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资料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和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的学习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
3、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鲁迅
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
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春联、参加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中队角等
综合
一、熟记人物形象:
1.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临危不惧。
2.聂荣臻:恩怨分明,宽仁大义,慈善心肠。
3.侍奉吴王的少年:智慧过人,少年老成。
4.孙悟空:顽皮机智,聪明勇敢,不畏任何艰难险阻。
5.猪八戒:功利憨厚,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
6.唐僧:严格执著,坚韧不拔,执著追求,以慈悲为怀。
7.沙和尚:忠心耿耿
8.斯帕拉捷: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
9.天游峰的扫路人: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热情好客,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10.于谦:坚强不屈,堂堂正正。
11.王冕:不媚世俗,贞洁自守。
12.福楼拜:循循善诱,直言不讳。
13.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4.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开朗,执著追求,自强不息。
15.孔子: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
16、颜回:谦逊、沉稳。
17、子路:豪爽、乐善。
二、部分重要词语解释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气喘吁吁: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玉琢冰雕: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万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爱:惹,招引。讨人喜欢。
参差(cēncī)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孜孜不倦: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形容勤奋得不知疲倦。
滔滔不绝:滔滔,波浪滚滚流动,连续不断的样子。比喻话很多,连续不断。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办事、写文章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无辜: 辜,罪。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三、补充
1、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2、《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3、“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4、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5、《烟台的海》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6、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7、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8、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9、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10、《半截蜡烛》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11、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12、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
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
13、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6、文中的几组近义词:凋谢——凋落 纯洁——洁净 洁白——纯白
17、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
……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18、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其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及伊朗,夹竹桃的叶面有蜡质,既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又能在毒气和尘埃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长,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每平方米面积能吸附灰尘5克,因而被誉为“绿色吸尘器”,夹竹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因此平时最好不要攀摘夹竹桃的花、枝、叶。
19、《马诗》、
燕山——山名。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开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20、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保护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二)认真写好铅笔字,乐于倾听,勇于发言。
(三)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四)勤查字典,主动识字。
(五)认真写好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
(六)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七)读书要有选择,留心观察事物。
(八)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九)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十)多种渠道学语文,自主修改作文。
(十一)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
(十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四、综合练习
1、开卷有益,书中有一个美好的大千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了解了这本书中有美丽的风景: 、 、 ;有伟大的人物: 、
;有深刻的哲理: 。
2、自然界中的一些景物,总能让我们赏心悦目,产生遐想,受到启示……三亚落日,一会儿像一名快乐的 ,一会儿像一只光焰柔和的 ,一会儿又像一名轻快敏捷的 。“当然,追求应该是 , 。 ”它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 ,黄雀在后”,这本是动物界的有趣现象,却也能暗示我们做事 这样的道理。
3、上半学期中,我们又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称为 “ ”、“ ”的聂荣臻将军;法国的 一家保护秘密情报; 的诸葛亮;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 。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现代社会离不开 ;了解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 》、《 》、《 》。
4、大自然是神奇的:___________面对大雪懂得先弯曲再反弹,幽香纯洁的___________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韧性十足的___________给人许多幻想……
5、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伟人的魅力和小人物的不平凡:天游峰的扫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位可敬可爱的老人;福楼拜和莫泊桑师徒二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会放风筝的刘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心中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孔子有着水一样的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位真君子……
6、在最后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虚心好学的______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被___________的孔子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被刘老师的___________精神深深感动。他们 让我想用一句比喻来赞美老师: 。
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郑和 史可法 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
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5、课后第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7、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4)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6、背诵课文1、2、8、11自然段。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背诵13、14自然段。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练习4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7、课后习题三:(1)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
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8、“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
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1-4自然段。
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
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
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
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还有的我在网络Hi里告诉你吧!
