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
第1辑 兴趣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一百多年前出了一位震惊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尔·威特。威特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9岁考入了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也许有人以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书桌前面,其他什么也不干。但威特父却说:“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尽情地花费在他感兴趣的玩耍和运动上。”只有感兴趣,学习才会有乐趣,才会持久,因为天才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沉醉于书的小女孩
科学界的“小公主”
神童维纳的童年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
抓住机会,培养兴趣
最好的钥匙
一个流浪歌手的遗嘱
品味成功的乐趣
塑料的“源头”
“鬼迷心窍”的法布尔
看棒球学数学
第2辑 珍惜学习的机会
巴尔扎克的成就是少年时的皮鞭和责难造就的;安徒生的童年没有童话,只有痛苦和孤诎;莎士比亚的戏剧天分是在当剧场杂务工时形成的。这些大师本来都应该与书本无缘,但他们都努力创造学习的机会,也非常珍惜这些机会,因为他们失去过。如果你有很好的学习机会,请珍惜它,因为很多伟人为了拥有这些机会付出了很多;如果你可能失去学习的机会,请不要放弃,因为很多人为了创造学习的机会也付出了很多。
成功就在“一张纸”
两个人的天堂
我的知识都是捡来的
铁窗下的黄金岁月
知识改变了修鞋匠的命运
一心要读书的少年
责难和皮鞭造就的大师
一生坎坷的莎士比亚
只要能学习
隔篱偷学
奴仆的杰作
第3辑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小学毕业,不是意味着你掌握了小学的知识,而是意味着你还有中学的知识没有掌握;中学毕业,不只意味你完成了中学的学习,还意味着你准备学习大学的知识;大学也不是学习的终结,你还有工作的知识需要掌握。
鲁迅临终前还在看书,冰心九十多岁还在学习。学海无涯,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童第周
岳飞学箭
才气就是坚持不懈
10年记载“No”的日记
艺术没有止境
好学不倦的富兰克林
最后一次考试
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活的“网络全书”
保持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该学的东西太多了
第4辑 决不浪费每一分钟
为后世留下诸多锦绣文章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就是说,欧阳修是在利用睡觉、上厕所和骑马走路的时间来读书写作的。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读书的方法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别人歇手之时发奋苦学。越是成就大的人,越是珍惜零碎的时间,因为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决不浪费每一分钟
和时间赛跑的人
努力发光
珍惜“零碎时间”
今日事今日毕
为目标作努力不是浪费时间
5分钟5分钟地去练习
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一天投资一点儿
三多三上
第5辑 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电视剧《大长今》里的长今刚开始学习料理时,她的师傅韩尚并没有按照常规方式一开始就教她料理的技巧,而是让她努力去掌握所有饮食素材的基本知识,当长今失去味觉后,韩尚宫让长今根据对饮食素材的基本理解,来搭配食材,用想象来做出美味的食物。由于从小就有了深厚的积累,长今神奇地做到了这一点。学习其实和做菜一样,早期基础的积累可能枯燥艰难,但基础的深度和厚度往往能决定你知识堡垒的高度。
……
第6辑 问号成就的辉煌
第7辑 方法,令学习事半功倍
第8辑 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第9辑 学习需要敏锐的观察力
第10辑 想象力让你飞提更高
文摘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
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赚钱的人。
有这样一个面包师,从小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面包师。他做面包时,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要有称心宜人的音乐伴奏,否则他就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做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啃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
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需要赚钱的人。
智慧悟语
不少人觉得学习乏味、枯燥,那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他们的成绩也不可能拔尖。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先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得到其中的精髓,最后才能登上成功的宝座。
抓住机会,培养兴趣
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魅力,孩子自然会被它吸引,主动遨游于知识的殿堂。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富兰克林,但是谁都不会想到他在幼年的时候也不喜欢学习。他有时候拿起书来想看,但是只要外面有伙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就会把书一扔,第一个飞快地跑出去看。
他家里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还是为孩子买了好多有意思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放在很显眼的地方。
有一天,小富兰克林跑了进来,对他母亲说:“妈妈,你能告诉我埃及金字塔是怎么一回事吗?我的一个伙伴在考我。”
他母亲就给他讲解起来:“这个埃及金字塔其实就是埃及法老的坟墓,但是它的样子很是奇特……”
他母亲把关于金字塔的各种知识都仔仔细细地告诉了他。
小富兰克林听得很入神,心里想:“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啊!我怎么以前不知道呢?”
