二)
第18周 :讲评 (一) 讲评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课题:1、空气的性质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
? 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
? 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
? 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
? 将压不到底的针筒与空气能被压缩和空气有弹性联系起来
? 能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习成果评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技学科备课教案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at_id=210
2007-09-23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doc

一、谈话引入: 1、看一下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欢迎进入PowerPoint世界!” 2、问:谁知道这是用什么编制的?(引出PowerPoint的重要性)那么,你认为可能会在什么方面使用powerpoint呢?(在高级的现代商业活动中,公司重要的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用powerpoint;教师教学中使用po..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1
2007-09-23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doc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到网上兜了一圈,你们是不是发现,网络是个大宝藏。可是,这个宝库太大了,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到我想找到的宝贝呢?今天,老师就介绍几个小帮手给大家,你们喜欢吗?二、开始新课: 1、阅读课本P6-7,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雅虎:http://www.yahoo.com 21cn: http://search.21cn.c..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46
2007-08-27 小学信息技术遨游因特网说课稿

遨游因特网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遨游因特网 年级:五年级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68
2007-07-23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1,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004
2007-07-20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1,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731
2007-07-12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冬天来了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技能目标: (1)对学生进行有关审美的培养与训练,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 1,学会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技能. 2,学会绘制自选图形,并为其设置颜色的技能和方法. 3,通过雪花飘荡掌..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454
2007-07-03 小学信息技术

第一册(1-15)课教案 阿坝州实验小学 艾礼顺 第一课:与电脑见面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53
2007-07-03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冬天来了教案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冬天来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技能目标: (1)对学生进行有关审美的培养与训练,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219
2007-07-03 四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 第29课 初识Word 2000 教学目标: (1)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2000"窗口的方法. (2)初步了解"Word 2000"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初步了解"文件"的"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624
2007-07-03 小学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4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at_id=241&page=3
2007-08-26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课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551
2007-07-23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2126
2007-07-2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分析 这是一个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也是环境主题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越来越开阔,随之而来的是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广泛,问题的深度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对人与自然,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会越来越感兴趣.学生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揭示其中的规律,这会更加..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9297
2007-07-20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和喜欢,对新学期学生有更多对科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某种被观察动物的显著观察特征和行为特征; 2.能根据提供的观察事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讨论和搜集相关信息; 3.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初步获得对有生命的物..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978
2007-07-2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504
2007-07-20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263
2007-07-2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教学目标: 1.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内容. 3.会查找,交流,汇报对动物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生活,能有目的地查找有关资料..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2153
2007-07-2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我们常用的工具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研究.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工具的研究感兴趣,很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启发自己对工具更多的认识. 3. 科学知识:能向别人介绍常用工具的一些基本特点,使用方法和优势用途. 二..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5414
2007-05-27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社会》教案

使学生知道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指导保护森林和珍稀动物。知道这里重工业集中,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工业基地。 ... 情感目标:有节约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要养成节粮、节水、节电等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遵纪守法。 ...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5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不知你要的是信息技术教案还是科学教案,所以给你这两个网址,你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吧.

㈧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例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让学生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
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认识空气的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时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3、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显的化学知识,并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4、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在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5、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6、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滥用科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7、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具有的性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及风的形成,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性质,指导学生设计热空气上升的实验,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措施和方法
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成为学生乐于进行、经常进行、自发进行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精心制作实用、精致、可操作性强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工具
学生:相关实验工具
六、实践活动
调查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净化空气的措施。

七、课时划分


我们周围的空气
1-4
1.空气的性质
1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
3.空气中有什么
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共4课时