㈢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复习资料上册
http://fgjyuo.blog.163.com/blog/static/344029822009828105854698/
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上)语文复习资料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课后3题。五个方面: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特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
1.cí [ 瓷 ]碗 [ 慈 ]祥 告[ 辞 ] [ 雌 ]雄 [ 祠 ]堂 [ 磁 ]铁
2.当 灿烂的太阳 跳出 东海的碧波 , 帕米尔高原 依然是 群星闪烁 ;
当 北国 还是 银装素裹的世界 , 南疆 早已 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 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 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 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 希望之火 。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 的史册, 汗水浇灌 的硕果。松树的 伟岸 、梅花的 高洁 , 博大 的胸怀、 恢弘 的气魄。
3.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 美丽富饶 以及 悠久的历史 、 光辉的成就 ,全诗采用“ 总分总 ”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赞美了祖国 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人杰地灵 。
③按要求写诗句。
描写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描写庐山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描写黄河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郑 和 史可法 刘仁轨当代民族英雄:鲁 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记住三个即可。)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课后六个词语的意思。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文中的四字词语、生字、多音字
nú yì zhù jūn kānɡ kǎi jī ánɡ hénɡ xínɡ bà dào fēnɡ fān bì kōnɡ [奴役 ][ 驻军 ] [ 慷慨激昂 ] [ 横行霸道 ] [ 风帆蔽空 ]
shòu ròu lí bà lián dāo liàowàng fù yú wán kàng róng qià
[ 瘦肉 ] [ 犁耙 ] [ 镰刀 ] [ 瞭望 ] [ 负隅顽抗 ] [ 融洽 ]
lián 窗 [帘 ] [ 廉 ]洁 [ 莲 ]花 [ 镰 ]刀 [ 怜 ]爱 [ 联 ]欢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载歌载舞(zài√ zǎi)
横行霸道(héng√ hèng) 负隅顽抗(ōu yú√) 犁耙(pá bà√)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慷[ 慨 ]激昂 横行[ 霸 ]道 喜出[ 望 ]外 惊恐万[ 状 ]
负[ 隅 ]顽抗 载歌载[ 舞 ] 街头[ 巷 ]尾 风帆[ 蔽 ]空
晓艳得了一百分,她喜出望外,载歌载舞。
3.用“望”字扩词,并填空(不重复)。
①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瞭望 )。
②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 仰望 )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③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 眺望 )。
④他( 盼望 )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4.《郑成功》这篇课文是一篇 历史 故事,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郑成功是 福建 省 南安 县人,文中讲的这件事情发生在 明朝末年 (时间)。
5.“民族英雄郑成功 收复台湾 、 建设台湾 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总结全文 、 深化中心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
6.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和 操练海军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 发展生产 和 兴办学校 两件事。
7.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 荷兰 侵略者,收复 台湾 ,并且加强了汉族与 高山 族的联系。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 岳飞 、 文天祥 、 林则徐 。
8.请你写四个表示爱国的成语、一句爱国名言和一句爱国的诗句。
成语: 以身许国、精忠报国、忧国忧民、赤胆忠心
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诗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 ]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 ],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①写出文中“[ ]”里的字的解释。 角落 样子
②看到郑军官兵如何英勇,你还想到哪些成语(写4个)。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③用“____”划出描写敌人表现的句子。
④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试着写几句话。
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心惊胆战哭爹喊娘闻风丧胆魂飞魄散丑态百出
郑成功的军队围住了敌人,荷兰军负隅顽抗。郑军击中敌人的弹药库,敌人闻风丧胆,吓得魂飞魄散。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跳水逃走了。
10.《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检测题2。(①到④判断,⑤排序)
①星期五不是食人族。( × )
②鲁滨逊对星期五从一开始就没有戒备之心。(× )
③西班牙人在美洲对那里的人们都很友好。(× )
④鲁滨逊到达荒岛上是在岩洞里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夜晚。( × )
⑤把鲁滨逊到了荒岛上所做的事情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a、b、c、d、e
a.从船上搬运东西 b.修建新住处 c.种粮食 d.制作陶器 e.遇上星期五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xiāo bānɡ yǒnɡchànɡ wò shǒu yōu lǜ mǎn qiānɡ rè xuè
[ 肖邦 ] [ 咏唱 ] [ 握手 ] [ 忧虑 ] [ 满腔热血 ]
là zhú bā lí kǎ chē shēn yuān
[ 蜡烛 ] [ 巴黎 ] [卡车 ] [ 深渊 ]
xiāo [消 ]除 报[ 销 ] [ 嚣 ]张 云[ 霄] 元[ 宵] [ 潇 ]洒
1.解释词语:悲愤欲绝:绝: 气息中止 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 告别 永远离开人世。
2.肖邦是 波兰 (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聂耳、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 (4例)。
3.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 薄薄的 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 捧过 一只 闪闪发光的银杯 , 深情地 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 祖国波兰的泥土 ,它是我们送给你的 特殊礼物 ,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 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 郑重地 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 ,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①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1830年11月的一天、地点 首都华沙城郊 、人物 肖邦、埃斯内尔及同学们 以及所写的事情 送别肖邦 。这件事中又写了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等三个送别场景。