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真是太厉害了,怎么什么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后变得像你这么聪明,有着这么渊博的知识。”
“孩子,妈妈不是什么都知道,妈妈知道这些也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其实书上的知识很丰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你去看,去发掘,就能变得和妈妈一样懂得这么多,甚至比妈妈懂得还要多。”
“是吗?妈妈。”小富兰克林更加不解了。
“当然了,妈妈没有去过埃及,本来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书籍给了我知识。孩子,刚才你说你希望成为像我这样的人,那么你就要从现在开始多多地看书,汲取里面的精华,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你就~定会比妈妈厉害。”母亲继续引导他。
“好的,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地看书,把这些知识都学到我的脑子里去。”小富兰克林高兴地回答。
从此,小富兰克林对书籍有了兴趣,经常拿来书籍翻阅,津津有味地学习里面的内容。他母亲看到这些,心里很是安慰,但是小富兰克林还是有点儿缺乏自制力,有时会被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所以他母亲经常在他看书的时候对他说:“孩子,你现在在看书,不要去管别的事情,你看完了才能和小伙伴们玩,好吗?”
“好的,妈妈。我喜欢看书。”小富兰克林大声地回应着。
然后母亲就会把他的玩具放到别的屋子里去,同时把房间的窗户关好,尽量不让别的事情来影响孩子的学习。
就这样,小富兰克林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了。他不会再因外界而受影响,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智慧悟语
我们要知道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后天悉心的培养和呵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魅力,自然就会被知识吸引,那样我们就会满怀信心地邀游于知识的海洋。
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故事比赛的小故事,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因为我怕我妹背不下来。。。。。。
写作思路:数学故事,内容简单,好理解,动物故事小朋友一般会喜欢内。
正文:
小熊不喜容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账,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3.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故事50字左右5篇(急急急)
1、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2、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3、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4、来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5、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4.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小亨利家境贫寒,他每天放学后到街头给人擦皮鞋,挣钱补贴家用.
一天,一辆轿车停在小亨利的旁边,车上下来一个胖老板.
小亨利迎上前去,对胖老板说:”先生,您只要花10美分,我就可以把您的皮鞋擦亮.
胖老板白了一眼:”不需要,”
小亨利眼睛一眨,想出了主意.
”先生,我愿意为您免费服务一次.”
”这样啊,我接受.”
当小亨利擦完一只皮鞋后,胖老板立即把另一条腿伸了过去.
小亨利对胖老板伸出两根手指:”第二次服务20美分.”
”那就算了吧.”胖老板气哼哼地站了起来,低头一看,发觉自己的两只皮鞋一只亮一只不亮.
胖老板出于无奈,不得不重新坐下:”我答应付20美分,你快点把另一只皮鞋擦亮.”
5.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1、小松鼠创造的数学:春天到了,小树苗都冒出了嫩芽,嫩绿嫩绿的,多么的可爱。这是小松鼠秋天种下去的,它们一共种了5行,每行3棵。一天,松鼠妈妈说:“孩子们,我们种下的苗儿都长成了吗?”
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说:“对啊,妈妈,都长成了呀!”可是,小松鼠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有多少棵?而我呢却用了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加法:3+3+3+3+3=15(棵),另一种是乘法也是算出15棵的,就是3×5=15(棵)。
2、游泳池中的数学: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矿泉游泳场游泳。我先去娃娃池看看,了解池子里的水有多深,看到池子里有很多比我小的小孩子在游泳,数了数刚好50个。我想:我应该去中级池游泳才合适。于是,我走进中级游泳池。
那里,也是有很多小朋友在游泳,我的同班同学也有好几个在那游泳。我赶快跑过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们这个池比娃娃池还要多10个人,隔壁的高级池游泳的人更多,也比娃娃池多20个人。
3、当精明消费者:我和爸爸、妈妈计划去香港玩一玩。我们先作了调查,看看怎么样才合算。最后,我们确定如下方案:在东方宾馆乘车前往香港,票价是100元港币,3个人就是100×3=300。去程在太子道站下车,由太子道到旺角女人街海龙宾馆租双人房,每晚220元港币。
在广之旅旅行社预定迪斯尼公园门票,成人票350元一张,小孩票210一张。预计三天吃9餐,每人27元一餐快餐,就是27×9=243元,3人合计:234×3=702元。预计三天车费,每天3人共100元,3天共300元车费。乘回程车回广州同样是100×3=300元(每人100元,共3人)。
那么,我们的总消费是:300+220+350+210+720+300+300=2400(元),每天的平均消费是:2400÷3=800(元)。
4、献爱心:看,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她的爸爸、妈妈都让凶猛的海啸夺走了生命。抱着小女孩的是中国国际卫生医疗救援队队员刘作辉阿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在羊城晚报里看到了我国民间捐款累计达:10496.1658万元。
同学们,我们都来献一份爱心,把我们的利是钱都拿出来,帮助受灾的人们。如果我们每人都能从利是钱中拿出50元钱,那么我们二年级157个同学就可以捐出7850元。我是这样想的:每人捐50元,157人就是157个50了,用乘法能很快算出共捐了多少利是钱,就是157×50=7850(元)
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5、奥运会中的小数点: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已经是第28届了,今年的奥运会是从 8月13日开始的。在今届奥运会上,胡佳大哥哥参加了男子10米跳台的比赛。他的最后一跳成绩是100.98分,而法国的选手的成绩是99.85分。经过综合统计,胡佳大哥哥最后获得了冠军。
为我们的国家获取了第31面金牌。同学们,胡佳大哥哥和法国选手的最后一跳的成绩相差多少呢?我是这样算的:100.96-99.85=1.13(分),在计算有小数点的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要不很容易会算错的。如果想知道里面的奥妙,请来找我吧!
