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年级 > 小学一年级朗读指导

小学一年级朗读指导

发布时间:2021-02-04 18:54:42

⑴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先上小孩子有想学习的兴趣 早中晚各朗读一次 时间不要太长
建议读比较拗口的文章 。先从难的开始。 坚持就行 这是最快的方法

小学生指导朗读有哪些方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朗读有时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在观摩这次“山东省小学语文第十七次年会”的展示课上,我特别注意18位老师的朗读指导。我发现这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都很用心,也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范读指导法
这18位老师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他们的朗读水平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如东营小学的朱艳凤老师在执教《平平搭积木》一文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是一篇一年级的课文,学生对问句的朗读还是难点,所以当出现问句:“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呢?”老师先让学生读,然后又通过范读指导全班学生读出问的语气来。临沂小学的徐娟老师在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王熙凤出场时对她衣着的描写特别复杂,读起来特别拗口,我们成年人读起来难度都很大,况且是学生呢?徐老师范读这一段时简直像说评书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相信通过徐老师的朗读,学生会对这一段让人看着眼晕的文字产生好感。好的朗读,能增强文字的魅力。
老师们精彩的范读展示,让我感到自己朗读水平真是有待提高。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进行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一般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
二、理解感悟法
18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都采用了这种理解感悟法。如,莱芜小学的刘芳老师在讲《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对于梅花的描写,刘老师先让学生理解“秉性”和四个“愈”的意思,并进行了朗读指导。对于中华民族里有气节的人物的描写,她是这样处理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刘老师出示了这些人物写的诗句,如苏轼、赵一曼、文天祥、江姐等。诗句的引入,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语言,还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表达的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刘老师引导学生读了这段文字。随后,李老师又问:“当今社会中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想到了医生、消防员等时代的英雄,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在这样的感受之上,老师又引导学生读了这段文字,并告诉学生,上面写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写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随后,李老师把这段文字变成诗歌的形式,通过范读,变换形式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朗诵得不好,是因为我们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上不到位。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是学生对文字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的有效感悟,对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真切体会。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在的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
三、想象体验法
“想象体验法”指学生按照课文的文字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即内心视像;体验是指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想象体验的主要方法有: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不好讲,但潍坊小学的王娜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很有新意。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的一段时,王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出示这段文字后,先让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朗读,让学生对文字有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她把“沙滩”“耕地”“山脉”“河流”等字变红,配乐深情渲染:“这里曾经留下他们多少美妙的回忆呀!在每一片沙滩上,他们曾经……(学生想象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们曾经……(学生想象回答)”剩下的词语通过出示图片读句子来感受,接着王老师又说:“可是,这美好的一切西雅图的族人们要远离了。此时,他们心情怎样?”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着西雅图族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不舍。最后,王老师让他们带着这种种体会反复朗读这一段。学生们朗读的很到位。
四、评价指导法
评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给予及时、具体、恰如其分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使其明确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同时,对班级的其他同学而言,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中有指导,指导中有评价。这18位老师都运用了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他们有时是在学生接读课文时进行评价,一般是对学生生词及多音字的发音进行评价;有时是用在重点段的朗读上。如聊城小学的杨雪老师在讲《黄鹤楼送别》时出示了重点段: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一位女生读“孟夫子”三个字时声音很大,拖着长腔,像在大声喊叫。杨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并学着她的声调喊她,问她听起来感觉舒服吧?这位女生由此知道,读书应该自然,不应装腔作势。
对于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们也都使用了,形式方法很灵活。当某位学生读得好时,老师会及时引导全班学生:“掌声在哪里?”虽然学生没有说一个字,但这热烈的掌声不就是一种无言的评价吗?对诵读学生的激励可想而知。
五、对比体会法
1.删减词语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原文和改写后的文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并加深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体会。有好几位老师运用了这一种方法,如济宁小学的翟杰老师在讲《梅花魂》一文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心段的意思,把原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三个“最”字的好处,在随后的朗读中便掷地有声。
2.不同感情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人物感情的不同,通过朗读读出区别来。如,日照小学的刘永翠老师在讲《给予树》一文时,让学生画出金吉娅在回家路上的表现?从她的沉默不语中猜测她的内心想法,体会她的担心。然后刘教师又让学生说说哥哥姐姐们的心情,最后,刘老师让学生把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着读一读。通过对比,学生比较容易的把握住了人物心情的不同,自然能读出他们的区别来。
六、角色转化法
教师都知道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听其声,视其形”。很多老师都运用了这种分角色读的方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威海的姜红老师在讲《晏子使楚》一文时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她请一位学生来读楚王的话,但那位学生表现的没有大王的范儿,她便让学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结合这种表情再次朗读。读晏子的话则让学生做出一个严肃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儿。在此基础上,姜老师再让他们分角色读一读,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七、补充提示语法
我们深入理解、具体感受作品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词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语言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抓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在指导含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通过增加人物内在语(即通常所谓的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如聊城小学的杨雪老师在讲《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的诗句诵读时,对诗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提示:这诗中有着怎样的依依不舍呀?(学生读)这酒杯里有着李白的多少敬仰呀?(学生读)李白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孤独和牵挂呀!(学生读)
八、综合指导法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往往与理解、讲解、背诵等其他语文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朗读指导方面,也往往是综合运用几种朗读指导的方法,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的。这18位老师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⑶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

