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年级 >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1-01-21 13:00:24

㈠ 18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教科版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背景与教学设想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三课,其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认识。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本课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在前面观察光和影的活动后,先让学生建立一些感性的认识,获得一些关于光和影的信息,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部分: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教科书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部分: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教科书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实验的器材、方法和步骤,卡纸上蓝色的点表示小孔。学生要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教科书中左图,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正对最前面卡纸上的小孔把光射进去,光线能够前进到最后的屏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而教科书中右图,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射进第一个小孔,就被挡住,所以光屏上没有光斑。实验结果明显地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㈡ 五年级科学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说课稿

(一)、
教材、学情分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内《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七课。在此容之前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明白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对四季的成因认识比较模糊错乱,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地球在公转时,离太阳近就是夏天,离太阳远就是冬天。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是本课重点,教材通过让学生根据(模拟实验)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远近无关。
(二)、
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更好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增长他们的探究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根
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
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去网络网上找,不能这样以逸待劳呀!

㈣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说课稿

《土壤中有什么》说课稿

《土壤中有什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在三下《混合》单元的《研究土壤》和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第一部分“寻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进行,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积实验。让学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过一幅图生动地描述了土壤与生命的关系。这节课的探究活动就是在研究了岩石的风化形成了越来越小的颗粒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探究的目标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经历一个猜测——观察的科学探究过程。土壤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及土壤中有些什么,这一个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猜想——观察——实验——讨论——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成分,了解土壤是由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知道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物、植物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1、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干燥的和新鲜的土壤、放大镜、圆柱形玻璃瓶、镊子、小棍、水、牙签、酒精灯、石棉网、玻璃片。
2、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地表土壤剖面图(类似教材P54图,无文字解说)
学生对土壤虽然天天看到,可未必就去观察和思考过土壤是从哪里来的,土壤中有什么,土壤和生命有怎样的关系。所以,用课件展示,引起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激活学生对土壤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激发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兴趣。接着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学生猜测, 教师质疑土壤里到底有没有这些东西呢?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前一节课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预测。教师揭题板书。使学生能自发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探究中去。
(二)实验观察,获取信息
在课堂中“寻找土壤的成分”。分四个步骤:观察新鲜和干燥的泥土→在土壤沉积的同时,燃烧土壤→燃烧浸泡土壤的的液体→小结。新鲜泥土里面有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会给学生带来惊喜,重点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干土壤,要求学生用牙签把颗粒大小分清楚,学生感觉有点难度很难分清楚。教师讲述地质学家区分颗粒大小的标准,介绍“直径”的意思,看直尺上一毫米的刻度。根据颗粒大小的标准,同桌指颗粒互相说说他们的名称。因为黏土太小,无法用肉眼区分。顺势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土壤颗粒从大到小排列呢?学生想到以前实验用的筛子,筛子孔有大小,就能把颗粒大小分离出来,这是可行的。继续提问:还可以怎么做?引出“土壤沉积”实验。这个实验采用教师演示实验,把土壤倒入水中,用搅拌棒用力搅拌而后,静置在一边,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整个探究过程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来观察。同时适时渗透安全和卫生教育。
在做“土壤沉积”的同时,师继续引导:土壤中只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吗?来做两个实验,从中你能看到土壤中还有什么?(1)燃烧土壤。学生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新鲜的土壤,然后点燃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方进行燃烧,土壤中渐渐冒出白烟来,师把玻璃片平放在土壤上方,学生上来看,师移开玻璃片,让一学生用手摸摸玻璃片有什么感受,有点湿的感受。土壤已烧干,闻到一股臭味。师解释,这一股臭味就是土壤中的“腐殖质”燃烧后的气味,师板书“腐殖质”。玻璃片上有点湿说明土壤中有水分。再看老师做一个实验。(2)燃烧浸泡土壤的液体。师从土壤沉积的实验瓶中吸几毫升的水,放在铁勺子中,铁勺子放在酒精灯上烧,水烧干后让学生观看留在勺中的物质。学生做过烧盐水的实验,他们看到勺中的白色斑点,想到“盐分”。师解释,这是土壤中的无机盐。板书“盐分”。师介绍的“腐殖质”和“盐分”的概念和作用。两个实验结束,师让学生观察“土壤沉积”实验的结果并作记录。师出示事先做好实验的瓶子放在讲台上,再将本节课实验的瓶子拿到各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分层的结果。土壤颗粒从大到小往上排,浮在上面的是动、植物残体。小结:现在,我们能说出土壤的组成部分吗?学生回答后读书本54页的句子:“土壤是沙、小石子搅拌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师:土壤的成分我们心里有数了,你知道土壤与生命的关系吗?土壤中有哪些生物?它的构造又如何呢?出示课文54页的插图(课件显示),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观察、说图、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土壤与生命的关系。(三)深化认识,拓展延伸
1、你知道土壤中还有那些生命吗?学生举例子。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生物又为土壤做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学生从问题开始进入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都有探究的结构材料,学生始终在多动手,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的探究性学习中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