6、穿珠子: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把早已做完的作业再检查了一遍,并整齐地把它放回了书包了。接下来,我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大堆珠子放在桌子上,把它们穿成一条条五颜六色的珠子。因为我刚刚学习了时间单位,我试用一分钟能穿几颗珠子,结果刚好穿一串是30颗。
开始穿第2串了,这次我边数边穿,当穿到第30颗时,,大约也过了1分钟。同学们,5串珠子共有多少粒呢?我是这样想的:一串是30颗,5串就是5个30了,用乘法算简便多了30×5=150(颗)。大家看,生活中的数学多着呢!在玩中也能找到数学了。
6. 小学一年级自己新篇数学故事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6=3+3,8=3+5,10=5+5=3+7,12=5+7,14=7+7=3+11,16=5+11,18=5+13,……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3+3”和“2+3”。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3”。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2n=1+(2n-1)=2+(2n-2)=3+(2n-3)=…=n+n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2i),i=1,2,…;3j和(2n-3j),j=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然而,因大偶数n(不小于6)等于其对应的奇数数列(首为3,尾为n-3)首尾挨次搭配相加的奇数之和。故根据该奇数之和以相关类型质数+质数(1+1)或质数+合数(1+2)(含合数+质数2+1或合数+合数2+2)(注:1+2或2+1同属质数+合数类型)在参与无限次的"类别组合"时,所有可发生的种种有关联系即1+1或1+2完全一致的出现,1+1与1+2的交叉出现(不完全一致的出现),同2+1或2+2的"完全一致",2+1与2+2的"不完全一致"等情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各有关联系,就可导出的"类别组合"为1+1,1+1与1+2和2+2,1+1与1+2,1+2与2+2,1+1与2+2,1+2等六种方式。因为其中的1+2与2+2,1+2两种"类别组合"方式不含1+1。所以1+1没有覆盖所有可形成的"类别组合"方式,即其存在是有交替的,至此,若可将1+2与2+2,以及1+2两种方式的存在排除,则1+1得证,反之,则1+1不成立得证。然而事实却是: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是陈氏定理中(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一个素数与两个素数乘积的和),所揭示的某些规律(如1+2的存在而同时有1+1缺失的情况)存在的基础根据。所以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类别组合"方式是确定的,客观的,也即是不可排除的。所以1+1成立是不可能的。这就彻底论证了布朗筛法不能证"1+1"。实际上:一。陈景润证明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与邵品宗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第11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写道:陈景润定理的“1+1”结果,通俗地讲是指:对于任何一个大偶数N,那么总可以找到奇素数P',P",或者P1,P2,P3,使得下列两式至少一式成立:“N=P'+P"(A)N=P1+P2*P3(B)当然并不排除(A)(B)同时成立的情形,例如62=43+19,62=7+5X11。”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指对于大于4的偶数(A)式成立,【1+2】是指对于大于10的偶数(B)式成立,两者是不同的两个命题,陈景润把两个毫不相关的命题混为一谈,并在申报奖项时偷换了概念(命题),陈景润也没有证明【1+2】,因为【1+2】比【1+1】难得多。二。陈景润使用了错误的推理形式陈采用的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肯定式”:或者A,或者B,A,所以或者A或B,或A与B同时成立。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形式,模棱两可,牵强附会,言之无物,什么也没有肯定,正如算命先生那样“:李大嫂分娩,或者生男孩,或者生女孩,或者同时生男又生女(多胎)”。无论如何都是对的,这种判断在认识论上称为不可证伪,而可证伪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正确形式。否定肯定式:或者A,或者B,非A,所以B。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1,否认一部分选言肢,就必须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却不能否定另一部份选言肢。可见对陈景润的认可表明中国数学会思维混乱,缺乏基本的逻辑训练。三。陈景润大量使用错误概念陈在论文中大量使用“充分大”和“殆素数”这两个含糊不清的概念。而科学概念的特征就是:精确性,专义性,稳定性,系统性,可检验性。“殆素数”指很像素数,拿像与不像来论证,这是小孩的游戏。而“充分大”,陈指10的50万次方,这是不可检验的数。四。陈景润的结论不能算定理陈的结论采用的是特称(某些,一些),即某些N是(A),某些N是(B),就不能算定理,因为所有严格的科学的定理,定律都是以全称(所有,一切,全部,每个)命题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全称命题陈述一个给定类的所有元素之间的一种不变关系,适用于一种无穷大的类,它在任何时候都无区别的成立。而陈景润的结论,连概念都算不上。五。陈景润的工作严重违“用当代语例如: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是:素数的公式。