广宁县南街第一小学 冯河英
一、范读引领。学生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的范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识字量不多,经验不够丰富,是非常需要教师正确、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他们从中学会处理字词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当然,在放手让学生朗读,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的同时,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读准声、韵、调,规范每个字的发音,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
二、读悟结合。叶圣陶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因此,我们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做到朗读与领悟内容相结合,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样更能够读出应有的感情,提高朗读效果。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又可以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够使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技巧。低年级学生的朗读经验比较少,欠缺朗读技巧,教师的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课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要引导学生找出以哪种语气、语速、语调朗读比较合适。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小节的内容时,就要启发学生找出该小节朗读所适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及其变化。引导学生回忆教师在范读时,哪些小节朗读的语气是相同的?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比较好?而哪两个小节要读得稍慢,娓娓道来,就像在向人们介绍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样。
四、形式多样。如果朗读的形式单一,学生肯定会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感。那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比如:齐读、个别读、分小组读,可以是分组比赛读,也可以是表演读等等。

⑷ 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有感情

⑸ 教师如何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记得有一位有名望的老师说过:“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吧。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中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故事。
5、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读物,激发他们读的欲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在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左手压书,右手点字,的字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由于我们班中外地学生比较多,在发音上地域差异比较大,如有的对“in、ing ”组成的音节难以分清,有的对“n、l”不分,针对这些,我在拼音教学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花相对大的力气对易错进行教学,做到正确读字音。
(1)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眼看书本,字字过目,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还应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从易到难,循环渐进,逐步打好朗读的基础。鼓励他们多朗读,并安排适当的时间,开展相应的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朗读学习、交流的机会,使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我分了以下几步来训练和指导:
第一步,读准字音
朗读要求学生一律用普通话,读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可将容易发生错误方法;
(2)坚持长期练,区别对照。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同,要根据词的意思定音。如:快乐(le)、音乐(yue),声母、韵母都不同。兴旺(xing)、高兴(xing),声母、韵母虽同,但声调不同。长(chang)处、长(zhang)大,虽是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时,意思完全不一样,学生容易读错。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使学生切实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楚。
第二步,读好词语
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因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课文中有的词语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在读前我注意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如《两只小狮子》一课的“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严肃地对懒狮子说”中的“严肃地”,应采用稍低而慢,并神情凝重的语调读才符合词语的意思,从而让学生体会出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关心之情。另外,在词语中要正确读出轻声。轻声读法是轻而短。其规律是:(1)动词重叠的第二个字,如“看看”、“听听”;助词的“的、地、得”;名词末尾如“我们”、“咱们”;(2)名词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字,如“哥哥”、“衣服”等等,均读轻声。还有,要注意“一”“不”的变调读法,在我们低年级的教材中较多出现。如“不(bu)能”,“不(bu)是”;“一(yi)个”,“一(yi)朵花”等等。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训练与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规律。
第三步,读好句子
一些长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会出现。在长句子中怎样停顿,这是很重要的。停顿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让人听不明白。如《绿》一课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句话写了什么?(所有的绿),怎么样?(整齐地按着节拍),干什么?(飘动在一起)。然后根据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可要求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这个长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另外,还要学会按标点符号的感情来读。如《王冕学画》一课中:“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哇!”句末是感叹号,“多”要读得稍重才能强调好的程度,由此发出赞叹,语气强烈,读出感叹句所应有的语气。
第四步、读好段、篇的训练与指导
每一篇文章都由几个小节组成,而每个小节在一篇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出朗读的基调。
朗读课文可以以小节为单位,用“接力式”强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一个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后学生评议。根据需要我设计两种形式:(1)随时评议。读完一个小节,有错,其他同学给予指正;没错,另点一名学生“接力”往下进行。目的是矫正读错的字音。(2)定时评议。就是整篇课文读完,然后集体评议,主要评议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口齿是否清楚,是否读准字音。分角色读也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如《一粒种子》、《坐井观天》等都是扮演角色的好示范材料。要求他们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尤其要读好人物对话的感情变化。
