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习惯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差的习惯让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可以采用让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如: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孩子读书很难以理服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专家认为,这需要家长们的耐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的如何,都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当孩子放学后向家长叙述:妈妈(爸爸),今天在学校 时,既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要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孩子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看过之后家长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认真书写,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六、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七、培养孩子爱提出问题,学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假如孩子最初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会的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就记下来查资料,然后共同学习,从中家长们也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知道蜻蜓六条腿;知道蜗牛有几千个牙齿,而且长在舌头上;知道了比目鱼一只眼睛随时会变颜色。对于家长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来解决。每位做家长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应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养成。
②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与同学的基本接触能力。与孩子们或者老师的认识能力简单沟通能力。上课时遵守课堂秩序的能力。
③ 一年级的孩子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习惯,也一定有些不好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正常、优秀的发展。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尚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他们已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娇惯自由,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一年级阶段也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就眼前来讲,培养一个班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有助于我们自己及其它学科老师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及校风。 首先是文明礼貌的习惯。早上见到老师问声早,和家长说再见;平时感到问声好。问候别人不但会让被问候人的感到高兴,也是学生自己学会关心师长,和师长建立感情交流的一道桥梁,师生相互问好是一天愉快心情的开始。更不用说这也是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差的习惯让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可以采用让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如: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孩子读书很难以理服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专家认为,这需要家长们的耐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的如何,都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 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当孩子放学后向家长叙述:妈妈(爸爸),今天在学校 时,既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要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孩子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看过之后家长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认真书写,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
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何抓好素质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⑤ 孩子上一年级前应该掌握哪些基本能力
1.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可以理解即将上一年级小朋友父母的那种焦虑和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事都在幼儿园老师的掌控之内,尤其是每个班都有生活老师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们可以说是非常放心的。而小学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班主任、任课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包括吃喝拉撒睡。首先,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允许带零食。家长第一担心的就是,早晨孩子吃不饱,在学校饿了怎么办。所以,在升小学前的这一个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比去幼小衔接班识字和算术要划算的多。
首先,大部分学校早晨都是8点到校,所以孩子早晨7点左右就需要起床洗漱。早晨5~7点是大肠排毒的时间,这时候的身体细胞急需要清醒,需要活动,促进肠蠕动,让身体的毒素排出。这时候,孩子需要起床,做一些简单的小活动,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肚子,然后喝一大杯白开水,告诉身体,我的精神也醒来了。如果过了这个时间,7~9点,就是小肠吸收营养的时候了。如果到了9点孩子还在睡懒觉,毒素排不出来,小肠也懒得醒来运动,就错失了成长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即使是假期,有规律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这个假期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自己吃饭,尤其早饭,养成一家人快乐、开心用餐的好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习惯早用餐,因为在幼儿园都是8点才吃早饭。而小学,8点就已经开始了早晨的诵读功课。7点多用餐,孩子可能没有什么食欲。最好的办法就是: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饱。过了8点以后就尽量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这样有助于睡眠,也有助于肠胃的排空。笫二天一早起床洗漱、喝水后,用五分钟简单地做一些伸展操,让孩子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很快就会有食欲了。
另外,美味可口、吸引人的早餐也是关键。
最后,学校里每个班都有饮水机或者直饮水,孩子们带个水杯就可以了。在上小学之前要告诉孩子,当你口渴了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缺水了。等缺水了的时候再去补水,就为时过晚了,所以,水要定时定量的喝。
2. 学会打扫卫生
