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 西 东;长 短 长
B 东 西;低 高 低
C 东 西;长 短 长
2.日晷是测量(B)工具。
A 体积 B 时间 C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掩 C 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B)。
A 一年 B 一个月 C 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C)。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A早晨B中午C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
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A早晨 下午B中午 晚上 C傍晚 早上
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C)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C)
A上午B下午C夜晚
11.下列物体中(BCDEF)是光源,(C)是自然光源,(BDEF)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
12.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13.下列镜片中(ABCDE)属于凸透镜,(FG)属于凹透镜。
1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5.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1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7.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18.阳光可以被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1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红色)的。
20.下面属于不导电的物体是(B)。
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
21.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C)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
22.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B)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
23.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C)
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
二、填空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三、问答题
1.小孔成像的左右颠倒吗?为什么?
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面。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因为水滴中间厚、边缘薄,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4.请写出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磁铁的机械或物品。
冰箱 文具盒
5.避免触电的方法有哪些?
不在高压线下钓鱼或放风筝;不在电线上晾衣服;不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电器;不能在插座上连接很多电器。
6.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水、金属、人体
7.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木头、纸、玻璃、塑料
8.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除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四、实验操作题
1.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B.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基础训练:
复习要点:
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子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一次是:长———短——长。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名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太阳东升西落一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
5.16世纪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当北京时间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球在太空中运动,我们看见的月亮也是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但他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
8、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9、昼夜变化对动植物都有影响,如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动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状态也是不一样的。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夜里闭合。合欢树白天叶子张开,夜晚叶子闭合。
10、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形式放或闭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是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林奈的“钟”非常准确,直到现在,欧洲人仍以这种“钟”来布置花坛。
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提前开放。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
11、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是因为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
选择题: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西→东;长→短→长 B. 东→西;低→高→低
C.东→西;短→长
日晷是测量(B)的工具。
体积 B.时间 C.长度
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时(B)。
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新月指的是天上(C)。
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
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早晨 B.中午 C.晚上
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猫头鹰的睡觉时间是(A)。
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晨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C)。
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C)。
上午 B.下午 C.夜晚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拓展空间:
小孔成像:
蜡烛的火焰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除了恰巧穿过小孔的光线外,都被纸屏挡住了,而穿过了小孔的光线由于沿直线行进,火焰顶端的光线投到纸屏的下方,火焰底部的光线投到纸屏的上方,所以在纸屏上出现了蜡烛火焰的倒像。不仅如此,像的左右也是相反的,因为左边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直射在纸屏的右边发出的光线直射在纸屏的左方。早在两千年前,墨子就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小孔成像现象做出了准确的解释。
复习要点: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
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
常见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蜡烛火等,月亮不是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原理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
3、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4、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相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凸透镜的用途:做照相机的镜头、老花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望远镜是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制成的。
研究内容凸透镜凹透镜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观察物体有放大作用有缩小作用 可聚光使光发散成像特点可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不能
5、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
(3)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
6、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7、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8、光是有颜色的。阳光被三棱镜分解后的色彩: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这一现象是1666年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9、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将它们混合后是白色,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当七色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由此显现的色彩也不同。
第三单元:电和磁
1、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一个基本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组成。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导体:钢尺、铁钉、铁片、钥匙等金属做的物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常见绝缘体:塑料制品、橡胶、木头、橡皮、布、纸等。
3、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利用电池、电线和小灯泡所组成的简单电路作为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测定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活中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插座的里面需要导电,用导体金属做,外壳不能导电,用绝缘体塑料做;电线的外面都用橡胶皮包好,是为了绝缘……
家庭用电的危险行为:许多电器连接在一条电线的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过热发生火灾;用湿布擦拭电灯、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触电,很危险。
当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请专业人员来修理。
4、磁铁有南极(S)和北极(N),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的性质:(1)能吸铁(2)能指南北(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North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South表示。
6、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指南的一头称为南极(S),指北的一头称为北极(N)。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它被称为司南。
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是: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7、测量比较两块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用磁铁去吸大头针或回形针等,吸得多的磁力大。
8、两极变化和线圈绕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
9、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南北,都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不同:磁铁磁性是永久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门吸、带磁性的冰箱门、磁悬浮列车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电线匝数以及有无铁心有关:电流大,磁力大;匝数多,磁力大;有铁心,磁力大
电可以产生磁。把电线按照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吸起大头针或回形针等。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磁力大小还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也越大。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而且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也会改变。
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电铃等。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图片部分:肺的介绍
(下图)
拓展空间: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运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中要循环器官。
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
运动时为了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养料,心脏在加速运动式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机能。合理饮食能保障心脏所需的营养,预防心脏病。在饮食结构上要做到荤素搭配,每天还要喝6~8杯水。
基础训练:
填空题:
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的(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心跳就是心脏的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次收缩舒张,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心脏)和(血管)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实验操作:收集两袋气体,其中一袋是空气,另一袋是人呼出的气体,同时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人呼出气体的那一袋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是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知识问答:
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呢?
答:血液在推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的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除体外,只有心脏不停的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复习要点:
1、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人一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与脉搏次数是一样的。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都会加快。休息后会慢慢趋于平静,直到恢复到和运动前一样。
2、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认识并知道他们的作用)
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5、肺活量大就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强,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充裕。
6、体育锻炼能增加人的肺活量,使心脏更有力。肺活量由呼吸肌的力量、弹性决定的。保护肺和心脏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吸烟,不喝酒。
7、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人进行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是心脏和血管,通过血液流动,可以把大量的氧气和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并能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8、心脏是人体的“泵”,心脏不断跳动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9、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10、将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摇晃一下,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在运动时,因为需要的能量增多,所以就要加快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同时也要血液加快循环,以便更快地将氧气和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所以人在运动时,呼吸和血液循环会同时加快。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复习要点:
1、解释: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日心说,板块说。
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2、建立模型:
科学家常建立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的联系。如图形(植物细胞模型)、公式(数学公式)
黑盒子模型,纸筒模型。 建议大家复制
C.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D. 五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复习资料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