三、训练朗读的方法
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就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录音带。在学生听规范的朗读的时候,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朗读的形式上,我设计了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从网络上查找一些动画故事,在午间放给他们看,从而激发他们讲故事的欲望,促进了朗读。特别是班级里一些好生,看了故事后,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就让他们事先准备,然后在第二天讲给全班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地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很多原来读书不积极的学生在活动中也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要上台讲故事。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朗读兴趣。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经过一年级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朗读水平明显有了提高,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有适当的停顿,能在理解文中人物感情的基础上读出相应的感情。

⑹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然而对于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点拨。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读几十年书,而阅读的第一步,便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这个第一步的怎么迈法,对学生今后几十年的读书,将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其中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做为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加强朗读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入学不久,识字不多,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要想很正确流利地读出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就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会读,只有读了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每上一篇课文时,都要给学生范读两遍,让学生模仿,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在模仿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方法,以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朗读中,我还实施了评选小老师的活动,确定了做小老师的条件:(1)朗读的声音要洪亮;(2)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读出自己的感情来。学生们听说要选小老师,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嘴里激动地说:老师,我先来。于是,小老师们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一个产生了,每个小老师在范读完课文后,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指出小老师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师们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我也对同学的朗读结果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热闹、欢快的氛围中朗读,既有老师的指点,又有同学的帮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二)用宽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作为老师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涉世不深,学识很浅的小学生,常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是必然的。如果课前不预习课文,教师范读时不认真听,一读书就多字、少字、错读字等,凡此种种,作为教师不应该责备学生,挖苦学生,而应用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找出原因,端正学生的心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和亲热的动作使他们从失败中坚强起来,树立起我要读好书的决心和信心。
我在上《自选商场》一课时,东西的西xi字读轻声,我教读了好几遍,当我指名读课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听课的学生还把西字读成了xī,当时,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注意再看看字的音节,是这样的吗?只要你看清楚了音节,你会读好的。那位同学听了我的话,很快发现了这个词中的西字应该读轻声,可见,教师的宽容与鼓励对于一个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时,听完老师范读后,初读阶段,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每个字读正确,再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本课认读的生字,并拼一拼,加强了识字的练习,然后指名让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给自然段写出序号。学生在反复读中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了阅读的障碍,在精读阶段,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段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如我指名读这一课中的24自然段时,要求学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飞往菜园,每一次都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齐读,思考: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在读中逐渐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学生识字量少,读书速度慢,容易引起拉调。所以老师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除了加强指导,还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只有在反复地读中,学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读音,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哨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这样,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我们才能看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的培养待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合作读,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选择哪种合作形式,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妈妈的话,学生甲读小鸭的话,学生乙读小鹰的话,其他同学读叙述部分,学生甲: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教师: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学生乙: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教师: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通过这样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明白:小鸭和小鹰都是既有礼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们的妈妈并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总之,朗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提高的。

