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年级 > 小学三年级剪贴画

小学三年级剪贴画

发布时间:2020-11-24 00:05:43

『壹』 剪贴报怎么做

1、剪贴报是一种特殊的画,和真正的绘画不一样。剪贴画不用笔和颜色,而是用各种材料剪贴而成的。这些材料又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东西,所以有人称剪贴画是“环保艺术品”。剪贴画通过独特的制作技艺,巧妙地利用材料和性能,充分展示了材料的美感,使整个画面具有浓浓的装饰风味。

『贰』 除了美图秀秀还有什么可以让小学生学的

教他们点网络知识呀~也可以叫他们学着从网上学习。

『叁』 小学教案~~计算机和心理教育的~~在线等

第一部分 计算机的好伙伴
一、与鼠标交朋友
一、 教学要求:
1、 了解鼠标的外形和鼠标的指针;
2、 掌握鼠标的四种基本操作;
3、 通过计算机游戏使学生对鼠标操作感兴趣。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鼠标的双击和拖曳工作。
三、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分2课时(80分钟)完成。
〔教学内容〕
认识鼠标外形和鼠标指针;
认识鼠标的四种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曳。
四、 教材分析:
在Windws 98 中,有两个游戏软件,一个是“纸牌接龙”游戏,一个是“挖地雷”游戏。游戏通常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学生学会鼠标的操作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得由人来操作和控制,人可以向计算机发指令,让它按照人的指令来执行,那么人是用什么设备来向计算机发指令的呢?你们知道鼠标的作用吗?这节课老师要给大介绍鼠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
二、 介绍鼠标的外形:
1、 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鼠标”呢?(引导学生回答,因
为它看起来像一只老鼠),它的英文名字就叫:mouse(老鼠),并且如果你能熟练地操作它以后,它真的就像老鼠一样灵活。为了能操作和控制好计算机,必须要认识鼠标,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
2、 介绍鼠标的外形:
⑴、 左键
⑵、 右键
⑶、 有的鼠标有中键,是为以后使用作准备的。
⑷、 有的鼠标中间有滚动轴,是代替窗口中的滚动条用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小的鼠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可以看
出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3、 介绍鼠标指针:
我们在移动鼠标时,屏幕上跟着移动的箭头就叫指针,它
有很多种形状,介绍正常、忙、后台运行时鼠标指针的形状。
4、 介绍“纸牌游戏”的玩法,并且通过该游戏让学生能熟练的操作鼠标:
⑴、 打开“纸牌游戏”,移动鼠标指针并且分别单击“开始”->“程序”->“附件”->“游戏”->“纸牌”。即可打开纸牌游戏。(讲解并演示拿鼠标的姿势及单击鼠标左键的方法)
⑵、 要最大化这个窗口,双击标题栏,讲解并演示双击鼠标左键。再次双击鼠标左键还原到原来大小。
⑶、 如果要移动窗口的位置,可以拖动标题栏,讲解并演示拖动鼠标指针的方法。
三、 上机操作。(25分钟)
通过玩游戏站学生尽快的掌握鼠标的基本用法。 教师指导。

教后感:
⑴、游戏通常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这节课从游戏引出鼠标,在游戏中锻练学生使用鼠标的能力,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
⑵、在解决鼠标双击这个难点时,光靠示范是不够的,还是要靠在游戏中不断地练习。所以在纸牌游戏中,让学生一定要用双击的办法,而不是拖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法导入:
⑴、 说说在不同的状态下,鼠标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⑵、 说说上节课鼠标的三种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
⑶、 请学生演示窗口的最大化/还原,拖动。
二、新授
⑴、想一想,如何找到“扫雷”的游戏?这个游戏该如何玩?(打开帮助,看有关游戏的说明,介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Windows 98的帮助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⑵、介绍“扫雷”游戏:
“扫雷”游戏的目标是尽快找到雷区中的所有地雷,而不许踩到地雷。如果踩到地雷,你便输掉游戏。游戏区包括雷区、地雷计数器和计时器。
• 单击就可以揭开方块。如果揭开的是地雷,你便输掉游戏。
• 如果方块上出现数字,则表示在它周围的八个方块中共有多少颗地雷。
• 要标记你认为有地雷的方块,请右键单击它。
⑷、 通过演示让学生熟悉该游戏的法,并且介绍鼠标单鼠标右键的方法。
⑸、 如果某个数字方块周围的地雷全都标记完,可以指向该方块并同时点击鼠标左右键,将其周围剩下的方块挖开。如果编号方块周围地雷没有全部标记,在同时使用两个按钮单击时,其他隐藏或未标记的方块将被按下一次(即闪烁一下)。

四、 上机操作,教师指导。
1、 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初级-> 中级->高级。
2、 比一比,谁先玩成功。

教后感:
在这节课中,鼠标的右击是新学的内容,但操作起来是很简单的,所以我在上机时强调使用鼠标的灵活性,比一比,谁先玩成功,让学生能为了尽快的成功而准确地掌握鼠标的移动到目标处,这也是使用鼠标的一个重要技术。

