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称赞)一课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称赞,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Ⅱ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回部分。
3.
了解水的不同答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朗读课文。
2.
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康山中心小学 袁安云 教材分析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全文用小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谜语,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谜语故事,学生对课文很感兴趣。但在学习的课文中,学生对水的不同种形态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画中学习知识、快乐消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进行了朗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以达到快乐朗读。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能认识11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并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能正确读写要示学会的词语。 2、 借助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水的知识 3、 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表演朗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 懂得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的特点和作用,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各位小朋友,你们平常猜过谜语吗?那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为什么?(指名回答),今天老师想出个谜语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猜呢?好,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猜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我是什么》(出示课件:30 我是什么)请小朋友一起齐读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课文中“我”是什么吗?那我们就一起课文里看看吧。 学生一向都是喜欢接受挑战的,对于猜谜语他们更是乐此不疲,学习兴趣浓厚。 根据学生喜欢挑战的性格特点,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疑问中探究新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课文拼音和生字卡片读准字音{老师巡视指导} 2、刚才小朋友自读了课文和生字卡片,现在有很多小鱼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认不认识他们的名字呢?(出示课件一群美丽的小鱼}(自学检测、指名认读) 3、小朋友都读得很好,接下来请大家仔细看看,小鱼头上又多了一顶帽子,你们能自由读一读它们帽子上的拼音吗?(出示音节 学生自由拼读,读准字词、正音) 4、全班反馈,老师相应指导正音。 5、小朋友现在都认识小鱼了,老师现在想看看你们能不能将课文读通呢?(指名读课文,其余评价) 6、小朋友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来评价一下,看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7、大家说得真好,现在大家小组合作读课文,并互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一会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比赛。 8、好,小朋友们都讨论完了,现在我们掌声有请各组体表上台。 代表1:我读懂了它会变成很多不同的形状,云、雨、汽、冰雹、雪。 代表2:我知道了人们正在想办法,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代表们都懂得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有人猜出“我”就是水,老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板书。 9、刚才有小朋友说“我”就是水,那到底对不对呢?现在听听“水姑娘”怎么说的,(动画课件:水姑娘的录音:小朋友真棒。一下子都猜出来了,我就是水。) 10、前面有小朋友说他知道了人们想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现在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一起来想想办法,看看,怎样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全班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拼读生字。 3、在自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并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4、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在讨论交流中,在质疑解惑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 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容,在读准字词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好多小鱼儿,他们都还有自己的名字呢,你们认识它们的名字吗)把字词和小动物连起来,这样小学生兴趣就来了。通过其自主愉快地学习来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他们大胆想像。课文中提到:人们正在想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借助这一话题我让学生放飞想像去帮助人们想想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 朗读指导 1、小朋友愿不愿意和水姑娘一起去玩呢?(愿意)那我们就去读课文吧。(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22、现在,哪个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 最喜欢哪一段呢?你读给小朋友们听一 听好吗?(指名朗读、全班评价,) 3、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第三段,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练习朗读第三段吧! a、 读之前,老师要给小朋友一个惊 喜,请大家观看课件:(平静的池水)。你们发现这个小池子有什么特别吗?(引出安静) b、安静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事?课文中有一句话(引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安静呢?(指名读、表扬、引导其带读) c、那大家再看,它在小溪里散步的样子。(课件:缓慢流动的溪水。) d、小组读,注意缓慢悠闲。 e 、出示课件(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跳舞唱歌) f、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两幅图和前面的睡觉散步比较一下,更音更响亮了吗?你们看见水在跳舞了吗?有没有信心把这一句读好呢?全班齐读,(老师表扬) g、小朋友读得很好,你们还能把整段读好吗?激趣朗读) h、全班齐读课文 4、小朋友,你们觉得自己读得怎 么样呢?我们请“水姑娘”来评价一下好吗?(课件水姑娘:你们读得太好了,欢迎你们来和我一起玩。) 1、 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2、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情感 3、 在同学互相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感悟 4、 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5、 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朗读,表演。 朗读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领悟,理解。然后让学生观看各种动画,让他们创造性地朗读。多种方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是为了更好的朗读。朗读是为了更深的理解人。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30、我是什么 汽 云 温和 我会变 雨 暴躁 冰雹 雪 人们想办法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 ★ ★ ★ ★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快乐吗? 我的自学方法棒不棒? 小组讨论中我发言了吗? 学习中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是否主动问老师同学? 从同学这里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吗? 我今天遵守纪律了吗? 学习中,我是否主动帮助过别人呢? 教学反思 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基于这一点,我作出如下反思: (一)融入情境、愉快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在读准字词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好多小鱼儿,他们都还有自己的名字呢,你们认识它们的名字吗)把字词和小动物连起来,这样小学生兴趣就来了。通过其自主愉快地学习来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二)放飞想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是创造新形像的关键,是一种科学素质。课文中提到:人们正地在想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借助这一话题我让学生放飞想像去帮助人们想想办法。效果让我惊讶,先不从办法的有用程度来说。单从孩子眼神中的自信及因着急而红通通的脸蛋来说,我感受得到他们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我真正想要的吧。用一个环节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叹和希望,让学生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放飞思维,自由想像。 (三)读中悟情 从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第三段。在这一环节中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不同水的图片,在指导学生相应朗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到了朗读方法,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本文朗读的价值。
Ⅳ 小学语文二年级人教版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神马意思?你和书有什么关系¥@£$€#%*=}
Ⅳ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案及设计理念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回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答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Ⅵ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教案,共6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请到“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整理] site:flye.cn”下 载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