⑺ 如何指导一年级分角色朗读指导片段

广宁县南街第一小学冯河英一、范读引领。学生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的范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识字量不多,经验不够丰富,是非常需要教师正确、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他们从中学会处理字词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当然,在放手让学生朗读,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的同时,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读准声、韵、调,规范每个字的发音,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二、读悟结合。叶圣陶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因此,我们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做到朗读与领悟内容相结合,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样更能够读出应有的感情,提高朗读效果。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又可以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够使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指导技巧。低年级学生的朗读经验比较少,欠缺朗读技巧,教师的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课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要引导学生找出以哪种语气、语速、语调朗读比较合适。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小节的内容时,就要启发学生找出该小节朗读所适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及其变化。引导学生回忆教师在范读时,哪些小节朗读的语气是相同的?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比较好?而哪两个小节要读得稍慢,娓娓道来,就像在向人们介绍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样。四、形式多样。如果朗读的形式单一,学生肯定会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感。那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比如:齐读、个别读、分小组读,可以是分组比赛读,也可以是表演读等等。表演读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了,因为表演读时有旁白、对话,还有情境创设,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⑻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苏东坡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成员一致同意把这个问题作为我们备课组共同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然后在自己的班级中加以落实。我根据我们班级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训练的: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记得有一位有名望的老师说过:“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吧。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中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故事。
5、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读物,激发他们读的欲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在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左手压书,右手点字,眼看书本,字字过目,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多年低年级的教学摸索和实践,让我体会到,有了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后,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还应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从易到难,循环渐进,逐步打好朗读的基础。鼓励他们多朗读,并安排适当的时间,开展相应的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朗读学习、交流的机会,使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分了以下几步来训练和指导:
第一步,读准字音
朗读要求学生一律用普通话,读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可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由于我们班中外地学生比较多,在发音上地域差异比较大,如有的对“in、ing ”组成的音节难以分清,有的对“n、l”不分,针对这些,我在拼音教学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花相对大的力气对易错进行教学,做到正确读字音。
(1)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
(2)坚持长期练,区别对照。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同,要根据词的意思定音。如:快乐(le)、音乐(yue),声母、韵母都不同。兴旺(xing)、高兴(xing),声母、韵母虽同,但声调不同。长(chang)处、长(zhang)大,虽是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时,意思完全不一样,学生容易读错。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使学生切实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楚。
第二步,读好词语
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因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课文中有的词语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在读前我注意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如《两只小狮子》一课的“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严肃地对懒狮子说”中的“严肃地”,应采用稍低而慢,并神情凝重的语调读才符合词语的意思,从而让学生体会出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关心之情。另外,在词语中要正确读出轻声。轻声读法是轻而短。其规律是:(1)动词重叠的第二个字,如“看看”、“听听”;助词的“的、地、得”;名词末尾如“我们”、“咱们”;(2)名词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字,如“哥哥”、“衣服”等等,均读轻声。还有,要注意“一”“不”的变调读法,在我们低年级的教材中较多出现。如“不(bu)能”,“不(bu)是”;“一(yi)个”,“一(yi)朵花”等等。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训练与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规律。
第三步,读好句子
一些长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会出现。在长句子中怎样停顿,这是很重要的。停顿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让人听不明白。如《绿》一课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句话写了什么?(所有的绿),怎么样?(整齐地按着节拍),干什么?(飘动在一起)。然后根据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可要求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这个长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另外,还要学会按标点符号的感情来读。如《王冕学画》一课中:“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哇!”句末是感叹号, “多”要读得稍重才能强调好的程度,由此发出赞叹,语气强烈,读出感叹句所应有的语气。
第四步、读好段、篇的训练与指导
每一篇文章都由几个小节组成,而每个小节在一篇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出朗读的基调。
朗读课文可以以小节为单位,用“接力式”强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一个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后学生评议。根据需要我设计两种形式:(1)随时评议。读完一个小节,有错,其他同学给予指正;没错,另点一名学生“接力”往下进行。目的是矫正读错的字音。(2)定时评议。就是整篇课文读完,然后集体评议,主要评议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口齿是否清楚,是否读准字音。分角色读也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如《一粒种子》、《坐井观天》等都是扮演角色的好示范材料。要求他们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尤其要读好人物对话的感情变化。
三、训练朗读的方法
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就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录音带。在学生听规范的朗读的时候,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朗读的形式上,我设计了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从网络上查找一些动画故事,在午间放给他们看,从而激发他们讲故事的欲望,促进了朗读。特别是班级里一些好生,看了故事后,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就让他们事先准备,然后在第二天讲给全班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地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很多原来读书不积极的学生在活动中也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要上台讲故事。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朗读兴趣。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进过一年级两个学期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朗读水平明显有了提高,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有适当的停顿,能在理解文中人物感情的基础上读出相应的感情。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中,我们将着重解决有感情朗读的问题。