若这个问题解决,关于素数的问题应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为什么民间数学家们如此醉心于哥猜,而不关心黎曼猜想之类的更有意义的问题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数学界普也可以等于黄、甲、由王、甲、由还有由于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传统经典理论没有能够回答数学真理为什么1+1=2?…,理论上没有根据直接接受、承认2是数学公理,因为奇数不能被2整除非常直观,试论《数学基础》有理数系数值逻辑基本理论自身的深刻变革,必然首先要回答数学真理为什么1+1=2?,为什么1+1=2?涵盖着绝对值的1+1=2与数论的“1+1”,如果不把它的深刻道理、原理、哲理讲清楚、那么关于数值逻辑绝对值的1+1=2与数论的“1+1”在理论上就不可能彻底认识好,…,为什么1+1=2?,本文回答既简单又深奥: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确着实能被2哲理整除,2是数学首要公理,异军突起,哲理整小数、派生子集合、广义整数、广义数论、广义集合论、为什么1+1=2!、奇数与偶数对立统一、数学数值逻辑公理系统等等最新发现之一,必然揭开广义(完整)数学真理之深刻内涵与新篇章!…。
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故事有什么
弃后
从前,有两个棋手下通讯赛。执白棋的一方住在南极,执黑棋的一方住在北极。由于路途遥远,邮政效率又比较低。两人每年才能走一步棋。15年后该白棋走,住在南极的人走了一步大胆的弃后,使局面异常复杂。一年后,在终于等到送信的邮递员后,他激动地想:“黑棋会不会吃我的皇后呢?我的弃后肯定非常漂亮。”
然而,当他打开信后,信上写着:“皇后走错格了。”
聪明的狗
一个人在海边散步,看到另一个人在与他的狗下棋。他感到非常惊讶,走上去对那个人说:“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看到的最聪明的狗!”,下棋的人头也不抬地说:“它笨得要命,我赢了它3局,它才赢了我1局。”
安静
前世界冠军美国棋手菲舍尔下棋时要求赛场内绝对安静,有一点动静都不能有。在1972年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的菲舍尔与斯帕斯基的世界冠军对抗赛上,菲舍尔突然从棋盘上抬起头,很不满地冲观看棋赛的观众喊道:
--第12排的那个姑娘,别再吃糖了!
--我只吃了三块。
--不是三块,是七块。你以为我没有给你数着!
国王的重赏
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敢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下令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算麦粒的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语言。
国王应给象棋发明人多少粒麦子?(1+2+4+8+……+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18446744073709551615(粒))
8. 写一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小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小故事
我是在祥云祥城镇一个坝区学校任教,担任的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聪明的学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极少,呵呵!不过感觉很安慰;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但是心中怒火不知不觉就旺了起来。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我在教长度单位时单位之间的进率时,让学生伸出大拇指说千米,伸出食指时说米,伸出中指时说分米,伸出无名指时说厘米,伸出小指时说毫米。而且还依次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就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学习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体积单位,只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后,就能够“联想”到长度单位的手法和长度单位进率以及单位之间的互化,这样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学学生认方位时,让学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里同时说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里同时说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里同时说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东嘴里同时说出右东……用手势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个方向,学生们学的就既轻松又愉快。在教学中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认识方位。例如我在教学“试商”的方法时,先经过两道例题计算后,请学生思考:对除数四舍时商会怎样?如何用手势表示,对除数五入时商会怎样?如何用手势表示?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最后我们一致确定,认为四舍法调商,可以设为先伸出四指,然后一弯,再伸出大拇指,接着再转换为小拇指,边伸边说:“四舍法,大调小;”接着五人法,创设为先伸出五指向前一推,再由小指转换为大拇指边伸边说:“五入法,小调大。”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教师在各方面都起着表率作用,教师用自己的学识、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更表现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学会做学问,又要教人学会做人,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