二、与键盘交朋友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键盘的发展和种类;
2、 学会键盘的正确操作;
3、 愿意接受规范的按键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正确按键的方法;
2、 组合键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本节分理3课时(120分钟)完成。
〔教学内容〕
键盘的发展,键盘的种类,键盘的分区。
五、 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除了学生知道键盘的分区和各个键的位置和功能
外,学生在学习操作中比较困难的是组合键的使用,特别是如果使用Shift键,按出双字符键的上面一个符号。例如上学生输入“:”一开始很多学生装都不能正确输入冒号,因为学生在按住Shift键后,当他用另一只手去按冒号时,往往会把Shift键松开,这样输入的还是分号“;”。因此,在教学时应该仔细讲解,反复示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计算机是怎么知道人们下达的命令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指挥计算机“干活”。但是,还有些指令只能通过键盘输入给计算机。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们就像是计算机的眼睛和耳朵。如果没有键盘和鼠标,计算机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那多不方便呀!
二、新授
⑴、 出示键盘略图。
⑵、 介绍键盘的发展。
最初的键盘只有86个键,后来人们常用的几个键和数字键分了出来,键盘的键一下子增加了15个,这就是101键标准键盘,出现了 Windws 95 操作系统后,在键盘上又多了三位成员,变成了104键标准键盘。Windows 98 出现后,键盘又多了5个,变成了109键键盘,从86到109键,键盘的功能真是越来越强了。
⑶、 键盘的种类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始阶段,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品牌,可是键盘的外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使键盘的键数增加了,也使键盘的外形变化了很多。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键盘:
A 无线键盘:这种键盘不需要用电缆和计算机连接。
B 带托键盘:这种键盘上有一个托架,击键时托架托住手腕,就不会感到手酸。
C 多功能键盘:利用这种键盘可以直接控制光盘驱动器,播放CD、VCD或者上网。
⑷、 键盘的分区
A 主键区;
主键区里又分为字母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特定功能符号键
B 功能键区;
C 数字小键盘区。
⑸、 基准键的认识及正确的打字姿势:
基准键: ASDF JKL;(两手的8个手指要随时放在
A S D F J K L ; 这8个基本键的位置上
打字姿势的口诀:
身体保持平直和放松,腰背不要弯曲,手指保持自然垂直。
三、上机练习。
教师指导:
转换大小写:Caps Lock(大小写锁定键)
退格: Backspace(退格键)
换行:Enter(回车键)
上机内容:
小写字母输入五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大写字母输入五遍:ABCDEFGHIJKLMNOPARSTUVWXYZ
数学算式输入五遍: 8+5 18+55 7*6 83-42 30/3
教后感:
本节课以介绍知识为主,所以难免有些枯燥,应该多让学生参与,比如:请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键盘,让学生展开想象,锻练了想象力,也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一点。
第二课时(上机为主)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键盘的基础知识,但仅仅是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键盘熟练地应用起来,做到不看键盘打字,也就是肓打(演示肓打),其实肓打并不难,只要肯花功夫,是没有问题的。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来提高打字水平。
二、演示《金山打字通》的使用方法。
1、 教师演示;
2、 学生演示。
三、上机练习。(30分钟)
上机内容:
1、 完成看屏幕上的键盘及手指提示进行肓打。(三遍)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纠正坐姿、手法。
2、 进行打字比赛。
老师组织,同时进行,看谁先完成任务。前五名者进行表扬。
教后感:

第三课时(上机为主)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我们把键盘通过金山打字通练习了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尽量做到盲打,只要肯花功夫,是没有问题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金山打字精灵》这个软件来提高打字水平。这种软件可以测试我们的打字速度。
二、演示《金山打字精灵》的使用方法。
3、 教师演示;
4、 学生演示。
三、上机练习。(30分钟)
上机内容:
1、看屏幕上的键盘及手指提示进行盲打。(三遍)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纠正坐姿、手法。
2、进行打字比赛。
老师组织,同时进行,看谁先完成任务。前五名者进行表扬。
教后感:
替换一种软件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进入Windws乐园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作用;
2、 理解窗口和文件的概念;
3、 学会Windows98基本的操作;
4、 初步学会文件查找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让学生了解Windows98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文件的概念和查找。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本节分为2课时(80分钟)完成。
〔教学内容〕
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作用;
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外貌;
“窗口”的认识和操作;
文件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有了VCD机,却没有VCD碟片,那VCD机有什么用呢?同样的道理,有了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中没有指挥计算机的软件,计算机就像个空壳子。在各种软件中,操作系统软件是最重要的一个,没有它,计算机就无法工作。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呢?它有那么神奇吗?其实我们每次使用计算机都和它见面。
二、学一学
我们想叫计算机唱歌给我们听,可是计算机却听不懂,而操作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摇控器,他负责搞清楚我们人的意图,并且去指挥计算机为我们做事,这样,计算机才能听人的话。

在个人多媒体计算机中,使得比较多的是叫做Windows98的操作系统,它是美国的微软公司研制的。
在Windows98中,要命令计算机做事真的是太简单了,只要使用鼠标,轻轻松松地按几下,就可以命令计算机做事了。
计算机中如果安装好了Windows98系统,一开机,就会看见操作系统的外貌:
讲解Windows98的桌面。
我的电脑:想查看计算机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就得通过它;
回收站:就好像我们教室里的这个“废纸篓”。不要的东西把它“扔”到回收站里,如果还想用呢,就得去回收站里找;
任务栏:位置一般都在屏幕的下面一行,上面有“开始”菜单和各种正在进行的任务,及计算机的一些状态。
操作系统的两个很重要的本领:文件、磁盘管理和任务管理。
三、在语音室观察Windows98的桌面,和同桌讨论:
1、 Windows98的桌面上有哪些东西?
2、 为什么可以把电脑比作电视机,把操作系统比作是遥控器呢?
3、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同桌讨论,向老师提问。
4、 英文“Windows”的意思是什么?回去后问一问英语老师。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上有很多精彩的东西,我们这节课要打开它们看一看,到底里面有什么东西。
二、“窗口”的认识和操作:
1、 Windows 是什么意思?(上一节课学生已经问过英语老师),所以,在Windows98中,主要操作的对象就是“窗口”。用鼠标双击屏幕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将打开一个“窗口”。上面会显示出计算机里所有的东西:

d
d

三、学一学
移动窗口、最大化窗口、还原窗口、最小化窗口、关闭窗口、改变窗口的大小。
四、练一练:
⑴、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⑵、 把“我的电脑”窗口移到屏幕的中间;
⑶、 把“我的电脑”窗口占满整个屏幕;
⑷、 把“我的电脑”窗口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⑸、 把“我的电脑”窗口最小化,再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⑹、 关闭“我的电脑”窗口.
五、文件的认识:
在计算机写的作文、画的图,同学们肯定想把它们保存起来吧?那么,怎样才能把它们保存到计算机里,今后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呢?只有通过“文件”,才能把信息存储在计算机里,就像每个人有姓名、身高、出生日期、家庭住址一样,文件也有自己的名字、大小、建立的时间、位置。
同学们,如果到一所小学里找三年级(1)班的一位小朋友,该怎样找呢?首先,应该走进这所学校,再走进教学大楼,如果三年级在三楼,应该走到三楼,然后一间一间地找到(1)班,再走进去找自己的朋友。我们在磁盘上查找文件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找出文件所在的盘;然后再找出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因为文件都是存在盘上的某个文件夹中;最后在文件夹中找出文件。
〔试一试〕
老师在计算机上写了一篇作文,保存在硬盘C:盘的My Document里,名字叫做“作文.DOC”,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文件呢?
第一步:双击“我的电脑”,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第二步: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My Document”文件夹;
第三步:在“My Document”窗口中,查找名字叫“作文.DOC”的文件。
〔想一想〕
1、 怎样才能把信息保存在计算机里?
2、 如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件?

二、做一张贺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Powerpoint,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Powerpoint的应用设计模板和自动版式;
3、用Powerpoint做一张贺卡,写上心里话。
4、陪养学生的互相热爱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应用设计模板和自动版式的区别;
2、正确保存幻灯片文档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本节1课时(40分钟)完成。
〔教学内容〕启动Powerpoint、应用设计模板、自动版式设置。
四、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应用设计模板和幻灯片自动板式设置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操作,并且位置都在右击鼠标的快捷菜单里。因此,在教学时应该仔细讲解,反复示范。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好朋友送的贺卡吗?你有没有送给别人
贺卡呢?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收到别人的贺卡?
好朋友之间,亲戚之间为了表达友谊和亲情,常常会在生日、节日的时候互赠贺卡,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张漂亮的贺卡。
二、新授
1、 介绍做贺卡的工具:Powerpoint,它是一个做幻灯片的
工具,老师经常用它来做课件给我们上课,所以它是一个功能很好的软件。和windows98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制的软件。
2、 启动Powerpoint,单击 “开始” →“程序” →“Microsoft
powerpoint”就可以启动它,启动后的画面是:
在这一步,我们选择“空演示文稿”,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然后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对话框:在这里,我们选空白幻灯片,进入Powerpoint编辑界面。
3、 讲授“应用设计模板”。
我们的贺卡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呀,怎么能用白纸做呢?在
幻灯片空白的地方,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应用设计模板”,选择你喜欢的模板,就可以了。
⑴、 教师演示。
⑵、 学生演示。
4、怎么样在贺卡上写下我们的心里话呢?老师有一种很简
单的办法,还是在幻灯片空白的地方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幻灯片自动版式设置”,选第一种就可以了,单击第一个虚线框打入我们的心里话,如“祝你生日快乐!”,单击第二个虚线框打入送卡人的名字,如“你的好朋友 小明”,怎么样?是不是一张很漂亮的贺卡?
5、和同桌讨论自己要在贺卡上写什么心里话。
6、让贺卡全屏幕显示,按屏幕左下角的“幻灯片播放”
按钮,可以播放幻灯片,也就是让我们的贺卡全屏幕显示啦!
三、上机操作。(25分钟)
教后感:
任务驱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较新的模式,这节课通
过和“做贺卡”这个任务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Powerpoint制作基础,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应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三、做一张更漂亮的贺卡
一、学习任务:
1、添加文本的另一种方式――文本框;字体的设置;
2、自定义动画的设定;给幻灯片加声音;
3、提高学生对Powerpoint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定义动画的操作及给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动画方式;
三、教学前准备:
课件、一张有自定义动画的贺卡、一个帮助文件。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本节1课时(40分钟)完成。
五、教材分析:
和上一节课相比,学生在操作上可能引起混淆的是:在上一节课的自动版式和应用设计模板是右击幻灯片空白处,而本节课的自定义动画是在对象上右击。这一点需强调清楚。
每一个对象的动画和声音都很丰富,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字体的设置(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对学生来说已经在wps2000里面学过,触类旁通,稍稍掠过即可。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用Powerpoint做了一张贺卡,你们说Powerpoint有意思吗?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一张贺卡,送给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做地怎么样?
(展示例子,引导学生比较和上一张不同之处)
2、自定义动画的操作演示
1、 用应用设计模板新建一张空幻灯片。
2、 演示在空白幻灯片中加入文本的方法。
点击“文本框”工具,在幻灯片上拖拉一个长方形。出
现闪动的鼠标指针,表示可以输入汉字。
3、 改变汉字的字体。
⑴选中要改变的汉字(联系WPS2000,怎样才是选中)。
⑵单击“格式”→“字体”菜单。出现字体对话框:

4、 自定义动画操作:
⑴按顺序选中要操作的对象依次进行操作。
⑵右击对象,在弹出的菜单中选“自定义动画……”,出现以下对话框:
⑶、一边讲解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一边完成一个对象的操作。
⑷、逐个设置,演示。
⑸、在自定义动画对话框里一次设置所有的动画。
3、上机制作贺卡。
⑴、 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尽你的能力,至少做一张贺卡。送给你的同学、老师、或亲人,表达对他们的爱心。
⑵、 出示帮助信息: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大家来到e:\帮助\自定义动画.exe看一看。
4、展示好的贺卡。想一想,怎样做一个小球跳跃的动画呢?
教后感:

三、插入图片(1)
一、学习目标:
1、插入三种类型的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自选图形;
2、自选图形的的格式定义;
3、提高学生对Powerpoint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自选图形的填充效果的设置;
三、教学前准备:
一张有图片的贺卡。
1、导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样做一张漂亮的贺卡,并且让贺卡能动起来,这节课呢,我们要给贺卡插入五彩缤纷的图片,让贺卡更加美丽!
2、引导探索
⑴、 即然是“插入”图片,请想一想,该到哪里去找呢?
⑵、 在“插入”→“图片”的右边有一个什么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
⑶、 在这个小黑三角形的右边这些选项都属于什么类型?
⑷、 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插入三种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自选图形。
3、学习剪贴画
a、“插入” →“图片” →“剪贴画”,弹出一个对话框,选
择一个类别后,弹出一组按钮: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运用WINDOWS操作
系统的气泡提示)
b、剪贴画边上的八个小框有什么作用?
4、学习来自文件的图画:
a、点击 “插入” →“图片” →“来自文件”,会出现什么?
引导学生运用已往的知识回答“选择文件对话框”。
5、 学习自选图形的插入:
a、什么叫自选图形?(运用“自助餐”来作比喻。)
b、学习自选图形的修饰:
要修饰自选图形的方法;
改变自选选图形的填充颜色;
6、 小结,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上机内容:
做一张贺卡,图文声并茂,分层次设计上机内容:提前
完成的同学运用“自定义动画”让图片动起来。
教后感:
锻炼学生的思维是教学的核心,做好了这一点就是教师,没有做好这一点就是教书匠,已前的上课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所以在参加温州优质课评比的选拨中失去了机会。

三、插入图片(2)
一、学习目标:
1、插入第四种类型的图片-艺术字;
2、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
3、提高学生对Powerpoint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
三、教学前准备:
一张有艺术字的贺卡。
1、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师做的这一张贺卡,大家观察这上面的文字,和我们以前做的贺卡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不一样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索
单击“插入” →“图片” →,观察“艺术字”左边的小图标,谁能说出它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按钮的不同之处,自行概括艺术字的特点,师总结:艺术字,首先是字,但是为什么要把它当作图片来处理呢?因为它具有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彩色、立体、倾斜等特点。)
插入一幅艺术字的图片,对其进行修饰,并行研究学法
a、我们在要修改一个对象时,往往是用什么办法的?
b、在艺术字上点击鼠标右键,应该选哪一项呢?
c、选了“显示‘艺术字工具栏’”以后,有什么变化呢?

d、对艺术字工具栏里的按钮逐个进行研究、总结、掌握。
(重点:编辑文字、艺术字式样、艺术字格式、艺术字形状、自由旋转)
1、 上机,师指导(25分钟)
教后感:

四、擦除对象的几种方法
一、学习目标:
1、使用几种方法来擦除对象;
2、学习剪贴板的另一种用法――擦除对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懂得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养成小心操作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剪贴板擦除对象的实际含义是将对象剪切到剪贴板,并没
有真正擦除。
三、教学前准备:
一张有多余(无用)对象的贺卡。
1、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上面几节课以后,小明很高兴,也给爸爸做了一张贺卡,大家请看!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
(引导学生找出毛病-错别字、不恰当的词语“万寿无疆”)是呀,小明也觉得这两处地方不妥,但是没有学过怎么样把他们擦除掉呀,这可急坏了小明,你说这可怎么办?
2、探索新知识:
⑴、 改正错别字(探索两种不同地方的改正错别字的方法):
出示两种不同的错别字-文本框里的别字和艺术字里的错别字。引导学生探讨、总结:
文本框里的错别字可以点击错别字的右侧,然后打“退格键”也可以点击错别字的左侧,然后打“Delete”键。
艺术字里的错别字可以点击艺术字工具栏里的编辑文本按钮进行修改,也可以双击艺术字进行修改。
⑵、 擦除对象(探索擦除对象的几种方法):
使用“撤消”工具擦除刚刚建立的对象;
使用“选中再按‘Delete’键的方法”擦除对象;
使用“选中再加剪切的方法”擦除对象。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在刚刚建立错误的对象后,用“撤消”;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选中按‘Delete’键;
在要把对象移动到别的地方的时候可以用“剪切”。如果剪切了一个对象,而没有在另外一个地方“粘贴”,那么就相当于删除。
3、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删除错别字和擦除错误的对象,以后不小心写了错别字或是要修改幻灯片时就不会发愁了。不过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养成小心操作的习惯,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并非所有的操作都可以挽回,如果不是这样的误操作,而是不小心删除了一个文件时,那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教后感:
本节课一开始引用了“小明做错了幻灯片着急万分”这件事来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同感,也激发了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积级讨论,气氛较好,同时老师也要注意课堂纪律的把握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肆』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1: 生活展现 2: 实物演示 3: 图画再现 4: 音乐,声响渲染 5: 表演体会