⑼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澄迈县金江中心学校京岭小学王英剑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然而对于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点拨。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读几十年书,而阅读的第一步,便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这个第一步的怎么迈法,对学生今后几十年的读书,将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其中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做为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加强朗读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入学不久,识字不多,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要想很正确流利地读出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就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会读,只有读了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每上一篇课文时,都要给学生范读两遍,让学生模仿,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在模仿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方法,以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朗读中,我还实施了评选小老师的活动,确定了做小老师的条件:(1)朗读的声音要洪亮;(2)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读出自己的感情来。学生们听说要选小老师,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嘴里激动地说:老师,我先来。于是,小老师们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一个产生了,每个小老师在范读完课文后,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指出小老师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师们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我也对同学的朗读结果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热闹、欢快的氛围中朗读,既有老师的指点,又有同学的帮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二)用宽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作为老师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涉世不深,学识很浅的小学生,常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是必然的。如果课前不预习课文,教师范读时不认真听,一读书就多字、少字、错读字等,凡此种种,作为教师不应该责备学生,挖苦学生,而应用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找出原因,端正学生的心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和亲热的动作使他们从失败中坚强起来,树立起我要读好书的决心和信心。
我在上《自选商场》一课时,东西的西xi字读轻声,我教读了好几遍,当我指名读课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听课的学生还把西字读成了xī,当时,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注意再看看字的音节,是这样的吗?只要你看清楚了音节,你会读好的。那位同学听了我的话,很快发现了这个词中的西字应该读轻声,可见,教师的宽容与鼓励对于一个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时,听完老师范读后,初读阶段,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每个字读正确,再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本课认读的生字,并拼一拼,加强了识字的练习,然后指名让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给自然段写出序号。学生在反复读中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了阅读的障碍,在精读阶段,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段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如我指名读这一课中的24自然段时,要求学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飞往菜园,每一次都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齐读,思考: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在读中逐渐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学生识字量少,读书速度慢,容易引起拉调。所以老师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除了加强指导,还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只有在反复地读中,学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读音,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哨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这样,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我们才能看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的培养待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合作读,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选择哪种合作形式,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妈妈的话,学生甲读小鸭的话,学生乙读小鹰的话,其他同学读叙述部分,学生甲: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教师: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学生乙: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教师: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通过这样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明白:小鸭和小鹰都是既有礼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们的妈妈并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总之,朗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提高的。

⑽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读几十年书,而阅读的第一步,便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这个第一步的怎么迈法,对学生今后几十年的读书,将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其中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做为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加强朗读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入学不久,识字不多,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要想很正确流利地读出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就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会读,只有读了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每上一篇课文时,都要给学生范读两遍,让学生模仿,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在模仿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方法,以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朗读中,我还实施了评选小老师的活动,确定了做小老师的条件:(1)朗读的声音要洪亮;(2)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阅读全文

与小学一年级朗读指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