②老师“赠土”的目的是希望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③“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 离别时悲愤 的心情。
④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关系,填充句子。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 我们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 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
⑤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 握住 ”和神态表情“ 深情 ”,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 老师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祖国的关切之情 。
⑥想一想,回答问题:
a.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 即使你远在他乡,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的词句。
b.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4.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①认真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a.从“为了生计”这个词组,你可以想象得到 肖邦在国外的生活非常艰辛 。
b.从“四处奔波”这个词组,你会想到 肖邦为了祖国而忘我地工作着 。
c.肖邦“疲劳”的原因是 他为了祖国,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辛勤创作 。
d.肖邦“忧愤”的是 祖国波兰还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 。
e.“弥留之际”指 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f.“紧握着”和“喃喃地”这两个词同时用来形容弥留之际的人,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作者这样用词的用意是 突出表现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
②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肖邦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
③在写法上,这段文字对全文起的作用是 点明主题 。
5.默写送别诗: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③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⑤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人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官军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背其中一首: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王朝的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tì lèi wū xiá luò yánɡ jiājì
[ 涕泪 ] [ 巫峡 ] [ 洛阳 ] [ 家祭 ]
jì[ 既 ]然 [ 寂 ]寞 [ 寄 ]托 事[ 迹 ] 救[ 济 ] [ 季 ]节
1.写出古诗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妻子: 夫人和孩子 。 漫卷: 胡乱地卷起 。 青春: 明媚的春天 。
示: 告诉 。 元: 同“原”,本来 。 万事空: 万事万物无牵挂 。
但: 只 。 同: 统一 。 定: 平定 。
无: 不要 。 乃: 你的 。 翁: 父亲 。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唐 代诗人 杜甫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 渴望安定生活 的思想。“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体现了一个“ 喜 ”字,从“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示儿》是 宋 朝诗人 陆游 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 看不到全中国的统一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悲 ”,叮嘱孩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填诗句)。表达了 渴望祖国统一 的感情。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 爱国 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喜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 悲 ”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4.把下列爱国名句补充完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 事事关心 。——顾宪成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5.客有鬻yù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写出古文对应的成语: 自相矛盾
6.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零作成泥碾(zhǎn niǎn)作尘 独怆(chuànɡ chànɡ)然而涕下
年少万兜鍪(mó móu) 板桥郑燮(yán xiè)
直把杭州作汴(bìnɡ biàn)州 巴山夜雨涨(zhǎnɡ zhànɡ)秋池
7.①《秋夕》的作者是( C )
A.杜甫 B.李白 C.杜牧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 C )
A.陆游 B.辛弃疾 C.陈子昂
③《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王磐是( C )
A.唐朝人 B.宋朝人 C.明朝人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上一句是:( B )
A.衙斋卧听萧萧竹 B.夜阑卧听风吹雨 C.暖风熏得游人醉
⑤“天下英雄敌手?曹刘。”这句出自( B )
A.卜算子•咏梅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C.十一月十四日风雨大作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顾全大局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必改 迷途知返
宰相肚里能撑船。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6、最后的姿势
1、《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4、文中四字词语的意思。天经地义 荒无人烟 潸然泪下
5、关于爱的名言。
6、多音字;簸 禁 几 尽
7、课文第六和七自然段。
8、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练习2 1、背诵五个选择题和小诗。
《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㈤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同音字复习
就看书,做书上的题,你能把书上的题都搞懂了,就行了,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变化了一内点而已,如果还有容时间,再拓展难一点的题,就是考那几样,查查历届考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抓住重点,还有老师说的重点也比较重要,放平心态,也只不过是一个考试罢了,什么决定人生的考试
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试卷(语文、数学、英语)
http://..com/q?word=%CB%D5%BD%CC%B0%E6%D0%A1%D1%A7%C1%F9%C4%EA%BC%B6%C9%CF%B2%E1%C6%DA%C4%A9%B8%B4%CF%B0%CC%E2%CA%D4%BE%ED&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看看吧……
㈦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做法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
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
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
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