到了小学每个孩子都有值日安排。可以想象,6岁之前能在家扫地擦桌子的,凤毛麟角,即使做过这样的活,也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即使偶尔做这么一两次家务,爸爸妈妈还要拍照晒到朋友圈,博赞呢。真正安排值日让孩子在家打扫卫生,估计难做到。现在看来,在学校打扫卫生也成了一年级学生的难题。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就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全部都在走廊背着书包站好,而值日生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在教室里忙里忙外。老师们也很无奈,孩子入学后没有一个会扫地拖地,即使是弯腰捡垃圾都懒得动弹。教室里的卫生单靠老师一个人难以在放学之前完成,只能第一次值日的时候让家长来帮忙。这样的场面我猜不只是一个学校有。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会做家务,只是没有机会实践。家长们总是在想:“孩子还太小了,这些活儿长大了自然会做。”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给他学习体验的机会,他永远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日本的小花是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怕》的主角。她4岁就会做饭了,四年级就俨然是一个小厨师、生活高手。这些生活技能难道是从天而降吗?不是。那是身患绝症的妈妈在培养她,那是生活锻炼了她。其实,6岁之前学会扫地、擦桌子、洗碗、拖地并不难,难的是,这些活能让孩子经常做、做熟练。
3学会整理物品
好习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狠心的爸爸妈妈培养出来的。如果你心软,想包办,那就不要怪孩子不肯独立。
4. 学会系鞋带、拉拉链、提裤子
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一些能力,不是说出来的,都是孩子们做出来的。
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生活技能。
穿鞋子、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穿衣服、吃饭、会使用饮水机、水杯、整理书包、叠被子、收拾房间、收玩具、叠衣服、分类整理、给花浇水、扫地、拖地、收垃圾、洗碗、择菜。
5.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家附近的标识化建筑、自己家的车牌号,是非常有必要的。
6.走丢了怎么办
7.学会化解矛盾
一年级的小孩子在学校产生矛盾更是常见。有时候同桌两个一天闹三次矛盾都到不了头。常常有两个孩子哭得鼻涕眼泪横流地跑去办公室找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错都是对方的,对的都是自己。这时候,打架的过程我都懒得听。让两个孩子都站在一边,冷静一会儿,自己商量一下解决办法,想出来了,就来找我,想不出来就继续站着。不出一节课,俩孩子就手拉手找我来了。这时候再处理矛盾,分析事情经过,判定谁对谁错,俩人都可清楚了。但是一旦矛盾带回家,到了家长手里,那问题就大了。不是这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调座位,就是那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找孩子算账。
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规则,有欢声笑语自然就有打打闹闹。出现矛盾,家长不能包办,因为家长不懂得孩子的游戏规则,我们自认为帮孩子处理好了,殊不知是在帮倒忙。孩子之间的矛盾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家长只需要提供点子,行动,让孩子自己来。
8.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些能力,和先天性格有关系,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家长要主动、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讲话、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社交圈,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⑥ 教小学一年级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
要了解儿童心理,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熟悉教育法规。
⑦ 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孩子上小学,毕竟跟幼儿园大不相同了,根据专家的经验,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做好的十大方面的能力准备:
1.听觉能力
帮助孩子分清平翘舌,清浊音等。此外要锻炼孩子记忆所听到信息的能力,比如 “进卫生间帮妈妈把卷纸放进去,把水盆拿出来”这句话,里面有若干个动作指令,要锻炼孩子明白这些动作指令的意思,记住,并完成这些内容。
2.视觉能力
帮助孩子辨别看到的事物,比如“b”和 “d”的区别,记住所看到的信息,并能够把看到的转换为语言和动作。
3.精细动作能力
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家长要记住千万别 “包办代替”,吃饭、穿衣、系鞋带等动作虽然简单,但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通过完成这些动作的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精细动作能力。
4.数学能力
千万别对孩子只是进行重复的加减训练,枯燥抽象的运算不是提升幼儿数学能力的科学做法,建议家长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数学,比如让孩子看日历、看身高、看温度表等,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理解数字和数学规律。
5.语言沟通能力
建议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跟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家长在交流中多做倾听者,让孩子多表达。很多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不自觉地做起说教者,孩子每说一句话家长都要插入自己的评论和说教,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不愿意跟家长交流了。
6.同伴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有的家长特别怕孩子在跟别的小朋友交往时受欺负或者学坏,经常提醒孩子远离某某小朋友,其实过分地保护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一方面家长的提醒孩子多数听不进去,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让孩子学着自己去面对不同的人,不断积累人际交往的智慧,因为家长保护得了一时保护不了一世,孩子总有要自己去面对的时候。
7.注意力
在饮食方面避免让孩子吃含铅高的食物,在生活环境上要尽量简洁明快安静,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在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尽量不要去打扰他,别一会儿送点水果,一会儿又跟孩子去说点什么。
8.好奇心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妈妈看书时不停地开关电灯,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其实妈妈的做法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没有抓住这个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时机。孩子不停开关电灯只是因为他想知道开关和灯之间是怎么个关系,家长应该在这时带着孩子把家里所有开关都试一试,然后讲解其中的道理,并鼓励孩子多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9.自我控制能力毅力
建议家长在带孩子进行某项活动前先跟孩子说清时间安排,行程安排,让孩子养成有次序有秩序地完成事情的好习惯。同时,在孩子自控行为表现好时及时地鼓励他。
10.自主性自觉、自立、勤奋
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学着完成,比如收拾书包文具,每天的穿戴也尽量让他自己拿主意。
以上10个方面的能力,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⑧ 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一、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预习的习惯
四、认真听课的习惯
五、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六、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七、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八、及时完成作业和练后反思的习惯
九、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十、课后复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