为什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特别提出创设教学情境呢?这得谈一谈我们现在这些6—12岁的孩子的阅读现状。
现在,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尤其快,我们的小学生除了网上电子游戏、动漫,还有许多类似于《老夫子》之类的图画书,他们一个人可以看很长时间,凝神专注,不需大人引导,却很容易达到上瘾程度,可是去读积极健康的文字书,却不容易读进去。这种情况,男孩居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认识许多特别爱读书的孩子,女孩偏多,男孩也有。有个叫刘滢的小姑娘,才上一年级,便看上了大部头的没有拼音的文字书。中午,教室门还没开,她就背靠着墙,坐在走廊上看书,下课也看,别的孩子就在她的周围撒野似的疯着玩,她却如入无人之境,沉浸在文字描写的情境之中。一个叫刘嘉怡的小姑娘,虽说只有七岁,却像大孩子一样可以安神地读半天的文字书,格外享受似的。有一次,她对我说:“今天读张海迪的故事,我都流泪了,我的嘴都发抖了,真是太感人了。”我们不禁感叹,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年龄不大,可已经享受到了与文字交流的快乐,享受文字描述给他们带来的丰富的联想、神奇的想象。他们那么有灵性,对身边的事物那么敏感,他们喜爱读大量的文字书,完成语文学习显得轻松愉快,出口成章,优雅知性,与那些读《老夫子》之类上瘾的孩子大不一样。
同样是爱看,如痴如醉,为什么读书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呢?
韩国推广阅读的南美英博士举过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意思。“将军身中一箭,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轰然倒下。”这样一句话,在漫画书里只剩下了“咚”这样一个拟声词,而就在这文字和漫画之间,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看漫画,不喜欢读文字,因为读那些文字,他们想象不到那个画面,进入不了那个情境,更体会不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倾向,不会体验文字里的东西。如果这些孩子读文字时能够想象、体验,“将军身中一箭,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轰然倒下” ,那该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个场面啊!
久而久之,那些迷恋于电脑游戏、图画书之类的孩子,对形象、对场景、对情感的体验能力会越来越弱,以致于不喜欢读文字书,读不起劲儿来。即便是读,也是一种迸字似的读,看悲伤的场面不流泪,看幽默的细节不展颜……从来就享受不到文字阅读真正乐趣。
作为小学里的语文老师,面对6—12岁处于起步开始学习读书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在小学六年里,引导孩子们喜欢阅读文字,会阅读文字,从而享受到阅读文字那种宁静中边读边思的快乐呢?无疑,创设情境教学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为什么呢?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创设情境教学是有科学道理的。
1、 因为咱们人的大脑特点。咱们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的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一般,咱们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写字、阅读、组词等书面的单项训练,以及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情感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
如果我们想办法在课堂需要的地方创设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实物、图画、表演、语言描述等方法,来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者是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开始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开始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这样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一般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因为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思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也就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卢梭也说过:“进入人类理性的所有一切东西,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感觉
又是通过感官来获得的。儿童的感官,可塑性极大,在这个时期,我们根据文字,借助音乐、图画、表演等方法,来直观地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引导学生或听,或看,或操作,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就在这种不断的有指导的兴奋中日益敏锐、完善起来。他们的眼睛会特别亮,耳朵会特别灵,感官、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这就拓展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且成为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的重要基础。相反,这个时期,如果我们不去着意训练,儿童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而感官的迟钝必然会成为儿童提高直觉、提高悟性的一大障碍。
这样的训练,仅靠音乐、美术、体育等术科的训练是不够的,我们小学语文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在课堂中根据语言文字去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获得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中去创设情境教学呢?我想主要是四处设置,七大方法。四处设置为:情境中导入、情境中体验、情境中提升、情境拓展,七大方法为: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与声响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以及阅读体验情境。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一般根据课文内容的所需,有选择地运用到四大设置之处。
一、情境中导入。
一般来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课堂之中。归纳一下,也有几种做法。
1、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发思考,使孩子们因探索而要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
我们可以同时展示两张不同的邮票,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了这两枚邮票有什么发现?”一枚边缘无齿孔,另一枚边缘有整齐的齿孔。这时能引发学生什么思考呢?“这两枚邮票为什么一枚有齿孔而一枚没有呢?”为了引发更深层的思考,我们可以继续展示:这是一大张边缘无齿孔的邮票,人们要用时得找来剪刀,用一枚便裁剪一枚,难免裁剪得不整齐。后来,一枚枚邮票的边缘多了一圈均匀的齿孔,用时,只需用手沿着齿孔轻轻一撕,就能整齐地撕下一枚一枚的邮票了。介绍到这,同学们是不是有问题想问呢?于是学生想知道:“邮票的齿孔是谁想出来的?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行,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便带着探索的欲望开始愉快而主动的自由朗读。
2、触及孩子的情绪领域,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使孩子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习。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
