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字加撇变成必,必什么……,儿歌补充完整
把下面的儿歌补充完整。禾苗什么什么
禾苗绿油油
儿歌:
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
小小竹排画中游
『贰』 宪法在我心中儿歌
宪法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所承认的。
『叁』 猜两字儿歌有一个心心上面有上下两个字猜两字儿歌
忐忑。对吗?
『肆』 求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三字歌或儿歌
小学生心理健康三字歌
1、人生
人生路,曲又弯,少不为,误终年。人易老,名无限,谋生计版,必挑战权;
2、立志
人之春,在少年,想未来,始足前。若成业,志必坚,杵成针,石可穿;
3、自知
知人易,知己难,不自知,处世艰。知人智,生慧眼,知己明,自当贤;
4、明理
人品正,心不偏,晓伦理,人友善。百善首,爱为先,爱人民,爱自然;
5、自爱
爱自己,莫贪婪,扬己长,避己短。悦纳我,自喜欢,不亢卑,适度谦;
6、情绪
情绪稳,视野宽,彼此达,智谋现。遇难事,思不乱,究其因,果必端;
7、致学
书山高,志者攀,学海深,苦扬帆。书之道,悟领先,精于勤,毁于懒;
8、钻研
学知识,贵在钻,举一隅,反其三。常温故,时循环,学中用,用中研;
9、自律
成与败,情商断,日修身,性归安。严律己,待人宽,言诚信,行友善;
10、自立
智者立,惜时间,想未来,谋今天。成大业,品学兼,正自身 ,养己廉。
『伍』 有关泰兴的民歌童谣
泰兴民谣“凉月子巴巴”的几个考证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流传了很多的“民谣”、“童谣”、包括“谶言”。一些重大的历史谶言,正史、国史里或有记载,但更多的民间童谣、民谣,往往是由老百姓口口相传,难见于典籍。
童谣、民谣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传唱爱情,有的记录了当地风俗习惯,有人用于儿童启蒙教育,比如流传于我泰兴地区,特别是泰兴东部一些乡镇的“凉月子巴巴”这一童谣,就是用于儿童启蒙教育性质的儿歌。
对于这首童谣,笔者小时候听长辈们传唱最多,每逢月圆之夜,父亲或奶奶在月光下,对我们说唱着这首童谣,这种记忆伴随了我的童年。所以对“凉月子巴巴”这首童谣,笔者有异乎寻常的情感,每每读到、碰到这首童谣时,仿佛又回到了父亲的肩头,回到月光姣洁、树影婆娑乡间夜晚,还有笔者早已亡故多年的奶奶……
工作之后,偶尔也常听人说起这首童谣,但笔者发现即便在泰兴不同地区,这首童谣也有不同的版本,如笔者儿时听到的版本为:
凉月子巴巴,
照见佤格枷(音),
佤枷有个累累(音),
它偷吾的豆豆……
泰兴作曲家金冬景先生编成歌曲的版本为:
凉月子巴巴,
照见他家,
照见佤家,
照见家家。
家家少了姐姐,
家家多了娃娃……
照见佤家,照见家家。
他家有个驴子,
偷吃佤家豆子,
拿棒呀打它打它,
告诉呀姐姐(音假假)……
姐姐把手摇摇,
给我一块糍粑
没有机会碰到金老师,笔者估计金版的“凉月子巴巴”,是经过金老师文字加工的“巴巴”歌,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凉月子巴巴”。
比较奇怪的是,几个月之前笔者发现,“凉月子巴巴”这首民谣,不但泰兴地区流传甚广,在三泰地区,甚至距离泰兴上百公里的南通地区,也流传了这样一首民谣,但童谣的“谣名”,与泰兴略有变化,变成“亮月子巴巴”,可童谣的内容大至相类,文本如下:
亮月子、亮巴巴,
亮月子照我家,
梳油头、戴桂花,
娘呢心里乐开了花……
笔者认为南通地区流传“亮月子巴巴”,从地理、人文上也不难理解,因为泰兴与南通同处苏中,一首好听的儿歌,完全可以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到处传唱,是从泰兴流行到南通,还是从南通流行向泰兴,笔者没有确切证据,所以难下结论。好在这首儿歌,不像中国民歌《茉莉花》一样出名,否则泰兴与南通之间必然会有一场笔墨官司。
泰兴与南通地区都流传有“凉月子巴巴”民谣,从地理上还可以解释,但一年之前笔者碰到了另一起“凉月子巴巴”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许多泰兴人闻所未闻,笔者认为此一起“凉月子巴巴”童谣事件中:
一、在地理上很难解释,因为此地为湖南省长沙市,与江苏省泰兴市相隔上千公里,此地居然也流传了一首谣名一样,内容相类的“凉月子巴巴”歌。
二、从人文上很难解释,因为泰兴历代县志里没有提到,泰兴人与湖南长沙有什么关联。
笔者发湖南省长沙市流传有“凉月子巴巴童谣”经过是:2009年8月左右,笔者在家里收看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主持人著名的相声演员大兵,他在节目中突然提到一首长沙民谣——凉月子巴巴。当时笔者十分惊讶,因为据我所知,“凉月子巴巴”这首儿歌,是一首我从小唱到大的儿歌,这首儿歌什么时候从江苏省泰兴市,跑到湖南省长沙市去了?
大兵在电视里说唱出了凉月子巴巴的歌词:
凉月子巴巴,
照见枷枷……
内容特别类于笔者儿时传唱的“凉月子巴巴”内容。
那一瞬时,我的思维超出了传统的知识范围,想像着这首传说中的童谣,在江苏、泰兴、长沙、湖南之间可能的关联。后来收看湖南卫视《血色湘西》的连续剧,笔者又发现,湖南的方言如:称“屈原diadia”,“嚎殇”(家里人死亡之后的哭礼),称小孩子为“恶(音)儿”等。与江苏省泰兴市的地方方言发音完全一样。
中国各地的民间方言、民谣、童谣,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历史化石,这里面潜含了太多太多的,文字的历史记载不出来的历史信息。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的历史被文字记载下来的,不足真实存在的万万分之一。江苏省泰兴市“凉月子巴巴”这一首天真无邪童谣里,可能隐含了古代泰兴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移民信息,但笔者考史能力有限,对这部分历史,还只能处于想像状态,希望哪一位专家、学者,可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