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培养怎样的生活习惯
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
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c、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d、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给我!”“给我!”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小麻雀是益鸟!我们应当怎样做?”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放回大自然。”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B. 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怎么培养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展发。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这里专门谈谈一年级启蒙教学家长应注意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生活严谨。督促孩子按时上学,要按时回家,按时作息。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2、专心致志。孩子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3、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4、认真细致。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5、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6、背记词汇和课文。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记一些词汇和课文。
7、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多鼓励孩子学儿歌、听广播、看课外书和新闻节目等,特别是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每天督促他定量阅读,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8、培养周期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周期,培养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周期学习的习惯。
9、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
只有老师和家长齐抓共管,才能使孩子健康、和谐的成长。
C.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一、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
1、课前准备不到位,不是忘记拿文具,就是忘记拿课本;
2、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有同学在说话、打闹;
3、举手习惯差,有害怕举手的,有站起来举手的,有边举手边大声嚷嚷的等等;
4、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出错了,会讥笑别人;
5、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同学爱趴着桌子,有的侧着身子,甚至低年级有学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听讲,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停的扭身子。
6、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
7、在课堂上太随意,捏指头、“摆师爷”、喝饮料、折纸、看课外书、下位置扔废纸等;
8、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姿势;
9、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
10、自己学习时,不能自觉地学习,而是做些影响别人的活动……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
三、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唯有冷静,才会化干戈为玉帛。
2.尊重性原则。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恍然醒悟,弃旧图新的。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从而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的方法: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好习惯的养成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终身受益。
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学习好,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要有信心,有决心,要不断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切困难。
3、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师要比学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须做到一心两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你不要指望跟学生讲一次纪律的重要性,他们就会一节课按你的要求去做,你也不要指望课后将他狠狠地批评一顿,他以后就会改过来,这些工作也要做,但你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作出反应与调整。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首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词语、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
4、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努力优化课堂。学习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要吸引学生尽可能长时间地专注地听,老师必须从自身出发,优化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备课,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低年级特别要做好教具的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进课堂,进行课前组织教学。课堂上注意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能力,抑扬顿挫,运用孩子们的口吻说话,就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如在读的训练中,就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训练。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读、角色读、加动作读、变换声音读、背诵……这就是“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5、不同性质的课堂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6、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1)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3)老师走进教室喊“上课”时,全班同学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
(4)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5)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等别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师的同意再回答问题。
(6)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说“再见”,教师走出教室后,学生再按顺序走出教室。
7、改进教法,增强兴趣。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也是有选择的,只有当自身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心中有明确的要求,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并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方法,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
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师、家长都要大胆突破教、学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学的空间,重视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教育越早越好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
4、对学生而言的几种学习习惯
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c、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d、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给我!”“给我!”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小麻雀是益鸟!我们应当怎样做?”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放回大自然。”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D. 小学一年级应该养成哪些习惯
1、养成自立的习惯。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需要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这需要从小培养。