这是一篇非常平实的课文,没有跌宕的情景,没有华丽的描写,但平实中蕴含着渴望读书的切切真情,就像一位和善的人忆着童年向我们娓娓道来。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窃读记》呢?“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唱一首歌,这首歌大家可能听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放野鸭子合唱)老师唱着唱着,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也纷纷跟着唱,逐渐有一种悠扬、怀念的感觉。“同学们,每当我听到这首《送别》,我就回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城南旧事》,里边有个小姑娘叫小英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时候,小英子和同学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告别老师和小学生活的。《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作者就是我要给同学介绍的林海音。”出示林海音照片及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小学至大学在北京读书,后回台湾从事编辑、教师和写作工作,共出版《城南旧事》《冬青树》《林海音童话集》等86部作品。我们将在小学和初中读到她的散文《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林海音之所以能成为这样著名的作家,离不开她小时候对读书的酷爱。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回忆《窃读记》。”孩子们在悠扬、怀念的感觉之后,又产生了对作家林海音的敬佩,于是会萌生对林海音童年生活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于是,情感萌生动机,便愉快地跟着老师走进文字。
3、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学生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6课《充气雨衣》。
出示图片,“同学们,下雨了,许多人穿雨衣出行,旅游,上班,上学,划船……我们班哪些同学下雨天也是穿雨衣出行?能说说穿雨衣的方便之处吗?”(可以遮住背上的书包不被雨水淋湿;轻便,比打雨伞方便,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有没有同学感觉到穿雨衣也有让人烦恼的地方呢?”(有不少同学说穿雨衣的时候,雨水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进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充气雨衣》。”
4、 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是孩子因爱美而要学。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槐乡的孩子》。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家乡在哪儿吗?我的家乡在湖北省潜江市总口农
场。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那儿度过的。每到五月夏季来临的时候,路边、沟边的许多槐树便开花了,树上像铺了雪,成串的槐花散发出幽幽的淡香,深深地吸一口气,那清淡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一场大雨下过,洁白的槐花瓣撒落一地,跟下过雪似的,小沟里也漂浮着一层夹杂着绿叶的白花,偶尔会有青蛙呱呱地叫着,顶着一头白花瓣从水波里钻出来,爬上岸去。小伙伴们也不闲着,年龄大的将镰刀捆扎在竹篙的顶端,把一串串槐花勾下来,这时,地上的槐花散落一片,槐花的清香也弥散开去。年龄小的也不闲着,他们翘着屁股忙着把地上的槐花捡进竹篮里。待竹篮满了,便提回家去让妈妈和上面粉,撒上盐和油,蒸着吃。这蒸槐花香而不腻,小伙伴们可喜欢吃了。听说有个地方比我的家乡槐树要多,人们称它槐乡,那里有令人稀罕的红槐花。那儿的槐花何时开?那儿的孩子也忙着采槐花吗?采回的槐花仅仅也是蒸着吃吗?我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请自由朗读第4课《槐乡的孩子》。”老师对童年生活回忆和描绘,让孩子们有一种美感和向往,因此急于拜读。
5、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孩子因好奇而学习。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7课《小壁虎借尾巴》。
先板书“小壁虎” ,问:“同学们见过小壁虎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零星介绍之后,出示几幅小壁虎的图片,老师简单介绍:“壁虎,外貌像蜥蜴,对人完全无害,全世界有750种。他们头大个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喜欢夜里爬在墙上静候蚊蝇,尾巴有的尖长,有的短钝,有的是球形。”介绍到此,添加“借尾巴”,读课题,有什么疑问?(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向谁借?)“我跟大家一样好奇,我们来读课文吧。”
二、情境中体验。
我们运用一些情境导入的办法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如果后面的教学过程单一刻板,孩子们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我们将他们带入了课堂情境之后,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我们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往课堂深处发展,有意识地把孩子们一步步地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孩子们有一种感觉,“我即在情境之中” ,使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场景让孩子们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优化的情境将孩子们吸纳其中,产生热烈的情绪,更愉快轻松地去体验、感受和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七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 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
察的对象,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课《日月潭》第四自然段。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这句话描写了日月潭下雨时候的朦胧美,而对于7—8岁的二年级同学来说,很难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美,即便是有所感觉,也是一种非常笼统的感觉,至于“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他们不可能有真切的感受。正好上这一课的时候是春雨绵绵的三月,我们的学校在东湖边。一天早读课,细雨濛濛,我和副班主任带着我们班的同学来到东湖边的放鹰台上,指点着孩子们朝东方的湖面上看去。逐渐启发:
“想一想,下雨天与晴天看东胡景色有什么不一样?”
小孩们边看边说:“湖上笼罩了一层雾。”“远处的磨山被雾遮住了,只看得到山的影子。”
老师描述归纳:“因为有雾,我们看不清山上的朱碑亭,只看得到山的影子,这就叫‘朦胧’。”
进一步引导:“今天天公施了魔法,给东湖披了一层轻纱,晴天的一些景物都变了,它们都变成了什么呢?边看边想。”
学生七嘴八舌:“远处的湖堤变成了卧在湖里的龙。”“湖面上的小木船隐隐约约,像露出水面的鱼背。”“划动的皮划艇也像鱼,像一条条游动的大鱼。”“磨山就像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正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吗?”
“我感觉好美!”“我感觉好静!”“我感觉这就像仙境一般!”
老师再归纳提炼一下:“这仙境里卧着龙,游着鱼,弥勒佛开心地欣赏着,这真像童话中的仙境!”
就这样,同学们一步步地感受到了“朦胧” ,感受到了“童话中的仙境” 。回到课堂来读《日月潭》,“这段描写你想怎么读?”孩子们有了感觉,纷纷举手,一个一个读得有自己的味。“你为什么这样读呢?”“‘朦胧’是模糊看不清,得仔细看才行,所以要慢一点。我读的时候在想,日月潭下雨的时候有雾遮住,周围的景色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鱼?也有龙和佛吗?我特别想知道,所以我有点激动。”瞧,我们把孩子带到景色中去,引导他们去看去想,把生动的景象与抽象的词语相对应地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对景象的感觉迁移到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上,他再读的就不是文字,而是文字后面的景和情,这该多好!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读到这个自然段,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为什么细丝要由直变弯呢?”我们成年人阅读能力强,联系生活实际和后一句“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可以明白,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更牢地巴住墙,然后将嫩茎往上拉一把。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弄懂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请学生走进生活,注意观察和思考:当你走在较滑的地方,你的脚趾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体验和思考,他们会弄明白:走在较滑的地方,我们的脚趾会本能地弯曲起来,想抓住地面,好稳固地往前走,不摔跤。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为什么会变弯曲呢?由此及彼,孩子们就容易明白: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变弯也是为了牢牢地巴住墙,好把嫩茎往上拉一把。于是学生就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真聪明。”“作者观察很有耐心,也很仔细。”