课题 : 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P2-P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社会问题、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5、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橡皮、橡胶塞、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注射器
学生:气球、塑料袋等实验工具,记录本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学生尝试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性质,能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观察周围的现象,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
2、依照教材说明,自己动手做实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尝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了解到的空气的存在及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出个矿泉水瓶,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吗?学生可能回答: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态。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空气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之中,离不开它。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空气还有哪些性质?板书课题:空气的性质。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空气的存在。
通过观察和了解,你用什么好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再引导学生自主做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方法:用塑料袋收集;用注射器往水中打,出现气泡等。
2、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 实验一:①如果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教师并适时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2) 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请一位学生来吹一个气球。
②教师拿出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学生吹吹看。
③问学生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回答:在瓶子底部扎个小洞,空气跑出,留出瓶子中的空间。
(3) 做了2个实验了,提问学生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间,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板书: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4)作记录。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问学生们知道空气有多重吗?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气球平衡实验,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
(2)教师在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有质量。 板书:有质量。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 实验一 找一同学,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看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空气的流动性。板书:流动性。
(2) 实验二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学生们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感觉,怎样解释现象。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又弹性。板书:可压缩,压缩有弹性。
4、比较空气与水的异同点
(1)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空气与水的异同。
(2)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现象: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3)完成课本第4页的表格。
5、模拟喷气气球的飞行
(1)指导学生来做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实验中注意:绳子要拉紧绷直,长度不小于4米;学生有依据地作出假设,并明确变量的控制;重复2-3次,取平均值。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记录。
(3)简介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是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作为推进力来源的飞机。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它可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推力,飞得更快。特别地在1万─2万米空气比较稀薄的高空,喷气发动机更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空气具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
自制空气枪
(1) 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让纸团射的远,湿纸团就要把“枪筒”密封好,不能漏气,而且两端的湿纸团相隔的距离要远,这样空气占据“枪膛”
的空间大,被压缩的程度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子弹”就射的远。
限时作业
1、 空气有哪些性质?
2、 给自行车打气利用了空气的哪个性质?学生还知道生活中哪还用到这一性质?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内容:教材P6-P8
教学目标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3、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5、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气球、蜡烛、纸蛇、集气瓶、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学生:笔记本,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冷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自己收集资料,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自己动手做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下来,并尝试解释。
3、了解“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预习检查: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找几个同学说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了解到的关于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空气的性质,找位同学总结下。检查回顾上节课内容。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空气的流动性,看看它在受热和受冷的情况下是如何流动的。
三、自主学习:
(一)空气的流动:(1)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点燃一支蜡烛,把手分别放在烛火的四周、上方及下面,靠手感觉到: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有股热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时,感觉到空气是冷的,因此可以初步判定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
② 教师拿出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学生发现纸蛇旋转起来。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上升的空气。
⑤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空气加热后上升。那为什么会上升呢?指导演示实验:木棍保持水平,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最后移开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现象。学生:加热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二)研究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学生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学生们发现了什么?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里都充满了烟雾。
(3) 为什么?问学生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原因:热瓶里装的事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这也就是风的形成原理。
(三)热空气的用途
(1)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学生们知道有什么吗?孔明灯,热气球等。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热空气上升原理。
(四)结合课文插图,请学生们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阳光加热地面,温暖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教学延伸
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自制一个“孔明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限时作业
一、填空:
1、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3、因为地球是一个(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二、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内容: 教材 P 9-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3、知道空气是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4、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6、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集气瓶、蜡烛、冰块等
学生:相关实验工具,笔记本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1、了解空气成分。
2、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预习内容及方法:
预习内容及方法: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能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烧的最持久?学生猜测。
2、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提出问题: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怎么解释?蜡烛燃烧会用掉玻璃杯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 实验一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谁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 ②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观察实验结果:水一般进不了瓶子。为什么?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③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讨论: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留出了一部分空间)为什么瓶内的空气会减少?(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2) 实验二 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①提问:瓶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学生猜测,不支持。②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现象。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支持燃烧);根据这些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各有什么性质?(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 查阅资料我们得知: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在一只瓶子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子里。
(2)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 把无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② 提问学生们看到什么变化?说明什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二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① 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② 演示实验:沿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③ 现象: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讨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拓展延伸:干冰灭火器。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一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燃烧物温度降至低于着火点,二是利用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
3、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 实验一,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① 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们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是干的)。过一会,观察发生的现象。② 现象:杯壁外有许多水珠。
(2) 讨论: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露水能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东西放在露天过夜,表面会有水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气体,它由多种成分组成,还了解了各个成分的性质。
限时作业
1、空气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气体混合而成。
2、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

课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内容: 教材 P 12-14页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3、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4、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5、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笔记本,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通过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学生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每年6月5号,今年的主题是“你的地球需要你 – 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空气是生命的关键,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教材P13页上面的两幅图,学生们喜欢哪个?为什么?(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烟尘、生活煤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 简介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害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地面无风。此时正值寒冬季节,气温低,湿度大,伦敦一连数天沉浸在浓雾中,而成千上万的烟囱照样向空中喷吐大量黑烟,形成酸雾。四天死亡4000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陆续又有8000人死亡。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 学生献策。教材P14页。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关于植树造林:绿色植被有制造氧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污染四个方面的作用。关于汽车尾气的危害:知道学生认识到用步行、骑车代替坐汽车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一种保护空气的实际行动。关于焚烧垃圾: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减少垃圾量以及要做到分类投放垃圾。
教学延伸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限时作业
1、(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空气被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
3.列举一下你知道的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创造。

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 )、( )、( )、( )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
4.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5.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6.孔明灯和( )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7. 因为地球是一个( )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8、空气总是在( )的,( )就是( )
9、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需要( )。( )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0 、 (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1、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 )了
二、 判断题。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2. 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三 探究题
1.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空气

二、问答题。
1.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
么?

2 人类可以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

一. 背景内容包括:
1. 说明使用的教材名称.
2. 前一节课,为这节课做了哪些铺垫.
3. 本节课为下次课做哪些准备.
二. 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a.学习的知识.
b.应掌握知识的方法及程度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我认为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去设计:即从学生的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这是认识过程,也是智力活动;是知识技能的具体运用.
方法:即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
综合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广义上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等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课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属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法等(属于综合性教学法).
备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学法指导应遵从5项原则:
⑴. 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
⑵. 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⑶. 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
⑷. 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⑸. 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
学法指导方法: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5种形式:
⑴. 渗透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⑵. 讲授指导(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⑶. 交流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⑷. 点拨指导(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⑸. 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学生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略)
四. 学习环境设计
是指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如: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软件、或课件、或评价表……
五. 教学理念的思考
简单地叙述你在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什么理论支撑下设计完成的.阐述你的一些认识(或看法)或是具体实现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