2、养成非常勤快地阅读的习惯。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下快速阅读,掌握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法。具体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把快速阅读和记忆结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3、养成会耐心地倾听的习惯。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都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准确的、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4、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E.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怎么培养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备无患的好,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刚上一年级孩子都非常激动,迫不及待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一时期父母应该手把手地教会孩子怎么在老师讲课之前预习课本。通读课文了解即将要学的大概内容,并尝试自己理解内容,遇到哪里不会的重点标记下来,上课时重点听讲。
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反复几轮下来,相信孩子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点,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F. 如何让一年级小学生养成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说。既使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无所顾忌,能争先恐后的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那么,对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1、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2、让学生明确目标。
不时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却在干别的事情,课堂上老师找个别学生读书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老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4、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形成约定。
如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坐好了”、“小眼睛—看黑板”等。
6、持之以恒。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让我们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让新课程给农村孩子注入新鲜血液,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笑得更灿烂。
二、培养学生讲的习惯
由于部分家长和老师不重视幼儿讲话能力的开发。很多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闭。课堂上我们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说话的机会,不仅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达,千万不能工作太忙而拒绝听孩子讲话,这也是鼓励孩子“讲”讲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看”主要指“看书”。现在的孩子看电视时间过多,必须加以限制;同时,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书本上来。一年级学生一学期识字量在300~500之间,所以要引导孩子自己看书,除了对课本进行正常的预习、复习外,还要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间接地培养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做的习惯
适度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内,一定要专心,不能一边做其他的事一边做作业,作业要干净整洁,字迹要清晰工整。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自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培养学生思的习惯
“思”就是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学习中启发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追根问底。遇事儿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没关系,毕竟是孩子“思”的结果。
当然。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老师耐心的、配合、有意识的训练和强化。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发现,学生学习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G. 一年级小学生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好习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具。
2、尽量自己收拾房间;
3、尽量自己洗衣服、穿衣;
4、尽量自己上学回家;
5、家里没大人在家时,尽量自己做饭菜;
6、能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7、能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的好习惯;
8、会体贴、关心他人。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有正确读书写字姿势的好习惯;
2、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好习惯;
4、上课能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5、在课堂上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6、会正确选择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7、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8、能和别人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9、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的好习惯;
2、不吃不买腐烂变质和街头无照经营食品的好习惯;
3、不带零食到校园内吃的好习惯;
4、不乱扔果皮纸屑的好习惯;
5、主动打扫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的好习惯;
6、主动清捡校园内的垃圾的好习惯;
7、积极参加各种预防接种的好习惯;
8、到商店购买食品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好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1、能认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不在楼道内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不搡的好习惯;
3、不集众斗殴打群架的好习惯;
4、不与校外不三不四人员接触的好习惯;
5、不进营业性网吧的好习惯;
6、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的好习惯;
7、能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8、能自觉学习一些普法知识的好习惯;
9、不准在桌子上坐、立、走,以防桌倒人伤的好习惯;
10、不玩有危险的游戏的好习惯;
11、不带管制刀具到校内玩的好习惯;
12、不攀爬围墙、栏杆的好习惯;
13、不与陌生人接触,不听坏人的哄骗的好习惯;
14、不玩易燃易爆物品的好习惯;
15、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好习惯;
16、不在上操场玩篮球、足球的好习惯;
17、不到水库、河道内游泳的好习惯。
五、养成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1、参加升旗仪式,服装整洁、肃立、队礼标准、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的好习惯。
2、会说文明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的好习惯。
3、会使用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举手起立的好习惯。4、对到校参观的领导、老师不围观并主动问好的好习惯;
5、不说脏话粗话,不在教室内大喊大叫的好习惯。
6、同学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7、孝敬父母长辈、尊重老师的好习惯。
8、爱护学校花草树、不乱涂乱抹黑板的好习惯。
9、大型集体服从学校安排,保持会场安静,撤离有序的好习惯。
10、衣服穿着整洁,红领巾配戴标准的好习惯。
11、爱护公物,不小心损坏公物照价赔偿的好习惯。
六、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1、爱护课的桌凳,不用刀刻划,不乱涂乱抹的好习惯。
2、爱护校园内的公共设施,不用脚踢手划的好习惯。
3、爱护教室的门窗,轻关轻开的好习惯。
4、爱护班上的卫生工具,用后保管好,不乱丢乱放的好习惯。
七、养成热爱班集体的好习惯
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给班上抹黑的好习惯。
2、尊重任课教师,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努力为班集体增光的好习惯。
4、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的好习惯。
5、关心班集体的利益,不做有损学校、班集体的事的好习惯。
6、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好习惯。
此外,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与小朋友共同成长.
H. 小学一年级如何养成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家长要和老师配合好,纠正孩子在学习中的坏毛病,这对以后得学习非常有帮助。
I. 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措施
一、读书习惯。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
二、写字习惯。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
三、坐姿。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应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四、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J. 小学一年级最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最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就是放学后按时的完成作业,病期讲卫生,懂礼貌,而且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