我们把孩子带入生活,生活中的万事万物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无穷的信息和灵性,所以,我们从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开始,就应该引导我们六岁的孩子学会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
再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0课《棉花姑娘》,课后作业有一题填空题: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刚开始,大多数同学走不出课文或者走出课文只到室外,他们填的是:碧绿碧绿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草地),雪白雪白的(墙壁),雪白雪白的(棉花),思路打不开。如果我们引导孩子走进超市、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许许多多的景和物引入眼帘,他们的眼界打开了,他们便能惊喜而又轻松地写出许多新颖的词语搭配来呈送给老师,雪白雪白的(大米),雪白雪白的(婚纱),雪白雪白的(汤圆),雪白雪白的(椰子肉),雪白雪白的(莎摩耶),碧绿碧绿的(油麦菜),碧绿碧绿的(花瓶),碧绿碧绿的(长裙),碧绿碧绿的(小飞虫),碧绿碧绿的(翡翠手镯)……
可见,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多么丰富充盈的大课堂,把我们的孩子带到这个大课堂去,它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才思泉涌的灵感,让他们的语言充满生命的气息。所以,创设情境教学首先应青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世界。
2、 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相应的背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鲸》第六自然段:“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老师画出几头鲸,画一张大海为背景,别忘了画点岩石之类,鲸是怎样睡觉的呢?让学生根据课文里的描写来动手摆一摆。几个学生边摆边思考讨论:“头朝里,尾巴向外,遇到危险便于疏散。”“应靠近岩石一点,这避风浪。”“你觉得这避风浪,渔船也会在这儿避风浪,可能并不安全,离岩石远一点是不是安全些。”给了大海中的一处岩石,丰富点背景,的确便于学生把眼界打开一些,针对“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这句话展开观察和思考。运用这些物体,给学生创设一点情境,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对这段文字的描写,学生轻松理解鲸睡觉的特点,感受鲸的智慧,印象深刻。
再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灰雀》1—2地然段: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
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一张白纸,衬出雪天,三只灰雀停在公园里那棵高大的白桦树上,给白皑皑
的雪天带来了生机。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这时,列宁是怎样的心情?我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小男孩当时看见列宁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猜测那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我们这么一显示,读者就很容易感受到,小男孩那种愧疚,以至于后来把鸟放回来。学生看到这种情境,就很容易产生与小男孩内疚、列宁对鸟的喜爱、鸟不见了的焦急与担心一种共鸣,情境就暗示给了孩子们很多内涵。孩子们带着这些共鸣走进文字的描写,这些汉字在孩子眼里就被赋予了情和景,赋予了画面,朗读和领悟便变得轻松和愉快。
所以,有一个叫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出示这些事物,鸟的一走一来,实物给孩子们带的感觉,就暗示给孩子们许多的东西,以至于后面小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自言自语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小男孩由逮鸟到不好意思、愧疚、自觉放鸟的内心活动,学生便轻松理解和领悟。
有时候,用实物创设情境,给人一种真切地体验,从而能产生与课文中人物一致的内心共鸣,心在其中,读文便有了许多真情实感。
3、 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
形象化。除了课文插图、挂图,我觉得剪贴画、简笔画也是最形象、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样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这段文字我们如果用简笔画来画一画,看谁画得与课文里写的一样。首先选笔的颜色,再一句一句地边读边思考着画。画好了,展示一下,评一评,看谁画得与课文里写的一样?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很准确地认识了爬山虎的脚,同时深刻地感受到:读书得一句一句仔细读,最好能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感受到作者的观察仔细,描写准确。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为了让学生更明白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我们抓住“一脚一脚”这个词语来感受。提出一个问题:“‘一脚一脚’在这儿能换成‘一步一步’吗?”有的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可以明白不能换词的原因,可也有同学模糊不清,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边画边描述:“‘一步一步’始终是两只脚一前一后交替着向前移动,而爬山虎往上爬时,是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往上爬,就必须再长出一只新的脚来,再巴住墙。爬山虎要不断地往上爬,就得不断地长出新的脚来巴住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所以,在这儿,‘一脚一脚’不能换成‘一步一步’。 ”这么一画,很直观地让学生感悟到:爬山虎真神奇,作者用词也很准确,作者的观察尤其耐心仔细。
再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1课《回声》,什么是回声?第6自然段青蛙妈妈说得很清楚了。
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可是,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可以读正确,读流利,不见得读明白,以至于能形象地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那么老师边扮演青蛙妈妈,边描绘回声形成的情形,便可直观形象地将什么是回声演示给孩子们。这时,孩子们也会像小青蛙一样,高兴起来:“老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呀!”
用简笔画再现文字描写的情形,简单随意,也能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用起来很方便。
4、 音乐、声响渲染情境。
音乐、声响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们用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
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 :
9、两只鸟蛋
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
小小的鸟蛋凉凉的,
拿在手上真好玩。

妈妈看见了,说: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
连忙走到树边,
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
抬起头来,
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伍』 小学三年级孩子剪贴画的底色用什么材料做比较好,是布呢,还是用纸

彩色纸和一点闪粉更好看

『陆』 五年级上册科学记录本怎样画好看

日前,温州市首届小学生优秀科学记录本评比活动圆满结束,100多本获奖学生的科学记录本,先后在市实验小学及鹿城区、瓯海区、文成县的几所学校巡回展示。从科学记录本里,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学生学习科学的信息,每一本科学记录本都是一个孩子的世界,都是孩子成长的足迹。 “想法屋”、“实验室”、“宽带网”……学生们的科学记录真丰富。瞧,有他们在课堂中观察到的现象、数据,也有学生根据课内知识设计的课外小实验。比如上了“摆的研究”课,学生课后设置了“摆绳的材料会影响摆的速度吗”“改变摆锤的材料会影响摆的速度吗”等小实验。这些实验记录中,有文字、有图表、有照片,有的涂涂画画,还有的剪剪贴贴,图文并茂,像足一本科学小杂志。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施老师介绍说:“学生的实验记录方式不要求统一,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科学学习的过程,伴随科学探究的过程,孩子的记录水平不断得以提高,这也是一种成长。”学生的记录本的表达方式很多样。永嘉瓯北镇第二小学方周艳的记录本被色彩绚丽的水笔图画填充着;而实验小学张凯祥的科学记录本像足一本漫画书,他将自己的绘画特长融入到实验记录中,每项实验都用漫画加少量的文字来记录;实验小学朱佩佩同学的科学记录本则非常厚实,或文本,或图画,或标本,保留着她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两年多来的学习记录。
一本本记录孩子们探索科学过程的精美册子,记录着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足迹。在此撷取几本优秀记录本,以飨读者。
成长小档案
作者:鹿城区双屿中心小学五(3)班姚飘飘
特色:没有五颜六色,没有多姿的图案,朴实的文字亦可以成就优秀的记录本。作者将自己的照片放上去并摘录名家名言,鼓励自己随时记录所见所闻。作者设置了课内和课外两大主题。课内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结论”等栏目梳理实验所得;课后通过“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查找资料”等板块记录后续的探究活动。
小贴士>>>
购买记录本时,尽量选择纸张较大、页数较多的本子。大,可以记录更多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分发下的科学小文件夹黏贴在本子里也很方便;厚,可以记录下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更多的科学实验,便于日后复习及回顾,在翻阅中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低年级学生尽量选择有细底纹的纸张,以免在记录时出现文字歪歪扭扭不整齐的现象。要学会记录的方法,每项研究活动的记录不要忽略主题和日期,整本记录本应该整理出目录和页码以便查阅。最后,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最重要。
科学笔记本
作者:温州市城南小学六(5)班邱舒扬
特色:“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放大镜的特点”、“知识链接”、“回顾总结”……作者的栏目设置别具一格,很像一本课堂笔记,里面除了实验观察外,还有很多的科学知识拓展。记录以文字为主,剪贴画、图画为辅,不失为一本很好的科学复习用书。
科学心情志
作者:广场路小学三(8)班朱彦霖
特色:15篇《蚕宝宝的观察日记》更像是作者的日记,作者在每篇文章里详细地记录养蚕的经过、观察和感想。她还给蚕宝宝们拍照片、画漫画,黏贴在记录本上,丰富观察内容。此外,每篇文章后,都配有一段“妈妈语”,记录的是妈妈和女儿的实验对话、观察、花絮和感受,母女齐上阵,着实为记录本增趣不少。
科学小杂志
作者:瓦市小学六(6)班叶子槐
特色:在每项实验中,都记录六个栏目的内容:“想法屋”——记录作者对事物的已有认知;“知识窗”——对课堂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实验室”——通过图表、数据等记录实验的过程及发现;“宽带网”是作者课后通过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主题的知识;“创意坊”则是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的一些小实验,比如学习放大镜后,利用各种材料自制放大镜;“留言板”则是学生、老师、家长的一些互动评价。
科学绘画本
作者:永嘉瓯北镇第二小学五年级方周艳
特色:红的、黄的、绿的;花朵、树叶、蝴蝶结;青蛙、小猪、鸭子……色彩绚丽、图案丰富,这是记录本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作者用自己喜欢的五颜六色和图案图标记录着科学实验,读来俏皮可爱。

『柒』 中秋节小报怎样写我三年级。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 汉服中秋
《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 嫦娥传说
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小学三年级剪贴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